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姜为喜温作物,在北方地区,只要温度条件适宜,生姜即可以持续生长.因此,在秋后生姜根茎迅速膨大的时期,人为的创造一个适合于生姜生长发育的温度条件进行秋延迟栽培,延长生姜的生长期,可大幅度的提高生姜的产量.近几年,我们在越冬大棚的蔬菜、西瓜等收获后,及时栽种生姜,并利用大棚设施进行秋延迟栽培,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和较高的经济效益.秋延迟栽培生姜的增产幅度均在15 000 kg/hm2(公斤/公顷)以上,增产率平均高达46.7%,最高达60%以上(见下表).生姜秋延迟高产高效栽培主要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泸州市生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州生姜产业已初具产业化发展模式,阐述生姜产业的发展规模、生产技术、品牌创建、市场体系建设等现状,提出现行生产条件下生姜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玲 《中国果菜》2006,(3):11-12
“辐育一号”大姜是莱芜市农科所近年来成功培育出的生姜新品种.它取材于莱芜大姜,是利用常规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经Co60放射源辐射处理,诱导其变异,再用组培快繁技术,加速其繁育.从辐射处理的莱芜大姜种植田中选出目标单株进行种植复选,经过5年的连续筛选试验,成功选育出的性状优良而稳定的生姜新品种,取名为“辐育一号”大姜.  相似文献   

4.
王祥峰 《蔬菜》2006,(3):21-21
宁阳县地处鲁中腹地,其辖磁窑镇、蒋集镇具有传统种植生姜的习惯,播种面积达1333hn^2,通过多年来的引进改良,目前以大姜为主的生姜品种在品质、商品性上有较大提高,但生姜在产量上却一直徘徊不前,没有大的突破。近年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我们摸索到生姜的这种“二一二”新型种植模式,磁窑镇西贤村杜现龙、姜衍梅两户农民试种3年的实际生产结果是:667m^2产量达到3000kg,比原来的传统种植模式增产1000kg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生姜为试材,采用石油醚(沸程60~90℃)、环己烷、乙醚、正戊烷4种萃取剂,研究了生姜干鲜材料、物料粒度、料液比、萃取温度、蒸馏温度等因素对生姜油萃取率的影响,以期研究溶剂提取生姜油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条件下,石油醚为生姜油的适宜萃取剂,过60目筛的干姜粉较适于生姜油的提取,料液比为1∶3g/mL、萃取温度45℃和0.7kPa压力下蒸馏温度45℃适于生姜油的提取;正交实验表明,最佳优化工艺为萃取料液比1∶3.5g/mL,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生姜油提取率为4.3%,且所得生姜油具有纯正的生姜风味。  相似文献   

6.
无公害生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生姜的产地环境要求、生产技术措施、采收、包装、运贮等,适用于烟台市无公害农产品生姜的生产。一、产地环境条件指影响蔬菜生长和质量的空气、灌溉水、土壤等自然条件。生姜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严格,以土层深厚松软、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pH值5~7的土壤为宜。无公害生姜生产的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二、生产技术措施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要求姜种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害。2.种子…  相似文献   

