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2.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症,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3.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症,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近段时间某些地区许多猪场,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暴发猪无名高热病。大部分发病猪场患猪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50~90%,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因此而破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以高热、发病急和死亡快为特征的猪无名高热综合症,与以往导致猪高热的很多疾病(如猪瘟、猪丹毒等)不同,其发病特点是:发病率、致死率高,育肥猪、保育猪、种猪均易感。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部分母猪流产,部分病猪有眼结膜炎症状,尸检表现为败血症、呼吸器官病变、心室心房内膜出血、肺间质水肿、胃黏膜出血溃疡、回肠炎、黏膜潜在性出血、盲肠结肠黏膜出血、胆汁析出、肾肿大淤血、皮质密布出血、膀胱散在性小出血等。  相似文献   

5.
生猪“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症,是一类以生猪持续高热为主的传染性疾病的统称,主要发生在生长育成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或废绝、嗜睡、呼吸困难、喘气、便秘,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6.
2008年夏季,濮阳县部分猪场爆发了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猪无名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症。猪“高热综合症”就是猪体在感染某些免疫抑制病毒或某些免疫抑制因素的作用下,由细菌混合或继发感染所致的以败血症为主的急性高热性传染病.简称“PHFC”。  相似文献   

7.
王峰 《当代农业》2010,(6):44-45
一、猪高热病的表现类型 1.单一病因引起的猪高热病目前.引起猪高热病的单一病因主要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本病分为普通猪蓝耳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属二类动物疫病。此外,猪瘟、猪链球菌病、猪圆球病毒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也可成为猪高热病的单一病因。  相似文献   

8.
2007年8月,张家口市城郊某养殖户饲养的肥育猪和后备母猪发生以高热稽留,食欲减退或废绝,体表部分皮肤发绀,便秘,呼吸困难,部分猪站立不稳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经过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弓形虫病。 1 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9.
猪高热病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是由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寄生虫和环境应激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两耳变蓝、呼吸困难、黄尿为特征的疾病总称。本文介绍了规模猪场发生高热病的原因,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现称为猪“高热病”.可感染不同年龄猪.发病率高,几乎达到100%;死亡率随病程、继发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据估计,严重发病群死亡率可达10%-20%。2006年夏天.该病在我国十余个省先后再次发生并达到一个高潮。江苏省畜牧兽医总站实验室对部分市、县发病场(户)生猪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引起猪高热病主要已知病原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瘟、猪链球菌病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感染。为更好地做好猪高热病的防治工作,现就几种主要已知病原的诊断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周涛 《农技服务》2014,(6):177-178
近年来,先后在我国部分省份和地区发生了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病,称之为"猪无名高热综合征"或"猪高热病",造成大批猪只死亡,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发病率高达30%~50%以上,个别严重的达70%左右;病死率为20%~70%,病母猪的流产率达50%左右,母猪死亡率约为10%~30%。做好平时的药物保健猪无名高热病重在预防,当猪群大规模发病时,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因此,提前进行药物保健对预防猪高热病的暴发和流行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治国  张利新 《农民致富之友》2013,(18):191-191,187
2006年夏季,我国南方部分省市相继暴发了以无名高热为主要特征的猪传染病疫情,在防控工作中对该疫病有了科学地认识,积累了一定地防控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引起猪高热综合征的病原体主要有:蓝耳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细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支原体、链球菌、霍乱沙门氏菌等。经过实验室检测和动物试验,2006年9月所发生的猪高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体为新变异性的蓝耳病毒,  相似文献   

14.
猪高热病是一种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近几年,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单一病因和混合病因引起猪高热病进行了剖析,包括猪高热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最后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为猪高热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峰 《农家致富》2010,(6):44-45
一、猪高热病的表现类型1.单一病因引起的猪高热病目前,引起猪高热病的单一病因主要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俗称猪蓝耳病。本病分为普通猪蓝耳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属二类动物疫病。此外,猪瘟、猪链球菌病、猪圆球病毒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等也可成为猪高热病的单一病因。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底以来,我县许多地方猪场散发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发病率在100%以上,死亡率1%,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此次流行疾病以高热持续不退为主要特点。直到目前为止,病因尚无明确定论,因此我们把此次疫情定名“猪无名高热”。采用抗生素、疫苗处理,治疗效果显著。结合临床症状对该病进行综合辩证论治,并对发病猪群进行防治,在翻阅大量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谈点自已在治疗过程中的体会,也体现出中兽医药在防治猪无名高热中的积极作用,供同行和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7.
猪无名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于生长育成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无食欲、呼吸困难、喘气等症状,部分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本文介绍了猪无名高热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分析了其剖检变化与治疗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魏恒  李娟娟  吴奇强  宋双成  张彩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43-1543,1559
以高热、发病率、死亡率和呼吸道症状为主要指标,对渭南地区近2年猪无名高热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流行特点进行调查,并对发病猪进行样品采集。针对引起猪无名高热的病毒性疾病,利用血清学试验的方法检测引起猪无名高热的病原,为该地区该病的预防提供一定参考。结果表明,渭南地区猪无名高热疾病的发生与猪品种、体况无关,但与季节和饲养管理情况等有关;血清学试验结果表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相应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0%、49.4%、19.6%和7.2%。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生猪养殖场开始流行猪无名高热疾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对地方养猪产业造成恶劣影响。所以这里对猪无名高热的发病特征、临床症状与诊断展开分析,谈一谈对该疾病的治疗心得。1白鹤乡猪无名高热发病情况基本概述白鹤乡位于四川省苍溪县西北部位置,该乡全乡幅员面积达到33.6km~2,拥有551hm~2耕地面积,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基本农作物,,农业经济相对发达。又由于地方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以高热、不食、呕吐等症状为主的“猪高热综合症”,经过农业部的调查和实验。发现以圆环病毒病、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及猪巴氏杆菌病等一种或集中疫病混合感染所致。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往往不能确定该病是何病因引起,因此只能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来预防猪高热综合症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