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决策树算法对湖南省41个油茶样地2009~2017年的油茶种子含油率与气象因子进行诊断分析并挑选出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基于所有时间段气象数据的CART算法拟合效果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18.2%,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20℃以上活动积温为最重要的决策因子;对不同时间段气象因子分别建模,平均相对误差在22.9%~25.4%,果实第一次膨大期、果实膨大高峰期、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果实成熟期、采后处理期的最关键气象因子分别为15℃以上活动积温、极端最高气温、20℃以上活动积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降水日数。  相似文献   

2.
采用决策树算法对湖南省41个油茶样地2009~2017年的油茶种子含油率与气象因子进行诊断分析并挑选出关键指标,结果表明:基于所有时间段气象数据的CART算法拟合效果较好,平均相对误差为18.2%,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20℃以上活动积温为最重要的决策因子;对不同时间段气象因子分别建模,平均相对误差在22.9%~25.4%,果实第一次膨大期、果实膨大高峰期、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果实成熟期、采后处理期的最关键气象因子分别为15℃以上活动积温、极端最高气温、20℃以上活动积温、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降水日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9—2017年湖南省不同县市多块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样地的鲜果含油率资料和同时段邻近气象站资料构建的油茶生长或处理期各阶段气象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不同阶段气象指标对油茶鲜果含油率的影响,并基于此建立含油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果实成熟期、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采摘当年和果实膨大高峰期气象因子对含油率的影响较其他阶段更为显著,温度类指标特别是极端最高气温为影响含油率的主导因子,利用气象因子构建的油茶含油率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气象因子对油茶油酸含量的影响分析及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2017年湖南省不同县市多块油茶(Camellia oleifera)样地的油酸含量资料和同时段邻近气象站资料构建的油茶生长或处理期各阶段气象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阶段气象指标对油茶油酸含量的影响,并基于此建立油酸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摘当年、果实膨大高峰期、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的气象因子对于油酸含量有重要影响,降水类指标特别是降水量和最长连续降水日数是影响油茶油酸含量最重要的气象因子,利用气象因子构建的油茶油酸含量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对油茶生产的气候适宜性定量评估,本研究从油茶种植的气候适宜性、生产气候条件和气象灾害3个方面,构建油茶生产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邵阳县1961—2018年逐日气温、降水和日照等资料,对邵阳县油茶生产的气候条件和灾害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8年,邵阳县年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最冷月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和年相对湿度95%以上的年份处于最适范围。油茶花芽分化期和开花期平均气温,邵阳县所有年份均处于适宜范围;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降水量处于适宜范围的年数分别达93.1%和84.5%。邵阳县油茶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气象灾害有高温、干旱、低温冻害和连阴雨等,灾害风险相对较低,而且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这些灾害均有减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法对2004-2018年昌平区苹果不同生育期气象因子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昌平苹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3月底-4月(萌芽-开花期)平均最低气温,7月(生长后期)平均气温,8月(膨大期)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湿度,9月(着色前期)气温日较差,10月(着色后期)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日照时数、湿度。今后昌平区苹果种植要重点预防萌芽-开花期低温冻害、生长期高温、膨大期高温以及着色期高湿多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0-2012年对常德丘陵地区3个不同海拔高度生态类型区栽培的湘林22号油茶长势及果实经济性状进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法研究油茶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与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个生态类型区湘林22号油茶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差异较大;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有效积温、年平均气温是影响湘林22号油茶生长及果实经济性状的主要气象因子,其中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是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气象因子对红美人柑橘品质的影响,连续3 a检测红美人柑橘的6个品质指标,并收集整理产地5个主要气象指标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研究果实品质与红美人柑橘不同物候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美人柑橘萌芽期降水量与果实蔗糖、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期的日照时数与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理落果期,平均气温和≥10 ℃活动积温与果实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实采收期时,当平均气温在18.5~19.5 ℃、≥10 ℃活动积温在565.3~596.7 ℃,较高的环境温度有助于果实糖分累积。果实固酸比与开花期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采收期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日较差是影响红美人果实风味的关键因素,昼夜温差大,果实风味更佳。因此,做好红美人采收期保温保热,适当提高该时期的环境温度和热量,并采用设施栽培技术调整萌芽期和采收期棚内小气候环境,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
柑橘气象产量和实际产量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飞  劳晓璨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6):1119-1122
利用浙江省龙游县2010—2019年的气象资料和柑橘产量资料,用龙游柑橘气象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与多项气象因子(2010—2019年逐月和逐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逐年≥10 ℃积温、≥11 ℃积温、≥12 ℃积温,各物候期的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并建立各自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气象因子与实际产量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因子个数远多于气象产量,逐步回归系数实际产量比气象产量更显著,实际产量的预测模型检验明显优于气象产量预测模型。因此,用柑橘实际产量来分析和预测龙游柑橘产量比用气象产量更适合。  相似文献   

