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砂田油葵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砂田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油葵生长发育规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1 500株/667m2时油葵株高最高;在1 500株/667m2时叶面积指数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也高于其他密度,但蒸腾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密度;从产量的表现上看,1 500、2 000株/667m2时产量较高,显著高于500、750、1 000株/667m2,并且1 500株/667m2的水分利用率最高,说明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回归分析表明,砂田油葵产量最高的种植密度是1 631株/667m2.因此,初步认为在宁夏中部干旱带砂田种植油葵适宜的密度以1 500~1 631株/667m2为宜.  相似文献   

2.
兴电灌区油葵/豌豆带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兴电灌区以单种油葵和单种豌豆为对照,对油菜/豌豆带田4种种植模式的产量、效益和相互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行油葵/4行豌豆带田的产量比单种油葵、单种豌豆产量分别增加47.7%和38.6%,纯收益分别增加15.3%和125.9%,本地当量比和带田稳定性系数分别达到了1.44和0.30,是兴电灌区油葵和豌豆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复播油葵同化物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密度和株行距配置对复播油葵LAI、同化物运转及产量的影响效应,确定其最佳种植密度和模式.[方法]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复播油葵不同生育期取样,研究高(11.25 ×104株/hm2)、中(9×104株/hm2)、低(6.75×104株/hm2)3种种植密度、2种株行距(60 cm等行距和60 cm+ 30 cm宽窄行)配置下复播油葵的LAI、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变化.[结果] 种植密度对复播油葵生长发育有着显著影响,开花前干物质积累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灌浆期中密度处理有利于花前干物质向花盘转移,同时提高花后转移干物质对籽粒贡献率,宽窄行配置产量均高于等行距配置.[结论]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调节免耕复播油葵个体发育,最大发挥群体效应,在新疆种植密度9×104株/hm2宽窄行种植是复播油葵的适宜种植模式,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作物种植密度与产量密切相关,是农业生产中重要技术因素之一。本试验以杂交油葵G101为材料系统研究了产量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单株生物产量、群体生物产量、单盘籽粒产量和群体籽粒产量均随密度的升高呈规律性变化,单株生物产量和群体生物产量分别符合W=1/(a bx)和W=x/(a bx)模式,单盘籽粒产量和群体籽粒产量分别符合W=ae^bx和W=axe^bx模式。株高、千粒重、盘径、茎粗符合Y=a bx方程,秕粒率符合Y=a bx cx^2的模式。试验得出最高群体生物产量为23691.06kg/hm^2和最大群体籽粒产量为3740.00kg/hm^2,最适密度为65759.19株/hm^2。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一定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豫单998和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郑单958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豫单998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最大(9 375.47 kg/hm^2),当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个供试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有所差异,郑单958的适宜高产密度为75 000株/hm^2,豫单998的适宜高产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主要栽培因素对油葵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 L18(3~7)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油葵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的最佳组合。 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播期>密度>施肥量,随着播期延后、密度和施肥量增加,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极显著,随着播期延后,生育期逐渐延长,播期对茎粗、结实率和粗脂肪含量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花盘直径影响显著;茎粗随着施肥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在 7 月 2 日播种,密度为 52 893~56 742 株/hm~2,施肥量为 219.67~256.55 kg/hm~2时,油葵的综合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7.
2000-2001年进行的蚕豆/马铃薯复合种植适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蚕豆27.00万株/hm^2、马铃薯6.00万株/hm^2的处理产量、产值最高,会计产量达8021.3kg/hm^2,产值达15325.88元/hm^2,比对照(单种马铃薯密度6.00万株/hm^2)产量增加26.2%,产量增加20.6%;蚕豆33.00万株/hm^2、马铃薯6.00万株/hm^2的处理,会计产量为7667.1kg/hm^2,产值为14575.64元/hm^2,比对照产量增加20.7%,产值增加14.7%;在不同密度试验中,蚕豆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马铃薯产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密度对大豆品种高产50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密度对大豆品种高产50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生育期延长,株高、节间长度增加,主茎节数减少,茎秆变细,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逐渐下降,产量呈抛物线变化。大豆品种高产50在清水县最适种植密度为25.00万株/hm^2,产量达2650.0 kg/hm^2。  相似文献   

