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多年来,笔者诊治家畜损伤性腰脊痛与肾经痛25例,除8例腰椎全骨折无效外,其余17例均治愈,效果较好。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与骨在生理、病理上的关系如此密切。在临床治疗家畜损伤腰脊痛和肾经痛时,均须对其加以全面考虑,并适当采用补肾益精治则,促使骨折愈合,肾经痛减轻,病畜早日恢复健康。 (一)病因 1.损伤肾经痛:多因道路不平或跳越沟渠,负重上下坡踏空失足等,损伤腰窝,  相似文献   

2.
水针穴位注射治疗家畜“后躯难起”症86例伍永炎(贵州省天柱县社学乡农牧技术经营管理综合服务站·556600)《元享疗马集·点痛论》说:“后躯难起重症肾经(腰胯损伤)痛”。多因使役过重,奔走太急,后肢踏空,翻车,跳沟,卧地猛起跌打等伤及腰肾,致使滞气凝...  相似文献   

3.
肾冷是病因,拖腰为症状.该病是因夜露风霜,久卧湿地,或带汗阴雨苦淋,或空肠过饮冷水、寒凉草料,致使风寒湿邪侵注肾经,凝于腰脊而引起胯靸腰拖,后腿难移的一种病症.  相似文献   

4.
水针穴位注射治疗家畜“收腰不起”症贵州省天柱县社学乡农经站伍永炎《元享疗马集·点痛论》说:“收腰不起,内肾(肾经)痛”多因使役过重,奔走太急,后肢踏空,翻车,跳沟,卧地猛起,跌打等伤及腰肾,致使滞气凝于肾经,气血结于腰脊而疼痛所引起。笔者1984年来...  相似文献   

5.
腰风湿、腰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 ,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 ,虽然有效 ,但疗程较长 ,经济损失较大。笔者采用当归注射液和维生素B1混合穴位注射 ,治疗腰风湿 16例 ,痊愈 15例 ,1例治疗 2次后中断 ,未追访。腰痛 6例均治愈 ,治愈率达95 %。小结如下 :病 因 :风湿为病 ,多因身热带汗或遭冷雨苦淋 ,乘热揭鞍 ,久卧寒湿之处 ,长期栓于寒湿之处 ,致使风寒湿邪侵入肌腠 ,肾经受寒 ,传于腰胯 ,因而发病。症 状 :多见腰背强拘板硬 ,凹腰反应迟钝 ,站立时腰背拱起 ,二后肢频频移动 ,牵行不动 ,后肢难移。行走蹲腰 ,胯腰拖 ,卧地和起立均感困难。治 疗…  相似文献   

6.
牛后肢风湿瘫痪症是兽医临床可见的疾病之一。对该病习惯以症为病的称呼。古籍医著则统称为痹症。如《内经、素问》记载“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元亨疗马全集》亦有记载:“冷拖后脚恰如椽,腰曲头低行步难,髓寒骨冷筋挛痛,肝风邪湿转筋翻”。对风湿瘫痪症(痹症)的治疗方法颇多,近几年在运用现  相似文献   

7.
冷拖杆是我地马骡的多发病,其病机、主症正如《元亨疗马集》所说:“冷拖后脚恰如椽、腰屈头低行步难,髓寒骨冷筋挛痛,肝风邪湿转筋翻。”治宜暖肾舒经,祛风除湿,活血化瘀。药用草乌20g、独活15g、散血兰10g、牛膝15g、小红参15g、竹叶舒筋15g、大血藤15g、五香血藤15g、茜草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马属家畜发生走伤五攒痛较为常见,但猪则较为少见。笔者于2001年3月2日遇一头2岁龄母猪患走伤五攒痛病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症状:据畜主称下午前去配种(约行走2公里)。次日早晨发现猪不吃食,卧地不起、强行站立,全身震擅。经检查体温、呼吸、心跳无明显变化,触诊蹄部有轻度的热痛感,蹄底有轻度肿胀(右前蹄较重)、四蹄系关节冠关节轻度变形(后蹄较重),站立时两前肢蹄尖着地,后脚前伸频频换蹄,呈四蹄攒于腹下状态。诊断为走伤五攒痛。2 治疗:血针四蹄蹄头穴,结合用葡萄糖酸钙10ml ,氢化可的松5ml…  相似文献   

9.
耕牛痹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易误导,因而治愈率不高。笔者在兽医实践中,曾治愈过几例。现将其中一病例治疗经过作一简述。2003年4月中旬,接诊下江村一黄牛,母,2岁半。主诉:该牛开春后体况较差,3月中旬,在水田里摔了一跤,当时前脚跪地,后脚拖地磕了一下,前脚肘部有轻微擦伤,尚能走回家,只是走路时轻微跛行。次日该牛就走路困难,三天后前肘部肿胀,后脚  相似文献   

10.
马趴窝病多产后易得,故中兽医常称之为产后风。该病以腰腿疼痛为主,轻的四肢拘挛,难行难移;重的则趴卧不起,病期延长,我省较多发生。本人应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该病,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症状:患畜趴卧在地,起立困难,虽能行走但步样拘急,肌肉颤抖;重者趴卧不起,水草如常,有时稍减,脉滑数,舌  相似文献   

