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概况淮阳市地处淮、沂、沐、泗诸水系下游,黄淮海平原的东南边陲,总面积19 641km~2,其中平原洼地占73.2%,其余为低山丘陵及湖泊。承泄上中游21万km~2的来水,境内有洪泽湖、骆马湖两大天然水库,灌溉库容达32亿m~3。多年平均降雨为945mm,汛期6~9月占65.3%。多年平均地方径流量为43.4亿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处海河流域北部,全市面积16800km~2,其中山区约占60%,平原占40%。多年平均降雨量近600mm,但年际年内分配不均,最多的1959年达1406mm,最少的1869年仅242mm,年内降雨80%集中在6~9月的汛期,全市可用水资源总量约42亿m~3(其中地下水24.5亿m~3,地表水主要是密云、官厅两水库供水),但偏枯年份仅37亿m~3,枯水年约33亿m~3,全市常  相似文献   

3.
<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最为著名的一个内陆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雨稀少,因此水资源对新疆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建设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新疆的地面水资源年平均迳流量约为880多亿m~3,除去流出国外的羌塘地区的尚不能进行开发利用外。近期可开发利用的地面水共约620多亿m~3。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地面水共约460多亿m~3,已约占近期可开发利用地面水的75%,剩余的160亿m~3地面水还须考虑维护生态的需要,因此从地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来看,已明显地应转移到节水工作上来。  相似文献   

4.
1 节水潜力分析 (1)理顺管理体制产生的节水效果。舒庐灌区从1971年开始量水,截至2001年灌溉结束,31年的量水资料表明:理顺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节水效果明显。舒庐灌区归淠史杭总局统一管理初期的1983~1994年12年时间与统管前的12年相比,平均节水0.132万m~3/(hm~2·a),节水率11.8 %,按1.17万hm~2自流灌溉面积计算,平均年节水0.154亿m~3,12年共节水1.848亿m~3。  相似文献   

5.
苏臣  孙一源 《排灌机械》1992,10(3):47-48
我国是水资源相当短缺的国家之一,总量为28000亿m~3;人均占有水量2700m~3,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排到第88位;可耕地亩均水量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2。目前,45%的国土处在降水量小于400mm的干旱少水地带,并且年际与年内变化都很大。降水  相似文献   

6.
1 强化水管理翼城县利民灌区是泉水灌区,承担着5.4万亩农田和县化肥厂的供水任务。多年平均可供水量2 498.6万m~3,工农业生产需水量2 382.96万m~3,盈余水量115.54万m~3;在75%的水文年型可供水量2 394.5万m~3,工农业生产需水量2 846.6万m~3,缺水量452.11万m~3;在90%的水文年型,可供水量2 126.4万m~3,工农业生产需水3 376.1万m~3,缺水量1 249.7万m~3。从灌区供、需水量  相似文献   

7.
<正> 临沂地区地处鲁东南山区,现有人口1 100万,农业人口占94%。总面积22 773km~2,山区丘陵占68.8%。境内山高坡陡,丘陵起伏,水源匮乏,十年九旱。建国前全区水库无一座,灌区无一处,水浇地面积只有4.66万亩,抗旱能力很低。1949年全区粮食单产85.5kg,总产11.5亿kg,人均206kg。建国三十多年来,全区灌溉事业发展很快。至1988年底,建成大中型水库44座,小型水库1 323座,塘坝7 641座,修建拦河闸坝25座,总拦蓄能力达到48.6亿m~3,兴利库容28亿m~3,多年平均供水量15.98亿m~3。开发万亩以上灌区102处,修建固定机电排灌站4 521处,装机144 769kW。兴建机电井25 493眼,其中配套17 542眼,装机204 288kW.  相似文献   

8.
基于虚拟水理论和北京市养殖场实地调研资料计算了农产品单位虚拟水量,结合生产、消费数据计算了北京市虚拟水量。从虚拟水角度对广义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评价,并通过灰水足迹概念来衡量水污染程度。结果表明:1动物产品虚拟水量高于农作物,牛肉虚拟水量最大,猪肉、鸭肉、蛋类、鸡肉次之,农作物中大豆、花生、水稻的虚拟水量较高。22000—2012年间,农作物生产虚拟水量年均减少0.59亿m~3,平均蓝水利用率41.2%,绿水利用率58.8%。32000—2012年间,农产品生产虚拟水量呈现波动减小,消费虚拟水量增加,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显著低于城镇居民。413年间,虚拟水进口量介于13.26~42.20亿m~3之间,水资源自给率下降,农业万元产值水资源使用量由0.42亿m~3/亿元减小至0.20亿m~3/亿元,水资源人口承载密度略微增加。5农业灰水足迹由6.24亿m~3减小到3.90亿m~3,年均减小0.20亿m~3。  相似文献   

