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各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并不相同,一些地区常年处于较为干旱的状态,在造林生产过程中,需要运用抗旱造林手段,保证地区林业建设质量。鉴于此,各地都加大了对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力度。通过对几种常见抗旱造林技术的分析,对该技术实施要点展开深度探讨,旨在增强造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应用质量,促进地区生态资源稳定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陕北地区是我国较为干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沙化现象严重,采取合适的抗旱造林技术,解决干旱、缺水等问题,对陕北地区生态、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对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展开论述,并分析其应用成效,为抗旱造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干旱地区林场开展大规模的林业工程,提升了干旱地区林场的地区植被覆盖率,有利于提升干旱地区林业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层次,为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提供现实性的依据以及借鉴。本文结合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中面临的现实性问题,提出了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优化策略,旨在为今后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建设性的依据以及借鉴。  相似文献   

4.
侯二亮 《花卉》2020,(10):201-2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科学事业也在稳步推进,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应用于实践活动,科技的力量正在逐渐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中,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虽然我国林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的时间也不算长,但是随着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国家和政府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是,抗旱造林技术由于不够成熟,在应用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从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为切入点,阐述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深入剖析了问题发生的原因,结合抗旱造林技术自身的不足,提出相应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更好的发挥抗旱造林技术的作用与优势,用科技的力量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抗旱造林技术对于丰富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在林业工程建设中,需提升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效果。简要分析了林业工程运用抗旱造林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科学选择抗旱造林树种,切实做好造林整地操作,创新林业工程管理模式,有效提高幼苗成活率,打造优质种植环境等解决措施,进一步提高林业工程抗造造林技术水平,以此贴合当前新时代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宋龙 《花卉》2016,(6):68-69
我国的自然环境较为复杂,国内各地区的环境差异较为明显,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干旱地区还是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面积。水资源的缺乏使得我国不得不加大力度做好抗旱工作。抗旱造林技术属于抗旱手段的一种,本文主要分析的便是关于造林生产中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改善豫西地区生态环境,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对该地区立地条件较差区域的造林工作,通过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扩大该地区造林面积及森林覆盖率。文中对适用于该地区的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徐成恩 《花卉》2020,(22):172-173
樟子松的主要特征是树干挺拔、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等,决定了樟子松被选为干旱地区造林工程的首选树种之一。在抗旱造林工程中,当地气候少雨干燥,多为蒸腾耗水的沙地环境,这种环境对造林植物提出了一定的抗旱要求。根据干旱地区共通的蒸腾耗水规律,尤其是“热岛效应”现象,如何增强樟子松的抗旱造林效果,为抗旱造林工程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将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2009年以来,云南省滇中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干旱气候,昆明市西山区岩溶区石漠化山地新造林地保存率较低,损失较大。为促进全区石漠化治理,本研究在西山区海口新村山和碧鸡三丘田设置了2处试验区开展抗旱造林试验。试验表明,在石漠化治理抗旱造林中,选择耐干旱、耐贫瘠的树种,造林保存率平均可以提高27%;采用抗旱苗木类型、抗旱整地方法、抗旱栽植技术、保水剂技术等,并在雨季植树造林,石漠化治理抗旱造林成活率平均可以提高9.8%。  相似文献   

10.
李建龙 《现代园艺》2013,(24):62-62
在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大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着干旱缺水的严重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加强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应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雨水集流是一种先进技术,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本文将重点分析雨水集流在抗旱造林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郭绪业 《花卉》2020,(2):236-237
我国西北地区常年处于干旱的状态,降雨量稀少是当地土壤内水分含量较低,不是植物生长的良好环境,在西北地区的植树造林工程难度较大。为了提升西北干旱地区林木的成活率,必须实施抗旱造林技术。本文就是结合西北干旱地区的地理特征以及多年的种植经验,提出了应用抗旱造林技术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的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陕北干旱区采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成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占英 《现代园艺》2014,(2):169-170
陕北干旱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年平均降雨量通常为240~380mm之间,大多集中在夏秋季节。春季干旱少雨,沙尘暴比较严重,夏季干燥炎热,冬季干燥寒冷,这样的气候特点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抗旱工程成为该地区的重要任务。为了克服干旱地区缺水、干旱的严峻问题,抗旱造林技术在陕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抗旱的问题,还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干旱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林业工程中抗旱造林技术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的成功实施,使桦林背林场在抗旱造林技术上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实现了区域大造林,抗旱造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为提高大同市的森林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并为干旱地区的造林行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花卉》2017,(20)
我国有大量面积的干旱地区,并且在这些地区的树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形态特征,通过对这些树木的抗旱性特征进行研究,能根据研究结果来开展抗旱造林工作,进而实现树木的健康生长。本文围绕树木的抗旱性以及抗旱结构分析、抗旱造林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详细分析了抗旱造林的具体措施,从而实现树木抗旱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土石山区黄连木抗旱造林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木是我国优良的生物质能源原料树种之一,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树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略阳县结合黄连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开展了黄连木抗旱造林技术试验研究,总结了提前整地、容器苗造林、截干栽植、地膜覆盖、使用保水剂、使用生根粉、浸苗造林等七项抗旱造林技术,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40%~70%,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干旱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化的问题,而抗旱造林技术是解决干旱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此,以北票市为例,分析区域内抗旱造林及配套技术措施,希望对北票市乃至全国的荒山抗旱造林工作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花卉》2020,(2)
在我国自然环境繁琐冗杂,各地区的环境差异性也比较大,但是从总体上看,干旱地区的面积在当中占领了很大一部分,干旱地区由于水资源的严重缺乏,致使相关部门不得不做好抗旱工作。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重点分析了对于林业生产中几种常见的抗旱技术以及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保水剂是一种吸水能力特别强的高分子物质,它能吸收自身重量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水分。林用保水剂具有高吸水性、保水性、缓释性、膨胀性等特性,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从保水剂的物理特征、化学性能、在造林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保水剂在抗旱造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旱坡地造林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芬 《现代园艺》2013,(19):82-83
宁夏西吉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覆盖率极低。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从整地方式、造林时间、树种选择、造林方法和节水抗旱技术等方面介绍了黄土高原旱坡地造林技术,以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吸取历史教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形式、多途径技术研究和对比试验,探索出了适合山地特点的枣树抗旱造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提高,为干旱山区的林业发展开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