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云南家具产业现状——尴尬的"大资源"做成"小产业" 云南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资源位居全国第二,但一直以来,云南家具业始终不能做大做强,很多外地企业以非常低的价格在云南收购木材,加工成款式精美的成品家具后再销售到云南,用云南人的资源,赚云南人的钱。  相似文献   

2.
在记述古代云南森林发展概貌的基础上,依据"唯象理论"诠释了云南森林的演变架构。云南森林在地史中的发生与发展状况表明:在古生代泥盆纪发生了孢子植物组成的原始森林,用x0来表示,由裸子植物-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分系统",发生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用x1来表示,而由被子植物-树种组成的"阔叶林分系统",则发生在新生代的第三纪,用x2来表示。当云南的环境演变为"垂直气候带"状态时,则保留着"针叶林分系统"和"阔叶林分系统",这是近代的"云南森林"现象。依杨振宁教授提出的"唯象理论"可将今天的"林学结构"分成四层,从一到二到三到四。近代的"云南森林"基本现象所表述的是由裸子植物-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分系统"和由被子植物-树种组成的"阔叶林分系统"。从一个很广但不一定很深的领域提炼出"针叶林分现象"和"阔叶林分现象",从其"林分现象"即"唯象"着眼,归纳出云南森林的"针叶林分系统"的生态环境和生长规律,又归纳出其"阔叶林分系统"的生态环境和生长规律。"林分现象"与"森林现象"之间的关系,既是归纳的,又是推演的,这就把"森林现象"按逻辑推演常用的方法一分为二。此森林的基本现象是从一变到二,而二跟三是要变成更深的"理论结构";可用逻辑斯谛方程来表达云南森林的"针叶林分系统"和"阔叶林分系统"形成的更深的理论结构。最后的从三到四,则是把这些理论结构变成一个数学的语言,而用马尔科夫过程来刻画云南森林的状态转移概率。  相似文献   

3.
大事记     
《云南林业》2014,(5):80-80
7月1日,云南信威食品有限公司、云南摩尔农庄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荣获"中国核桃产业十佳企业"荣誉称号。 7月3—10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林业厅承办的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云南文化周在青岛园艺博览园举行。  相似文献   

4.
根据测算原理,选择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定义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对林业物资费用产出弹性的测算及云南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结果表明,物质投入对林业产出的贡献率逐年递减,在云南省"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分别为90%、82.6%、78.8%和72.8%;科技进步对林业产出的贡献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云南省"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分别为10.0%、17.4%、21.2%和27.2%。针对测算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为云南林业实现的科技化、现代化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11月27日上午,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共同主办,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保护与发展中心、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政府、绿色中国杂志社、云南湄公河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云南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协办的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走进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启动。  相似文献   

6.
《云南林业》2014,(5):13-15
森林云南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从云南省情实际和发展需要出发、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林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总抓手,是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建设合力的重要载体,是彰显云南特色和优势的形象品牌。不论是实施"绿水青山"计划,建西南绿色屏障、创兴林富民大业、扬七彩云南文化等重大林业工程项目,还是发展农村特色效益林业,都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高附加值产出,同时引导林农科学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经营,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7.
文山州丘北普者黑仙人洞村,被誉为"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第一村",是云南省委宣传部根据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而建立的一个示范村。村庄因与奇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云南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成绩骄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是云南林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据全省第五次"连清"复查统计,全省林地面积3.71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17.12亿立方米,均跃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森林覆盖率(含灌木林)达到52.93%,  相似文献   

9.
《云南林业》2011,(4):80-80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指示,大力弘扬杨善洲精神,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认真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发展战略,共同参与生态建设和保护事业,扎实推进"森林云南"建设,为我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打造"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在云南省林业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云南林业系统宣传工作者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积极完成了各项林业宣传任务,获得一系列奖项:在国家6部委主办的第四届"关注森林奖"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物种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经科研人员研究及分析,新发现的抗癌药源植物就达数十种,有的巳用于临床,为病人解除痛苦,疗效显著,应用前景十分喜人。  相似文献   

