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期:3月上中旬;物候期:萌芽期;防治对象:桃褐腐病、炭疽病、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桃蚜、桃瘤蚜、介壳虫、梨小食心虫、李小食心虫、卷叶虫、叶螨。防治措施:1)结合花前修剪,剪掉树上病僵果、黄刺蛾茧、黄褐天幕毛虫卵、蚱蝉卵和桑白蚧等病虫枝。2)喷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000倍液,  相似文献   

2.
2019年开展了10%高效氯氰菊酯(快释型)微囊悬浮剂防治甘蓝菜青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农药对甘蓝菜青虫有非常不错的控制效果,于菜青虫低龄幼虫发生期喷雾,田间使用有效剂量以有效成分含量22.500~28.125g/hm^2,或制剂量225.00~281.25mL/hm^2,用药液量750L剂量范围内,10%高效氯氰菊酯(快释型)微囊悬浮剂的药后防效高达89.67%~96.95%。在试验剂量下,10%高效氯氰菊酯(快释型)微囊悬浮剂对田间甘蓝作物的生长安全,无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
同安区马巷镇几年来对龙眼的病虫草鼠害进行综合防治 ,收到很好效果。现介绍于下。1 化学防治 ,扫净害虫7月至 8月上旬 ,是荔枝蒂蛀虫等各种害虫盛发期。须采用高效低残留农药防治 ,把荔枝蒂蛀虫、荔枝尖细蛾、白蛾蜡蝉、荔枝蝽象、蚱蝉等各种害虫尽量扫净。防治方法应根据测报 ,一般于第 5代蒂蛀虫卵始盛孵期和第 6代蒂蛀虫卵始盛孵期各喷药防治1次 ,防治农药可用 2 0 %灭扫利 1 0 0 0倍液 ,4 5%高效氯氰菊酯 1 0 0 0倍液 ,1 0 %氯氰菊酯 1 0 0 0倍液等。树冠内外都喷到。此前此后一般不喷药 ,以充分发挥采果后精心培育起的天敌种群如鸟…  相似文献   

4.
氯氰菊酯是属拟除虫菊酯类新农药,商品名为兴棉宝,又称安绿宝。1984年和1985年,我们用江苏省农药研究所合成的20%氯氰菊酯进行防治柑桔潜叶蛾和蚜虫试验,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材料整理于后。 试验方法和结果 一、柑桔潜叶蛾试验 (一)田间药效试验:1985年8月25日在本所三年生温州蜜柑树上进行。选择有潜叶蛾幼虫为害的嫩梢,摘掉有卵和蛹的叶片定梢挂牌。20%氯氰菊酯设6个处理,对比农药20%敌虫菊酯(即速灭菊酯,上海农  相似文献   

5.
3月(栗芽萌发):栗瘿蜂、透翅蛾幼虫开始活动;栗实蛾、小蛀果斑螟化蛹、羽化;疫病等病害的孢子借风雨、昆虫等媒介开始侵染传播。主要防治措施:(1)用80%敌敌畏、40%氧乐果或40%久效磷 煤油20~30倍液涂抹危害部,防治透翅蛾幼虫;(2)继续修剪防治栗瘿蜂;(3)用4.5%高效氯氰菊酯、3%果虫灭1000倍液喷雾或涂刷,防治高接换种树的接穗害虫。  相似文献   

6.
<正> 1983~1986年在辽宁省兴城市,对桃蛀果蛾(桃小食心虫)为害苹果的损失和树上防治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桃蛀果蛾产于果实上的卵量差异较大。果上有1粒卵者占61.11%~65.74%,有2粒卵者占21.69%~21.77%;有3、4粒卵者仅占2.04%~7.46%。国光和金冠品种从幼果期到果实成熟期,单果接1粒卵,果实被害率分别为88.9%和90.88%;接卵量增至3  相似文献   

7.
1992、1993连续两年在桃树开花前分3个时期进行喷药防治桃蚜的试验,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30%菊马乳油在3月中旬(肥城)喷布防治效果最好(此时为桃树芽萌动、桃蚜越冬卵孵化盛期),喷50%甲胺磷乳油的和95%机油乳剂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孙广勤  张明 《中国蔬菜》2004,1(1):34-35
番茄棉铃虫对多数化学农药产生了较强的抗性,给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增加了难度。为寻求既有一定的速效性又具较长持效期的高效、低毒新型杀虫剂,笔者于2002年9月进行了1亿PIB·g-1棉铃虫NPV·2%高氯可湿性粉剂(WP)防治番茄棉铃虫的田间药效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药剂及处理 1亿PIB·g-1棉铃虫NPV·2%高氯WP(有效成分为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高效氯氰菊酯,广西田园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10亿PIB·g-1棉铃虫NPV WP(有效成分为棉  相似文献   

9.
虫尽对小菜蛾、菜青虫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无公害生物农药虫尽可湿性粉剂对小菜蛾、菜青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并以Bt乳剂、氯氰菊酯乳油、杀虫双水剂等生物和化学农药作对比,结果表明,虫尽1000倍液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效果最好,3天后调查,平均防效分别达92.1%、89.2%,药效期达10天,具有速效、防效高、成本较低、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根部打孔注药防治蛀干害虫是一种行之有效、省工、省时、省钱的技术 ,同时还可有效兼防枝叶害虫 ,对环境无污染 ,灭虫率在 95 %以上。具体方法如下。1 防治时间 要根据各地区蛀干害虫的羽化期和卵期来确定具体防治时间。如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天津、北京等省市 ,光肩星天牛和桑天牛羽化高峰期是在7月下旬 ,卵期分别为 1 0 d(天 )和 1 3 d(天 ) ,蛀药防治时间以 7月下旬幼虫出现期为最佳 ,2 药具准备 准备 1根长 3 0~ 40 cm、直径 1 2~ 2 0mm的钢钎 ,1把铁锤 ,1支 1 0~ 1 5 mm的吸药器或医用注射器。准备久效磷、吡虫啉等内吸…  相似文献   

