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苹果果锈、锈果病、锈病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苹果果锈、锈果病、锈病在陕西、北京、山西等地发生迅速普遍,尤其在延安苹果优生区更严重,严重影响苹果商品果率。调查表明,果农常将这三种病害混淆在一起,将三种病害错误的用一种方法防治以及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导致防治效果差,事倍功半。为了帮助果农分清三种病害,对症下药,达到较好的预防和防治效果,提高果实的商品性和优质果率,本文将三种病害从不同方面加以区别,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苹果锈果类病毒(ASSVd)快速、准确的RT-PCR检测方法,以感染苹果锈果类病毒的田间苹果枝条为试材,对苹果锈果类病毒RT-PCR反应体系和程序进行选择和优化,利用优化的检测体系对保定市曲阳县苹果园苗木及3~5年生母本树苹果锈果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检测,验证该体系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自行设计引物ASSVd QCxin3特异性最好,优化体系灵敏度达到能够检测3.75 ng新鲜样本中的病毒,可准确、灵敏检测苹果锈果类病毒田间样本;曲阳县苹果园48株苗木中携带苹果锈果类病毒13株,带毒率为27.1%;18株母本树中携带苹果锈果类病毒5株,带毒率为27.8%。  相似文献   

3.
农药对金冠果锈的影响试验冯孝严,李淑珍(辽宁省果树所熊岳115214)金冠苹果在大部分地区产生果锈,成为生产一大难题,研究认为产生果锈的主要因子是低温、多湿和幼果期喷农药等,为进一步探索不同时期喷不同农药与果锈发生的关系,1993~1994年开展了本...  相似文献   

4.
柯琴 《北方果树》2022,(1):34-35
<正>果面光洁度是衡量苹果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苹果果实生长过程中,果实表面出现黄褐色的斑块,称之为果锈。果实出现果锈后,外观变差,品质变劣,商品性降低,轻则销售价格下滑,重则失去商品价值,严重影响生产效益。2021年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呈严重发生态势,该区宝积乡吊沟村和大湾村133.33 hm2苹果生产基地,果锈发生率高达35%以上,  相似文献   

5.
高脂膜防治金冠果锈试验高脂膜喷到果树上能均匀成膜,对果树具有保护作用。为探讨高脂膜对金冠果锈的防治效果,于1992~1994年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花后喷布高脂膜对金冠果锈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喷布相同次数的高脂膜,随浓度的增加,金冠果锈率和果锈指数...  相似文献   

6.
近2~3年来,套袋红富士苹果果锈对果实的商品率影响很大,引起广大果农的高度重视。红富士苹果本身是不易感果锈的,但近年来我省渭北高塬红富士苹果生产中,尤其是在一些套袋栽培的果园里,果锈发生的比例逐年上升。笔者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相关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果农之友》2011,(5):50-50
苹果锈果病又称花脸病,国内各苹果产区如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发生,有些果园病株率高达10%以上,锈果病为全株性病害,病树上的果实全部畸形、龟  相似文献   

8.
苹果锈果病药剂防治研究简报张维昌(熊岳农业专科学校熊岳115214)苹果锈果病又称花脸病、裂果病,是由一种类病毒引起的病害。国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而辽宁果区发病较多,一般病株率为3%-4%,个别发病严重果园则高达30%以上。西洋苹果发病后,完全失去其商品价值,大都不堪食用,对生产影响极大。在防治上,至今国内外尚无有效的方法。我们于1989-1993年进行了药剂防治研究。结果表明,用治锈增产灵(原称治锈灵1号)和治锈灵(原称治锈灵2号)有良好的疗效。1材料与方法在盖州和瓦房店两地区果园里选20-35年生国光品种典型的锈果病树80-100株,用治锈增产灵(生物配方制剂)和治锈灵(化学配方制剂),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以不施药为对照.1.1治锈增产灵树下追施:每株0.5公斤,加水稀释60倍液。每处理5株,连续防治三年,逐年调查访治效果。施药于5月初进行一次施入。方法是,在树冠下挖成环状沟,沟深以见到须根时为止,然后将稀释好的药液均匀地浇洒到沟内.待药液沉下后再填土覆盖即可。树上喷雾:400、600、800倍液。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间隔15天左右连喷三次。1.2治锈灵树下追施:0.3、0.4、0.5、0.6公斤/  相似文献   

