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苹果金纹细蛾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纹细蛾属鳞翅目细蛾科。主要以幼虫潜食叶肉,1994年以来在豫西苹果园上升为主要害虫。1996~1998年3a两头大发生,1998年全市发生面积2.67万hm2,为害盛期一般果园虫斑叶率约30%,严重者达70%~80%,一片叶上有数十头幼虫为害,造成果树大量早期落叶,严重影响苹果树势和产量。1 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1.1 发生规律 金纹细蛾在灵宝市1a发生6代。其各代为害盛期分别为越冬代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一代5月中旬至5月底,二代6月中旬至6月下旬,三代7月中下旬至7月底,四代8月中下旬至9月上…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棉区第四代棉铃虫大发生概况及原因初析杨普云(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100026)1994年第四代棉铃虫在长江中下游流域棉区超历史、超常规大暴发,其发生特点是:发生期早,蛾卵8月初始见、8月上旬末进入发生盛期。湖北江汉平原棉区比常年早5天左右,...  相似文献   

3.
桃潜叶蛾的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潜叶蛾是近几年危害核果类果树叶片的主要害虫之一 ,严重时能造成果园绝产。主要危害桃、杏、李、樱桃等核果类果树 ,同时又危害苹果、梨等果树叶片。一、危害症状以幼虫在叶组织内潜食危害 ,串成弯曲潜道 ,并将粪便充塞其中 ,叶表皮不破裂 ,由叶面可透视虫道。叶受害严重时枯死脱落 ,严重时造成果园绝产。二、虫源及发生规律桃潜叶蛾属鳞翅目 ,潜叶蛾科 ,又称桃叶潜蛾。它1年发生6~7代 ,以蛹在被害叶上结一白色丝茧越冬。来年桃展叶后 ,羽化成虫一夜间在叶表皮内产卵 ,幼虫孵化后危害 ,老熟后在叶内吐丝结白色薄茧化蛹 ,5月上中旬发…  相似文献   

4.
葡萄羽蛾在贵州施秉县1a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4月底开始化蛹,5月中旬底开始羽化,5月底出现第1代卵和幼虫,以第2代幼虫危害葡萄果实最重,1~3代幼虫危害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6月底至7月初、8月初。8月中旬末以第3代老熟幼虫钻入残桩、枯枝洞内越冬。在幼虫刚孵化时,用有机磷或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常规喷雾,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福建果树新害虫——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福建首次发现桃小食心虫严重蛀害李果,是福建果树害虫新记录。1990-1993年的研究表明,该虫在福建永泰李产区1年主要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冬茧越冬。卵期7.7天;幼虫期长达10个月左右;蛹期13.4天;雌蛾产卵前期4.6天,产卵量81.2粒;雌蛾奉命11.4天,雄蛾9.7天。4月中旬为越冬幼虫出土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5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孵化蛀果盛期。第一代少  相似文献   

6.
咖啡豹蠹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咖啡豹蠹蛾属鳞翅目 ,豹蠹蛾科 ,是近年来在黄皮树上发现的一种新害虫。该虫以幼虫危害黄皮枝条或主干 ,幼树受害更重 ,一般被害率为6% ,严重达 31% ,甚至死亡。经室内外饲养观察明确 :该虫在粤西地区 1年发生 1代。完成一个世代需 358.6d。向虫孔注射 80 %敌敌畏乳油 100倍液可有效防治幼虫危害。  相似文献   

