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胎次及分娩季节对不同杂交模式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根据新疆某猪场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大约克夏、大长、长大、杜长大共8 461窝繁殖记录,统计分析胎次及分娩季节对不同杂交模式母猪总产仔数、健仔数、死胎数、畸形和初生窝重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其中总产仔数、健仔数及初生窝重均随着胎次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7胎繁殖性能较好,均在5胎达到高峰,5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及初生窝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胎次,死胎数10胎最高,畸形数1胎最高;春季母猪的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大且均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夏季的初生窝重最大且均高于秋季和冬季(P<0.01),秋季母猪的产死胎数最多;4~6胎杜长大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最高,总产仔数高于大长母猪(P<0.05),健仔数和初生窝重高于大约克夏(P<0.05)。综上所述,母猪的繁殖性状受到胎次、分娩季节和品种杂交效应的综合影响,生产中需要加强初产和8胎以上高胎龄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及时淘汰高胎龄母猪,以维持最佳胎次结构,并可提高母猪3~7胎龄在猪群中的占比,调整配种时间...  相似文献   

2.
张力 《猪业科学》2012,(1):112-113
母猪年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涉及到种猪的繁殖性能、仔猪的生长性能以及整个繁殖猪群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年产胎数和使用年限);提高年产窝数和窝产仔数;降低哺乳期仔猪死亡率。本  相似文献   

3.
迟兰 《中国猪业》2021,16(4):27-31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衡量养猪企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更清楚地了解生产中养猪企业的生产水平,以及生产中如何才能提高母猪的产仔性能。对江苏省某规模化猪场的生产管理进行调研,并研究和分析了母猪的生产记录,统计母猪的总产仔数、产健仔数、产死胎数、产木乃伊胎数等繁殖性状和仔猪的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等。从猪场实际出发,针对影响母猪产仔性能的部分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该规模化猪场对母猪和仔猪的养殖水平仍存在一些饲养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结合该场的饲养管理情况,指出了提高母猪产仔性能及健仔存活率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以期为养猪场(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在我国的规模化猪场中,同样是饲养1 000头基础母猪,有些猪场年出栏商品猪达到2.2万头甚至更高,有些才1.5万头,相差达7 000头,两场的经营效益也差距甚大。为什么会差距这么大?这就跟猪场母猪的年生产力高低有很大关系。母猪的年生产力是母猪最重要的生产力性状,主要包括年产窝数、年窝产活仔数及窝重、年窝断奶仔猪数及窝重,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猪场经济效益。要想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正>在养猪生产中,母猪是效益之源,是制约广大中大型规模猪场效益提升的关键,养好母猪对猪场效益有巨大提升空间已成共识。母猪的每窝产仔数和仔猪出生窝重、母猪的哺乳能力和仔猪的断奶窝重、母猪的年窝产仔数、母猪的初配日龄、母猪保持高产仔能力的繁殖胎数是母猪生产效能表达评价标准。通常,每一个猪场业主给自己母猪生产成绩目标定位为每年每头母猪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某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丹系大白猪2 708窝产仔记录为基础数据,研究胎次及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猪母猪妊娠时间、总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系大白猪母猪1胎时总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均最低,妊娠时间最短;3胎时产仔数最高,4~8胎时仍维持良好水平。相关性分析显示,胎次与妊娠时间、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秋季配种的母猪总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指标最佳。综上,在实际生产中,可考虑适当延长丹系大白猪母猪使用年限,并在制定配种计划时考虑季节因素。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猪深部输精技术与常规输精技术对经产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试验将56只大约克经产母猪平均分为2组,第Ⅰ组的经产母猪采用深部输精技术输精,第Ⅱ组的母猪采用常规输精技术输精。结果表明:第Ⅰ组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11.56头,窝平均产活仔数10.16头,窝平均产健仔数8.84头;第Ⅱ组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10.20头,窝平均产活仔数9.32头,窝平均产健仔数9.04头。深部输精比常规输精母猪窝平均总产仔数多1.36头(P0.05),窝平均产活仔数多0.84头(P0.05),但窝平均产健仔数少0.20头(P0.05)。说明深部输精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的窝平均总产仔数和窝平均产活仔数,对母猪的窝平均产健仔数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猪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力的高低,本研究采集了106家不同规模猪场母猪的详细生产数据。按母猪实际存栏头数将猪场划分为<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和≥10 000头4个规模,分析不同规模猪场母猪1~9胎次活仔率、健仔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断奶活仔率及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个体重、窝均出生窝重等相关繁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胎次相同的情况下,猪场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畸形仔率、死胎率和木乃伊率则呈相反趋势。母猪实际存栏头数≥10 000头的猪场1~7胎次(第4胎除外)的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均显著高于<1 000头猪场(P<0.05),而与其他两个规模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存栏数<1 000头的猪场1、2、3、5、7胎次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各个胎次的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窝重都随着猪场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 000头的猪场第2、3胎的母猪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综上,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均产生较大影响,中大规模猪场(≥1 000头)的母猪繁殖力整体上低于小规模猪场(<1 000头),但仔猪的体况和成活率要优于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猪场不同胎次母猪繁殖力的高低,本研究采集了106家不同规模猪场母猪的详细生产数据。按母猪实际存栏头数将猪场划分为1 000、1 000~5 000、5 000~10 000和≥10 000头4个规模,分析不同规模猪场母猪1~9胎次活仔率、健仔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断奶活仔率及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个体重、窝均出生窝重等相关繁殖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胎次相同的情况下,猪场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畸形仔率、死胎率和木乃伊率则呈相反趋势。母猪实际存栏头数≥10 000头的猪场1~7胎次(第4胎除外)的活仔率、健仔率和断奶活仔率均显著高于1 000头猪场(P0.05),而与其他两个规模猪场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存栏数1 000头的猪场1、2、3、5、7胎次的死胎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各个胎次的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畸形仔数、死胎数、木乃伊数、出生窝重都随着猪场饲养规模的扩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1 000头的猪场第2、3胎的母猪窝均产总仔数、产活仔数、产死胎数、窝均断奶活仔数、窝均出生窝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规模猪场(P0.05)。综上,养殖规模对不同胎次母猪生产力均产生较大影响,中大规模猪场(≥1 000头)的母猪繁殖力整体上低于小规模猪场(1 000头),但仔猪的体况和成活率要优于小规模猪场。  相似文献   