11.
夏天无又名伏地延胡索、无柄紫堇,为罂粟科植物伏生紫堇Corydalis decumbens(Thunb.)Pers.的块茎或全草。夏天无注射液为其干燥块茎提取物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含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紫堇碱等多种生物碱,对风瘫、血虚抽搐、肾经痛和闪伤等有偏瘫症状的疾患疗效良好。今年5月间,笔者在哈尔滨市太平区东风乡用此注射液治愈这类病猪11例。  相似文献   

12.
多头蚴痛又叫脑包虫痛.俗称“回旋痛”、“转场风”,是由寄生于狗、狼、狐狸等内食动物肠内的多绦虫的幼虫.经血液循环侵入并寄生在牛、羊、骆驼的脑及脊髓中引起的一种绦虫蚴痛。该痛牛、羊发病较多.偶发于骆驼、猪、马及其他野生反刍动物.极少感染于人。该痛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且施行手术有一定难度。笔者试用大剂量内服丙硫苯咪唑片治愈羊多头蚴痛一例,现将该例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垂缕不收,为公畜阴茎脱垂、麻痹不收之证,亦称阴茎麻痹。本病表现为阴茎不能收回,而松弛的垂于包皮之外,多见于马,少见于牛、猪。中兽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是:多因羸弱瘦马过度劳伤,空肠过饮冷水,隐含冷气侵入肾经,或过度劳役、配种过度的种马,肾精亏损,肾气不固,致使阴茎下垂难收。脱垂之阴茎,经风吹而干,郁血而生黄肿。脱垂时间愈久愈难收回。当然,也可由于受挫伤,伤与神经,使阴茎的收缩神经麻痹,以致阴茎不能缩入包皮;还可由于阴茎长有肿瘤或阉割后发生感染而引起。若  相似文献   

14.
耕牛阴囊肿胀,中兽医称之为外肾黄,在临床上比较少见,笔者在十几年的兽医实践中,共遇到5例,应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均告痊愈,现就临床点滴经验,供同道参考,并请斧正。1辨病1.1病因:本病多发生于体质瘦弱的公牛,主要是因体瘦身弱,肾经亏虚,命门相火不足,而风寒湿气凝于外肾而生黄肿故名外肾黄;或夜宿风霜之处,阴雨淋身;或空腹过饮污浊冷水,致使寒邪侵入肾经而生黄肿。此外,劳役过度,外感热邪,传于外肾亦可致病。1.2症状:外肾黄一般可分为阳黄和阴黄两证:阳证者因热邪引起,阴囊红肿坚硬发热疼痛,脉象洪大,口…  相似文献   

15.
用10%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愈闪伤膊痛二例,介绍于后。病例1 环城乡中沟村何××,杂种骟驴一头,于1983年秋碾场后发病,诊断为闪伤膊痛。给跛行镇痛散和当归散治疗,效果不显  相似文献   

16.
《元享疗马集》中说:“五攒痛者,气血凝滞于蹄也”。多发生于两前蹄或后蹄,亦有四蹄同时发病者。临床上依据病因,分为料伤五攒痛和走伤五攒痛。笔者采用红花散治疗一例骡料伤五攒痛,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病例循化县白庄乡夕昌村张某家一匹骡子因过食蚕豆料,突然发生高度肢  相似文献   

17.
正风湿病是指由风、寒、湿邪气闭阻体躯或内脏经络所引起的病症。该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易被误导,因而治愈率不高。笔者在兽医实践中,曾治愈数例。现将有关病例治疗经过简述如下。1发病情况2014年3月上旬,笔者曾接诊一奶牛,3岁。主诉,该牛体况较差,在活动场地曾摔过一次,当时前脚跪地,后脚拖地磕碰,肘部有轻微擦伤,但尚能走回圈舍,只是轻微跛行。次日该牛出现走路困难,3d后前肘部肿胀,后脚拖地,但采食、粪便正常。请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夹气痛病例介绍杨建有(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畜牧中心,741020)两年来笔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大家畜夹气痛患畜10例,均收到良效。典型病例东泉乡余刘湾村刘某骡一头,于1990年7月因跳沟时不慎造成左前肢夹气闪伤,行走困难,形成三肢跳跃,...  相似文献   

19.
4月中旬,笔者接诊下江村一黄牛,主诉该牛8月龄,开春后体况稍差。3月中旬,犊牛在水田中摔了一跤,当时前脚跪地,后脚拖地磕了一下。前肢肘部有轻微擦伤,尚能走回家。只是走路时轻微跛行。次日该牛就走路困难。3天后前肘部肿胀、后脚拖地走,但能吃能拉。曾服用中药红花、桃仁、乳香、没药、牛膝、田三七、接骨草等,3天后,肿胀消退但仍不能行走。三四天后,病情愈发加重,四脚僵硬起来,倒地不能站立,头颈也僵直。再按破伤风治疗,用天麻、乌蛇、蝉蜕、桑螵蛸、地龙、阿胶等中药治疗,并依嘱关好门窗,尽量避免声光刺激。治疗后头颈和四肢稍灵活,但僵…  相似文献   

20.
活血主力丸是中医骨科经验方,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闪腰岔气,抽掣串痛,腰腿扭伤、挫折伤疼痛。引起的疼痛、血淤、骨折等疾病,笔者将该方灵活运用于兽医临床治疗家畜闪伤64例,治愈62例,有效率98%。治疗家畜骨折47例,治愈42例,治愈率95%。疗效显著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