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苏化203”是江苏省化工研究所合成的一种有机磷杀虫剂,经过试验证明,对水稻三化螟具有良好的内导兼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2.
硫特普     
厉墨宝 《植物保护》1964,2(6):285-285
硫特普(STEPP)化学名称为:四乙基二硫代焦磷酸酯,分子结构式为:早在1947年即由德国化学家希拉台尔首先发现它的杀虫作用。我国江苏省化工研究所试制的“苏化203”,其有效成分即为四乙基二硫代焦磷酸酯。 硫特普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易流动液体,沸点:110—113℃/0.2毫米汞柱,折光率:n_D~(25)1.4753,此重:d_4~(25)1.189,蒸气压在92℃时为0.1毫米汞柱。工业品为淡黄色乃至暗褐色油状液体,折光率:n_D~(25)1.4725,含量约为90%,硫特普易溶于丙酮、苯、甲苯,酒精、乙醚、氯仿、吡啶及氯甲烷等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增施肥料,提早移栽和推广矮杆型品种后,水稻纹枯病的为害有了发展。为了控制这一病害,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的研究结果,1963—1964年吴县各地应用“苏化911”防治纹枯病,进行较大面积的防治示范。1963年防治31.1亩,平均防治效果为61.25%,防治较好的效果达95.7%。1964年的防治面积为828.4亩,分布  相似文献   

4.
张学博 《植物保护》1965,3(4):134-134
“苏化911”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一种高效农药,但在籼稻上有药害,必须作进一步的研究才可应用。福建栽培的早、晚品种绝大部分是籼稻,目前在全省推广的良种“矮脚南特”对纹枯特别感病,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对“苏化911”乳剂的施用量及施用方法作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5.
1955年室內和大田噴撒石灰粉的防治試驗結果說明,在雨后天晴的情况下噴撒石灰粉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1958年春曾进行了1007亩(其中对照239亩)种子消毒的防治試驗。用0.5%的西力生或賽力散燜种3小时,或用0.2%西力生浸种12小时,种子发芽率不受影响,苗期发病率显著降低,大田发病日期稍为延迟,发病严重度大为減輕。 1956—1957年早晚季連續四次(每次試驗面积100亩以上)进行换用无病田种子及剷除李氏禾杂草的大田防治試驗,防治結果都很好。1958年春季在从化县街口公社国星大队成功地完成了大面积(3600亩)的防治示范試驗,全部不发病。但是,李氏禾是否本病的野生寄主,剷除李氏禾在防治上是否必要,尚有不同看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川东涪陵地区小麦病害以白粉病、赤霉病为主,流行年发生面积近百万亩,占全区播种面积的一半,损失约3千万斤。尤以白粉病发生普遍,多年来用“石硫合剂”防治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熬制费工以及发病期气候条件恶劣影响施药质量,田间药效常不够理想,且生长后期赤霉病、条锈病并发,“石硫合剂”基本无效,又需更换药剂品种,增加施药次数,加大投资。群众迫切要求高效、经济、兼治的防治技术。近年,参加省植保所协作对我区常发的两病进行了粉锈宁、托布津单用、混用及施药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7.
根据紋枯病的特点,确定防治以化学保护为主,寻找有效药剂并探討其施用方法。室內試驗,在测定的81种药剂中,阿莫尼亚、多硫化鋇、西力生、磺原酸鋅、硝酸銀及多种有机錫等都有很好的杀菌作用,但在大田应用时,由于药力不能持久,都无实际效果。五氯硝基苯效果不稳定,在适于发病的环境下卽无效。土习脫有高效,但其成分复杂,且药害严重,难于广泛应用。只有“苏化911”有很好的防病效果,而无显著的药害。經过連續三年间在南京等地示范試驗結果,用100—200 p.p.m.在水稻孕穗前噴布一次卽可将稻株的发病率从82.6—100%压低到6.2—0%,产量視病情的輕重增加6.3—49.2%。“苏化911”也有一定药害,但如使用方法适当,也可以減免。“苏化911”的合理用法:1.剂型:“苏化911”不溶于水,必須制成乳剂或悬浮液作噴布用或用填充物稀释作撒布用。在喷布时必須使用适当的噴雾器,使药液均匀分佈稻株表面。在撒布时,虽徒手操作,也可得到如期效果。撒布药土的效果較之噴粉、噴雾毫无逊色。使用毒土浓度虽高达1000 p.p.m.,仍无明显药害。2.浓度:初步看出用30%可湿性“苏化911”粉剂1份加滑石粉100份或者加风干細土300份已有满意的效果。在嘖雾时乳剂或可湿剂浓度均以100—200p.p.m.为宜。3.用量:100p.p.m.的乳剂或悬浮液,每公頃施用1500公升,可奏全效,而无药害,如用量增加,最好減低浓度,否則有严重药害。4.使用时期:以水稻生育前期(分蘖末到孕穗初)为宜,过迟,特别抽穗以后效果小,且对产量不利。5.用药次数:“苏化911”的残效可以持續数十天,噴布一次就能收到完全或近完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两年来室内和試驗場試驗証实:有机磷杀虫剂如1605及敌百虫等能兼治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的卵和初龄幼虫;有机氯杀虫剂如DDT及666等对卵几乎无效,但对初龄幼虫效果頁好。两类药剂混用杀卵效果提高。大田試驗用50%敌百虫乳剂1份、25%DDT乳剂1份、水600份,在卵孵化率为28.6—95.0%时亩施混合液50公斤,防治效果良好;防治适期比药杀初龄幼虫可提早十天左右,大大緩和了时間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麦长腿蜘蛛和麦园蜘蛛是四川西北高原冬麦区的主要害虫之一。1965年在样板田大面积治虫工作中,推行波美0.3度石硫合剂防治麦长腿蜘蛛,效果70—75%;对于麦园蜘蛛,则用六六六粉剂防治,效果为90—95%。 鉴于六六六防治麦长腿蜘蛛无效,用石硫合剂防治,虽有一定防治效果,但不够理想;同时花费较  相似文献   