10.
郭凌曜  蒋元华  张成成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6):203-209,238
基于湖南省9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开展湖南省油茶气象灾害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9年湖南省油茶花期低温阴雨、幼果期低温、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高温等灾害发生次数增减趋势不显著,但有年代际变化,近10年发生次数较多;果实成熟期阴雨灾害发生次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但近10年发生次数亦偏多.湖南省油茶花期低温阴雨灾害发生频率总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发生频率有增大趋势,高值区域向湘中偏北一带聚集;幼果期低温灾害高发区主要位于东部山区,西部地区发生频率在减小;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呈东高西低分布,高值区域主要位于洞庭湖区至衡邵盆地一带,洞庭湖区发生频率在减小,湘中偏南地区在发展;油茶油脂转化积累高峰期高温灾害发生频率呈南高北低分布,高发中心主要位于衡阳地区,其变化趋势为西部地区发生频率增大、南部高中心范围增大;油茶果实成熟期阴雨灾害总体呈西高东低分布,发生频率在降低.  相似文献   

11.
孙瑞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7):1317-1319
利用正阳县1959—2018年近60 a逐年5—10月主要气象因素及2007—2018年夏花生平均产量,对气象因素和产量进行相关分析,阐述主要气象因素对夏花生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与夏花生产量相关的27个气象要素中有14个要素与产量关系密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7月降水量、开花下针期降水量、5月总日照时数、5月平均气温、苗期总日照时数与产量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6月降水量、7月总日照时数、7月平均气温、开花下针期总日照时数、开花下针期平均气温与产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8月总日照时数、9月平均气温、苗期降水量、成熟收获期降水量与产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湘北地区1987~2011年早稻单产和早稻生育期内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旬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法建立了早稻的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并进行了预报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分析气象产量与早稻生育期逐旬气象要素相关性,筛选出5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5月中旬平均气温、5月下旬日照时数、6月中旬降水量和7月中旬日照时数是影响湘北早稻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基于关键气象因子建立了早稻气象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对1988~2009年早稻产量进行了预报验证,平均准确率在91.0%以上。该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早稻产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利用垦区主栽品种新陆早13号在同一地区不同年份进行种植,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研究当地主要气象因子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六师植棉垦区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出苗期至吐絮期的总日照时数;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出苗期至开花期的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内蒙古自治区孪井滩气象站2011~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及同时段春玉米的发育期、产量结构分析数据,分析春玉米每个发育期的早晚、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最高(低)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积温对孪井滩地区春玉米的产量结构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春玉米的果穗粗与开花期的相关性,乳熟期茎粗与出苗期日照时数、吐丝期、5月极端最高气温、3月极端最低气温的相关性,乳熟期果穗长与出苗期的相关性,百粒重与上一年度12月平均气温和12月平均最低气温的相关性,理论产量与乳熟期日照时数、成熟期日照时数、抽雄期日照时数、8月极端最高气温、三叶期降水量、七叶期的降水量的相关性较显著,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以若羌县枣树物候期为时段,根据若羌枣区多年的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和各年度红枣产量,研究影响若羌县红枣产量的因子。结果表明,红枣产量与脆熟期降水量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脆熟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与幼果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与开花期和幼果生长期的平均温度也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衢州地区柑橘生长期中影响其产量的气象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平均日照、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以及最高最低气温等因子的共同影响。在柑橘生理落果期、果实膨大期和冻害期,各气象因素影响相对较小,而在萌芽期、开花期和采摘期,各因素对柑橘产量有明显影响。其中,平均气温对柑橘产量影响最大;在萌芽期与冻害期平均降水量与柑橘产量呈负相关;平均日照对柑橘的整个生长过程及柑橘产量影响较大,并且相对稳定持续。  相似文献   