9.
经1999-2000年在陇东地区旱地上试验示范,春播和复种杂交油葵的折合产量分别达到4080kg/hm^2和1350kg/hm^2,大旱年示范产量达到2700kg/hm^2,并着重从选用良种、整地施肥、种植方式、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提出了该区旱地杂交油葵丰产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比较不同种植模式对巴西香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模式下,茎高、茎围、叶长、叶宽的生长规律相似;各处理的茎围、叶宽、青叶数、果指数、抽蕾率、果穗轴尾部直径之间无显著差异;茎高、叶长、吸芽数、果指长度与果指围度、果穗轴头部直径之间除了D2(矩形单行植,株行距为2.0m×3.0m,种植密度为1666株/hm^2)与D3[矩形宽窄行植,株行距为1.5m×(3.0+1.0)m,种植密度为3333株/hm^2]有显著差异外,其他无显著差异,而且茎围、青叶数、吸芽数、果指数、果指长度与果指围度、果穗轴头部与尾部直径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现蕾期与果生育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有所延长且收获期较分散;单果重、单株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单位面积产量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用燃煤脱硫废弃物对盐碱地种植的油葵农艺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0 t/hm2脱硫废弃物能够有效提高油葵出苗率、株高和产量,并且能够降低土壤的pH和碱化度。这表明施用30 t/hm^2脱硫废弃物可有效地促进盐碱地油葵的生长能力,并可增强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杂交油葵品种 G10 1在 7种不同密度下的群体形态、光合特性、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 ,杂交油葵 G10 1创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为 7.2万~ 7.8万株 / hm2 ,产量可达 4 134.75~ 4 35 4 .80kg/ hm2 ,并提出了相应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玉米间作豌豆水分利用效率对供水水平和种植密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低、中、高3个供水水平(4 050、4 500、4 950 m3/hm2)与玉米密度(5.25、6.0、6.75万株/hm2)处理下玉米间作豌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结果表明,在同等种植密度下,玉米间作豌豆总产量及间作组分产量均随供水水平提高,呈显著增加趋势,中种植密度高供水水平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同等种植密度下,玉米间作豌豆耗水量随供水量增加呈显著增加趋势,中、高种植密度处理在供水水平提高时,耗水量的增幅显著下降,高种植密度处理中下降最为显著;中种植密度与中供水水平处理组合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豌豆间作玉米的WUE,可达到2.24 kg/m3.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油葵杂交品种S31在宁南山区适宜的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15~6.60)万株/hm2时,植株个体生长健壮,产量较高,籽粒大而饱满,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2003-2004年对宁夏引黄灌区油葵不同灌溉定额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灌水可明显提高油葵的产量,灌水1次、灌水定额为1050m^3/hm^2时产量最高,为4186.0kg/hm^2.灌溉定额在0~4200m^3/hm^2之间时,油葵的总耗水量在2613.15~4829.72m^3/hm^2之间,产量最高时的耗水量为3197.96m^3/hm^2,灌溉定额与产量的拟合曲线为y=-0.0002x^2 0.8567x 3190.5,决定系数为r^2=0.8404,油葵产量最高时的灌溉定额为2141.75m^3/hm^2.油葵的籽粒水分利用率在1.16~0.58kg/m^2之间.  相似文献   

16.
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可以为油葵优质高产栽培时播期和密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油用型向日葵YK18-1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播期、种植密度)裂区试验设计,其中播期(主因素)设5月15日、5月30日、6月14日和7月1日4个水平,种植密度(副因素)设8.3万、6.7万、5.6万、4.8万、4.2万和3.7万株/hm2计6个水平,在行距60 cm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向日葵生育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导致向日葵各生育期均缩短,其中出苗到开花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大,开花到成熟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小.播期对籽仁粗脂肪含量、结实率、单盘粒重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籽仁率具有极显著影响;播期×种植密度对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不同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除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各指标达到最高值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不同.综合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分析认为,播期5月30日、种植密度8.3万株/hm2组合效果最好.该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1888.89 kg/hm2,籽仁粗脂肪含量为59.54%.  相似文献   

17.
通过油葵 G1 0 1品种 8个密度试验对各生育期的株高、茎粗及成株期果盘性状调查 ,用量化的指标对油葵田间整齐度、单株生产力和群体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油葵田间整齐度在生长发育进程中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株高整齐度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 r=0 .961 9* * ) ,二者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群体产量首先服从于密度的压力 ,在相同密度条件下 ,收获时株高整齐度和茎粗整齐度与群体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株高 r=0 .92 0 4* * ,茎粗 r=0 .9480 * *。  相似文献   

18.
通过油葵标准化种植新模式千亩示范方建设,开展覆膜油葵提前播期研究,对早、中、晚熟品种采用分期播种方式,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对油葵经济性状的影响,集成适合河北省平乡县的油葵标准化种植模式,提高油葵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在惊蛰过后,越早播种的油葵成熟期越早,早熟品种3月20日左右播种,中晚熟品种3月15日左右播种,留苗密度3 800~4 000株/亩,易获得较高产量。而且提前播期能避开雨季,减轻降水对油葵品质、产量的影响。经与对照田比较,千亩示范方油葵平均亩产291.1kg,较对照248kg增加43.9kg,增幅17.7%。  相似文献   

19.
刘明星  李勇超  李秀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514-11515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新研9648产量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新研9648为试验材料,田间试验分别设置7个种植密度(15000、22500、30000、37500、45000、52500、60000株/hm^2),收摘后测定铃数、产量、衣分等指标,研究不同的种植密度对新研9648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在15000~60000株/hm^2时,新研9648的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其最佳种植密度为37500株/hm^2。种植密度对新研9648的单株铃数和单铃重影响显著;霜后花率和僵瓣率随种植密度增加均有下降的趋势;衣分与种植密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适宜密植可以减少新研9648的霜后花和僵瓣花,提高新研9648的产量,减少单株铃数和单铃重降低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早熟马铃薯套作不同密度大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薯豆套作模式下大豆不同种植密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大豆产量与密度变化的关系可以用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表达,并随大豆密度的增加,株高、主茎节数、底荚高度趋于升高,而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趋于下降,荚粒数、百粒重变化不大,相对稳定。密度对套作马铃薯株高及单株结薯数影响不大,而商品薯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大豆密度为15万株/hm^2时,大豆、马铃薯产量均最高,分别是2136.03、42462.5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