9.
果锈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果锈近年在渭北果区普遍发生。主要在果面发生黄褐色木栓化锈斑,梗洼及其附近山现早,然后向果胴和萼洼延伸。严重时,果面全布锈斑,影响果实外观品质,降低商品价值。 1 发生原因 1.1 品种因素 品种之间有明显差异。易感果锈的品种有金帅、秦冠、乔纳金等。据1998年在永寿县监军镇永寿村调查,金帅的锈果率为51.2%,锈斑占果面26%;秦冠的锈果率为42.1%,锈斑占果面12%;乔纳金锈果率为12.5%,锈斑占果面8.3%。富士、红星等品种感染较轻。  相似文献   

10.
苹果锈果病又称"花脸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类病毒病害。介绍苹果锈果病的表现症状、发病因素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场苹果果锈较严重,大大降低了果实商品价值。为了避免和减轻苹果果锈带来的损失,现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并查阅了有关资料撰写此文,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套袋预防黄金梨果锈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志坚 《落叶果树》2004,36(3):47-48
对几种套袋技术防止黄金梨果锈发生及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谢花后3周内疏果并套惠阳牌黄膜袋,20~25天后再套外花内黑双层纸袋,效果最好,无锈果率达91.7%,且果实个大,无黄粉虫入袋危害。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导致苹果果锈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苹果果锈形成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因素提出了"四选、两改、一防"对策:即选品种,选地势,选果袋,选农药;改造树体结构,改良土壤;营造防护林.  相似文献   

14.
 为了阐明‘金冠’苹果果锈形成的时间与原因,探索防止果锈形成的方法,以‘金冠’及 其无锈芽变品种‘丰帅’为试材,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果面果锈形成过程,测定了果皮色 素和次生代谢产物组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花后4 周‘金冠’苹果果面尚无肉眼可见的果锈时,表皮细 胞蜡质层已经开裂、脱落;花后5 周表皮细胞角质层大量开裂,细胞壁木栓化;花后6 周,大量果锈出 现在果实表面。据此推断,花后4 ~ 6 周是‘金冠’苹果果锈形成的关键时期。另一方面,‘丰帅’果皮 叶绿素和类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金冠’,而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金冠’,特别是在花后4 ~ 6 周。花后4 周利用0.05 ~ 5 mmol · L-1 外源绿原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金冠’果皮果锈指数,且对果实 品质没有不良影响。因而,适当浓度外源绿原酸可望用于苹果防锈实践。  相似文献   

15.
果锈是套袋苹果的主要生理病害。2008年在胶东地区发生普遍,导致了果面粗糙,果皮栓化,风味下降,商品率大幅度降低.果品的经济效益和果农套袋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预防和减少套袋苹果果锈发生危害。我们对苹果果锈发生严重的成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总结如下,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用治锈增产灵防治苹果锈果病应注意什么苹果锈果病是一种类病毒病害,主要通过嫁接传染,尤其国光品种树高接富士等品种后,发病明显增多。因此严重威胁着果树生产的发展。熊岳农业专科学校,经1987-1994年多年试验示范证明,用治锈增产灵治疗苹果锈果病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7.
兼答山西读者姜明光  苹果锈果病是由类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病害,果树感病后,植株终生带毒。调查发现,我国苹果锈果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现在尚无高效的药物来防治。现将其危害症状和预防方法简介如下,供参考。1 危害症状锈果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的表面,发病症状有三种类型:花脸型、锈果型、锈果花脸复合型。1 .1 花脸型 花脸型主要在红富士苹果上发病,尤其是北斗树上高接的红富士品种。感病植株的果实在着色之前和健康植株没有明显的差异,果实着色后果面呈现红色和黄绿相间的花脸状,着红色部位稍有凸起,黄绿色斑处有点凹陷,形成不规则…  相似文献   

18.
苹果锈果病和苹果果锈病是两种不同的病害,为正确区分两种果树病害,现将两种病害的症状、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苹果锈果病 1.1症状苹果锈果病又称“花脸病”、“裂果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某些品种的幼树及成龄树的枝叶上易显症。果实上的症状因品种、环境条件的变化表现为5种类型:锈果型、花脸型、锈果一花脸型,少数品种发生环斑型、绿点型。  相似文献   

19.
苹果果锈是果实表皮产生的类似金属锈状的木栓化组织,黄色品种果面容易产生果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03年以来,我们对果锈发生的有关因素做了调查分析并总结了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喷药操作技术对金冠苹果果锈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果锈是影响金冠苹果果实外观和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过去威海市果园对减轻金冠果锈的经验是:7月份以前不喷波尔多液;花后一个半月不喷有机磷农药,喷药尽量采用低浓度,而且不混加尿素。这些措施都是从减少对幼果的刺激入手,虽对减轻果锈有较好效果,但还不够理想。1986年我们观察发现,喷药勤换喷钱的果园,金冠的果锈较轻;喷药时喷头距幼果较近的,果锈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