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岭五指山森林植物的病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指山森林植物的病害调查结果显示各类病害发生普遍。共计发现病害205种,其中真菌病害185种,涉及52个属,叶斑病,煤污病,锈病以及黑痣病等为主要病害类型。寄主植物总共发现137种,主要为木本植物,其中壳斗科,樟科,茶科及蔷薇科等占有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2.
大岗山森林植物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30日~11月13日在江西大岗山生态站对25个样地进行了森林植物病害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各类病害发生普遍,共计发现病害103种,其中真菌病害95种,叶斑病、煤污病、白粉病为主要病害类型.病害总体发生比较轻,未见造成流行.  相似文献   

3.
1998-2000年期间对白云山风景区主要森林植物病害进行了调查,发现病害共计59种,分布于44种寄主植物中,病害类型比较丰富,其中以叶部病害为主,病原涉及真菌、细菌、植物菌原体等多种寄生物及非侵染性病原,其中又以真菌为主,病害发生普遍,但为害较轻,没有发现严重的危害性病害。  相似文献   

4.
汪清县林业局于2004年开展了最新一次的森林有害生物调查,结果表明,全县共有森林有害生物325种,其中:病害16种、害虫286种、害鼠5种、有害植物18种。调查发现光肩星天牛已传入汪清县境内并有所扩散,成为林木的重大潜在有害生物。对兴安落叶松鞘蛾、落叶松枯梢病等主要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 ,跨热带北缘和南、中亚热带 ,冬短夏长 ,炎热多雨 ,高温高湿 ,是森林病虫害的多发区和常发区。1979~1982年广西森林病虫普查发现 ,全区有495种森林植物的病害1351种 ,害虫1401种。近几年 ,全区森林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16.45万公顷 ,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以上。主要病害有 :肉桂枝枯病、肉桂白粉病、松针褐斑病、松枯梢病、松赤枯病、杉木黄化病、毛竹丛枝病、八角烟煤病、板栗疫病、油桐枯萎病等 ,主要虫害有 :松毛虫、松茸毒蛾、松叶蜂、松尺蠖、柄天牛、肉桂双瓣卷蛾、八角叶甲、八角尺蠖、八…  相似文献   

6.
调查表明,祁连山区林木病原菌有107种,造成病害134种。其中,叶部病害74种,干部病害38种,枝梢病害17种,种实、根部病害较少。病害发生种类随植被垂直分布和林区气候不同而变化,人为活动对林分的干扰破坏是诱发森林病害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生产经验和试验筛选,提出了适宜祁连山区主要森林病害的植物检疫、抗病育种、林分抚育、经营管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技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8~2000年陕西省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普查,确定了本省分布的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共14种,其中害虫8种,病害6种,还查明了分布在我省应补充为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的共3种,其中害虫3种,病害0种。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主要森林病害有根部病害、树干腐朽病、白松疱锈病、西方锈瘤病、槲寄生等,上述病害使主要树种木材遭受严重损失。此外,有很大部分为非生物性自然因子引起的灾害,对树木枯萎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常在如下树种或属中发生,如白蜡树、山毛榉、桦属、木来木、榆属、冷...  相似文献   

9.
经过对本溪关门山区域的森林真菌病害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关门山地区共发现50种真菌病害,33种树种发病,其中叶部病害发生较多,共有40种,占总数的80%。在叶部病害中,叶枯病和叶斑病又发生严重,占叶部病害的37.5%和17.5%,其余为锈病、白粉病、落针病、穿孔病和煤污病;枯枝病害发现5种,占总数的10%;干部病害发现5种,占总数的10%。在实验室内对这50种病害病原类别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显示,细菌类病害有3种,其余为真菌类病害达47种。在真菌病害中,半知菌占62%,子囊菌占21%,担子菌占17%。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森林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 ,现有森林面积 2 5 4.96万hm2 ,森林覆盖率 9.0 4 % ,全省年均森林病虫鼠危害面积约 18万hm2 ,其中病害约2 .3万hm2 ,虫害约 9.1万hm2 ,鼠害约 6 .6万hm2 ,每年经济损失约 1亿元 ,对林业生态建设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正是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时期 ,全面分析我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 ,提出科学防治对策 ,对保护和巩固我省林业工程建设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病虫害发生概况及趋势1.1 发生概况全省共有森林病虫鼠害 10 0 0余种 ,其中造成严重危害的有 2 0余种 ,主要有云杉叶锈病、落针病、杨树腐烂病、黄斑星…  相似文献   

