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猪瘟因其传染性、病死率高而严重地威胁着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例如,1996年据湖南省某县畜牧局专门组织人员对全县牲猪防疫及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其中因猪瘟流行死亡,占死亡总数的52%.可是猪瘟仍是影响我省养猪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传染病.据国内各类畜牧兽医专业杂志的报道,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不但未得到实际控制,其流行病学、病状及病理变化呈发展势头.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除了跟猪场的消毒、隔离措施及牲猪生长适宜环境的控制有关以外,更重要的是猪场制定的猪瘟免疫应能保证猪的一生,包括胚胎期都受到免疫保护,防止免疫…  相似文献   

2.
1994年9月初,某处酒厂的猪场和附近的百多户农民散养的牲猪发生疫病流行,病猪普遍表现败血、高热,关节肿大,行走极为困难,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中小猪急性死亡。1 发病情况 该猪场共计134头猪。大猪61头,中猪73头(刚从四川运回一星期左右),发病70头,死亡39头,附近农民由于常到该厂购买  相似文献   

3.
郭林 《猪业科学》2018,(4):140-141
正1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概述1.1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目的随着我国规模化猪场集约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和散养户的加速退出,中国的养殖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养殖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生存能力,在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诸多因素中,疫病防控占据重要地位。因为疫病防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猪群的成活率,而猪群的成活率则是决定猪场是否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猪场必须对本场的疫病流行病学有充分  相似文献   

4.
猪气喘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气喘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猪气喘病是规模猪场常见的疫病之一,也是猪场要求净化的主要疫病。近年来,该病在我乡部分规模猪场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饲养太湖母猪的规模猪场发病较重,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烦恼和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其流行特点、主要症状和防治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孕母猪注射猪大肠杆菌工程苗预防乳猪腹泻病的效果观察苏堰,周伟弘,吴顺聪(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广州510640)在养猪生产中,对乳猪威胁较大的疫病仍属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据1992年29个猪场统计,该病居6种威胁牲猪疫病的首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  相似文献   

6.
养猪业是我省和我国畜牧业生产中的龙头产业,是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之一。猪病是养猪业中令人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养猪业中最为棘手的问题。笔者从事50年兽医临床经验以及近年来对有关猪场猪病调查和临床诊治结果认为,在我省相当一部分猪场的猪群中,旧的疫病尚未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和净化(如猪瘟和猪喘气病等),新的疫病又不断出现(如蓝耳病和圆环病毒病等),甚至老病新病混合感染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致使猪场在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本文就近几年猪场主要发生的疫病、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发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及防制对策谈一些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流行猪病(高热症)的原因分析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6年5月底开始,江西省部分地区发生从散养户、小中型猪场逐渐向较大规模猪场传播的以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三高一低)为特征的疫病;继而在湖南、福建、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发生此病,并有继续蔓延的趋势。受害猪群包括生长猪、肥育猪、育成猪、保育猪和部分母猪。大部分患病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死淘率高达509/6~100%,母猪死淘率达到15%~30%。一些猪场因此病而倒闭。该疫病较大面积的流行,给市场低迷一年多来的养猪业又一沉重打击,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疫病较为迅速的流行?是什么因素导致如此高的死亡率?如何解释疫病流行的特点?怎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疫病?在困惑和无奈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对并积极地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相似文献   

