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高低是影响籽粒机收的重要因素。本试验选用8个在黄淮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进行籽粒含水量、籽粒脱水速率、产量等性状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收获时含水量、不同品种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差异均极显著;对8个品种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进行水分高低分类,华美1号、宇玉30为低水分含量品种,先玉335、迪卡517、安玉308为中间类型品种,迪卡516、郑单958、联创808为高水分含量品种;从产量方面综合比较,中间脱水类型品种(先玉335)其脱水速率较快,产量最高,目前来讲先玉335为比较适宜机收品种。  相似文献   

2.
在宁夏彭阳县城阳乡涝池村杨小庄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对中单5485、登海1号、长城799、五谷704、先玉335、长城706(CK)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先玉355、五谷704为晚熟品种,出籽率高、产量突出、丰产性好,是宁夏南部山区旱塬地秋季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条件下的首选玉米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不同品种比较试验,探索出在我地干旱发生频繁特别是春旱发生严重的自然条件下,对不同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性状、抗逆性的比较分析,筛选出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下最适宜本地种植的玉米品种,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参试的10个品种中,生育期以大丰30和五谷704最长达147d,富农821最短137d,但所有品种在当地积温条件下均能完全成熟;宁穗2号、西蒙6号、长城799、先正达408、先玉335、五谷704、大丰30均表现高抗玉米大小斑病,富农821高感病,长城706、宁玉524中感玉米大小斑病;产量及效益结果以大丰30最高,依次为富农821、长城706、宁玉524、西蒙6号,最低为长城799。综合来看,近年适宜本地推广的玉米品种以大丰30、长城706、西蒙6号为好。  相似文献   

4.
以先玉335为指示品种,在庄浪县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旱地梯田先玉335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最佳密度为115 500株/hm~2,窄行距40 cm,宽行距70 cm,最佳株距为20.9 cm,在该种植参数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临夏州第一大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存在新品种引进推广滞后的问题,为此本文开展了品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敦玉13、金苹果605、五谷704适宜于临夏州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要求,建议在豫玉22号适宜种植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引进29个玉米品种(系)开展比较试验,对物候期、生育期和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ZY19017产量17 926.5 kg/hm~2,比对照五谷704增产59.56%;兆育517产量17 709 kg/hm~2,比对照增产57.62%,适宜在该区域示范推广。金辉11、隆丰211、ZY19135、华单86、M751和金创T808等6个品种产量均比对照增产20%以上,可作为搭配在该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武威市凉州区玉米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得出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下,以先玉335、福地201两个玉米品种,长势好、抗逆性强、产量高,其水分利用率及单方水经济效益均高于其他品种,可作为高效农田节水时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覆膜时期和方式对黄土高原春玉米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中南部水资源匮乏和降雨时空错位限制了该区春玉米产量潜力的提升,通过分析不同的覆膜时期和覆膜方式对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和春玉米生育期耗水特性、产量的影响,旨在提出适宜于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春玉米高效用水的栽培模式。以‘先玉335'作为供试品种,采用覆膜时期和覆膜方式的双因素设计,随机区组排列,通过设置平地无覆盖(CK)、秋季全膜双垄沟覆盖(AFF)、播前全膜双垄沟覆盖(SFF)、秋季半膜平铺覆盖(ASF)、播前半膜平铺覆盖(SSF)5种处理的对比研究,分析不同覆膜时期和覆膜方式相结合下春玉米耗水规律,以及互作模式下耗水特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AFF和SFF集雨、蓄水、保水能力显著高于半膜平铺和平地无覆盖,整个生育期内耗水强度和玉米生长吻合。秋季全膜双垄沟覆盖(AFF)休闲期土壤贮水消耗量较露地减少53.82%,较秋季半膜平铺减少33.89%,最大程度保证春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为出苗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提高出苗率,为后期生长奠定基础。秋季全膜双垄沟覆盖虽然生育期耗水量相比其他处理增加,但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2016年玉米收获季,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模式0~200cm各土层水分含量较低,但是,经过下一个休闲期处理,土壤含水量从总量上得到完全恢复,2017年播前,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模式0~200cm大多数土层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平地处理。秋季全膜双垄沟覆盖(AFF)产量相比CK、SSF、ASF、SFF分别增产81.88%、34.01%、42.55%、20.60%,达到显著差异。在黄土高原中南部推广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实现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索了玉米品种先玉335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下的最佳种植密度,以期为先玉335在静宁县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条件下进行了玉米密植高产适宜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在崆峒区旱塬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栽培均可成熟,其中陇单6号、泽玉891、玉研505、中地88、玉研606、迪卡519、新引M751、中地159、辽单575、陇单10号等10个品种产量较高,可在崆峒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不同玉米品种在会宁县的适宜播种期,以先玉335、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进行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会宁中部半干旱地区玉米适宜晚播,现阶段生产水平下的最适宜播种日期为4月22日、23日左右,先玉335应较郑单958早播。  相似文献   