10.
母猪年生产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规模化猪场的经济效益,涉及到种猪的繁殖性能、仔猪的生长性能以及整个繁殖猪群的饲养管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包括提高母猪利用强度(增加年产胎数和使用年限);提高年产窝数和1窝产仔数;降低哺乳期仔猪死亡率。本人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几点提高母猪年牛产力的关键技术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深部输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78头经产大白母猪为试验材料,采用深部输精技术,以探明深部输精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三个处理组:第Ⅰ组采用常规输精方法,输精次数3次;第Ⅱ组采用深部输精方法,输精次数3次;第Ⅲ组采用深部输精方法,输精次数为2次。试验结果:常规输精组(第Ⅰ组)和深部输精组(第Ⅱ组)比较,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和窝平均产健仔数分别为11.39头、11.84头、10.52头,和12.40头、11.07头、10.43头,窝均产仔数深度输精高于常规输精,经分析二者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窝均产活仔数和窝均产健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健仔率比较,常规输精组为91.54%,深部输精组为84.84%,二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深度输精三次(第Ⅱ组)和深度输精两次(第Ⅲ组)相比母猪繁殖性状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深部输精可以提高母猪的窝均产仔数,但不能提高窝均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同时深部输精降低健仔率。  相似文献   

12.
对内蒙古白塔种猪场的4个品种(配套系)猪.分别是白塔配套系猪、法系大白猪、法系长白猪及杜洛克猪从2004-2008年5年的产仔数、健仔数及窝重等3种生产性状进行统计分析,以比较这4个品种(配套系)猪的生产性能的高低、年份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胎次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而研究内蒙古白塔种猪场对种猪的利用效率情况.结果表明,白塔配套系猪、法系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的平均窝产仔数都符合1~5胎呈上升趋势、5胎以后呈下降趋势的规律;不同胎次对平均窝产仔数的影响都极显著(P<0.01);4个品种(配套系)平均健仔数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平均窝重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考察抗菌肽天蚕素对母猪繁殖性能及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92头经产母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日粮中添加天蚕素500 mg/kg,其它按猪场正常药物保健程序进行。从产前30 d到产后31 d,总计饲喂61 d。结果显示,日粮中额外添加抗菌肽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母猪的产仔数、健仔率都显著提高,同时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和体重增加有明显的提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抗菌活性肽试验组总产仔数484头,平均窝产健仔数为9.27头;对照组总产仔数431头,平均窝产健仔数为8.41头。试验组哺乳仔猪断奶成活率达到100%,断奶体重可以多增加1.3%。结果提示母猪饲粮中额外添加500 mg/kg天蚕素能够增加母猪的繁殖性能和提升哺乳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养猪生产中,母猪作为集约化猪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猪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母猪饲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的整体效益。生产上,母猪经常出现窝产仔数和有效活仔数低、泌乳期采食量低、便秘、刻板行为、断奶-发情间隔长等诸多问题。营养作为母猪生产循环的物质基础,在改善母猪生产力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营养学家们一直在寻求通过营养手段来提高母猪生产成绩的方法。近年来,母猪膳食纤维营养成为母猪营养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后备母猪不同月龄配种与繁殖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下属鹤山分公司宅梧种猪场和更楼种猪场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长大二元母猪分娩数据为基础,探讨后备母猪第1次配种的适宜月龄。从1胎繁殖成绩来看,7.5~8.5月龄初配,母猪窝产仔数、窝产健仔数和配种分娩率较好且稳定,过早和过晚配种都不利于提高1胎母猪的繁殖成绩;从2胎和3胎的繁殖成绩来看,7~7.5月龄初配的母猪窝产健仔数相对较低,9.5月龄以上初配的母猪配种分娩率相对较低;从4胎的繁殖成绩看,7~7.5月龄和10~10.5月龄初配的母猪窝产仔数、窝产健仔数、配种分娩率相对较低。说明后备母猪一般7.5~9月龄初配生产成绩较稳定,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6.
母猪生产效率的高低是决定猪场经济效益的基础。而影响母猪生产效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母猪的年产窝数、窝产仔数和仔猪的成活率及窝重。调整优化饲养母猪的胎次结构、缩短经产母猪的繁殖周期和养好仔猪,是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实现母猪高产仔、高成活率、高效益的关键措施。一般认为一个猪场1~8产次母猪的理想比例应大约分别为17%、16%、15%、  相似文献   

