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了解山东省特别是菏泽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进情况,分析相关政策,梳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结果表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是一项开创性的国家惠农政策,用好政策、完善措施、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做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遵循.制定严谨细致的面积计算办法,科学核算建房面积,完善指标出让的管理机制,加强资金管理,规划定位立足长远,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2.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唐县立足本地实际,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3.
从激发乡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城乡等值化发展,推进乡村生态发展模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城乡、农业、生态国土空间新格局,加快"三农"发展转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结合工程实践和具体问题,指出了今后美丽乡村生态工程技术的研发方向,包括加强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条件和标准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组装技术应用途径研究、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土壤及水体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不同生物气候带美丽乡村生态产业模式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从激发乡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城乡等值化发展,推进乡村生态发展模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城乡、农业、生态国土空间新格局,加快"三农"发展转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结合工程实践和具体问题,指出了今后美丽乡村生态工程技术的研发方向,包括加强美丽乡村生态建设条件和标准研究、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组装技术应用途径研究、乡村旅游产业园区土壤及水体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不同生物气候带美丽乡村生态产业模式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搭建好基础,农民的人居环境改善不光影响到亿万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发展空间,同时能够带动城乡融合,相互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本文通过对怀柔区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  相似文献   

6.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乡村的发展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沈阳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的建设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延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保障,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应注重"五生",实现"五美";辽宁省沈阳市在2014年已经开始进行生态宜居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又全面提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强调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成为新时期城乡发展体系优化的根本原则,而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居住环境、生态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内容,更需要关注民生发展的需求,全面落实乡村配套设施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考虑为农民提供增收产业的过程中,注重农村生产体系的调整,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同时,也可以为整体社会发展水平乃至国际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广州市炭步镇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民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主体责任的认知.结果表明,由于政策宣传不足、农民小农意识浓厚,乡村社会治理惰性等因素,导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责任意识缺失.因此,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正确处理政府、农民和市场三者的关系,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树立农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主体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农民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青 《河南农业》2022,(1):62-63
近年,信阳市浉河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着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茶旅融合发展等工作.信阳市浉河区凭借山清水秀、树茂林密、茶叶飘香、空气清新的自然风光及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使其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美丽乡村也是生产力"。近年来,信阳着眼于新农村建设,把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贫困群体致富的载体。虽然信阳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就信阳市乡村旅游面临的发展机遇,仍存在许多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使当地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为了促进信阳市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就这些问题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好乡村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结合我县实际,必须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人居环境优化,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村美、民富、人和"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麻江县建设品质。打造"美丽乡村"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需要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2020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持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进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分析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美丽乡村可持续性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推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绿色低碳生态宜居村庄。通过对北京市美丽乡村绿化的研究分析,总结适合本地区乡村绿化的设计策略。希望有助于推动美丽乡村绿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方毅 《新农村》2014,(3):7-8
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推进农村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主要抓手。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推进农村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个体系"建设,实现农村"宜居、宜业、宜游"和"规划科学布局美、村  相似文献   

16.
唐洁 《现代农业科技》2023,(16):218-220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也包括农村农民幸福感的提升。因此,需要基于宜居内涵,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探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近年来,江苏省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持续改善农村民生,加强政策扶持,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本文主要介绍了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产业发展活力不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有待完善以及生产、生活、生态不协调等,并提出了基于宜居性的江苏省美丽乡村发展路径,具体包括强化产业振兴、优化公共项目、坚持“产村人文绿”有机融合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加快推进建设生产宜居、生活宜居、协调宜居的美丽乡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途径,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推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更是扩大投资渠道和农村发展需要的战略之举。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城乡联系也日益密切,然而城乡差距依旧较大,因此,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也是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的需要。要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健立全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而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分析了菏泽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归纳总结出适宜菏泽美丽乡村建设的特色种植业为中心的产业带动型、一二三产融合带动下的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型、传统文化与农旅融合型、农产品加工业为中心的产业带动型等几种主要发展模式;提出加强菏泽市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互相促进。信阳市郝堂村创新发展理念,科学编制规划,强化乡村旅游引导,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实现了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互动共融,为我国美丽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马龙县以"建设新村寨、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形成新环境、实现新发展"为目标,科学谋划、因村施策、制定有效措施,从美丽宜居乡村规划、农村危房改造、村寨环境整治等10个方面,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村28个,扎实推进全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抓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包保制度,成立28个包保工作组,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