17.
区域(临汾)水分相关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提供气候变化未来情景相适应的栽培途径,对近30年区域(临汾)与水分相关的降水量、气温、10cm地温、蒸发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7个气象因子开展了动态变化、因子间相关性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年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动态变化特征为降水量、平均气温和平均10cm地温呈递增趋势,而蒸发量、日照时数、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则呈递减趋势;小麦生产年度各季节蒸发量为夏>春>秋>冬,各月份蒸发量为6>7>5>8>4>3>9>10>2>11>1>12。各年小麦生育期气象因子间相关性为平均气温与蒸发量呈负相关,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与蒸发量呈正相关,相关气象因子间的变异系数为降水量>蒸发量>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平均地温>日照时数>平均气温;小麦生产年度各季节、月份平均气温与蒸发量呈正相关。各气象因子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为各年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平均10cm地温、日照时数与产量呈负相关,而平均相对湿度、蒸发量、平均风速则与产量呈正相关,降水量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不同阶段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生产年度>生育期>休闲期。该项研究可为小麦生产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以若羌枣树物候期为时段,根据若羌枣区多年的温度、降水、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和各年度红枣产量,研究影响若羌红枣产量的因子。结果表明红枣产量与发芽展叶期和脆熟期降水量之间呈现显著反相关关系;与展叶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幼果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呈现出反相关关系;与展叶期、开花期和生长期的平均温度也呈现出相关性。由此不难看出,降水量少,展叶期内的日照时数充足、平均温度适宜,生长期日照时数少是若羌红枣高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的庆阳市西峰区1990—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春玉米发育期及产量资料,分析了夏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春玉米发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每10年0.46℃;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10年4.22 mm;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每10年为4.76 h。夏季平均气温偏高年较偏低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全生育期日数缩短,平均气候产量偏低;夏季降水量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推迟,全生育期日数延长,平均气候产量偏高;夏季日照时数偏多年较偏少年春玉米各平均发育期均提前,但对全生育期日数和平均气候产量的影响不明显。夏季气象因子影响气候产量最显著的是降水量,其次是气温,日照时数与气候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平均气温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降水量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拔节-抽雄期;日照时数影响气候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是开花-吐丝期。  相似文献   

20.
陕西渭北旱塬“粉红女士”苹果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粉红女士"苹果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粉红女士"苹果优质生产、合理区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2007年,对陕西渭北旱塬3个生态类型区(由南至北分别为富平、白水、洛川)栽培的"粉红女士"苹果的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利用多元统计法研究果实品质与年平均气温、年有效积温、年降水量等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根据建立的回归方程,求出使"粉红女士"苹果果实品质达到优良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适值。【结果】3个生态类型区"粉红女士"果实的总糖、总酸和果皮花青苷含量等差异较大,富平产区的果实综合品质表现较优,而洛川产区的较差;4~10月平均降水量、年有效积温、4~10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年均日照时数是影响"粉红女士"苹果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其中年有效积温、4~10月平均降水量是主要限制因子;年平均气温12.2℃,年有效积温3210℃,年均日照时数2573h,4~10月日照时数1680h,4~10月平均降水量484mm,4~10月平均气温15.5℃,4~10月平均气温日较差10.8℃,是"粉红女士"苹果果实品质表现优良的适宜气象因子。【结论】建立了"粉红女士"果实优质的主要气象因子评价体系和最适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