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如今农资企业较多、品种更是繁多,正确地指导农民朋友选择和使用农资产品,既体现了农资经销商的科学知识水平,提高你的知名度,又可拉动客源从而提高销量。但如果不了解用户需求,即使你推荐用户选择大厂家、高质量的优质农资,有时还会落个销售假农资、以高价格欺骗农民的坏名声。那么怎样才能正确指导农民朋友选择和使用农资呢?其一,你要真正了解农民。现在的农民不见得文化水平有多低,关键问题是人云我云。甚至是不看说明书,不算使  相似文献   

2.
<正>在广大农村,已经有了很多农资店,但是依然有很多人以为农资店有利可图,总想进入分得一杯羹。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店?如何进货?于是很多人就照搬其它已经在经营的农资店,这种做法不可取,而是应该要有所差异。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经营模式由于农资是一种特殊商品,品种和样式繁  相似文献   

3.
<正>阿里巴巴和京东进军农资的消息震撼无数农资人。笔者认为,这对农资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本身打造的是一个开放性平台,自身不生产农资,只是让厂家增加展示空间,零售商和农民多了选择余地。一些农资厂家也开始建立电商平台,主要是卖自己的产品,最多算半公开平台,不会帮他人做嫁衣,这种局限性也制约其发展,只能算厂家推销自己产品、塑造自身  相似文献   

4.
<正>农资经营中,很多人力求经营特色,意在众多的同行中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特点,打好市场占有率这张竞争牌。于是,店面装修豪华,招牌叫得豪气,单从表面上来看,虽然也符合特色范畴,能引来一些好奇的眼球,但这样只重其外而轻其内的经营理念实质上对经营并无多大裨益,因为农民选择消费,注重的是实质性东西,更看重的是农资质量、适应性、产出比等优势,如果一个店面气派而内里亏虚的话,那么必然会让人绕道而行,如此的特色再"特"也会让农民望"特"兴叹。  相似文献   

5.
农资人的根!     
<正>大千世界,物欲横流,当今社会,尤其为甚。赢利、赚钱……被一些农资人视为圭臬,拜作根本,真是大错特错矣!农资人,简言之,就是供给农民兄弟农业生产资料的人员总称。人数虽少,但农资人所从事的事业,关系国计民生。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守护者,是国之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石。责任之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农资人的根在哪里?笔者可以大胆地说,农资人的根在中国,扎在广大农民兄弟的土壤里、心坎上!农资人的事业,能否做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随着土地流转的大势,越来越多的种植大户像雨后春笋涌现了出来,市场形势在悄然发生变化。那么,终端经销商有可能成为服务大户的主体吗?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意见不统一。正方观点认为:新一代终端农资经销商更有可能成为服务大户的主体。理由是:终端农资经销商本身就是农民,就生活在服务对象中间,熟悉本地种植和农资使用情况,与农民建立了相互信任和依赖的关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积累了自己一套成功经验。且新一代的经销  相似文献   

7.
<正>在很多人看来,农资店就是卖农资的地方。那么,每家农资店之间有什么区别吗?其实客观上来讲没有多大区别,农资店里的农资大都是"你有我有人人有",价格也相差无几。那么,为什么生意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呢?笔者以为,文化差异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如果农资店的文化营销做得好,效果就会不一样。所谓"文化营销",就是嫁接文化氛围,开展针对性的文化营销。农资店应充分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经营农资的最好办法就是"对症下药"。只有充分了解农民的心理,针对不同心理的农民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同时对自己的农资经营活动也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渴求心理种田大户和部分有文化的年轻农民,并不满足于父传子习的农田管理经验和从各处学来的一鳞半爪的病虫害防治及农药使用知识,他们科学种田的意识很强。他们有的自费订阅科技报纸和杂志,有的花钱参加技术培训,有的以农技人员为师,还有的组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水稻品种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的品种是农业增产的内在因素,是农业生产中其他措施不可代替的重要生产资料。目前,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水稻新品种,由于在栽培措施上没有完全配套,致使本身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1 存在的问题1.1 盲目相信优良的水稻品种选好优良的水稻品种不需要更多的投入就能获得较好的收成,但是每一个优良品种不同的栽培技术,有的农民认为优良的水稻品种是万能的,无论怎样种都应该高产;有的农民看见别人种什么品种,不顾自己的实际生产条件,同样种该品种;甚至有的农民购买了优良的水稻品种,不索取品种介绍,不阅读栽培方法,仍按传  相似文献   

