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草地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施N肥和P肥均使草地生产力显著提高;N肥以225kg/hm^2尿素较为适宜,P肥以150kg/hm^2过磷酸钙较为适宜,在混播草地中,施N肥和P肥对羊草+草原2号芷蓿草地与无芒雀麦+原草2号苜蓿草地增产效果都很显著,相对来说前者比后者更好。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无芒雀麦+杂花苜蓿混播草地组分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探讨了科尔沁沙地Carton无芒雀麦+草原2号杂花苜蓿混播草地建植时,基肥中N,P和K配比对当年草地群落组分种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和K合理配比均有利于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早期生长。在施肥效应中,杂花苜蓿与P肥效应最显著,无芒雀麦与N肥效应最显著。高K组合(K2O180kg/hm2、P2O5572kg/hm2、、N90kg/hm2)可显著提高无芒雀麦产量及其在草群中的比例(P<0.01),而高K组合与高N组合(N135kg/hm2、K2O120kg/hm2、P2O572kg/hm2、)显著降低了杂花苜蓿头茬草的产量(P<0.05)。基肥中N对2茬草产量影响已不显著,P肥仍有利于2茬草中苜蓿生长,但产量差异不显著,只有高K组合对无芒雀麦产量影响仍然显著(P<0.01)。在混播草地中,播种时适宜的施肥量为纯N90kg/hm2,K2O120kg/hm2和P2O572kg/hm2、。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以N、P和K3种肥料为因子,在青海省玉树州高寒草地进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缺乏N和P的高寒退化草地,不缺K,3个施肥因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PK,草地牧草产量(Y,kg/hm2)可用其与N(kg/hm2)和P(kg/hm2)间的二元二次方程Y鲜重=11 027+742 N+728 P-2 540 N2-624 P2-1 055 NP和Y干重=3 706+243 N+232 P-716 N2-201 P2-306 NP很好地估测;牧草产量较优施肥组合为251.80 kg N/hm2+131.82 kg P/hm2和269.69 kg N/hm2+119.36 kg P/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311-B"二次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健宝牧草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N肥对健宝牧草的产量和效益影响最大;在较高施N水平下,P、K间交互效应有利于健宝牧草的增产增收;最优施肥方案为N303.89kg/hm2、P2O5240kg/hm2、K2O240kg/hm2,其产量为104378.58kg/hm2,效益为8154.38元/hm2。  相似文献   

5.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 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 kg/hm2,磷肥218.75~262.0 kg/hm2,钾肥96.0~138.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6.
对科尔沁西部典型重度碱化草地进行了改良试验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翻耙补播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施N肥、施土壤改良剂(石膏).经过3年改良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显著地提高碱化草甸草地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土壤理化性质明显改善:翻耙补播沙打旺增加草地产量2.18~3.52倍;土壤容重、pH值、含盐量下降;土壤水分状况、孔隙度、有机C、全N、速效N、速效P等均明显增加;在翻耙补播的基础上施用(NH4)2SO4 75~225 kg/hm2和CaSO4 1 500~4 500 kg/hm2,牧草产量可分别提高4.5%~20.2%和17.4%~49.9%.  相似文献   

7.
以四川丘陵蚕区桑园夏伐式养成的春秋两季桑树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氮(N)、磷(P)、钾(K)肥,调查桑树叶片、枝条、新梢等不同部位的N、P、K 3种养分的含量、吸收量及分配比例,为桑树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从肥料种类来看,桑树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及养分吸收量均为N>K>P;从养分分配来看,桑树各部位在春、秋季和全年的养分分配均为叶片>枝条,其中春季为叶片>新梢>枝条。桑园按照不同施用量及配比施入N、P、K肥对桑树各部位的N、P、K含量和吸收量及其分配比率有明显影响:N(X1)、P(X2)、K(X3)施肥处理2水平(X12=600 kg/hm2,X22=210 kg/hm2,X32=300kg/hm2)、处理3水平(X13=900 kg/hm2,X23=315 kg/hm2,X33=450 kg/hm2)的桑树各部位养分含量和吸收量大多显著高于处理1水平(X11=300 kg/hm2,X21=105 kg/hm2,X31=150 kg/hm2)、0水平(不施肥)。研究结果表明,桑园合理增施N、P、K肥有利于提高桑树各部位N、P、K的含量和吸收量,推荐按照处理2水平施入N、P、K肥。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环青海湖区域轻度退化高寒草原适宜的氮磷添加量,选用尿素与磷酸二铵,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N1P1 (35,26 kg·hm–2),N1P2 (35,52 kg·hm–2),N1P3 (35,65 kg·hm–2),N2P1 (70,26 kg·hm–2),N2P2 (70,52 kg·hm–2),N2P3 (70,65 kg·hm–2),N3P1 (140,26 kg·hm–2),N3P2(140,52 kg·hm–2),N3P3 (140,65 kg·hm–2) 9个施肥梯度,以不施肥为N0P0对照(CK),研究氮磷合施对该草原牧草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合施显著增加了牧草粗蛋白和牧草全磷含量(P 0.05),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牧草粗纤维含量随之降低,但对牧草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2)氮磷合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全量养分(P 0.05)。不同梯度氮磷合施下土壤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增加7.41%~150.00%、3.22%~114.68%、2.35%~306.85%。3)氮素施量为70~140 kg·hm–2,磷素施量为26~52 kg·hm–2时,不同梯度氮磷合施经济效益较高,牧草净收益增加1 646.74~5 797.68 CNY·hm–2。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的产量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探讨了科尔沁地区草原2号杂花苜蓿+Carlton无芒雀麦混播草地基肥和追肥中氮,磷和钾配施对草地群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和钾合理配施有利于草原2号苜蓿和无芒雀麦生长。在配施中,草原2号苜蓿与磷肥效应最显著,无芒雀麦与氮肥和钾肥效应最显著。高钾组合与高氮组合显著降低了草原2号苜蓿产量(P<0.05)。对于春播的杂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为了保持混播群落组分种群的稳定性,较适宜的施肥组合是N2、P1、K2组合(基肥:尿素20 g/m2、过磷酸钙30 g/m2、氯化钾20 g/m2;追肥:尿素30 g/m2、过磷酸钙50 g/m2、氯化钾30 g/m2)。一年龄草地头茬草和二茬草中无芒雀麦产量组分比分别为44.47%和71.10%,占全年总产量的63.62%。二年龄草地三茬草中无芒雀麦产量组分比分别为39.23%,59.73%和37.76%,占全年总产量的46.64%。  相似文献   

