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是我国改革灌溉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一种有效探索。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前提是成立用水者协会,用水者协会具有法人地位。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对我国的灌溉管理和灌区运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灌溉水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二是田间工程建设与管理可真正得到实现;三是灌区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有了基础;四是用水户的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2.
苏林  袁寿其  张兵  张杰 《排灌机械》2007,25(3):64-68
参与式灌溉管理是目前国际上灌溉管理改革的重要模式之一.参与式灌溉管理就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扶持下,让灌区广大用水户参与到灌区的建设和管理的事务中来,按市场经济规律,并充分考虑灌区的特殊要求,经营管理灌区,使灌区良性运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前提是组建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协会具有法人地位.其实质就是民主管理、广泛监督.介绍了参与式灌溉管理产生的背景、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内涵、管理模式及成效,说明了用水户协会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实时灌溉预报与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是指导适时适量灌溉,促进灌区节水,推动灌溉管理走向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之一。详细介绍了新一代实时灌溉预报及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结构及主要数学模型。与现有的灌溉管理软件相比,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增加了中长期产量、灌溉需水量的预报功能,通过水分生产函数优选灌水方案;不再以每旬的第一天作为固定的预报起始时间,而是以任意一天为基础对未来10d实时灌溉预报;支持用户需求模式,统计用水户的灌溉需求,自动制定配水方案;支持配水人工干预功能,人机交互更灵活、密切。实际应用表明,本系统可实现适时、适量灌溉,为灌区灌溉用水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人民渠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现状,对河南省人民胜利灌溉枢的灌溉用水管理损失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认为影响灌区用水管理损失的因素有:管理体制与运营机制;水费、水价政策;农耕技术与种植结构等。提出应从输配水、田间灌水等方面,减少灌溉用水管理损失。  相似文献   

5.
灌溉用水管理是整个灌区的工作重点。决策支持系统等人工智能应用于灌溉管理,辅助管理人员及高层领导正确决策,解决知识处理中的半结构、非结构化问题,缩短预报周期,提高调度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是二十一世纪灌溉系统管理的发展方向。最后介绍了霍泉灌区灌溉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简记:HQIWADSS)的程序结构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自主管理灌排区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基于"参与式灌溉管理"(简称PIM)这一概念所进行的灌溉管理改革正在世界各国进行.在中国,基于PIM这一概念的农民用水者协会对灌区进行管理的改革得到了中国水利部的大力支持.自主管理灌排区(SIDD)的前称为经济自立灌排区,是在中国开发的一种参与式灌溉管理的综合形式,并在许多世行项目区得到了发展.SIDD包含了整个灌区,是由农民用水者协会[WUA负责管理灌区末级渠道(给用户放水)]和供水公司(管理骨干系统)组成.自1995年以来,中国水利部一直支持SIDD/WUA在世行项目区的发展,已在6个世行项目中实施.  相似文献   

7.
灌区高效用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灌溉、节水灌溉和农业节水3个方面,对灌区高效用水的内涵进行了诠释。通过分析论证,认为我国灌区高效用水蕴含着巨大潜力。同时提出灌区高效用水的4个基本要求,即正确的工作思路、良好的工程条件、有计划的灌溉水管理以及用水户积极参与。根据我国灌区特别是大型灌区的实际情况,灌区高效用水的途经应重点强调试验研究、灌溉用水管理和水资源重复利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测算双牌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意义,系统阐述了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探讨了影响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具体因素.研究成果可为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和灌区的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与灌区改革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灌区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涉及管理体制、法律、政策、经济、社会等许多问题。参与式灌溉管理就是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扶持下,让灌区的主体-广大用水户以“主人”身份参与灌区建设与管理的部分或全部事务。介绍了参与式灌溉管理产生的背景及在国外应用情况,分析了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内涵、基本要求及参与式灌溉管理与我国传统的群众管理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参与式灌溉管理在兴电灌区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甘肃省白银市兴电灌区为了推动灌区管理步入良性运行轨道,促进节约用水,提高农业效益,减轻农民负担,实施了以“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为主要内容的体制改革,建立了“工程+协会+用水户”的新型管理制度。介绍了改革的过程及具体做法、用水者协会的运行方式、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的具体方式、参与式灌溉管理取得的成交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GS的沈阳市浑北灌区用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WEBGIS的实现方式,将WEBGIS技术应用在沈阳市浑北灌区。系统研究了灌溉GIS数据库的建立,把灌区数据发布到INTERNETR上,并形成网络灌区用水管理系统。为科学有效的用水提供定量依据,提高了灌区用水管理的实时性准确性,减少了灌区的运行成本,而且为灌区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灌溉管理与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总被引:28,自引:12,他引:28  
我国灌溉管理在行政上由各级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大多数大中型灌区是实行专业管理机构与农民集体管理相结合。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为了发展民主管理,激发农民参与管理,中国探索了灌溉管理体制改革并试验了四种管理模式,如用水者协会,承包责任制,租赁和股份合作制。详细介绍了参与管理的实践和经验。目前,试点工作已涉及到80多个灌区并建立了1000多个用水者协会,作者提出灌溉管理机制转换的指导思想是:结合中国国情,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最后讨论了参与管理的有关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农业发展与灌溉息息相关,传统灌溉方式用水管理效率低下,加重了农业水资源紧张问题。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效率对于农业发展以及水资源合理利用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笔者分析了影响我国灌区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效率的问题及原因,从科学规划灌区节水管理模式、使用先进的灌溉方式、解决水资源浪费问题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效率的措施,以促进科学灌溉和高效用水。  相似文献   

14.
关于石津灌区转换灌区经营机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津灌区目前面临着水资源紧缺与用水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结合灌区具体情况,从水资源管理体系、灌区投入机制、水价体制、水法规建设、节水灌溉、参与式灌溉管理等不同方面提出了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井渠结合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井渠结合灌溉由于能重复利用渠灌的渗漏水量,调控灌区地下水位维护生态平衡,因此是北方灌区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的一种好形式。针对井渠结合灌区如何实施农业高效用水的问题,从井渠结合的类型、调整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灌区内多水源联合运用、井渠工程的布局、田间灌溉工程与灌溉技术、灌区用水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石津灌区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介绍了石津灌区在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试点工作中组建水户协会的运作过程、规模、工作内容和具体措施,总结了推行参与式灌溉管理的主要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发展,以淠史杭灌区为例,介绍了其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概况和作用,并给出了几点启示:宣传发动是前提;政府支持是重要环节;硬件建设是基础;自主管理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  相似文献   

18.
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在淠史杭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促进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发展,以淠史杭灌区为例,介绍了其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的概况和作用,并给出了几点启示:宣传发动是前提;政府支持是重要环节;硬件建设是基础;自主管理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  相似文献   

19.
大型灌区农业高效用水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探讨在水资源短缺和干旱条件下,大型灌区如何实现农业高效用水,提出了优化配置和联合运用灌区内的各种水资源,调整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采用节水灌溉制度,因地制宜选用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技术相结合,改革灌区的用水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皂河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水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如何实现灌区的经济自立,水价改革首当其冲,皂灌灌区用自己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水价核定、征收、使用和管理的新路子。皂河灌用用水者协会参与灌溉管理后用水协会会员水价由水利工程水价、供水公司供水水价和用水者协会供水价构成,并建立健全了收费组织,完善收费计量方式,合理分配使用消费,减少水价管理中的危害性、随意性和不合理现象,以促进灌区的经济自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