10.
生姜腐烂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1981年我们利用天津农药厂提供的新杀菌剂二硫物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良好。 姜种处理:用50%二硫物乳油50倍、农用链霉素1000单位、土霉素500单位、氯霉素1000单位及51—54℃温水浸姜种保持半小时,捞出  相似文献   

11.
乐果和三硫磷对为害苹果树的山楂紅蜘蛛和苹果紅蜘蛛均具较高的杀虫效力,后者尚有杀卵效能。这两种药剂对苹小食心虫显示良好的杀卵效力,乐果稍高于三硫磷。对初孵化幼虫同样具有一定的杀虫效力,也是乐果稍高于三硫磷。从田间防治試驗中初步看出,乐果和三硫磷对防治山楂红蜘蛛的效果良好,但逊于內吸磷。乐果防治苹小食心虫的效果接近于对硫磷,对卷叶虫較差;三硫磷防治卷叶虫的效果接近于对硫磷,对苹小食心虫较差。  相似文献   

12.
防治棉花苗病的主要方法,是用药剂处理种子。目前生产上应用的药剂有:赛力散、西力生及五西合剂等。这几种药都是合汞的化合物,价格昂贵,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汞制剂的代用品。我国近年来,也提出了不少新的对防治棉苗病害有效的杀菌剂;如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报导苏化911(硫化甲基砷)、苏化912(硫化  相似文献   

13.
吴和生  李瑛 《植物保护》1994,20(3):46-46
治萎灵防治赤霉病效果好吴和生,李瑛(江苏省东台市农业局植保植检站214200)治萎灵又名水杨多菌灵,湖北农学院农药毒理研究室研制,并获得国家专利的一种高渗广谱性新型杀菌剂。1991年以来,我们示范推广用东台市生物化学厂生产的治萎灵防治三麦赤霉病,取得...  相似文献   