11.
田开慧 《湖南林业》2004,(11):26-26
据森林病虫害普查统计,湘西自治州有森林病虫害12耳83科67种.其中成灾性害虫29种,树种主要病害20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辽宁省突发性和暴发性森林病害杨(柳)烂皮病、樟子松衰退病、黑松枯黄病、油松生理性风寒病害等不断发生,危害严重.文章阐述了上述病害在全省的发生危害情况,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系统调查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病害种类,采到罹病林木11科22种(属),鉴定出林木病原107种,引起病害134种。病原分类分别为真菌83种、螨类6种、寄生植物3种、细菌1种,生理性病原14类。病害种类按寄生部位分,叶部病害74种,干部病害38种,枝梢病害17种,种实、根部病害较少。按树种分,青海云杉病害23种,青杄病害13种,人工栽培杨树病害18种,山杨病害18种,桦树病害10种,山柳病害8种,华北落叶松病害6种,祁连圆柏病害5种,油松病害5种,梅属植物病害5种,苹果属植物病害3种,小檗属植物病害4种,杜鹃类病害3种,忍冬病害2种,其他林木病害8种。  相似文献   

14.
伊犁地区森林资源丰富,但是森林病虫种类多、分布广、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经调查,有森林昆虫14目118种573种(仅天敌昆虫有152种;森林病害360种.现在杨树害虫已发现有104种.平原人工林病虫主要有杨树腐烂病、杨褐斑病、杨锈病、杨兰叶甲、青杨天牛、杨毒蛾、杨盾蚧、寺叶甲、大青叶蝉、金龟子等.而对林木危害产生的其中有杨树腐烂病一宜危害严重,一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线路踏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病虫害进行了全面调查。初步查到落叶松病害6种,其中叶部病害3种、枝梢病害1种、干部病害1种、苗木病害1种;病原有真菌5种、生理性病原1种、冻害1种。采集观察到取食落叶松的昆虫125种,其中,发现国内新记录2种,省内新记录8种,区内新记录37种。落叶松落针病、烟煤病、落叶松枯梢病有轻微发生;发生危害的主要虫害为落叶松球蚜,鼠害为未成林造林地内的中华鼢鼠。提出了落叶松林病虫鼠害可持续控制的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主要森林病害发生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主要森林病害的种类及危害情况,在分析病害发生的特点、趋势和原因基础上,提出了防治本省病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林木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病害不仅使林木生长受到抑制,林产品变质或减产,甚至造成林木大量死亡。因此,在尽力扩大森林资源的同时,应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长白山区是吉林省木材生产基地,延边、白山、通化、吉林的18个市县,森林面积近5.5×106hm21长白山区主要林木病害在长白山林区,由于森林类型很复杂,生物多样,所以森林病害的种类繁多,有近400种林木病害,但据多年的观测,其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有22种。其中又以松针锈病、松落针病、松苗立枯病、落叶松枯梢病、落叶松早期落叶病、…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水源林森林病害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连山森林病害发生的特点是种类少,为害重,具有不同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差异,林相遭到破坏,病害有加重趋势,对于成灾的青海云杉叶锈病等5种病害防治的对策是,以加强林林经营管理为主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森林病害的主要种类及其危害情况,并分析了病害发生的历史、原因及特点,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广西森林病虫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4年度广西森林病虫灾害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和危害特点,将其划分为食叶害虫、蛀干害虫、叶部病害、枯萎病害、检疫性病虫、经济林病虫害和其它病虫害等类型,选择相应的参数进行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按照倍数法进行生态服务效益损失评估。评估结果:2004年广西森林病虫害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总额为22750万元。其中,经济林病虫害损失最大,损失额达10643万元;其次是食叶害虫灾害,损失额达6792万元,其中松毛虫损失4827万元;蛀干害虫损失2099万元;检疫性病虫损失近1000万元。全年防治经费投入1774万元,仅为当年森林病虫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7.79%。生态服务效益损失额为223604~320113万元,是直接经济损失的9.83~14.0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