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关于建设高标准首都林业生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4月召开的北京市林业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五”期间和未来十年首都林业努力建设高标准的林业生态体系的宏伟目标。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标准的首都林业生态体系?又该如何建设好高标准的首都林业生态体系呢?  相似文献   

2.
《林业工作研究》2005,(1):32-35
2004年,以“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为目标,以贯彻中央林业决定为动力,以林业现代化联系省为契机,以“四五”林业工作重点为抓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我省林业建设继续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出现了森林覆盖率、蓄积量和林业产值“三增长”的良好势头。  相似文献   

3.
按照十六大精神和“生态立市”战略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呼伦贝尔市林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呼伦贝尔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生态立市”的战略重点,紧紧围绕国家实施六大工程,推进五大转变的战略目标,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抓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加快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大体系建设,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三个效益的最佳结合。抓住林业建设空前的大好时机,全面推进呼伦贝尔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林业村”系统工程试点正在我县进行,本文试就“生态林业村”系统工程建设模式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生态林业村”的初步摸式所谓“生态林业村”,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为基本原理,以立体林业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林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建国以来林业发展的成败经验,认为我国林业要走生态林业与产业林业并重的发展道路,对森林实施“生态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的经营模式。要正确实践这个模式,需要正确的理论来指导。森林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制定和实施21 世纪中国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理论基础。林业建设困难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对林业的投资要逐渐形成以中央财政预算拨款、生态效益补偿费为主,政策性投入、育林基金、各类贷款及其它专项项目经费为辅的投资新格局,逐年提高社会公益性林业建设投资比重和信贷资金融资比重,逐步理顺投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6.
京郊怀柔县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业,使全县的林木覆盖率由1978年的21%提高到2000年的69.9%。怀柔县先后被誉为“京郊一枝花”、“花园式县城”、全国绿化美化先进县、全国果林发展先进县、全国林业发展百佳县、首都的后花园等等荣誉称号。1983年是怀柔林业发展步子较大的一年,县党代会和人民代表会提出的构想是:“以县城为龙头,以幕田峪长城、雁栖湖、红螺寺为主体,做到风景林与果林相结合,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季节绿与常年绿相结合,街道绿与庭院绿相结合,逐步把怀柔建成首都北部最优美的旅游风景区之一”。…  相似文献   

7.
今后广东省林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以实现林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为宗旨,以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态安全为重点,以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为目标,立足于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生态林业——森林覆盖率达72.73%,获“国家森林城市”民生林业——依靠生态建设致富亮点多和谐林业——依法治林护林效果显著效益林业——林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10多年来,贺州市以“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和谐林业”和“效益林业”为抓手,演绎出生态文明建设优美动听的“四重奏”。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的战略思想。随着国家对我区林区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区林业工作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快我区林业发展与改革的步伐,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现就自治区林业体制改革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北京市林业局局长宋希友谈“十五”北京林业发展蓝图——   新世纪曙光初露,我们制定了首都绿化和北京林业发展的“十五”规划。这一规划明确了建设绿色北京,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们相信, 21世纪的头 5年将是北京林业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将是突飞猛进的 5年,将是激动人心的 5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全市人民经过 50年的努力,改变了首都的面貌,为首都林业腾飞准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到 2000年,全市的林木覆盖率达到了 4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了 36%,人均绿地达到了 33平…  相似文献   

11.
为总结宣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都林业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北京市林业局组织编写了《首都林业五十年》一书,并于日前出版。该书由生态篇、产业篇、保护篇、政工篇、调研报告、大事记和附录组成,图文并茂、详实地反映了首都林业战线干部职工5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植树造林,绿化首都的丰功伟业和感人事迹。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首都林业五十年》出版@杨振威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现代林业思想对当前林业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林业经营理念发生了较大变革,提出了较多新的森林培育和经营理念模式。我国现代林业论的思想内涵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传统林业观以木材永续经营利用为基本原则,这使林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主要树种造林和经营技术为主导,难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林业意为“和谐林业”,以实现“人地共荣”为目标,体现在林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主要是培养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结构单元进行经营的综合型管理人才;要求课程设置体现以生态系统理论、环境保护与建设科学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临颍县2004年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为争创河南省第一批“林业生态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临颍县委、县政府以生态林业试点乡镇和生态林业小康村作典型,以“建设生态和谐家园,争创全省林业生态县”活动为载体,以改  相似文献   

14.
生态林业是以木本植物群落为对象,遵循生态学原理,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而建成的一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优化林业生产模式。它是转变我国林业“两危一困“局面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实施“创绿色英川、建生态大镇”发展战略,加强林业建设,提高林业的质量和效益,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为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英川镇对全镇林业建设实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对英川镇林业发展进行了思考,为从事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生态林业的基本概念,认为生态林业符合林业生产自身规律,有利于克服林业生产周期长的弱点和发展商品经济,有利于实现林业现代化。论文是出了生态林业在南方国有林区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介绍了莽山林管局的“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促工,工电羊林”生态林业模式的塑造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对林业需求的改变,林业的性质、定位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态环境作为全球问题己经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生态建设总体战略思想,对现代林业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洋县林业与时俱进,形成了“队伍搭台,生态唱戏”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生态林业是一种现代林业建设的发展模式,是根据“生态林业”原则而组织的森林利用制度。它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生态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因此生态林业的思体发展目标实质就是林业的持续发展,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博采众长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持续发展原则的林业发展模式。生态林业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木村利用”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带来一系不良影响而提出来的。它以“生态利用”原则代替传统的“木村利用”.探索如何在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事础上,最大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以生态经济理论为依据的立体林业的涵义和特点,总结提出了适于我省发展立体林业的8种模式及其效益,结合林业建设第二次创业的思路,特别是要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的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笔者认为,发展立体林业和复合经营是实现“两大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云南林业》1999,20(2):5-5
1999年,是继往开来、迎接新世纪一年,也是我省林业全面完成“九五”目标和任务至关重要的一年。1999年,云南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围绕一个中心”──即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这个中心;“突出四个重点”──即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商品基地建设为主体的森林资源培育。以资源林政管理为重点的森林资源保护,以国有森工企业体制改革调整为重要内容的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为构筑全省林业“两大体系”建设奠定基础的森林分类经营;“强化三项工作”──即以法治林、科教兴林、基础建设;“实现两个确保”──确保林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