7.
2005年.二代棉铃虫在故城县抗虫棉田普遍发生,其发生程度重,危害面积大。为筛选防治抗虫棉田棉铃虫的理想药剂.进一步验证杀蛾妙、威克达、博打、30%乙酰甲胺磷乳油4种药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2005年.在二代棉铃虫幼虫盛发期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8.
1993年湖北省棉铃虫是继70年代初期暴发后的又一个重发年。全省棉铃虫第二代就达到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第三、四代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五代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全年累计发生面积71.94万hm~2次,经及时防治,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为害,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全年累计防治面积108.4万hm~2次,防治总效果83.3%,青铃被害率1%左右,挽回皮棉损失6.1万t,为全省棉花丰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1975~1980年在肖山县棉区应用高斯(Gossyplure)性诱剂预测棉红铃虫的发生,并用常规测报方法作比较。第一代红铃虫80%发蛾日,室内蛾峰比高斯诱蛾峰早3~10天,平均6.8天。与棉田百株棉卵高峰比较,室内蛾峰与卵峰相差8~17天,平均13.7天;高斯诱蛾与卵峰相差1~13天,平均6.8天。高斯诱蛾预测更为可靠。第二代查虫花预测50%蛾峰与高斯诱蛾峰相差2~6天,平均4.2天。虫花预测蛾峰与卵峰相差1~6天,平均2天;高斯诱蛾峰与卵峰相差3~7天,平均4.5天。两种预测方法均为可靠。第三代以二代至三代的30天期距预测与高斯诱蛾峰相差1~15天,平均7.3天。期距预测与卵峰相差2~16天,平均6.6天;高斯诱蛾峰与卵峰相差2~8天,平均4.7天。高斯诱蛾要比期距预测更为可靠。六年的二代蛾量(7/21~8/20)与青铃被害率的相关系数为r_(0.1)=0.729<0.75水平;降雨量(7/21~8/15)与青铃被害率的相关系数r_(0.05)=0.811<1-0.8561,达显著水平。根据以上关系,得到二元回归预测式为:Y=46.843+0.0176X_1—0.1235X_2。 x_1为二代蛾量,x_2为降雨量,y为青铃被害率。当y>50为重发年,y<35%为轻发年,y在35%~50%之间为中发年,求得各年的危害率理论值与实测值基本符合。应用高斯性诱剂诱蛾,越冬代单盆累计蛾量达300头时,棉仓和棉秸堆第一次喷药,此后每七天一次,直至一代蛾羽化末期;第二代150、400、700头;第三代100、250、400头,分别施药,可以提高防效,节约农药。  相似文献   

10.
玉米穗部棉铃虫发生特点及防治张福远,苗从建,邵文英,孙自林(山东成武县农业局274200)近几年,玉米穗部棉铃虫在我县危害逐年加重,据1994年调查已跃居玉米多种穗虫混合群体中的首位,一般玉米田因其为害减产5%左右,严重地块减产20%以上。作者于19...  相似文献   

11.
自90年代以来,棉花棉铃虫在我地的发生逐年上升,危害逐代加重。1995年至今,发生危害年年超历史。近年来,因农民传统使用药剂杀虫脒已被国家禁止农用,如何搞好棉铃虫田间卵的防治是防治棉铃虫的关键。1998年,我站在第5代棉铃虫卵始盛期进行了棉铃虫卵的田...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优化防治方法与综合效益评价宜城市植保植检站汤茂琴1994年,棉铃虫在我市属于大发生年,全市种植面积12万亩,受害面积7.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62.5%,通过优化防治,控制了棉铃虫的危害,全市加权平均亩挽回皮棉损失29.16公斤,共计挽口皮棉损失...  相似文献   

13.
寿光县应于鲁中半岛,北纬36度,具有井灌条件,麦田套种玉米长期稳定,适宜粘虫迁入栖息,是二代粘虫常发区,玉米苗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需要准确及时的做好短期预报,达到适时防治。一、发生期的预测预报二代粘虫在我县发生期年度间比较稳定,黑光灯历年诱蛾资料,一代成虫迁入期多在40—50天,蛾盛期(全代蛾量的14%至84%期间)及其高峰期(全代蛾量的50%日期)在6月上中旬,正值小麦生长后期至收获期(表一),发蛾期中前期蛾(麦收前5天之前)在麦田中产卵孵化,为有效蛾;后期蛾(麦收前5天之后)产的卵未经孵化(卵期4—5天)即可  相似文献   

14.
黄建军 《植物医生》2001,14(4):24-25
玉屏县位于贵州东部 ,地处东经108°47′~109°9′,北纬27°7′~27°31′,属平坝、丘陵、山区兼有地形 ,一般海拔400m~600m ,最高950m ,最低315m ,常年种植水稻4000hm2 左右 ,稻纵卷叶螟历来是玉屏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多为大发生年份 ,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据县植保站从1995至2000年对该虫进行系统调查 ,基本摸清其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该虫在玉屏县1年发生4至5代 ,第3代为主害代 ,一般年份发生面积在2800hm2 左右 ,损失稻谷200万kg,…  相似文献   

