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应用MC-Ⅰ射液,对277头1~3岁的牦牛进行了现场睾丸注射观察。在青海省牧草良种场药骟的109头中,有效105头,无效4头;兰州马啣山军牧场药骟的168头中,抽查了10头,全部有效。试验证明,该药骟液应用方便、安全、有效,所骟牛只均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2.
麦洼牦牛公牛肥育期生长发育及屠宰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推广麦洼牦牛在传统饲养条件下的适时出栏技术,以期有效解决养殖效益低及草场过载问题.[方法]对3岁麦洼牦牛公牛进行暖季生长发育测定及出栏前的屠宰试验.[结果]66 d的试验期体重体尺分析结果(n=30)表明,体重平均增加了26.47 kg(P<0.001), 日增重达0.40 kg;体高和胸围平均增加2.69 cm和5.72 cm(P<0.001),体斜长和管围差异不显著(P>0.05);全放牧不去势条件下3.5岁公牦牛出栏体重可达180 kg左右,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分别为171.00 kg±18.93 kg、41.07%、30.32%、3.00(n=8).[结论]表明在传统饲养条件下,3.5岁麦洼牦牛公牛可以出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近年在本县无血去势钳(上海手术器械厂生产)广泛应用于公牛去势。原则割除睾丸、槌精索、扛睾丸、夹精索术已逐渐淘汰。1978年以来,我去势公牛247头,其中水牛156头、黄牛91头,有效率100%,效果很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品种之一,又是西藏特色畜牧业的主体。但有关西藏农牧民饲养牦牛的现状如何,实际试验研究的资料尚不多见。本文对西藏自治区斯布村农牧民进行实地调查,随机抽取65头斯布公牦牛(3~8岁)测定其体高、胸围、体斜长和体重,其96月龄(8岁)分别达到122.7 cm、175.0 cm、128.8 cm和273.6 kg。成年牛体高和体重较品种志记载分别下降6.7%和27.1%。综合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大力推广人工授精、牦牛养殖培训,以及典型示范等技术、措施的实施来改变西藏牦牛品种退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9):34-35
在牧草生长盛期选择体重相近的1、2及3岁公牦牛各20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3个对照组放牧无补饲,3个试验组分别按0.6、0.8及1.0 kg/头·d补饲玉米+菜粕饲料,试验期100 d。结果表明:试验期间1岁、2岁、3岁公牦牛3个补饲组的全期平均增重分别为45.4 kg/头、65.7 kg/头、72.6 kg/头,均显著(P<0.05)高于3个对照组的33.6、50.0及59.4 kg/头;平均日增重分别为各自对照组的135%、131%、122%;分别可增加收益155.6、206.6及91.2元/头。说明在牧草生长旺盛的暖季,仅靠放牧采食所摄取的营养,仍不能满足牦牛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放牧的基础上对牦牛进行一定的补饲能提高牦牛的生长速度,短期内可获得较高的增重,达到育肥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纸贴法对1—3岁12头青海生长牦牛和生长黄牛体表面积进行测定,同时称重,测体高、体斜长及胸围。结果表明:生长牦牛上述指标均与体表面积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且有明显的体重界限,其中以体重相关为最好(S=0.8202 0.011W);生长黄牛在体重50—110kg 时,上述各指标亦与体表面积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但体重超过150kg 时,仅体重与之有相关(S=1.1081 o.0088W),但两种牛其体表面积与上述指标之间不能建立多元回归关系。结果还表明,生长牦牛和生长黄牛体重的2/3次方即为代谢体重。  相似文献   

7.
利用娟姗牛细管冻精,采取人工授精的方法改良色达草地型牦牛,结果显示:杂交一代(犏牛)公、母牛初生重平均达15.35kg,比本地牦牛初生重提高39%,2岁零3个月的公、母牛平均体重达166.7kg,比本地相同年龄的牦牛体重高60%;杂交一代母牛1.5岁初配,比本地牦牛提前2~3年;杂交一代母牛2岁零3个月产犊,第一胎年产奶量达1280kg,是本地成年牦牛产奶量的4倍。  相似文献   

8.
1988年夏秋以来,笔者应用兽用消睾注射液(即 MC-Ⅰ注射液,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研制)去势幼马2匹、小牛2头、1~3月龄小公猪(体重在10~18公斤之间)38头,均获成功,有效率为100%。兹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一、化学去势液化学去势液是一种无菌的、重量比为88%乳酸溶液制剂。二、适应症用于体重在70公斤以内的健康小公牛睾丸内注射法。三、剂量体重在45公斤以内的小公牛,每个睾丸注射1.0毫升;体重在46~70公斤的小公牛,每个睾丸注射1.5毫升。四、操作方法1.术前准备:动物站  相似文献   