12.
"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设置了一个特殊奖项——年度特别奖,以此表达对绿色事业特殊贡献者的敬意。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选过程中,评委们将这一荣誉颁给了已经离世的云南退休干部杨善洲。  相似文献   

13.
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灵魂和旗帜的集中体现,是全校师生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云南林职院经过多年的努力,先后凝练形成了"敏学笃行、树木树人"的校训,"团结、求实、勤奋、严谨"的校风,"敬业、博学、育人、创新"的教风,"勤学、明理、立志、进取"的学风,并逐步内化为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云南林业》2014,(3):58-60
近年来,云南省林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和"森林云南"建设统揽全局,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不断加大普法、学法、用法力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六五"普法有关工作任务,切实加强了林业法制建设,依法治林整体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以来,我厅在接受省委、省政府依法行政等有关考核、巡视、抽查、暗访中,均获得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5.
提名焦点人物小档案:杨善洲(1927—2010),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退休后回家乡施甸县义务植树造林20余载,逐步建成了占地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临终前把活立木蓄积量经济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国家,谱写了对党忠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壮丽诗篇。杨善洲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绿化奖章"、"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众多荣誉,被誉为"活着的孔繁森"。经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评委会评议,杨善洲获得2010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提名。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有一种树木因其含有的油料具有一种特殊性质,在特殊年代里被誉为"争光树",那就是肉豆蔻科植物风吹楠.。事情要从上世纪60年代的一次战斗说起:当时正值三九严冬,气温在零下四十多度,滴水成冰的季节。两个国家在边境地区发生了武装冲突,在这场战斗中,为了战胜对方,双方都出动了坦克。  相似文献   

17.
《世界竹藤通讯》2014,(3):25-25
自2011年开始,云南的竹种竹苗及技术就开始出口,今年到目前出口额为500万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可达1 000万元,5年内出口额将攀升到5 000万元。据了解,目前"恒兴"的种子、克隆苗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较大的国家是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巴西、澳大利亚、南非、韩国、泰国等。出口美国、德国的竹子种子、种苗有30多种,长成竹材后主要用于绿化及生物质能发电,将竹子打成颗粒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  相似文献   

18.
云南,集大自然的万般宠爱于一身。西双版纳,更是云南最具魅力的天然生态博物馆、"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今年4月,泼水节开始之时,绿足迹团队来到了西双版纳,走进纳板河保护区,走进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绿足迹的队员说:"来到版纳,就步入了乐境。你所遇见的每一个动物,每一株植物,每一处风情都可以是一个纯美的音符,又可以是一次独特的和声编排。置身于其中,我们和身边的一切没有区别,都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它很宽大,容纳我们成为这部作品中的一个音符。我们可以只是静静地倾听和注视,也可以用心诠释……"跟随绿足迹的足迹,一起去领略西双版纳山川风物的繁华,感受热带雨林中一个个的和谐场景吧。  相似文献   

19.
云南是花的王国。玉兰花全世界有 120多种,云南就有80多种;杜鹃花全世界有800多种,云南就有400多种;报春花中国有300多种,云南就有200多种;兰花中国有1000多种,云南就有530多种…… “鲜花称斤卖”,是云南十八怪中的一怪。云南鲜花当蔬菜,也已经不算新闻。除了家家种花、个个赏花、人人吃花外,云南人还有个传统习惯:鲜花当茶喝。 在温暖的春季里喝金银花茶,在炎热的夏季里喝玉兰花茶,在明媚的秋季里喝白菊花茶,在寒冷的冬季里喝腊梅花茶──云南,一年四季都有鲜花作茶喝。鲜花茶味美可口自不必说,…  相似文献   

20.
<正>云南现有的板栗品种多而杂, 长期以来,由于世代自然杂交,遗传性状多样,种质资源丰富。从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科研部门和生产部门从省外引进板栗优良品种试验,筛选出适合云南发展的多个优良品种,之后,云南省林科院从中选出了多个适合云南发展的板栗新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