17.
正母猪的窝产仔数是衡量母猪生产成绩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体现了整个猪场的生产管理水平,对养猪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母猪的窝产仔数可根据关注的目标不同,分为:总产仔数,是指总的产仔猪,包括死胎、木乃伊;活产仔数是指除了木乃伊和死胎外的所有活仔数。有效产仔数则是指活仔中,除了弱仔的仔猪数。要想确保猪场的生产成绩,就要争取提高母猪一窝中的活仔数。1提高母猪的排卵数和卵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许向东  赵远群 《猪业科学》2018,(11):108-109
为了研究不同初配日龄对丹系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从Kingdee7.5猪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里导出2015—2017年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某原种猪场共1 145头丹系初产母猪的生产数据,其中丹系大白756头,丹系长白389头,按初配日龄分为8组,每组的初配日龄相差20 d,分别对不同组母猪的总产仔数、健仔数、活仔数、死胎数、木乃伊胎等繁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241~260日龄段配种初配母猪的窝均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都达到最高,产仔性能最好。其次比较好的是221~240日龄段、261~280日龄段的初配母猪。小于220日龄配种的丹系初配母猪产仔性能较差,大于300日龄配种的丹系初配母猪产仔性能也较差;281~300日龄阶段初配母猪总产仔数较高,但窝产活仔数和健仔数较差。综合繁殖数据和经济效益得出结论:在后备猪体重达到135 kg,且达到第二情期的时候,达到220日龄即可配种,最佳初配日龄在241~260日龄段。整体来说在221~280日龄阶段配种都能达到较好的生产性能。综合考虑后备母猪的培育饲养成本和后备母猪的非生产天数,建议初配日龄在220~260日龄阶段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讨长大二元杂交母猪繁殖性能与不同胎次之间的关系。试验对象为2021年12月~2022年9月四川某猪场能繁母猪中1109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母猪按1~9胎次分为9个组别,并统计繁殖性状数据共1219窝,数据包括母猪胎次、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等。结果显示,第5胎次母猪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显著高于其他胎次,而母猪窝产死胎数、窝产畸形数、窝产木乃伊与各胎次之间关系不显著。母猪繁殖性能趋势表现为随胎次增加后,逐渐下降,在第3~5胎比较理想的状态,6胎以后开始下降,到第8胎和第9胎次母猪的窝产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生产数据比较差。建议猪场提高3~5胎次母猪占比,考虑淘汰第6胎次以后繁殖性能差的母猪。  相似文献   

20.
母猪生产批次化管理是利用生物技术,使母猪群发情、排卵、配种和分娩同步化,按技术组织批次生产,大幅提升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效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对石河子某猪场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前后的变化,阐述批次化生产管理对猪场生产所带来的影响。猪场生产批次调整之后,猪场的工作人员减少2名,月均人工费用由34 000元降至26 500元,节省7 500元,一年可以节省人工费用90 000元;猪场的分娩率由原来的86.3%提高到89.8%,增加了3.5个百分点;窝均产仔数由11.3头增加到11.8头,增加了0.5头;尤其是窝均健仔数由原来的9.73头增加到现在的10.6头,增加了0.87头;PSY由20.4提升到24.3,增加了3.9;20kg仔猪成本(元/头)由原来的429元降到401元,降低28元。结果表明,该场在实施批次化生产以后,不仅减少了猪场的人工费用,还可以通过各项生产指标的提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更是提高了猪场的生物安全系数。因此,本文的研究可为其他同等规模猪场的批次化生产调整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