10.
公母猪去势后肥育 ,生长迅速 ,节约饲料 ,肉质细嫩。通常采用阉割术摘除公猪睾丸及母猪卵巢 ,但手术较复杂 ,创口易感染 ,更不为广大农户所掌握。新的公母猪去势方法简便 ,术后无感染 ,无出血死亡 ,去势效果与切除睾丸及卵巢相同。(1)公猪化学去势法 “公猪去势液”的配制 :将醋酸液煮沸 5分钟 ,冷却后每 2 0 0ml加入 0 5g高锰酸钾粉使其充分溶解。用法 :将公猪阴囊注射部位用碘酊消毒 ,直接向每侧睾丸实质注入“去势液”1 5~ 2ml,每次注射前的注射器和针头都要用 0 5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注射药液后局部重新消毒。每头仅需 15~ 2…  相似文献   

11.
旨在确定木里牦牛最佳出栏时间,为提高木里牦牛的科学饲养水平和养殖效益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公、母木里牦牛各10头,分别测定其1.5岁、2.5岁、3.5岁、4.5岁、5.5岁以及成年时的体尺指标(体长、体高、胸围、管围)及体重,分析不同年龄公、母牦牛的体尺指标及体重,以确定公、母木里牦牛的最佳出栏时间。结果表明,公、母木里牦牛的各项体尺指标及体重均随年龄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其中公牦牛4.5岁时的体长、体高、胸围、管围、体重分别达到成年指标的86.32%、87.13%、83.70%、86.98%、78.19%,4.5岁以后各项指标增幅不明显;母牦牛3.5岁的体长、体高、胸围、管围、体重分别达到成年指标的89.13%、93.23%、93.79%、90.57%、79.13%,3.5岁以后各项指标增幅不明显。综合各项体尺指标及体重,确定木里牦牛公牛的最佳出栏时间为4.5岁,母牛的最佳出栏时间为3.5岁。  相似文献   

12.
研究首次对野耗牛的精液品质,精子超微结构、精液精子酶活力等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精子密度大,每毫升精液含精子21.3亿,精子存活时间长,0~4℃存活57小时,解冻后37℃条件下存活12小时;抗力系数144000解冻后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分为9.17%和87.53%,精液移动粘度为1 269厘泊,总氮量143.7 mg/100 ml;精子头短尾长,和家牦牛及黄牛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精子透明质酸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家牦牛,LDH活力比家牦牛高48%.由于以上特点的综合作用,公野牦牛具有高繁殖力,家牦牛,冻配受胎率达88.9%;与普通牛种(黄牛)反杂交冻配受胎率达71.85%.  相似文献   

13.
麦洼牦牛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1055头健康、发育良好、雌、雄性、0-4岁麦洼牦牛的体重和胸围、体长、体高等7个线性性状。公犊、母犊初生重分别为13.71、12.90kg,公牦牛1-4岁体重:72.89、127.21、169.19和197.36kg,胸围:113.73、137.67、153.26和159.91cm;母牦牛1-4岁体重:63.79、117.57、159.66和176.26kg,胸围:109.10、133.34、149.00和153.38cm。两种性别的体重和胸围、体长、体高3个大尺度性状增长曲线拐点出现在3周岁,其余4个小尺度性状增长曲线拐点出现在2周岁或稍后。  相似文献   

14.
取杭州种猪试验场2002~2005年母猪分娩记录,取存栏成年长白公猪40头,测定睾丸体积,查出与配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根据睾丸体积大小分成4个公猪组,用对应的产仔数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并计算睾丸长度、体积与产仔数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成年长白公猪左睾平均长度为12.39cm、宽度6.06cm、体积246.13cm3,右睾平均长度12.26cm、宽度6.15cm、体积255.79cm3,不同睾丸体积的公猪组,平均产仔分别为9.8头、9.86头、9.59头、9.61头,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产活仔数分别为9.22头、9.29头、9.14头、9.16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左、右睾丸长度、体积与总产仔、产活仔数的相关系数12个,只有2个是正相关,其余都为负相关,相关系数都小于0.2,与r=0都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公野牦牛高繁殖力因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首次对野牦牛的精液品质、精子超微结构、精液精子酶活力等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现具有以下特点:精子密度大,每毫升精液含精子21.3亿;精子存活时间长,0—4℃存活57小时,解冻后37℃条件下存活12小时;抗力系数144000;解冻后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分别为9.17%、87.53%;精液运动粘度为1.169cP;总氮量1437.7mg/100ml;精子头短尾长,与家牦牛及黄牛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精子透明质酸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家牦牛,LDH 活力比家牦牛高48%。因此,公野牦牛具有高繁殖力,与家牦牛冻配受胎率达88.9%;与普通牛种(黄牛)反杂交冻配受胎率达71.58%。  相似文献   

16.
去势青年杂交公水牛的阶段性育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0头1.5~2.5岁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年杂交公水牛.进行去势青年杂交公水牛的阶段性育肥试验,以对比杂交青年公水牛去势与否,以及饲喂不同粗饲料组合对杂交公水牛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势杂交公水牛并饲喂象草+玉米青贮组能达到较优的日增重.且去势杂交公水牛比不去势杂交公水牛具有更高的日增重.  相似文献   