7.
从栽培措施角度研究了生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对不同生姜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莱芜大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比普通栽培模式产量提高60%,莱芜小姜提高40%。地温24℃和在地温24℃下加热层与姜种距离5 cm处理的生姜生长均优于其他间距(15 cm和10 cm)和不同地温,该条件下生姜产量高,且生长量大,生长势强,品质良好,生姜株高、有效叶数、根茎鲜质量、茎粗、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明显增加;周年3茬次栽培的产量最高。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对生姜生长的影响主要是为生姜提供适宜的生长因子尤其是地温条件,从而打破生姜自然休眠障碍,提高长势,实现周年生产,且对不同品种增产效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生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同时采用滤纸片法进行了生姜黄酮抑菌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生姜黄酮的超声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80%的乙醇,料液比1∶12g/mL,在50℃下提取15min;生姜黄酮对4种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的强弱次序为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青霉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姜肥料氮、磷、钾合理配比,并配合生物农药青萎散.进行了对产量的影响和姜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肥比较充足的条件下,1 hm2配施尿素163.5 kg,普钙250.5 kg,硫酸钾300 kg,生姜产量较高;采用青萎散浸种+泼浇处理,防治姜瘟病效果较好,较对照增产55.5%.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生姜喜温暖,忌强光,在正常条件下栽培,易造成上市时间集中、产品过剩、价格偏低、经济效益低.通过提早催芽、没施栽培等措施,可使生姜提早上市2~3个月,产量达到2 000 kg/667 m2左右,不但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且经济效益良好,是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以生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生姜形态指标和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收获期生姜的株高、分枝数和根茎产量;其中处理2(生姜与大豆间作)显著地促进了生姜的分枝(10.5%),同时处理2、处理3(生姜与大蒜间作)和处理4(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也促进了生姜的生长(株高分别增加了15.0%、11.4%和14.0%),并且这3个处理提高了生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生姜是莱芜市主导产业之一,生姜种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并且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由于莱芜生姜品种单一,加上长期的无性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缺乏创新,致使几年来生姜的产量徘徊不前,商品性差,市场竞争力弱,莱芜生姜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防治生姜腐烂病,研究了生姜腐烂病的发生与温度、土壤湿度、降雨、栽培等条件的关系,以及氯化苦土壤消毒对生姜腐烂病防效和产量的影响,提出了以轮作换茬、姜种消毒、药剂防治为主要措施的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4.
对山东主栽生姜进行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生姜提取参数差别不大;在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15 MPa、萃取时间80 min为最佳经济条件,莱芜寨里生姜姜油树脂的提取率达到5.06%,是山东地区提取率最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生姜组织培养的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是重要的辛辣类蔬菜作物,长期以来用地下块根无性繁种,所带的病毒病菌常常导致产品产量和品质降低。目前组织培养是提高生姜产量和品质最为有效的方法。现从外植体选择、外植体消毒方式、培养基、蔗糖浓度、生长调节物质及培养条件等方面对生姜组织培养进行综述,并阐明了目前生姜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早期果园间作生姜栽培技术宋学文李新成幼龄果树及进入初果期的果树,树干较矮,株行间空隙地面积较大,通风透光条件较好。利用生姜耐荫的特性,在早期果园(山楂,苹果,桃树等)中间作生姜,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1.栽植方式果树间作生姜的主要方式是带状间作...  相似文献   

17.
以"犍为黄口姜"为试材,通过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生姜单作,生姜与大豆间作,生姜与四季葱间作,生姜与大蒜间作,生姜与大豆、四季葱混作,生姜与大豆、大蒜混作,生姜与四季葱、大蒜混作和生姜与大豆、四季葱、大蒜混作)对生姜大田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姜单作相比,所有间作系统均在旺盛生长期和收获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在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间作模式下生姜的根际土壤养分有效性均高于生姜单作(如有效磷、速效钾和铵态氮),同时间作较单作减少了土壤中硝态氮的积累;并且部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呈正相关性,如土壤蛋白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反硝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土壤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宜宾市翠屏区地理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生姜栽培,生姜常年栽培面积在400 hm2以上,总产量1万t以上,产值达4 000万元以上,是全区主要的蔬菜产业之一。近几年,我区改变传统栽培方式,采用专用工具在介于壤土至轻粘土的土壤上打蜂窝式深窝栽培生姜,栽培密度每667 m2由传统埂子姜的8000窝提高到10000窝,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平均单窝质量可以由传统埂子姜的0.36奴增加到0.40kg,667m2产量由传统埂子姜的3078.5kg增加到4257.5kg,并促进生姜的软化生长,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生姜品质,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效益,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酵素生姜是生姜中的精品,品质优,价格高。采用GAP(良好农业规范)规范化种植技术,从种植基地、生长条件、土壤处理、催芽、栽种、施肥、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等方面,规范种植技术措施,使酵素生姜优品率有所提高,品质显著改善,不仅满足市场对优质生姜的需求,也为酵素农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姜是我市的一种重要调味蔬菜,因其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泛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栽培生姜可获得较好的收益.近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自贡特有的早熟生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