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竹是川南地区优良的笋用竹种。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年龄结构、胸径结构,以及林分密度3个因子下苦竹的产笋能力差异。结果表明:年龄结构、林分平均胸径、立竹度对苦竹鲜笋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而胸径整齐度对苦竹鲜笋产量影响不显著。其中1年生+2年生+3年生竹龄主导型的竹林产笋能力最好,鲜笋产量达4 770 kg·hm~(-2),发笋数达13 900个·hm~(-2);平均胸径6 cm的竹林鲜笋产量最高,达到4 580 hm~2;立竹度10 000~12 000株·hm~(-2)的竹林产笋能力最好,鲜笋产量达4 700 hm~2,发笋数达1 550 hm~2。结合各因子来看,以1、2、3年生竹竹龄主导型+中大的林分平均胸径(4~6 cm)+中等立竹度(10 000~12 000株·hm~(-2))的苦竹林鲜笋产量最高,是比较理想的苦竹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2.
德清县雷竹林经营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德清县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林经营状况,对雷竹重点乡镇的雷竹林经营收入情况、经营现状、生长状况、覆盖面积、施肥情况、劳动力状况、竹林结构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德清县雷竹笋总产值十年内增长2.37倍,达到4.53亿元,农民纯收入增长了1.83倍,达到2.45亿元;雷竹栽培覆盖面积占雷竹林总面积保持在40%左右,从事雷竹林经营的农户中有35%的农户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80%,雷竹林经营成本中覆盖材料占总成本的70%;覆盖雷竹林年施肥次数为3~4次;雷竹林胸径2.9~4.5 cm,立竹度为20 100~33 750株/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保覆盖雷竹林高产稳产,于2011~2015年,在湖北省崇阳县的雷竹林中进行田间试验,比较不同密度、不同竹龄留养母竹的竹笋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竹林立竹密度应控制在12 000~15 000株/hm~2,竹笋平均产量达22 381 kg/hm~2;1~3年生竹各占25%,4年生竹占20%,5年生竹占5%的竹龄结构最好,竹林平均单笋质量达172.6 g,平均母竹发笋数达10.2支/株,产笋量达23 850 kg/hm~2。  相似文献   

4.
雷竹笋“一早两高”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雷竹林分进行调整立竹密度与竹龄结构、除草松土、分期施肥、人工灌溉及冬季林地覆盖共5项技术措施,使雷竹笋获得高产、早产和高效益;8种不同覆盖物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均提早始笋期41d,延长产笋期24~97d,增加竹林笋平均产量33.6t/hm2,产值34.23万元/hm2;经综合评定,砻糠覆盖为最佳处理,与对照相比,笋产量、笋产值和纯收益分别增长29.4%、270.3%和310.2%,投入与产出比为1:8。  相似文献   

5.
以雨雪冰冻受灾毛竹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受灾前毛竹林经营密度和灾后救护措施的灾后恢复效应。究结果表明:灾前经营密度、施肥量和抚育措施对灾后恢复均有显著影响。随着竹林经营密度的增加,灾后毛林的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秆重也增加,3 000株·hm~(-2)是一个较适宜的经营密度;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新竹株数、胸径和新竹秆鲜重逐渐增多,施肥量750 kg·hm~(-2)时,灾后竹林的恢复效果最好;合理的抚育措施能提高出笋量和成竹量,其中以深翻+施肥的新生竹株数、胸径和竹秆鲜重最大。  相似文献   

6.
历时10年对撩壕施肥的毛竹林生长特性和林分结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径级毛竹均分布在林分密度3 750~10 305株/hm~2的中密度到高密度的范围之内,当林分密度为8 250株/hm~2的中密度时,林分平均胸径和新竹平均胸径达到生长高峰;当林分密度为10 305株/hm~2的高密度时,平均枝下高、秆全高和枝下高占全高的比例也达到最大值。(2)撩壕施肥竹林立竹株数为8 625株/hm~2,其中胸径12~17 cm的大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61.2%,比对照竹林增加4.02倍;胸径9~11 cm的中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33.2%,比对照竹林增加38.4%;胸径8 cm以下的小径竹占该竹林总株数5.6%,为对照竹林的87.4%。(3)撩壕施肥竹林Ⅰ~Ⅳ度竹为幼、壮、中龄竹,立竹株数和蓄积量占林分比例均在70%以上,处于绝对优势,繁殖功能旺盛;Ⅴ~Ⅶ度竹为次老龄竹和老龄竹,立竹株数和蓄积量占林分比例均在30%以下,繁殖能力有所下降,但因能增加立竹密度,有利于为新竹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黄甜竹低产笋用林为期4 a的深翻松土、施肥、结构调整、竹林喷灌等林分改造,使林分立竹数控制在10 500±750株/hm2,平均眉围5 cm,平均竹高6.1 cm,培育黄甜竹早出、多出笋的优良林分。于林分中开展不同覆盖材料、覆盖时间和不同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材料以上层砻糠,下层稻草的覆盖方法出笋最早,鲜笋产量最高,比对照早出春笋55d,平均鲜笋产量高23 t/hm~2;覆盖时间以11月下旬开始,鲜笋产量最高,比对照平均鲜笋产量高出13 t/hm~2;施肥方法以沟施法最好,平均新立竹数,平均眉围、平均竹高分别比对照高出46.7%、33.3%、19.7%,退笋率比对照低28%。经方差分析,不同处理间平均眉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长汀是我国红壤侵蚀区中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域之一,也是毛竹面积较大的县。为充分发挥毛竹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该研究对不同经营措施下的毛竹林出笋情况和生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粗放经营模式相比,劈杂除草模式对毛竹出笋量的提高效果不显著,除杂扩鞭模式下的毛竹林出笋量翻了一番,扩鞭施肥模式下的毛竹林冬笋和春笋平均产量分别为36.96kg/hm2和123.05kg/hm2,分别提高了862.50%和489.04%。同时,劈杂除草模式对毛竹生长情况和产量的提高效果亦不显著,除杂扩鞭模式下的毛竹林平均立竹产量、立竹平均胸径和平均竹高分别提高了139.18%、35.28%和26.06%;扩鞭施肥模式下的毛竹林平均立竹产量为2722株/hm2,立竹平均胸径为10.79cm,平均竹高为13.61m,分别提高了363.71%、57.29%和44.79%。  相似文献   

9.
早竹高产笋用林及其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临安县一专业户的小面积早竹高产笋用竹林及其土壤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早竹高产笋甩竹林需要有一个立竹度为13000株/hm~2,留枝盘数为10、叶面积系数10、3a内新竹数应占80%以上,无4a以上老竹的竹林结构;具有疏松的、透气透水性良好的土壤,对土壤养分元素特别是N素一般每公顷需750kg,N、P、K三要素控制在9:2:4;同时还须通过施肥、覆盖竹叶等一系列集约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毛环竹笋用林丰产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因子的多因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通过立竹度、平均胸径、年龄结构等因素对竹笋产量、竹材产量、竹林收益等指标的影响来研究毛环竹笋用林的丰产结构,结果以立竹度为13 500株·hm-2、平均胸径为3~3.5 cm、年龄结构为2~4 a生各占1/3的林分竹笋产量最高;立竹度为13 500株·hm-2、平均胸径为3~5 cm、年龄结构为2~4 a生各占1/3的林分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