14.
1959—1961年,对新杀鼠剂“没鼠命”进行試驗研究。实驗室內的試驗証明,它的毒力超过了目前常用的任何杀鼠剂。对小白鼠和达烏利黄鼠(Citellus dauricus)經口給药致死中量,分别为0.1951±0.0446和0.2505±0.09445毫克/公斤(P=0.95)。不同性别鼠的敏感性相近。鼠食入致死量的“没鼠命”后,最快在10分钟内卽可死亡,典型的中毒症状为陣发性或持續性痙攣。在初步試驗中証明鼠对該药不能产生显著的耐药性,也不会积蓄中毒。用家兔試驗,該药很难透过健康的皮肤而引起中毒。用小白鼠进行的解毒試驗表明,苯巴比妥鈉在“没鼠命”毒性作用发揮以前,按50毫克/公斤的剂量腹腔注射,不仅能延长死亡时間,而且能降低死亡率。由此証明,“没鼠命”是作用于中枢神經系統的兴奋剂。小白鼠、达烏利黄鼠和黑綫姬鼠(Apodemus agrarius)对含0.1%“没鼠命”毒餌的摄食量,和同时所投予的无毒食物相近,无拒食现象。現場試驗証明:含該药0.1%的毒餌,消灭达烏利黄鼠的灭洞率为95%;在相同条件下,10%磷化鋅毒餌为78%。同样,在消灭黑綫姬鼠时,以上两种毒餌的灭鼠率分别为88%和75%。以上試驗说明,“没鼠命”灭鼠效果較好,但由于毒力过強,以在荒漠、草原和下水道中使用为宜。  相似文献   

15.
陆逢胜 《植物保护》1989,15(3):42-43
棉花从现蕾到吐絮均遭红铃虫危害,过去我县采取“一代摘虫花,靠近村庄的棉田进行药治、二代普治、三代狠治”,花工用药都多。为此,我们从1982至1986年对红铃虫防治的策略进行了多点试验,采用“一代不治,二代狠治;三代挑治”。1983年至1985年在石河乡示范150亩,平均亩产皮棉75公斤以上,增产50%;1986至1988年全县6万亩棉花,一代红铃虫均未防治,二代防治  相似文献   

16.
会讯     
1.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东北区分会 在兴城召开第二届学术年会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东北区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于1986年8月11—15日在辽宁兴城召开。到会的有东北3省有关教学、生产、科研等50个单位的代表104人。大会进行了“玉米病害的发生和防治治”、“大豆病害研究现状”、“水稻病害的发生和展望”、“小麦秆锈病生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六六六泥团塞根有治螟效果的报导[黄山等,1956],为改进施药方法,我所于1957年进行土壤施药的盆栽药效測定,效果良好;1958年,田間防治試驗因处理时間太早(4月28日施药),效果不显;1960及1961年又进行田間試驗,因当年螟害輕微,防治效果也不够显著。据文献报导,六六六土壤施药,每亩用丙体六六六180克(折合数),对第一代二化螟防治效果良好,残效期达20—30天,并指出药剂系通过稻根内吸和沿叶鞘間上升的作用,杀死蛀入的蚁螟。昆明地区一般早栽田,栽秧后15—25天,正是螟卵盛孵期。1963年在昆明市郊区早栽田内,进行六六六土壤施药試驗,观察防治第一代三化螟的效果。試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螨治虫的重要类群—绒螨和赤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以螨治螨在生物防治中获得了巨大成功。益螨不仅是害螨的天敌,也是许多害虫的寄生者与捕食者。1982年美国生物防治专家和蜱螨学家在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召开了“以螨防治有害生物”的讨论会,会上Eickwort等对以螨治虫进行了广泛的论述。同年,在北京中美科学院联合举办的“昆虫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上,忻介六曾提出以螨治虫,希望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螨治虫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颜仁贤  鲍祖胜 《植物检疫》1999,13(2):124-125
1993年5月,玉环县陈屿地区发现了稻水象。我站以此地区为监察点,在有关专家帮助下,进行了4年调查试验研究,在搞清稻水象田间消长规律、越夏越冬规律及通过成幼虫防治对比试验基础上,确立“狠治越冬迁入虫,以“治成”达“灭幼”、以“狠治”保“全年”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1958年在前信宜县金垌乡金星高級农业社进行了大面积的防治甘薯瘟試驗。防治措施主要是:(1)用无病薯块育苗。品种为最易感病的当地丰产良种"黑节降",比較抗病的"选二"和很少量的抗病品种"台农46号",以后在定植时由于种苗缺少一些,曾从农家无病田里剪取一些"新洲薯"(中等抗病)及"木薯"(很抗病)的切条来补充。(2)育苗地和假植地都选用与水稻轮栽过一年至多年的田块,定植地(即大田)則用种过水稻半年以上的田块。在試驗过程中尽可能采取了避免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