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茭自胡麻叶斑病俗称茭白叶枯病,由真菌类病菌引起,是茭白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各地引种茭白面积不断增大,使该病的发生范围也逐渐扩大,并且发病越来越严重。有些地方的受害田块达到90%以上,受害叶片可达100%,病害发生特别严重时,全田茭白叶片变黄枯死,造成茭白植株在9月提早枯死,对产量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2.
<正>茭白瘟病,又叫茭白灰心斑病,是茭白的重要病害,在茭白种植地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30%~50%,严重时可达70%~80%,影响茭白生产。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茭笋。平均气温达20℃时(5月上、中旬)开始为害,温暖、高湿利于发病。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土壤  相似文献   

3.
茭白纹枯病属于真菌类病害,在全国茭白种植地均有发生,由于生产上氮素化肥用量增加等原因,该病发生日趋严重。其主要影响是破坏茭白组织和茎、叶的光合作用,削弱根部吸收能力,降低茭白的营养物质积累,严重时能引起茭白的腐烂、倒伏等。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茭白纹枯病在全国茭自种植地普遍发生,由于生产上氮素化肥用量增加等原因,该病发生日趋严重。该病属于真菌类病害,破坏茭白组织和茎、叶的光合作用,削弱根部吸收能力,降低茭白的营养物质积累,一般病株率30%50%,重病田块发生率80%以上,严重时能引起茭白的腐烂、倒伏等。茭白纹枯病属于高温高湿性病害,温度在25℃50%,重病田块发生率80%以上,严重时能引起茭白的腐烂、倒伏等。茭白纹枯病属于高温高湿性病害,温度在25℃32℃,相对湿度达95%以上时发病重。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一些低洼稻田已改种蔬菜作物茭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有逐年扩大之势。但据调查,影响低洼田种植茭白效益的病害较多,其中值得高度注意的是胡麻叶斑病,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该病的发生范围逐步扩大,病情也就日益严重,病株率一般都在20%以上,对获取茭白高产不利。发病症状。茭白胡麻叶斑病在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上出现黄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小的褐  相似文献   

6.
<正>眼下,正是茭白即将成熟上市的季节。近期,在茭白产区调查,发现今年茭白锈病发生较重,主要原因是今年春季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导致茭白生长偏弱。当前正值茭白孕茭期,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影响茭白的产量和质量。现将茭白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农民朋友参考。茭白锈病主要以病残体上的冬孢子越冬,当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时,茭白锈菌就会萌发,并侵染茭白。春季在  相似文献   

7.
<正>茭白锈病(图1)是茭白生产中一种常见病害,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发生普遍,大流行时常给茭白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病株常达60%,严重时发病株率可达100%。一、发病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叶片(图2)及叶鞘散生褪绿小点,逐渐稍隆起为黄色或铁锈色小疱斑(夏孢子堆),后期疱斑破裂,散发出锈黄色粉末状物,随着侵染数量增加,产生狭长条至长梭形锈黄色疱斑,边缘具有黄色晕环。后期叶片、叶鞘现黑色小疱斑,表皮不易破裂。  相似文献   

8.
长绿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别名蠓飞子,主要为害茭白、野茭白等,在南方地区茭白上发生较为普遍。长绿飞虱以刺吸式口器刺吸茭白叶片,吸取汁液,并在叶脉上产卵,使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输送受到影响,往往会导致孕茭时间推迟,从而造成茭白商品性降低、产量降低,严重时减产达25%~75%。  相似文献   

9.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岳西高山茭白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高山茭白可能的最佳贮藏保鲜措施,采集了安徽岳西高山茭白,研究了赤霉素、苯甲酸钠、茭白专用剂等不同保鲜剂处理对其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不同处理措施对其贮藏过程中各项生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保鲜剂处理后的茭白呼吸强度随贮藏天数先逐渐上升,然后快速下降:赤霉素与苯甲酸钠混合液处理的茭白呼吸强度变化最慢,其次是茭白专用剂和赤霉素。所有处理的茭白底部与中部硬度均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其上部基本不变或略微增加;采用赤霉素与苯甲酸钠混合液处理的茭白各部位硬度随贮藏天数的变化小于其它处理。贮藏期内各处理茭白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赤霉素与赤霉素+苯甲酸钠混合液处理的茭白糖含量下降最慢;Vc和蛋白质含量也下降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赤霉素与苯甲酸钠混合液处理对岳西高山茭白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茭白是我市主要经济作物 ,2 0 0 1年全市种植面积 2 0 0 0hm2 ,主要种植品种有“河姆渡双季茭白”、“浙大茭白”等。近几年来 ,在引进茭白新品种 ,推广茭白栽培新技术的同时 ,我们根据茭白利用无性繁殖 ,极易退化分离的特点 ,加强了对茭白品种提纯复壮的技术研究 ,建立了茭白种苗繁育基地 ,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市茭白生产的周年四次精选提纯复壮法 ,有效地解决了茭白的退化分离现象。1 茭白品种提纯复壮方法茭白一般生长周期一年至一年半 ,当年春季种植可收“梅茭”、“秋茭”二季 ,第二年还可收一季“夏茭” ,茭白品种的提纯复…  相似文献   

