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研究吐鲁番盆地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状况,根据吐鲁番地区2015年(最近1次)全面的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选取44组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潜水33组,承压水11组),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离子比值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运用内梅罗指数法、改进内梅罗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  相似文献   

2.
依据银川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将其地下水系统划分为单一潜水和多层结构的潜水———浅层承压水,分析地下水系统中主要离子、矿化度和水化学类型的特征及其变化,表明,潜水含水层自西向东,自北向南水质变差,矿化度升高,主要离子的变化特征与矿化度基本一致,水化学类型由HCO3.SO4-Ca.Mg向SO4.Cl-Na.Mg过渡。浅层承压水含水组的地下水质变化特征和潜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平原区北部及部分山前地段浅层地下水氟含量高,以该水为饮用水源的当地居民氟中毒病较为严重。平原区地下水氟含量在平面上由南到北呈现出从低氟水到高氟水的区域性水平分带规律;在垂向上,细土平原高氟水带浅层水氟含量较高,下部分布质与量均佳的中低氟承压水,呈现为上高下低的规律。平原区周围含氟矿物与氟矿物及深层循环地下水为氟的主要物质来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干旱气候,封闭的北部低洼地形及水化学环境等综合因素促成了氟的富集。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新疆石河子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采用描述性统计和Piper三线图对研究区19个潜水和25个浅层承压水水样的主要离子组分含量及水化学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Schoeller图、Gibbs图和离子比值图等方法分析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石河子市浅层地下水为低矿化度的弱碱性水,水化学类型以...  相似文献   

5.
银川地区地下水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在总结银川地区地下水监测点的多年水位和水质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和水质随时间的变化。分别对潜水和第一承压水的水位埋深及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潜水水位动态变化受外界影响较大,由于人类的合理调控,盐化水域面积缩小,土壤盐渍化面积减小;承压水的水位动态受开采的影响,集中开采区第一承压水降落漏斗范围扩大,并逐渐引起水化学场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东乌旗地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内蒙古东乌旗地区为例,分析地下水化学成分、同位素D,18O和3H以及铀、氡元素含量,研究干旱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成因、年龄和放射性环境问题。结果表明:①东乌旗地区地下水类型有HCO3-Na型,主要为氧化环境的潜水;SO4.Cl.HCO3-Na、SO4.Cl-Na型,主要为氧化-还原环境混合成因承压水;Cl-Na,Cl.SO4-Na型,为还原环境水化学特征;②同位素D,18O组成特征表明,地下水来自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又表现出不同于大气降水中D,18O的差异性;③放射性同位素3H显示裂隙水、层间承压水可能主要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前,潜水主要是近期降水结果;④地下水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危害,作为饮用水水源的砂岩含水层水,应加强对生活水源铀、氡含量检测;⑤地下水中的氡具有两面性。  相似文献   

7.
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呈碱性环境,用PHREEQC软件中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的方法对此演化机理做了水-岩作用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浅层承压水及深层承压水在地下水流动方向上由上游至下游的演化过程中基本以石膏、方解石等矿物的溶解;白云石等的沉淀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从研究区上游往下,水中矿物相迁入、迁出的数量逐渐增大,水-岩作用逐渐增强。得到的结论有:矿物相的溶解析出和阳离子交换作用共同控制着演化,焉耆盆地平原区地下水由浅至深阳离子交换作用越来越强烈;各模拟路径物质转移量阳离子交换作用比溶解沉淀作用多2~5个数量级,说明阳离子交换作用强于溶解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8.
依据新疆石河子地区2014年23组地下水水样测试数据对该区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地下水无机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1组地下水水样受到不同程度的无机污染,承压水污染较潜水污染严重,潜水以轻微污染为主,浅层承压水以严重污染为主,深层承压水以中度污染为主。根据检出的微量有机指标进行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5组潜水未受到有机物的污染,承压水受到有机物的污染,其中,8组浅层承压水中1,2-二氯乙烷和总六六六的检出率为12.5%,10组深层承压水中甲苯和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10%。该区地下水污染主要受到地质条件、地表水水质和污染源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石羊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可以了解石羊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武威盆地,在山前地带,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进入细土平原后,河水又补给地下水;在农灌区引河水又通过田间入渗反补地下水。(2)民勤盆地,地下水主要通过引水灌溉和河水补给。  相似文献   

10.
文中通过采集代表性的地下水样品60组及地表水样品12组,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铁门关市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氘盈余值,并结合水化学特征,讨论了铁门关市域范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且经历了较强烈的蒸发作用。北部冲洪积砾质平原区地下水主要受低山区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南部细土平原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浅层地下水主要接受灌溉入渗补给。沿地下水流向,蒸发作用逐渐增强,d值逐渐减小,浅层地下水咸化加剧。文中研究为铁门关市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地下水资源调查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且具有一定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11.
松嫩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防氟改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吉林省通榆县等地氟病高发区和松嫩平原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及含水层进行系统取样,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综合研究松嫩平原地下水中氟的分布、来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松嫩平原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潜水中,平原四周及含水层组富氟的地质环境是其主要来源区,地貌条件、气候因素及水化学条件影响地下水中氟的富集与扩散,研究区第四系及前第四系承压水水量丰富,水质良好,氟含量低于规范要求,可作为地氟病区防氟改水的主要供水目的层。  相似文献   