8.
前言:随着养猪业发展,猪场规模不断扩大,场内养猪密度增加,引种和猪只流转频繁,猪场内外以及猪场周围都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并在适当条件下可能引起猪的发病、造成疫病流行,如口蹄疫(FMD)、猪瘟(HC)、猪蓝耳病(PRRS)、猪圆环病毒(PCV)等。猪场一旦发生疫病流行,将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我市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规模猪场因传染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的损失占整个猪病损失的70%以上。因此,搞好消毒工作,降低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对于保障规模养殖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对黔江区的部分规模化猪场进行现场走访、问卷调查、采集病料并做病原学检测;对规模化猪场病疫分布状态,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猪群疫病进行病原流行病学调查比较。结果显示猪圆环病毒Ⅱ型病、猪伪狂犬病病,猪传染性胸膜炎、猪细小病毒病感染具有普遍性。猪的繁殖障碍覆盖了所有猪场,后备母猪不发情的约占25%左右,母猪产后不发情、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弱子约占母猪群的20%左右。猪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引起猪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危害养猪业的首要敌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正>1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概述1.1调查目的猪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猪场疾病(如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伪狂犬等)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便准确实施防制措施,减少因疾病产生的损失,确保猪场利润。1.2调查涉及的指标1.2.1发病率发病率能较完整的反映出疫病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1.
1流行特点 以前发生过的疫病不断出现。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和猪喘气病这几种疫病呈点状散发,发病只限于某个猪场或某个猪舍,但仍然是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一)切实做好猪群疫病预防 1.做好春季免疫接种。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结合自身猪场实际,做好春季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本地一规模化猪场暴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控制经验,从病原学牲、致病机理、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等方面认识猪附红细胞体病,探讨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方"猪高热病"的原因分析与控制策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朱连德 《猪业科学》2006,23(9):24-27
自2006年5月底开始,江西省部分地区发生从散养户、小中型猪场逐渐向较大规模猪场传播的以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治愈率低(三高一低)为特征的疫病;继而在湖南、福建、浙江、江苏和安徽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发生此病,并有继续蔓延的趋势。受害猪群包括生长、肥育/育成猪、保育猪和部分母猪。大部分患病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死淘率高达50%~100%,母猪死淘率达到15%~30%。一些猪场因此病而倒闭。该疫病较大面积的流行,给市场低迷一年多来的养猪业又一沉重打击,给猪场和养猪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疫病较为迅速的流行?是什么因素导致如此高的死亡率?如何认识疫病流行的特点?怎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疫病?在困惑和无奈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勇敢面对并积极地采取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相似文献   

15.
咸宁市甘棠乡位于我省南部的向阳湖畔,与蒲忻、嘉鱼两县相邻。自然资源较为贫乏,发展畜牧业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但是,近年来由于牲猪疫病流行,成为咸宁市有名的“死猪窝子”,严重地影响畜牧业的发展,1993年省站组织技术人员对该地牲猪发病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制定综合防制措施。采取防疫技术承包制,经过四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杨汉春 《兽医导刊》2016,(21):19-20
正杨汉春教授认为,猪场疫病监测的意义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猪场疫病监测可以系统掌握猪场疫病发生的流行状况及危害程度。首先要摸清猪场疫病的本底——病原与疫病的种类,了解病原感染状况、各类疫病的临床发生状况——发病率与死亡率,清楚疫病在猪群中的传播与流行状况,评估各类疫病的危害程度,制定和调整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 ,特别是养猪场的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 ,规模化猪场疫病种类和流行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 ,掌握规模养猪中疫病流行特点 ,对疫病诊断及防治具有重大意义。1 规模猪场疫病流行特点1 .1 疫病传播速度加快规模化养猪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猪只密集 ,传染病具有很大的流行潜力。病原一旦侵入 ,则呈现高速繁殖、急剧散播 ,引起疫病的爆发。有文献指出 ,当一头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猪进入一个群体后 ,疫病从一头猪传给其它猪的可能数量 (N)与猪群中猪的数量 (n)…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养猪大国,猪场数量多,猪存栏量大,部分地区猪场之间间距小,从业人员疫病防控理念、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猪病流行相对复杂,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疫病控制和净化难度大。本文对我国猪病流行现状、未来趋势及主要猪病防控思路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养殖朋友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7年猪病流行情况与2018年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猪病的发生与流行状况总体比较平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猪口蹄疫、猪瘟等主要疫病仍然影响养猪生产,造成经济损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成为猪场"常在性"疫病,猪伪狂犬病趋于平息,猪流行性腹泻成为冬春季节猪场的常态性疫病,猪瘟呈散发。本文就2017年我国主要猪病流行和发生状况以及2018年的流行趋势进行简要分析,以供从事养猪生产和猪病防控的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细则(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书广 《农业新技术》2005,(6):22-22,26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在养猪生产中防制猪病传染源进入猪场,侵袭猪群,造成疫病流行的技术措施。包括致病性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进入,增强自体免疫力和对已侵入猪场、猪群中的致病菌(毒)不能连续传染给其他猪只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防疫免疫制度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