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至秦 《农业机械》2015,(3):158-159
2015年2月5日,中联重科甘蔗生产收获机械化推广演示会在广西崇左举行。中联重科"谷王"甘蔗收获机、"耕王"自动驾驶拖拉机等结合广西甘蔗农艺特点设计研发的整体解决方案的各产品悉数亮相,为当地农机部门、种蔗大户、农机合作社、大型糖厂等参会代表展示了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前沿科技。作为我国发展蔗糖产业优势地区,广西蔗糖产业总体规模一直保持全国第1,目前产糖量已占全国50%以上。近年来,广西加大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力度,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甘蔗  相似文献   

2.
<正>2月5日,中联重科甘蔗生产收获机械化推广演示会在广西崇左举行。为促进广西糖业可持续发展,2015年广西加快推进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的建设,以中联重科"谷王"AS60甘蔗收割机为代表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产品,将为未来广西500万亩"双高"基地的实施推广,提供高适用性农机产品。据了解,广西甘蔗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十分不平衡,机耕率在90%以上,而机收率仅有1%左右。业内人士指出,劳动力成本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是我国蔗糖生产第一大省,蔗糖是广西一个横跨工农、惠及城乡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但目前广西甘蔗生产条件差、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蔗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升蔗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蔗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蔗糖产业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措施,如何推进广西今年  相似文献   

4.
正一、基本情况蔗糖业是崇左市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近年来,我市探索并创新实施了甘蔗生产机械化、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小块并大块"土地整合等,大力推动蔗糖业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2013年,依托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农机与农艺集成  相似文献   

5.
自2015年以来,我国甘蔗全程机械化在广西、广东、云南糖料蔗主产区持续发力,尤其是为支持广西、云南两大主产区蔗糖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农业部等四部委提出了"推进广西甘蔗全程机械化五大行动",重点推进广西500万亩"双高"基地实现全程机械化,着力解决制约主产区存在的资源条件差、全程机械化推进缓慢、种植收益下滑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在广西崇左举行的中联重科甘蔗生产收获机械化推广演示会上,一台自动驾驶的"耕王"RV1254拖拉机吸引了各级农机系统、种蔗大户、农机合作社等代表的围观。在搭载了甘蔗种植机进行精准化作业演示后,"耕王"拖拉机身后留下的笔直路线、均匀行距,赢得了代表的一致好评。推广会现场,观众们不仅亲眼见到了自动驾驶带来的神奇效果,更是亲自走进驾驶室,体验一把无人  相似文献   

7.
正12月10日,2016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在广西柳州举行。作为农业生产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中联重科携甘蔗收获机、甘蔗转运车、动力换挡拖拉机、植保机等涵盖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机产品亮相,受到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目前,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受制于收割环节。在蔗糖主产区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广西各级农机部门一直把推广甘蔗生产机械化摆在重要位置,通过项目带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甘蔗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机械》2015,(3):164
广西是我国甘蔗的主产区。为了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确保广西糖业持续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加大了甘蔗全程生产机械化的推广力度,全区甘蔗耕种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但机收水平仍比较低,成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环节。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待广西乃至其他甘蔗产区继续努力。近年来,在农业部强力支持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广西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14年底,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6%,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尤其在蔗糖价格连续下跌、蔗糖加工出现全行业亏损、甘蔗生产比较效益持续下滑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甘蔗是我国南方最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年受糖业市场低迷、人工成本高涨、种蔗效益低微等因素的影响,蔗糖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广垦农机服务有限公司甘蔗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基地2012年跨2013年生产期的实践经验为例,深入探讨和分析以建设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基地模式推动甘蔗产业发展的经营思路。  相似文献   

11.
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是我国的蔗糖主产区,2007年甘蔗种植面积达101.2万hm^2,蔗糖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蔗糖业产值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15%~20%,蔗糖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地方财政增收的重要途径。但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很低,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是争取农时,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加快甘蔗生产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甘蔗生产机械化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是全国著名的蔗糖生产基地,蔗糖业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2001/2002榨季,广西蔗糖产量为443万t,占全国产糖量的53%,占蔗糖产量的60%。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广西制糖成本明显高于世界产糖大国,而在生产成本中原料蔗成本就占50%~60%,故而要降低制糖成本,必须首先要降低原料蔗的生产成本。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是降低原料蔗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区甘蔗生产机械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环节还是空白。因此,大力推进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自2017年以来,推进甘蔗全程机械化就提上议事日程。同年6月,农业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推进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方案(2017--2020年)》提出推进甘蔗全程机械化"五大行动";201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颁布,甘蔗全程机械化的紧迫性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蔗糖业是崇左市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但受蔗糖价格持续低迷和生产人工费用不断攀升的影响,崇左市蔗糖产业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蔗糖产业越来越需求机械化。2014年,崇左市大力开展"双高"甘蔗示范基地机械化建设,积极致力于农机与农艺的集成配套创新,全市投入拖拉机6730台,种植机291台,甘蔗收割机8台,完成甘蔗深耕深松面积9.24万hm2,占新植蔗面积的78.16%;  相似文献   

15.
糖料蔗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2003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达60万hm^2,产量4853.3万t,蔗糖业产值占广西国民生产总值的15%~20%。蔗糖业是广西主要支柱产业,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是广大蔗农的迫切愿望,也是摆在广大农机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试验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是广西重要的经济作物,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0%。在甘蔗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用工最多的是收割环节,也是甘蔗生产机械化的难点。降低蔗糖生产成本,首先是降低原料蔗生产成本的问题。因此大力研制发展甘蔗机械化收获技术是农机人的职责。近年来,柳州汉森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HSSZ-1800型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试验应用取得较大成功,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该机型相对较适合我区甘蔗机械化收割的实际。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全国产糖大省,蔗糖业一直是我区传统经济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点.然而,与世界产糖大国相比,我区糖业综合竞争力不足,主要是因为甘蔗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偏低.本文针对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尤其是收获机械化,分析制约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主产区,种植面积、总产量和产糖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甘蔗产业是广西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甘蔗生产已成为广大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发展,蔗糖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糖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甘蔗机械化生产中的机种和机收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突出表现为劳动强度大、用工多、成本高、请工难等。  相似文献   

19.
王泽众 《南方农机》2023,(5):49-51+58
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幅度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甘蔗生产成本,实现甘蔗生产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和发展蔗糖产业。近年来,为推动甘蔗生产向全程机械化发展,实现降本增效,崇左市在全市76个乡镇分别建设50亩以上甘蔗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扶绥县已成为全国第一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正大力研究贯穿耕耘、种植、管理、收割等阶段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降本增效措施。基于此,笔者针对甘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建议从积极推进甘蔗智慧农业建设、搭建产业园吸引人才、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利用先进技术,促使甘蔗作业实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智慧农业”模式,利用“互联网+农机作业”现代信息技术,糖料蔗耕、种、管、收等环节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精准作业,从而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在甘蔗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醒目的位置,建立起一堵标志墙。与以往不同的是,该标志墙内容首次使用了中国农机推广标识,这标志着中国农机推广标识在广西农机推广系统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