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探讨冷季暖棚夜宿+精料补饲对妊娠母牦牛体重、犊牛初生重的影响,选择同期配种,年龄、生理状况近似的母牦牛两群。通过抓阄的方法确定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头,11月1日~3月1日(冷季)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暖棚夜宿,3月1日~9月1日(妊娠后期及哺乳期)对试验组母牦牛进行补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牛比对照组母牛多增重13.5kg,试验组比对照组犊牛初生重、四月龄体重平均增重3.5kg、21.8kg。经T检验均P0.01体重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选用10~20日龄的健康荷斯坦母犊牛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经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初始体重差异不显著),对照组正常饲喂牛奶,试验组饲喂犊牛代乳粉,饲喂期1个月。本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0.768 kg,试验组平均日增重0.841 kg,比对照组高0.073 kg,经t检验,两者无显著差异。对照组腹泻率5.6%,试验组腹泻率3.8%,比对照组低32%。  相似文献   

3.
试验用代乳料饲喂45头牦犊牛,每头牦犊牛饲喂量0.4 kg/d。经过160 d试验,6月龄公、母牦犊牛体高、体长、胸围、管围比同期对照组公、母犊牛分别增加了10.34 cm和6.76 cm、5.32 cm和4.94 cm、12.34 cm和10.00 cm、0.3 cm和0.2 cm,体重分别增加了7.4 kg和7.3 kg,除管围外均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18月龄公、母牦犊牛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比对照组公、母牦犊牛分别增加了6.3 cm和4.9 cm、8.0 cm和6.7 cm、11.1 cm和12.2 cm、1.3 cm和1.0 cm,体重分别增加了15.2 kg和14.7 kg,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组发情率26.7%,对照组8.9%,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蒙脱石对哺乳犊牛生长性能和腹泻的影响。选择1日龄体重相近的荷斯坦母犊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常乳不添加蒙脱石,试验组常乳添加80 g/(d·头)蒙脱石,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常乳中添加蒙脱石,哺乳犊牛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全期,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16~30日龄,试验组犊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全期,试验组与对照组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16~30日龄、31~45日龄和46~60日龄,试验组犊牛料重比极显著低于对照组犊牛(P0.0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蒙脱石极显著降低犊牛血清总蛋白的含量(P0.01)。研究表明,在哺乳期犊牛常乳中添加蒙脱石可以有效降低犊牛腹泻率,但对犊牛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取20头刚出生的牦黄杂交F2代犊牛(10头公犊,10头母犊)进行育肥,测定其各生长阶段的体重和日增重指标。3月龄公犊体重32.40±3.00kg,母犊体重34.55±8.50kg,差异不显著(p0.05);6月龄公犊体重67.70±9.50kg,母犊体重62.85±11.75kg,公犊平均体重明显高于母犊(p0.05)。初生至6月龄,公犊平均日增重0.29㎏,母犊平均日增重0.25㎏,但在4~5月龄公犊日增重445±116g,母犊日增重278±87g,公犊的生长速度极显著高于母犊(p0.01)。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荷斯坦公犊牛日增重和血清中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取1月龄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公犊牛28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采集健康的荷斯坦新生胎牛的脐带组织,通过胰酶消化筛选法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试验组公犊牛注射干细胞3×105个/kg(稀释至8 m L颈静脉注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为155 d。结果表明:注射UC-MSCs后,4,5,6月龄时,试验组公犊牛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月龄时,试验组公犊牛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月龄时,试验组公犊牛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月龄时,试验组公犊牛血清中生长抑素(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月龄时,试验组公犊牛血清中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移植UC-MSCs能显著增加荷斯坦公犊牛的体增重,降低血清中生长激素(GH)、SS、瘦素(LEP)的水平,提高血清中T4、T3水平,而血清中这些激素水平与公犊牛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进而影响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一套适合高纬度地区推广应用的牦牛高效养殖集成技术,增加当地牧民养殖牦牛的经济收入,试验开展了牦牛暖棚饲养试验、牦牛犊牛全哺乳及补饲育肥试验、母牦牛妊娠后期及哺乳期补饲试验、18月龄犊牛及成年牦牛全舍饲育肥试验。结果表明:暖棚饲养条件下,经计算母牦牛的试验末体重、日增重、总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33.40 kg(P0.01)、283.00 g(P0.01)、34.00 kg(P0.01),并盈利862.40元/头。试验组全哺乳犊牛的断奶体重和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28.47 kg(P0.01)、189.00 g(P0.01),并实现相对盈利1 084.32元/头。补饲育肥条件下,经计算犊牛的出栏重和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39.91 kg(P0.01)、226.00 g(P0.01),并实现相对盈利1 989.96元/头。妊娠后期补饲条件下,经计算母牦牛的试验末体重、总增重、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高47.70 kg(P0.01)、13.50 kg(P0.01)、225.00 g(P0.01),母牦牛产犊的成活数高于对照组,且其所产犊牛的初生重比对照组高3.50 kg(P0.01);哺乳期补饲条件下的母牦牛,其犊牛的4月龄体重比对照组高21.80 kg(P0.01)。18月龄犊牛及成年牦牛在全舍饲育肥条件下,试验组试验末体重、总增重、日增重、宰前空腹重、胴体重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屠宰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经计算分别比自然放牧条件下相对盈利1 072.32元/头、966.48元/头。  相似文献   

8.