10.
<正>假冒伪劣产品一直是农资圈比较常见的问题,且屡禁不绝,每年都会出现一些因为使用假农资而造成农民巨大损失的案例。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打假力度,但那些利欲熏心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像打游击一样,让农民苦恼不已。究竟为什么假农资可以在市场上如此猖獗呢?包装与宣传假冒伪劣农资如此猖獗的一个原因是产品包装问题。假农资与其他商品不一样,在外包装上几乎看不出什么,需要鉴定才能发现问题,一些不法商家甚至冒用一些大品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已过去一半,农资市场竞争较往年更加激烈。大量的中小型农资企业"关停并转",与以往相比,今年农资经销商会面临更多挑战。农资行业越来越不景气,农资经销越来越不挣钱,不是因为农民不买农资,而是因为地还是那些地,种地的也还是那些农民。市场上有一些经销商,即使在当前市场环境中也能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所以,农资零售市场现状是,农民会"选"地方买农资了。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记者对山东农资消费群体的调查,农民在农资消费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是病虫害防治难、农资市场良莠不齐,农资选择使用缺乏有效指导。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具体的配方施肥数据、病虫害防治方法和贴心的优质农资推荐。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市场近年来已经成为各大农资商的必争之地。随着形形色色的产品粉墨登场,促销成为了消化产品的"利刃"。高附加值的促销,已经充斥了整个水稻市场。尤其近几年出现水稻虫害难治现象,很多产品防治效果不理想,以至于农民对产品开始不信任。当企业进行农资产品促销时,很多农民朋友往往对新产品不屑一顾,"又在忽悠人,  相似文献   

14.
<正>提起季本利的名字,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的很多农民都认识他,就是在五莲县的农资界也是"名气大大的"。"这小伙子为人没的说,热情、豁达、乐于助人,做事太认真、太较劲,卖的农资都是好东西,效果好,就是太贵。但贵还得使,不使不行。"这便是很多农民对他的评价。农学毕业的他最先分配在五莲县供销社生产资料干文秘,文采自然不凡。但寂寞平静的办公室生活似乎与这位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初夏,笔者在某农资市场捕捉和了解到这样一个奇怪现象:一个欲购买黄豆种的农民朋友,把该城市几家农资的商场、超市逛了个遍,但最终未能称心如意地选购到自己满意的黄豆种,究竟是种子的价格太高?还是农民朋友囊中羞涩?难道黄豆种的产量不太高?还是现在的农民太挑剔?抑或是对导购的服务态度不满意?带着这些疑惑,笔者设法与该青年进行接近,并以顾客的身份询问其没有购买农资的理由。青年无奈地告诉我:不知什么原因,本来看好的农资,但经导购"推销"以后,反而失去了购买的兴趣;还有就是自己每次走进一些大的店铺,往往只看  相似文献   

16.
正农资经销商建立示范田的目的就是利用示范户的示范田种植效果和口碑效应,扩大零售终端品牌产品在示范户所在村的影响力,提高产品在该村的市场占有率。人常说:"眼见为实",这话一点不假,特别是农民在选购农资产品时更是表现得淋淋尽致。好多年来,笔者在农资经营的过程中就时常注重搞好示范田示范,然而由于粮食生产周期较长,农户选用化肥和农药也比较混乱,而且农户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效果表现不太注重观察与对  相似文献   

17.
<正>眼下,已进入了冬闲时节,农资经营也暂告一段落,而不少农资经营商却借助这个有利时期,走村串乡对闲暇的农民进行农资科普宣传培训,一方面农资经营商通过宣传的形式最终达到营销目的,另一方面对于生产上经常遇到疑难问题的农户来说,这样的方式也能起到有益的帮助,能了解和学到农资使用、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方法,特别是在面对面释疑、手把手传授过程中,更有利于农民的接受,因而这样的方式很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8.
<正>现在整个农资行业的营销,陷入了歧途,很多人认为,营销就是忽悠,忽悠成功就是营销。农资行业做市场的老三篇是:广告开路,铺货赠物,价格绝杀。虽然过了多少年,这些手段还在使用。1.脱离市场需求脱离市场需求的营销都是耍流氓。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样的事情做成了,竟然是营销的胜利。就如同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不被追究责任一样,最终损  相似文献   

19.
<正>农资赊销一直是个大难题。以赊销为主的老板,2016年日子肯定不好过,赊出去是钱,收上来是气和风险。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而一年收成又受天灾、病虫害、市场等因素影响,很多农民基本处于微利状态。收成不好时,下乡收钱收不上来,只能生一肚子气,农业风险就会转移到农资店老板这里。农资赊销,一般要等到农民种出来的农产品卖掉才能回款。因此,农资欠款一赊就是一年半载。有些农户分批次还钱,每次还一点,严重增加农资店老  相似文献   

20.
<正>在现实中,农资商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你向农民朋友推广一种产品的时候,你讲得头头是道,滔滔不绝,深恐农民朋友不明白。而很多农民朋友却不屑一顾,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又在忽悠人,说得天花乱坠,还不是为了挣俩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