12.
近50年来喀什噶尔河流域气温、降水及径流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11  
应用喀什噶尔河流域内7个气象站、3个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全流域、平原区和帕米尔高原的气温、降水以及出山口控制站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喀什噶尔河全流域以及平原区和帕米尔高原的年以及冬、秋季明显增暖,近5年春季迅速增温.从90年代起,全流域与高原区的年降水量明显增加,近5年平原区也明显增加;自90年代起全流域的春季、夏季降水明显增加,而近5年秋、冬季增湿迅速;近5年平原区的秋、春季以及冬季降水增加明显,高原区却以夏、秋季增湿最明显.②喀什噶尔河全流域以及平原区和帕米尔高原的年气温与降水量都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平原区的秋、冬季气温显著上升,冬季最明显,夏季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平原区的四季降水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帕米尔高原的夏、秋、冬季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秋季最明显;帕米尔高原的四季降水呈上升趋势,只有夏季的增湿趋势较显著.③喀什噶尔河年径流量(3站合计)近47年来呈显著的线性上升趋势,以3.0%·(10 a)-1的速率增加.流域内3条河流情况有所不同,克孜河径流量的线性增加趋势最明显,而盖孜河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新疆平原非灌区自然植被生态耗水量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新疆平原非灌区为研究区域,该区域自然植被主要依靠汲取浅层地下水来满足其对水分的需求。通过TM卫星影像处理、水文地质调查手段查明了研究区域内各流域的包气带岩性、浅层地下水埋深和自然植被分布面积及覆盖率,应用GIS技术划定计算单元,利用典型地下水均衡试验场潜水蒸发蒸腾试验资料确定各计算单元的潜水蒸发系数和植被系数,进而计算出现状条件下研究区域自然植被生态耗水量为63.7762×108m3/a。  相似文献   

14.
滹沱河冲积平原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下水是滹沱河冲积平原主要工农业及生活用水水源,地下水污染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为阐明人类活动影响下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以滹沱河冲积平原为重点研究区,采集了大量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有机污染威胁,主要检出有机组分为卤代烃类和氯代苯类,其中三氯甲烷检出率高达14.02%;有机物超标样品较少,但是超标浓度较高,主要超标组分为四氯化碳。利用EPI Suite软件计算可知高检出组分GUS值均较高,有较高的一致性。由于有机物的高毒理性,研究区内有机污染已经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阜康荒漠绿洲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受自然分异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制约 ,通过划分景观样带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 ,本文重点揭示该区域景观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 1 ) 1 987年至 1 998年间阜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在洪积扇上增加 ,在冲积平原上下降 ;荒地则刚好相反。林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下降 ,在冲积平原上没有变化。牧草地面积在低山丘陵带上升 ,其他各带均下降。城镇面积在各样带上都有所增加 ,水域各带基本不变。 ( 2 )低山丘陵带和洪积扇带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 ,优势度上升 ;而冲积平原则多样性和均匀度上升 ,优势度下降。景观破碎度有增加的趋势 ,表明了人为影响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6.
中亚与新疆绿洲农业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实地考查和调研,应用“水热做图分析及干燥度法(K、K′值)]综合研究体系”,对中亚与新疆绿洲农区的形成条件、水热配合、分布类型及其对绿洲农业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初步将研究区分为2大类4小类,即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和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4小类包括:① 中亚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② 新疆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③ 中亚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④ 新疆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不同类型绿洲农区的气候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环境和社会资源等的差异,给绿洲农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突出表现在:① 灌溉模式。在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合理灌溉的基础上,中亚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应充分利用雨季降水,实施节水灌溉;而新疆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中亚与新疆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则更需强调节水灌溉。② 棉花生产。沙漠内河湖沿岸绿洲农区适合植棉;山前冲-洪积扇及冲积平原绿洲农区气温较高,也适合植棉,但需要配套的栽培技术,海拔较高、纬度偏北区域则不能植棉。  相似文献   

17.
新疆石河子绿洲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华  张凤华 《干旱区研究》2007,24(5):574-578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导致玛纳斯河流域耕地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在过去的20年耕地数量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不同地貌部位增加速度表现为: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其变化除了受社会经济、人口影响外,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促进耕地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同地貌部位耕地变化一方面依赖于水资源的开采利用程度,另一方面在于由盐碱危害引起的耕地弃耕复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