11.
<正>茭白是一种多年生缩根性水生蔬菜,又名茭瓜、茭笋。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少地方把低产田、烂泥田改种茭白,要使茭白优质高产,必须抓好以下几项措施。选择优良品种和种株。选择结茭早且整齐、肥大、不易发青的品种作为栽植品种。种株不能是雄茭,也不能是灰茭,只能选择两侧有两个分蘖的植株。  相似文献   

12.
以高山茭白为试验材料,经不同处理对茭白物流品质、损耗及贮藏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物流时间延长,茭白品质下降,物流时间12 h,损耗差异不显著,12 h后增加显著;不同采收期损耗率依次为早中晚;雨后采收或浸水损耗大于常规处理;茭白损耗率由原来的7.60%下降至4.25%,感官评分由原来的8.2分提高到9.6分;预冷对早期茭白、浸水茭白影响显著;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腐烂率增加,50 d前平缓,后期增加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呈明显下降趋势,贮藏60 d后可溶性固形物趋于平衡,浸水茭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3.
<正>茭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是人们喜爱的水生蔬菜。茭白的采收期为5~10月,正处于蔬菜换季和高温干旱时,售价高,效益好。但是茭白产量高或采收量多时,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完,会很快变青、变老、变灰、糠心或腐烂,失去商品性。因此,储藏保鲜好茭白,对栽培者保产增收至关重要。一、采收和预冷当茭白基部呈蜂腰样、假茎露出2厘米左右时,表  相似文献   

14.
菰毛眼水蝇属双翅目、水蝇科昆虫,在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地茭白产区均有分布,近年来分布范围在逐步扩展,影响着茭白的产量和质量。另外,同科的灰刺角水蝇、稻水蝇等也可为害茭白,但以菰毛眼水蝇为害为主,数量上占80%以上。该虫寄主范围很广,有茭白、野茭白、水稻、看麦娘、绿萍、水花生等植物,菜农在生产上应重视其为害并加强防治。1.识别要点成虫体型小,体长2.5毫米左右;体黑灰色;前翅前缘有2个缺刻;触颖长,呈梳状;复眼  相似文献   

15.
茭白是主要水生蔬菜之一,营养成分丰富,保健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但茭白水分含量高,采后易失水萎蔫变质,常温保存容易出现红变和腐烂现象,感官品质和商品价值大幅降低.为了延长茭白的贮藏保鲜期,提高保鲜质量,本文在介绍茭白主要营养成分及活性功能的基础上,对茭白采后生理生化变化及主要保鲜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茭白采后保鲜技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茭白田养泥鳅与鸭生态种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茭白田套养泥鳅,茭白田附近再搭建鸭舍养鸭,进行茭白、泥鳅、鸭综合经营,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良性循环结构生态种养模式,经济效益较佳。  相似文献   

17.
<正>一般二级以上危害的春栽茭白田用人工除草的办法需4~6个工,冬季二级以上危害田需6~10个工,所以茭白田内杂草较多时,采取化学除草防除非常必要。原则上,适用于水稻的许多除草剂,一般都适用于茭白田应用。适用于秋季麦田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催花牡丹市场需求量的提高,牡丹催花技术日益成熟,但在牡丹催花过程中发生的几种病害,严重影响了牡丹的观赏价值。温室牡丹病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高湿引起的,所以控制病害的发生,首先应控制温室湿度,然后优化栽培措施,而不应以化学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19.
<正>虞城县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21万亩,白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常见病害,除危害小麦外,该病也危害大麦等农作物。根据虞城县近几年小麦病害发生情况资料,白粉病发生面积在63万亩左右,发病盛期平均病田率占种植面积的50%左右,重发年份最高病田率达64.2%,发生面积大,为害重,是该县小麦生产中发生较重的病害。  相似文献   

20.
玉米黑穗病和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综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黑穗病又称黑粉病、瘤黑粉病,俗称灰包、乌霉;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玉米、哑玉米。这两种病害是玉米上经常发生的病害,有时又同时发生,但两者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和发生条件有所不同。在防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