17.
研究首次对野牦牛的精液品质、精子超微结构、精液精子酶活力等项指标进行了测定,发现具有以下特点精子密度大,每毫升精液含精子21.3亿;精子存活时间长,0~4℃存活57小时,解冻后37℃条件下存活12小时;抗力系数144 000;解冻后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分别为9.17%、87.53%;精液运动粘度为1.69 cP;总氮量为1437.7 mg/100 ml;精子头短尾长,与家牦牛及黄牛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精子透明质酸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家牦牛,LDH活力比家牦牛高48%.因此,公野牦牛具有高繁殖力,与家牦牛冻配受胎率达88.9%;与普通牛种(黄牛)反杂交冻配受胎率达71.58%.家畜繁殖力的研究侧重于母畜,公畜繁殖力除奶牛之外重视不足,特别是对于培养程度很低的原始育种--牦牛,至于初步驯化的公野牦牛的繁殖力研究在国内外尚属空白.公畜繁殖力主要表现于精液品质和受胎率,许多学者从精子的生理生化特性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测定与受胎率的相关性.野牦牛(Bos mutns)是家牦牛(Bos grannies)最近的祖先,在分类上是同属同种的不同亚种,野牦牛是"优势型"的"原生亚种",家牦牛是退化了的"驯化亚种".从1984年开始在青海省大通牛场驯化了两头公野牦牛,采用假阴道采精并试制了颗粒冻精.1984~1998年14年野牦牛冻配家牦牛近40 000头,受胎率88.9%,繁殖成活率85.97%.公野牦牛不但与同属同种的家牦牛冻精配种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繁殖力,而且和普通牛种黄牛杂交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受胎率.甘肃省礼县畜牧中心1987年开始连续3年购进野牦牛冻精授配黄牛771头,杂交生产野血牦犏牛554头,繁殖率高这71.85%,犊牛生活力强,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动物全身麻醉剂——846麻醉合剂对牛麻醉效果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实验黄牛7头,分别按1.5ml/100kg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846麻醉合剂(每毫升含保定宁60mg、双氢埃托啡4μg,氟哌啶醇2.5mg)后,1~3min出现垂头反应,4~10min平稳倒地进入麻醉状态,麻醉时间持续45~100min;对实验牛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肝肾系统和血液指标监测,仅见心率减慢、轻度酸硷平衡紊乱以及ECG的P—R间期延长,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与氯胺酮/静松灵复合麻醉对照组比较,具有麻醉时间长、副作用小、用量少、给药方便、经济等优点。进而在临床上按0.6~4ml/100kg体重的剂量,试用于109头黄牛、水牛、奶牛的27种手术麻醉,麻醉效果优者达77%,良者为23%。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中甸牦牛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采用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试验,测定杂交后代犏牛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并与中甸牦牛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犏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授精后中甸母牦牛的产犊率为59.26%,杂交后代的成活率为75.00%;母牦牛妊娠平均天数为271d,生产的犏牛6月龄平均体高89.3cm,体斜长92.5cm,胸围115.0cm,管围13.4cm,体重112.4kg;与中甸牦牛和当地黄牛杂交后代犏牛相比,除成活率下降外,西门塔尔牛与中甸牦牛杂交后代的其他繁殖指标及生产性能指标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2012~2013年对香格里拉小中甸镇和平村社区牦牛养殖现状开展调查,旨在为提高养牛技术水平和养殖效益提供参考。[方法]调查采用入户抽样调查、农牧户访谈和走访相关部门等方式,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1)与2012年比较,2013年和平村牛存栏数下降,出栏率增加。(2)2012年抽样调查51户,户均饲养牛16.57头;2013年抽样调查32户,饲养牛20~100头和100头以上的农户分别占60%和6.25%,以小规模饲养户为主体。(3)牛群结构调查的980头牛中,牦牛、犏牛和黄牛分别占59.70%、23.57%和16.73%,以牦牛为主;牛群中1岁以下、2~10岁和10岁以上的分别占30.31%、63.79%和5.71%;牦牛、犏牛和黄牛能繁母牛比例分别为47.86%、43.72%和46.34%;能繁母牛中≥10岁所占比例:牦牛10.36%、犏牛33.66%、黄牛18.42%,以犏牛最高;牦牛和犏牛母牛的繁殖利用年限长,可达22岁;牦牛的繁殖成活率52.60%,显著低于黄牛和犏牛。(4)自然草地放牧条件下,在12岁前母牦牛生长呈上升趋势,13岁后缓慢下降;同龄中甸牦牛与犏牛体重比较差异不显著,犏牛的杂种优势不明显;犏牛平均日产奶量3.86kg。(5)牦牛和犏牛体外寄生虫2种,线虫3种,吸虫主要是肝片吸虫,对牛群危害大,须全面驱虫。(6)社区基本没有牦牛、黄牛和成年犏牛棚舍,相关养殖设施严重缺乏。(7)出售牛和酥油等收入占农户家庭主要收入的25.36%,成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之一。(8)和平社区冬春草料贮备不足,冷季草畜矛盾相当突出。[结论]牦牛、犏牛、黄牛及其奶制品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但牦牛的繁殖成活率和生产性能普遍偏低,且犏牛杂种优势不明显,同时冬春草畜矛盾突出,提示需要通过加大粗饲料作物种植,加强饲养管理,进一步优化畜群结构,重视牦牛的提纯复壮和杂交改良等措施,以提高牦牛养殖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