15.
一、小绿叶蝉该虫以刺吸式口器吸取茶叶汁液 ,主要危害新梢 ,引起叶尖枯萎 ,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在黎平县1年可发生7~8代。防治适期 :春、夏茶5~6月若虫高峰期前百叶虫量达5~6头 ,秋茶8~9月若虫高峰期百叶虫量达10~12头时为最佳防治适期。使用农药及浓度 :667m2用35 %赛丹50ml~75ml或667m2用10 %吡虫啉10g~20g或2.5 %敌杀死10ml~30ml兑水40kg~50kg喷雾。二、茶毛虫该虫在黎平县1年发生1~2代 ,4~6月危害春、夏茶 ,7~9月危害秋茶 ,成虫产卵成块状 ,产…  相似文献   

16.
1995~1997年,通过对韭菜蛾室内外观察研究,发现韭菜蛾在沈阳一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严重。无滞育虫态,以成虫和蛹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第1代成虫发生在6月中旬。以幼虫在田间危害,幼虫发育最适温度为19~23℃,种群消长周年出现两个高峰。防治该虫应以初夏、秋季防治为主,重点防治秋季第4、5代;每代防治关键时期为幼虫孵化盛期,在幼虫未蛀入茎内危害之前,选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7.
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regaleButler)又称葡萄透羽蛾。近几年,已在内黄县上升为葡萄的主要害虫。据调查,2002年葡萄因此虫为害造成落果率50%以上,1~2年生枝蔓被害率70%以上。由于2002年枝蔓被害死亡,致使2003年减产60%以上,严重的达80%。由于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2003年落果率下降到28%,枝蔓被害率为30%。2004年落果率下降到25%。根据近3年对此虫的系统观察,对其生活习性有了进一步了解,并据此总结提出了人工防治与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有效防治措施。1生活习性及为害特点葡萄透翅蛾在本县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被害枝蔓内越冬。翌年5…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一年发生4~5代,第一代和第五代发生在棉田外寄主植物上。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始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卵10.6℃和46.2日度,幼虫9.0℃和245.9日度,蛹12.8℃和144.7日度,全世代11.7℃和454.1日度。雌蛾交配率50%左右,多数交配1次,交配了的雌蛾平均产卵千粒以上。幼虫食料种类对幼虫的发育速度,脱皮次数,幼虫体色,蛹的素质和雌蛾生殖力都有很大的影响。幼虫在自然日长12小时左右和温度20℃左右发育,化蛹后处在19℃以下的温度下,出现50%左右的滞育蛹。田间越冬的蛹4月中旬至5月羽化,越冬蛹期平均202~210天。田间种群消长属第三代多发型。7~8月降雨适量,分布均匀,对棉铃虫发生有利。近年来由于棉区耕作制度和作物品种的变化,棉铃虫的发生趋向减轻。  相似文献   

19.
甜菜夜蛾在河南一年发生4~5代,尤以7~8月间,即第三、四代幼虫发生量最大,危害最甚。成虫白天隐藏在杂草、枯叶及土缝等处,夜间20~23时活动最盛,进行取食、交尾和产卵。趋光性强,卵多产于叶背,平铺一层或多层重叠,卵块上披有白色鳞毛。每头雌蛾产卵100~600粒,最多产卵1700粒,卵期3~6天。3龄前幼虫多群集危害,食量小;3龄后分散危害,气温高,虫体大,缺乏食物时可成群迁移。4龄后食量大增,多喜在早晨、傍晚和夜间危害。防治甜菜夜蛾,必须实施综防措施,方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一、农业防治1.…  相似文献   

20.
刘永生  丁强 《植物检疫》2001,15(2):85-87
观察实验表明,在湖北柳蝙蛾1-2年完成1代,以卵或幼虫8月中旬、9月中旬越冬,越冬卵4月下旬至5月中旬孵化,5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幼虫蛀干危害期。柳蝙蛾的防治,主要采取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清除园内杂草和园周杂灌,树干涂白;园内、园周用白僵菌防治在地表取食腐殖质的低龄幼虫;铁丝掏孔,塞入磷化铝熏蒸蛀干幼虫等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