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该病往往无任何先驱症状,突然发病死亡,以排出红色带血的稀粪,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节段坏死为特征。该病病程短,死亡快,死亡率高,一旦流行会导致大批动物死亡,但造成年龄稍大的猪死亡的报道很少。  相似文献   

2.
肖桂萍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11):143-144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主要发生于仔猪,该病往往无任何先驱症状,突然发病死亡,以排出红色带血的稀粪,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节段坏死为特征。该病病程短,死亡快,死亡率高。2006年2月,曲靖市富源县某养猪户所饲养猪出现以消  相似文献   

3.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  相似文献   

4.
猪梭菌性肠炎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主要感染3日龄以内的仔猪,临床特征为患病仔猪出现红痢、肠道坏死,病程短,死亡迅速,病死率极高。本文对猪梭菌性肠炎的病原特征、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覃敬东  吴汉 《养猪》2007,(1):38-38
猪梭菌性肠炎即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1~7日龄仔猪多发,无季节性,但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罗城县某个体瘦肉型猪场饲养基础母猪86头,2006年3月5日一窝共10头1日龄仔猪中有4头突然排血便,2小时内死亡,第2天剩余6头仔猪全部死亡。到3月底该猪场母猪共分娩12窝,产仔猪132头,其中10窝共112头仔猪发病,死亡39头,发病率84.8%,死亡率34.8%。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梭菌性肠炎。  相似文献   

6.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为引起广大养殖户对该病的足够重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猪魏氏梭菌病又名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段猪不分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  相似文献   

8.
仔猪肠毒血症又名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猪梭菌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的新生仔猪,以泻出红色带血稀粪为特征。淮安市楚州区某乡村连续发生多起60日龄左右仔猪以衰竭、瘫痪、昏迷、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为产气荚膜芽孢梭菌引起的急性肠毒血症。  相似文献   

9.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魏氏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有荚膜,不运动的厌氧大杆菌。C型菌株主要产生仪和P毒素,其毒素引起猪肠毒血症、坏死性肠炎。该病发病期短、死亡快、死亡率高,以排出红褐色带血稀粪,全身实质器官及消化道出血,小肠节段坏死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在1~3日龄初生仔猪,初产母猪很少发病。笔者在临床上曾诊治过4例发病初产母猪,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猪产气荚膜梭菌曾称为猪魏氏梭菌或产气荚膜杆菌,是造成仔猪、育肥猪以及种猪"猝死"的主要原因,以胃肠道弥漫性出血而引起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发病急,病程短,常无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该病在20世纪80年代已在江西省零星散发,近几年有上升趋势。仔猪和种猪发病率高于育肥猪,在仔猪中可暴发流行,常整窝发病甚至死亡,病死率20%70%。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病程短或突然死亡,病死率高。200870%。种猪和育肥猪呈零星散发,病程短或突然死亡,病死率高。20082010年南  相似文献   

11.
猪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肠道疾病,又名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1周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相似文献   

12.
猪梭菌性肠炎(clostridial enteritis of piglets)又称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俗称“仔猪红痢”,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高度致死性肠毒血症。该病的主要是以肠坏死、血性下痢为特征,病程短,致死率高,常常造成初生仔猪整窝死亡。猪场一旦发病,不但损失巨大,而且不易清除。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是一种高度致病性传染病,主要危害1周龄以内的仔猪,对养猪业危害极大。仔猪梭菌性肠炎的致病原为C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该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对热力、干燥和消毒剂的抵抗力强,一般80P需要15-30 min或100 t需要几分钟即可杀灭病菌。猪梭菌性肠炎病在我国目前呈散发状态或区域性流行,病猪主要以病程短、病死率高、肠坏死、肠血性下痢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猪魏氏梭菌病的发病较为突然,其潜伏期很短,很多患病猪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就已死亡,给养殖场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猪魏氏梭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由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引发,其高发期为阴雨潮湿、气候寒冷之时.该病的发病范围较广,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都可发病,种公猪、哺乳仔猪尤其高发,其中,仔猪为暴发流行,成年猪、中大猪为零星散发.  相似文献   

15.
仔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对仔猪危害极大的传染病,仔猪感染该病后发病很急,死亡率高.本文简要的阐述了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猪梭菌性肠炎也称仔猪红痢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曾称魏氏梭菌)引起的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17.
猪魏氏梭菌病又叫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俗称仔猪红痢.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传染病,各年龄猪不分性别于各季均可发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极高,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疾病.为引起广大饲养户对本病的足够重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猪梭菌性肠炎即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1-7日龄的仔猪多发。该病的发生不分季节,但冬、春季发病率较高。本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粪便和消化道中,寒冷、饲养不当时可诱发本病,消化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2006年3月5日至3月底,广西罗城县某个体瘦肉型猪场发生猪梭菌性肠炎,到笔者处就诊,现将诊疗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主要发生于1~3日龄的新生仔猪。2009年12月我区某猪场饲养的断奶仔猪于5天内死亡36头,最多l天死亡15头,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猪魏氏梭菌是典型的条件性致病菌,它可引发地区性流行,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每年都有猪因魏氏梭菌感染而死亡。如仔猪坏死性肠炎、种猪的猝死症。1流行病学本病多因天气变化异常(寒冷、阴雨、潮湿)而发生,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仔猪和种猪发病率高。仔猪可暴发流行,整窝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