12.
10个玉米新品种在庄浪县旱作区引种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庄浪县旱作区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栽培条件下,对引种的1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0个品种生育期适中,在庄浪县均能正常成熟。其中联创808折合产量最高,为15501.0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690.9 kg/hm2,增幅达到4.67%,建议在庄浪县旱地及同类生态区域进行多点示范种植;丹8201和中单909,产量虽比对照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生长长势好,抗病性强,丰产性好,建议下年小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3.
在甘肃省康乐县东北部地区全膜双垄沟播条件下,以先玉335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泰玉1028折合产量最高,为931.8 kg/亩,较对照先玉335增产12.7%;优迪919位居第二,折合产量917.6 kg/亩,较对照先玉335增产11.0%。这2个品种综合性状好,适宜在康乐县东北部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庄浪县旱地梯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对引进的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高玉98和玉源7879折合产量分别达到13210.2、13153.4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分别增产8.2%、7.7%,以上两个品种植株生长健壮,叶色深绿,株型紧凑,籽粒饱满,抗性好,适宜在庄浪县旱地梯田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方式栽培.  相似文献   

15.
干旱缺水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燕山丘陵区春玉米子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覆膜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水分条件。于2017—2018年开展玉米田间试验,设置不覆膜(CK)、行上覆膜、行间覆膜和全膜双垄沟播4个处理,测定土壤含水率、玉米生育期、土壤容重、玉米产量及产量影响因素,计算土壤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各处理间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均为全膜双垄沟播处理。全膜双垄沟播的玉米子粒产量和穗长、穗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最高。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模式可延长玉米生育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适宜在干旱少雨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在天水市秦州区浅山干旱区对引进的17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评比试验。结果表明,五谷635折合产量最高,为11932.05㎏/hm~2,较对照先玉335增产10.56%;其次为伟隆105、中种8号、吉祥1号、隆丰211、巡天1102,分别较对照增产5.99%、1.76%、1.58%、0.88%。这6个品种田间表现为生长整齐,长势强,抗病性强,耐旱,综合性状较好,尤其是五谷635、中种8号连续2a均表选优良,建议在天水市浅山干旱区全膜双垄沟播模式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省近四年审定的及推广面积较大的籽粒玉米品种和粮饲兼用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沃玉964、郑单528、联创808、五谷8617、先玉335是生物产量高、籽粒产量高、干鲜比达标、综合性状优良的粮饲通用玉米品种,可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静宁县山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静宁县山旱地梯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以晋单60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正德305、先玉335综合性状优良,产量高,折合产量分别为13 594.2、13 266.2 kg/hm2,较对照品种晋单60分别增产15.41%、12.62%,可作为静宁县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主栽品种。长城706折合产量13 146.75 kg/hm2,较晋单60增产11.60%,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9.
李利利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43-145
[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带状还田模式对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在陇东旱塬区,设计6个处理,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还田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地表覆盖2 cm还田后玉米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全膜双垄沟播不还田显著降低。玉米秸秆膜下带状还田较不还田玉米农艺性状尤其是株高、茎粗有一定的降低,籽粒产量降低0.40%~7.42%,但差异不显著,生物产量显著降低,但经济系数差异不显著。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秸秆膜下还田各处理对玉米生长期耗水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该研究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进行秸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米先玉335全膜双垄沟灌制种父母本优化配置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玉米品种先玉335在全膜双垄沟灌条件下进行了父母本配置比例试验。结果表明,在全膜双垄沟灌模式下,父母本比例为1∶6时玉米主要性状表现良好,产量最高,可达9305.6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