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享受职场的空隙时光。把自己调整到最佳模式,一切才能轻松应对。下午3点,丝雨会准时起身,关掉显示屏,随手拿起一个苹果,往办公室外面走去。十几分钟之后,她回来继续工作。丝雨是公司里新来的文案编辑,公司文案工资虽多,但也是出了名的累,很多在公司待了三四年的老员工都需要熬夜加班。丝雨刚来公司的第一个月,也是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入职前,人事部就交代:"你这个岗位会很累,很多年轻人都扛不过试用期就走了,你要慎重考虑。"她笑了笑,说:"我会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2.
正1有天和一个做HR的女伴吃饭。我想起以前有位读者曾问过我"职场上的格局体现在什么地方"。经常听说格局大、格局小,但我感觉"格局"是个很虚的概念,那天我就把这个问题抛给HR女伴。她给我举了个例子。前段时间公司入职了几个应届毕业生,在新人交入职材料时,她边审查边指出遗漏。她跟A说,你的身份证只复印了一面,需要把正反面都印在同一张纸上;跟B说,你的学位证复印了两份,毕业证没有复印件,可能是印窜了。  相似文献   

3.
<正>职场第一定律是闭嘴,让你安全。职场第二定律是投入,让你稳固。职场第三定律,才能让你在众多优秀的人中脱颖而出。就是:八小时之外!在工作的时间内,你会忙于应付、处理当前的事务。全情投入,让你耗尽精力,让你收获满满。这个过程,是你吸收能量、燃烧自己的过程。但是光有这个,还不能使你足够优秀,乃至卓越。真正的区别,是八小时之外。说是笨鸟先飞也好,勤能补拙也好,八小时之外,是你补充能量、去芜存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我不知道怎么写职场指南,却有把握写一份职业"自杀"指南。所谓的积累经验不过是混吃等死对于所有国人来说,有一个四字魔咒是永远绕不开的:来都来了。对于大多数职场中的国人来说,也同样有一个难以绕开的五字魔咒。这五个字,能让你多年地做重复性底层劳动,能让你悠然化解内心的自我质问:"你做这份工作到底是图啥"。这五个字就是——就当攒经验。当我们已经开始用这句话来为工作上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有很多花卉企业家关注电商平台,也有人跃跃欲试。我认为我们并不需要过多地关注互联网本身。未来的互联网就同马云说的一样:"互联网不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思想。如果你把互联网当思想看,你自然而然会把你的组织、产品、文化都带进去,你要彻底重新思考你的企业。"产品企业千万不要受互联网技术思维的约束,让自己的发展受到限制。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让核心能力拥有"互联网思维"。  相似文献   

6.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农资营销人员嘴里常吐出的是很多对行业现状的不满,对于行业营销理念的讨论却只局限在小圈子里。这也许是一种常态,因为只要是值得提倡的营销思路大家都不愿拿出来与他人共享,免得一个好思路好方法被人学习去了影响自己的前途。其实纵观农资营销行业,不管你在还是不在,它都在那里,一直在往前行,你在,就会遇到问题,可能会把问题严重化、扩大化,感觉行业不是自己想象得  相似文献   

7.
<正>前不久看书,读到一则这样的寓言——每个人出生时,天使都要送给他一样礼物:一种是愚蠢,一种是聪明。有位叫伊莎贝尔的女孩,接到天使给她的愚蠢的礼物时,把它扔进了垃圾箱。天使知道后,义正词严地对她说:"愚蠢是每个人都必须有的份额,只是各人在多少上有差异。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你必须拥有你的愚蠢,光靠聪明终会导致你的许多失败或不如意。"然而,伊莎贝尔根本没把天使的劝告当回事,决不让一丝一毫的愚蠢进入自己的大脑。于是,她的记忆力强  相似文献   

8.
正前几天笔者和几个包地的朋友聊天,他们说我:你们搞农资零售的,不就是倒腾农药化肥种子的吗?为了赚钱,啥赚钱卖啥!倒腾农药化肥种子的?你们都是这样认为我们农资零售商的吗?那我告诉你:你可能遇到了假的农资零售商!什么是真正的农资零售商?他们会因为你一个电话,饭都来不及吃,就把货给你送到家里;当你说地里有病叶子了,他们会跑得比你还快。什么是真正的农资零售商?他们会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说:"人这一辈子能过成什么样,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也有人说:"没出身,没学历,没背景,自己注定就要平庸一辈子。"这些话看似有理,但其实都在欺骗自己。因为命运是一个最终结果,而相信才是过程。你相信什么,你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任正非:"即便把命赌上,我也相信我们能够研发成功。""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这是任正非在华为创业最艰难的阶段,对团队所说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你的业绩完成得如何了?你的销售额距离预期还有多远?今年剩下的时间,你打算如何去安排自己的工作?业绩治百病,大单解千愁。销售员,如果你还需要领导盯着你才去完成业绩,那干脆别做销售了,我想流水线更适合你。咱们做销售,更多的是靠自律、自觉、自学。因为在职场里,没有人会主动教你,为啥?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而且也没人有时间教你,你也没时间去学,公司是干活出业绩的地方,不是全职培  相似文献   

11.
<正>梁云,人称"辣椒妹",不过大家都说她最厉害的不是她火辣的性格,而是她爱吃辣椒和会做辣椒的天赋。"她比辣椒还辣,做事情如同快刀斩乱麻。"这是朋友们对她的评价。凭着自己的一张嘴,只要她吃过的辣椒产品,她都能做出来。靠着这个本事,2005年梁云白手起家,从一瓶辣椒酱开始,自己研发出100多个产品,用8年时间打造了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到2012年,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 000万元。梁云的故事,还要从她小时候一个独特的经历说起。梁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人,13岁时和妈妈吵了一架,从此离家出走到了南宁。16岁开始打工,20岁认识了开公交车的男朋友,恋爱不到1  相似文献   