对28头牦牛犊牛在3月龄是断乳,与5月龄断乳的相比较,结果实验组犊牛断乳体重是42.96kg,增重20.18kg,增重率为46.97%。对照组犊牛断乳体重是66.61kg,增重30.31kg,增重率为45.50%。实验组比对照组高1.47%,差异性不显著(P〉0.05)。19月后,试验组犊牛体重是66.78kg,增重23.91k.增重率是35.76%。对照组犊牛体重是106.45kg,增重39.48%,增重率是37.43%。试验组比对照组低1.67%,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2008年试验组母牦牛的繁殖数是59头,繁殖率是92.19%。对照组的繁殖数是57头,繁殖率是89.09%。试验组的繁殖数比对照组多2头,试验组比对照组高3.13%,差异性不显著(P〉0.05)。犊牛的生长发育和母牛的繁殖率上没有受到影响。证明对3月龄的牦牛犊牛可以进行断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两阶段饲养对犊牛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试验将初生健康荷斯坦母犊牛30头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两阶段饲养,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饲养,试验期为180 d,测定试验期内每天的采食量及0,35,60,90,180日龄各组犊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管围,腹泻指数。结果表明:60日龄后试验组犊牛体重高于对照组,增重效果明显,而且犊牛体重有加速趋势;60日龄前各组间不同日龄犊牛胸围、管围、体斜长、体高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犊牛管围的变化幅度也很小;试验组犊牛90,180日龄胸围、管围、体高、体斜长均高于对照组,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犊牛健康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比对照组节省317.05元/头,每头犊牛降低饲养成本12.6%,经济效益可观。说明两阶段饲养对犊牛体重、体尺、健康状况无显著影响,对促进后期犊牛的生长有积极影响,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将12头犊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喂给常乳,试验组喂给代乳料,通过60d饲养试验,研究代乳料对奶公犊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牛60日龄平均体重分别为76.0、87.4kg;平均日增重分别为0.67、0.84kg。平均管围分别为11.6、12.0cm;平均体斜长分别为81.4、83.0cm;平均体高为85.6、87.9cm。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每头牛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低34.7%,差异极显著(377:577元/头,P<0.01)。从而认为,用人工代乳料可以代替母乳培育奶公犊,且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约氏乳杆菌对大鼠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脏器指数的影响。试验选取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大鼠按照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剂量组,即阴性对照组、试验Ⅰ(5 000 mg/kg体重)、试验Ⅱ(1 000 mg/kg体重)和试验Ⅲ组(200 mg/kg体重)。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试验剂量为200~1 000 mg/kg体重时,约氏乳杆菌对大鼠体增重、总采食量、饲料转化率、血液学指标和病理学指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剂量为5 000 mg/kg体重时,谷草转氨酶、血糖、总胆固醇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他剂量组相比,大鼠的体增重和总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但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和总蛋白显著增高(P<0.05);雌性大鼠尿素氮和雄性大鼠肌酐显著增高(P<0.05)。综合分析,约氏乳杆菌剂量低于1 000 mg/kg体重时,对大鼠平均日增重、血液指标及脏器指数无影响;约氏乳杆菌剂量高于5 000 mg/kg体重时,对大鼠脏器指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用3个不同配方的代乳料对羔羊进行早期断奶,对羔羊体重、成活率、体尺等指标的影响。选择80只25日龄杂交羔羊(小尾寒羊和本地羊),随机分为4组进行试验。3个试验组5日龄内用代乳料逐渐代替母乳,另一组为对照组(自然哺乳)。结果表明:①试验1组、2组、3组的只均日增重分别为:203.25 g、238.45 g、241.50 g、高于对照组的150.60 g,差异显著(P0.05);②试验组羔羊体高、尻高、胸围、体长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间无明显差异;③试验组成活率为100%,比对照组95%有所提高;④试验组羔羊断奶时每只均利润比对照组增加了4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3.