10.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表施控释肥为300kg/hm2时,无芒雀麦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重量明显增加,与施用等量氮磷的尿素加磷酸二氢钾和包膜肥相比较,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在人工草地表施控释肥300kg/hm2时,羊草的干草产量为3720kg/hm2,净收益为1038元/hm2,与对照相比增产131.8%,增收61.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时羊草的氮含量增加14%,磷含量增加106.4%.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笔者对栗园草场牛耳大黄蔓延挤占其他牧草生存空间状况进行了调查,目前该草场已处于牛耳大黄蔓延最严重阶段,危害区域集中分布在草场平坦肥沃的地块和道路附近,尤其是水肥充足的区域。该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繁殖特征表明,它可以利用种子向外进行远距离随机扩散,占据一定位置后,再以无性繁殖方式和种子扩展侵占范围,  相似文献   

12.
碘伏毒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增强剂形成的不定型络合物,具有高效、广谱、贮存稳定、毒性低等特点。小鼠的LD50大于5000mg/kg·BW,属于实际无毒。蓄积系数均大于5,为弱蓄积作用。慢性毒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000mg/kg。碘伏无致突变作用。过敏反应很少见,出现口腔粘膜瘙痒、肿胀和灼痛感,并伴有头痛、头昏,嗜睡等症状。碘伏有效浓度为5%时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对阴道粘膜有极轻刺激性。有效浓度大于2.5%时,对角膜上皮产生明显损伤作用,用1.5%有效浓度注入前房即可产生内皮毒性作用。有效浓度小于1.0%时对角膜上皮和内皮无毒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和食品加工业对肉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猪肉品质的改良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各国学者也相继从肌肉组织学、生理生化指标和遗传学等方面对猪肉品质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网络运行时如果出现故障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VRRP就是一种用来提高网络可靠性的协议。本文基于eNSP环境研究了VRRP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大蒜素对鲤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欣然  牛翠娟 《饲料研究》2001,(10):20-21,27
大蒜素(Allitridi)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具有防癌、降压、健胃、抗病毒等多种功能,在我国医疗上的应用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就有大蒜油治疗家禽疾病的记录,现已广泛用于医药、兽药、农药和食品添加剂中,近年来已开发应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蒜素的作用广泛、效果显著、无残留、无抗药性,不产生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对提高动物采食量、促进生长、改善动物产品肉质及预防疾病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为研究大蒜素对鲤鱼生长的影响,我们近期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进行了鲤鱼养殖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试验分别进行预防对比试验、雏鸡治疗试验及阳性种鸡治疗试验三种类型,预防对比和雏鸡治疗试验分别各选取400只1日龄的健康雏鸡,阳性蛋种鸡治疗试验选取400只240日龄确诊为鸡白痢的种鸡,预防对比和雏鸡治疗试验两个类型各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100只,试验Ⅰ(白头翁)、试验Ⅱ(微生态制剂)、试验Ⅲ(白头翁+微生态制剂)及CK,试验为期30d;种鸡治疗试验则选取400只240日龄经检测呈阳性蛋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试验Ⅰ(白头翁)、试验Ⅱ(微生态制剂)、试验Ⅲ(白头翁+微生态制剂),自由饮水5d,间隔5d重复治疗一次,共治疗3个疗程,以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试验期间各组的饲养管理均相同。结果表明:(1)对雏鸡预防效果方面,试验Ⅰ成活率为89%,试验Ⅱ成活率为85%,试验Ⅲ成活率高达97%,CK成活率为55%,试验Ⅲ的成活率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和CK提高了8%(P0.05)、12%(P0.05)和42%(P0.01);(2)在雏鸡治愈率方面,试验Ⅰ治愈率为80.46%,试验Ⅱ治愈率为66.67%,试验Ⅲ治愈率为85.39%,试验Ⅲ的治愈率分别比试验Ⅰ和试验Ⅱ提高了4.93%和18.72%;(3)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试验Ⅲ的死亡率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及CK降低了11%、16%及26%。产蛋数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和CK多产692枚、727枚和1810枚,检测阳性率分别比试验Ⅰ、试验Ⅱ和CK降低了52%、70%和77%。使用白头翁和微生态制剂结合起来,对预防和治疗鸡白痢,提高雏鸡提成率和产蛋量,降低阳性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脑心肌炎由脑心肌炎病毒(EMCV)引起,主要导致猪脑炎、心肌炎及母猪的繁殖障碍,该病的发生与流行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论文综述了各种EMCV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为更有效的EMCV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