12.
正邓梅英的创业经历并不平坦,她养过猪、养过鹅,养猪遇上了5号病,养鹅碰上了禽流感,总之四年的创业期间一败涂地,把家里的积蓄几乎都赔完了。所有的亲人都让她放弃,可邓梅英相信有付出终有回报。她开始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一位朋友点醒了她,"你的失败是必然的,你做之前,有过市场调查吗?你了解猪、鹅的生理特征吗?这样盲目去做,不管做什么,都会以失败告终。"一次偶然的机会,邓梅英在电视上看到了插秧机,想起朋友说过的话,联想到在家种地的都是留守老人,插秧对他们来说太难,在外打工的没人愿意回来种地,长大的孩子更是不会去种地。而且村里一般都是直播,直播稻又有弊  相似文献   

13.
正1954年,有个人发现一家餐馆生意非常火爆,仅牛肉饼就让很多人心甘情愿排队4小时购买。他向店主建议开设分店,被执掌的两兄弟以离家太远为理由拒绝。于是他提出自己来开分店并提供分红的建议,在六年后,他拥有了这家餐馆的280家分店。1961年,这个人又向两兄弟买下餐厅主权,成为这家餐厅唯一的主人。此人名叫克洛克,这家餐厅叫麦当劳,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格局之分。1.职场上的格局是什么?同样是搬砖,一个人觉得自己在砌一堵墙,另一人觉得自己在盖一座房,还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在建造一座新的城市。二十年后,认为自己在盖房的也许会成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一座迷宫!她究竟是什么样,谁也说不清。当你执意要去探索她的奥秘时,她略施小计,同时给你几条小道,便让你亡羊歧路,陷于迷惘之中。但人类在困难面前,是从不屈服的。这次讨论,为我国意境论的现代研究,奠定了基础。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和《诗论》中把『境界』用于现代文艺学;李泽厚把意境与典型作比较并把它纳入典型系统,都是新的探索;这次讨论在一九六二年达到高潮,光这一年就出现二十多篇研究文章。只可惜这样良好的研究势态被『文革』中断。一九八二年似乎是这次热潮的最高峰,一年之中出现的专论竟有六十余篇;这次热潮无论就参加的人数,论文的质量,涉及的问题,还是就开辟的新视角新领域看,都是我国意境论历史上所仅见。说明意境已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重视,并且不管三七二十一,  相似文献   

15.
解酒妙招     
<正>职场中人穿梭于各种应酬和聚会,频繁饮酒不仅给身体带来很大害处,而且还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种科学健康的醒酒方法。酒后喝茶伤身伤肾许多人都认为酒后喝茶有醒酒的功效,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酒后喝  相似文献   

16.
<正>有一句话说得好,你的心有多宽,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心就能有多宽!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将不可思议!一家庭妇女买了件衣服,习惯性地跟邻居显摆,却发现同样的衣服邻居比她少花了20元钱,于是她耿耿于怀数天,这人的格局也就值20元钱了。有一个乞丐,整天在街上乞讨,对路上衣着光鲜的人毫无感觉,却嫉妒比自己乞讨得多的乞丐,这人估计一直就是个乞丐了。  相似文献   

17.
<正>职场上,有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有人生怕别人舒服,尽量让别人不舒服,而只要自己舒服就行。还有一类人生怕别人不舒服,尽量让别人舒服,哪怕委屈自己。网上有个做猎头职业的人说,我们猎聘的老总有几十万年薪的,也有几百万的,甚至有过千万级年薪的老总。有人问这些老总有什么本质感觉上的不同,我的回答是,越是高薪的老总在与其交往中他会越让你感觉到舒服。跟千万年薪的老总谈,谈上两到三个小时,无论我说的话是酸甜苦辣等味道,他们都能把每一句话平缓接起来回答,而从不让一句话落地或磕碰,让人感觉非常舒  相似文献   

18.
程淑芬 《中国种业》2005,(11):23-25
当你在田野上看到一个赤着双脚的女人在牵着牛耕地时,你不会在意那个女人是谁,因为她是那样的普通,那样的朴素.可是,当你知道她已是家资几千万的老板娘时,你的心是否会感到震撼呢.  相似文献   

19.
何君林  熊潋 《科学种养》2014,(10):11-12
<正>走近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龙门村,抬眼四望,满坡都是茁壮成长的中药材,别有一番风景。据当地人讲,他们已经好几年不种庄稼了,土地流转出去变成了中药材基地。在药材地里,你很有可能会邂逅一位精明能干三十多岁的女子,她或许正指挥着村民们除草、施肥,或许像"农场主"似的巡视自己的"领地"。  相似文献   

20.
<正>经常听到职场中人抱怨:"现在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也许他们并非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误入与自己性格或能力不符的行业。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人用人时看重人-职匹配——即技能和性格方面都要同岗位匹配。你喜欢与人交往的工作,还是埋头苦干的工作?你的性格是否能很好地融入目前的工作环境?高考前,很多人劝我考会计专业,将来做个会计。一来会计比较好找工作,哪个单位缺得了会计?二来,我看上去就不是一个性格独立、工作上能独当一面的女子,而我妈恰好是个老会计,今后碰到什么问责任:报表当情书看——花眼(财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