11.
板栗常见虫害防治:蛀果害虫 1.1.1 栗实象甲 1)人工防治。及时拾取落地虫果,带出园外烧毁:8月中旬利用成虫假死性,清晨振树,虫落地后捕杀。2)药剂防治。8月上旬成虫出土前,地面喷布.500倍辛硫磷。8月中旬成虫发生高峰时,喷布1500倍高效氯氰菊酯或2.5%功夫2500~3000倍液。  相似文献   

12.
采用2.5%高渗氯氰菊酯、0.2%阿维虫清、0.6%海正灭虫灵、40%水胺硫磷、1.8%北农爱福丁、40%氧化乐果进行防治梨木虱试验。结果认为2.5%高渗氯氰菊酯、1.8%北农爱福丁药效高、持效期长;0.65海正灭虫灵见效稍慢,但低残留,是无公害生物农药的较好品种。  相似文献   

13.
杨华 《山西果树》2009,(4):54-55
赤眼蜂可利用头部嗅觉器寻找卷叶虫卵,用尾部产卵器将卵产在害虫卵内.利用卵内营养发育,这样就把害虫消灭在卵期,达到防虫的目的。最好的防治时期是使赤眼蜂的蛹羽化高峰期与卷叶虫产卵高峰期相遇。放峰时间根据观察卷叶虫化蛹进度来确定,一般在见到卷叶虫蛹后,每天观察,当化蛹率达到20%~30%时,往后推10d(天)即是最佳放蜂时间;或是在各代卷叶虫发生期,  相似文献   

14.
调查桃潜叶蛾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药刺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啶虫脒乳油2000倍和40%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处理后,桃潜叶蛾卵和幼虫死亡率均为100%;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2000倍和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效果较差;20%米螨悬浮剂1500倍液无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多年试验证明,防治桃蚜选准防治时期非常关键,防治过早效果较差,防治过晚用药量大,对花、果、叶易产生药害,并且蚜虫对树体已造成为害.桃蚜的最佳防治时期,应在芽萌动期喷5%来福灵乳油3 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因为芽萌动期是桃蚜越冬卵孵化  相似文献   

16.
观察明确了黄斑蝽[Erthesinafllo(Thunberg)]和茶翅蝽(HalyomorphapicusFabricius)在河北衡水的成虫期、产卵期、卵孵化率和卵期、若虫期、成虫越冬期、危害时期及扩散能力。进行了室内和田间防治及药物熏杀试验。提出了果实套大袋、人工诱杀、药物熏杀、田间喷药防治和联防联治等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17.
板栗冠潜蛾(Tischeria quercifolia Kuroko)是国内新记录虫种.在北京板栗产区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内越冬,5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羽化,第1、2、3代成虫羽化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底至8月初和8月下旬.卵散产在叶片正面,幼虫孵化后即蛀入叶片,在叶内为害,并将虫粪排到叶表面.寄主有板栗、槲树、辽东栎、栓皮栎等.清扫落叶、保护和利用天敌可有效控制害虫发生;5月下旬、7月下旬第1、2代幼虫发生时,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8.
单甲脒是近年来我国西北大学在合成双甲脒过程中提炼出的一种新型杀螨剂,在国外还未见到有商品化生产,1982~1984年我们施用单甲脒水剂防治柑桔红蜘蛛,不论是小区测试或大面积中试都一致看出显著的药效,表现出对红蜘蛛有击倒力强、杀伤快和持效期长的特点。25%杀虫脒水剂1000倍(250PPM)防治柑桔红蜘蛛成若螨的杀伤率达到100%,杀卵效  相似文献   

19.
柑桔红蜘蛛(Panonychus CitriMCG)和柑桔锈螨(PhyllocoptrutaOleiveora Ash)是本省柑桔害虫中为害最严重的两种害螨,除锈螨在福州以北柑桔区以成螨越冬外,几乎终年为害。现有的各种杀虫杀螨剂,由于一年连续使用多次都产生不同程度抗药性,特别是卵抗性最强,以致药效的持效期显著下降。有些杀螨剂属于感温型,在低温期使用药效差,有些药剂仅能杀伤成螨,不杀卵,或杀卵率很差。在本省五月以后,两种害螨经常同时发生,每年防治需喷药10次以上方能凑效。因此当前需筛选出能兼治两种害螨,同时对卵有特效的非感温型杀螨剂。1990年~1991年从各种新  相似文献   

20.
桃小食心虫在黑龙江省每年发生1~2代,越冬幼虫6月中下旬出土。越冬成虫7月上中旬产卵,卵期5~12天,7月中下旬幼虫孵化,蛀入果内,8月上旬第一代幼虫老熟,脱果入土,做茧越冬。只有少部分脱果早的可以发生第二代。第一代成虫8月中旬出现,第二代幼虫9月上旬脱果入土越冬。越冬幼虫次年出土高峰期和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期与5月上旬旬平均温度、旬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据此,建立了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出土高峰的预报式,和越冬代成虫产卵高峰的预报式。利用当年5月上旬旬平均温度、句雨量即可进行当年桃小食心虫防治时期的早期预报。通过防治时期的药剂筛选试验认为:越冬幼虫出土期用50%马拉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用25%甲基1605粉剂(0.5~1斤/株)喷撒于树盘上,卵期用2.5%溴氰菊酯4,000倍液喷于树冠上防治初令幼虫,经济而有效。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lsingham)是苹果的重要害虫,在我省合江地区分布普遍,危害严重。果实受害率一般在15~20%,个别年份可达40~50%,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