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犊牛24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2头。试验组犊牛出生5 d内饲喂初乳,之后饲喂代乳粉至42日龄断奶;对照组一直饲喂牛奶至42日龄。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日增重836 g,对照组平均日增重679 g,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23.12%;试验期间,试验组胸围、体高、体长分别比对照组提高2.90、1.01、1.56 cm,差异不显著;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管围无明显差异。说明代乳粉代替牛乳可以达到良好的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奶牛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研究其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从200头成年产奶牛中,选取20头年龄、胎次、泌乳月份、妊娠期、产奶量、体重基本相似且身体健康的荷斯坦奶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期为35 d。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饲养,试验组在精料中按1‰的比例加入复合微生态制剂。结果表明:对照组奶牛平均产奶量降低,每头日均产奶量减少0.36 kg(P>0.05),而试验组每头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增加1.81 kg,增产16.97%,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蛋白质、乳糖和非脂乳固体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脂肪降低(P<0.05);最后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奶牛肠道菌群,结果试验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相似性达到97%,证实微生态制剂具有调节奶牛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发酵床与暖棚式圈舍对育肥猪育肥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生物发酵床立地条件下,对40头体重60kg,健康无病的杜长甘三元商品育肥猪分两组进行育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头均日增重分别为686g和610g,试验组较对照组头均日增重提高12.46%,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头均饲料消耗量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5.62kg和122.27kg,试验组增重效果明显,同时节省饲料5.75%,试验组和对照组头均纯收益分别为234.15元和144.58元,试验组较对照组头均多收入89.57元。在生物发酵床立地条件下,生产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贵州黑马羊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取在农家组建核心群、基础群的开放式选育路线,制订初步淘汰标准、综合选择指数,指导整群淘汰、选种选配。结果发现,选育后核心群周岁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9.77 kg±5.51 kg、25.18 kg±5.67 kg,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40.08kg±7.73 kg3、4.90 kg±6.56 kg;选育后基础群周岁公母羊体重分别为26.59 kg±3.68 kg、24.09 kg±4.60 kg,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35.33 kg±4.09 kg3、2.16 kg±6.83 kg;产羔率达152.33%。经t检验,选育后核心群周岁公母羊、基础群周岁公母羊、成年公母羊平均体重极显著高于选育前的平均体重(P0.01)。无角对有角是显性,山羊间性与无角存在连锁关系。  相似文献   

17.
22头体重相近的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代乳料,对照组饲喂新鲜牛奶。经60d的饲喂试验发现,试验组增重比对照组多5.3kg/头,且差异极显著(P<0.01),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88.3g/d,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探讨代乳粉中添加复合酸度调控剂对0~3月龄犊牛生长性能、血气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乳液pH值为6.2和5.0的代乳粉。每个处理6头犊牛,分别在试验开始后的0、14、28、42、56d测定每头犊牛的体重、体尺,每日记录每头犊牛代乳粉和开食料供料量和剩料量,观察每头犊牛的粪便形态和评分,并分别在0、14、42d采血测定血气指标。试验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其中0~14、14~28、28~42、42~56d分别提高了5.6%、45.9%(P<0.05)、11.9%、5.8%;试验全期两组间平均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差异皆不显著(P>0.05);全期腹泻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13.9%,但差异不显著(P>0.05);28d体长指数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开始(0d)和饲喂42d时各组间犊牛血气指标皆无差异(P>0.05);饲喂14d时试验组血液的pH值(P<0.05)、氧饱和度(P<0.05)、氧气分压、实际剩余碱储、标准碳酸氢盐浓度皆高于对照组,而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代乳粉中添加复合酸度调控剂后28d前对犊牛产生了一定作用,可提高14~28d阶段犊牛日增重,降低28d体长指数,并有降低腹泻率的趋势;犊牛血液的pH值、SO2升高而PCO2降低。  相似文献   

19.
断奶仔猪(雌雄均去势)6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添加5mg/kg日粮的伊普异黄酮,试验期持续1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增重提高26.3%(P<0.01),饲料利用率提高33.95%,其中雄性去势仔猪增重比雌性提高显著。血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含量雌、雄分别提高24.72%和44.76%,平均提高33.93%;睾酮含量雌、雄分别提高40.38%和40.98%,平均提高40.68%。血钙含量试验组比对照组高14.60%,其中雌、雄分别高9.76%和19.44%。上述试验结果表明,伊普异黄酮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睾酮、IGF-I和血钙水平,从而促进去势仔猪增重,而对雄性的作用比雌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