9.
发展乡镇供水促进经济发展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地处黄河下游,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685.8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不含黄河客水)311亿m3,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人均占有淡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水资源十分贫乏,制约了我省工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1 我国旱作节水农业的现状及发展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只有8%的淡水资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00m~3,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单位面积的水资源量仅为世界水平的19%,全国无灌溉条件的旱地0.45亿hm~2,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47%,旱区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灌溉发展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面积约45万km~2,1985年全州人口2 600万,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全州年平均降水量约600mm,年平均径流量876亿m~3,人均径流量3370m~3。7O%降水量分布在北部三分之一的地区,而80%以上的用水却在南部三分之二的地区。为此,多年来兴建了大量蓄水和输水工程。到80年代初,加州已建大小水库1 200多座,总库容达530亿m~3,占年径流量的60%。中央河谷工程和加州调水工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微灌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口不断膨胀,水资源危机波及全球,全世界有耕地14亿hm~2,灌溉面积仅占17%,节水灌溉,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人均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受旱面积达0.13亿hm~2~0.2亿hm~2,每年农业缺水高达300亿m~3,1996年,我国受旱减产粮食260亿kg,另外我国水分布极为不均,北方及西北地区水的形势更为严峻,为此,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的方针。我国现代微灌始于1974年引进墨西哥滴灌设备,80年代形成体系,近年来发展迅猛。微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  相似文献   

13.
<正> 当前,我省农田灌溉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严重不足,据调查评价,全省水资源总量344亿m~3,人均占有量448m~3,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按全省总需水量与可供水量比较,一般年份缺水98亿m~3,枯水年缺水175亿m~3。近10余年来,全省持续干旱,有52%的水库塘坝干涸,45%的扬水站无水可提,地下水位普遍下降,有12万眼机井,大口井枯竭,灌溉用水供需矛盾越来越尖锐。由于水资源紧缺,加上工程退化、老化,致使有效灌溉面积连年减少,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民胜利渠灌区多水源循环转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取水、输水、配水、排水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人民胜利渠灌区多水源循环转化模型,定量模拟分析了人民胜利渠灌区系统多年平均下的多水源循环转化关系。结果表明,从农田灌排系统角度,构建灌区多水源循环转化模型是可行的,能够较好地模拟灌区系统多水源循环转化过程;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的转化主要集中在输水和配水系统中,水资源转化量分别约为1.76亿和9.66亿m~3,取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水资源转化量较小,分别为0.01亿和0.13亿m~3。输水系统中水资源转化以渗漏为主,渠系渗漏量约占总引黄水量的44%,这增加了引黄输水渠道沿线农田遭受渍害和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风险;配水系统中农田渗漏量约占水资源转化量的28%,这可能与部分地区仍采用落后的灌溉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汉江干流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计算2008-2015年水足迹参数,实现水足迹的时空分析;从PSR视角,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熵权灰靶模型评价2015年汉江干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度。结果表明:①2008-2015年汉江干流水足迹呈缓慢增长态势,增长率24.28亿m~3/a;农业水足迹占比最大,平均为87.78%。②水足迹经济效益仅武汉市最高,为62.72元/m~3,其余各市集中在9~22.72元/m~3;水资源压力指数仅汉中、安康和十堰三市较小。③2015年汉江干流各市综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多集中在中、差等级,仅上游的汉中和安康市为优等级;就准则层而言,均表现为上游的可持续性优于中下游,其中,响应层的可持续性最佳,压力层的可持续性最差。  相似文献   

16.
乌兰察布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总土地面积84692km~2。全盟多年平均降水量288mm,可利用水资源15亿m~3,人均水资源469m~3,亩均耕地占有水资源68m~3,分别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4%和亩均占有量的3.8%,属干旱缺水地区。  相似文献   

17.
基于CROPWAT模型探讨了中国典型农作物需水的区域差异规律,分析了各自作物的生产水足迹。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玉米和棉花多年平均(1961-2010年)需水量分别约为1 056.4、1 045.23和217.7亿m~3,且3种作物的绿水利用比例均高于蓝水,多年平均绿水需用量分别约为608.5、755.7和149.6亿m~3。从各作物的生产水足迹空间格局上分析,中国小麦、玉米和棉花的平均生产水足迹约为1.37、1.10和2.02 m~3/kg。小麦和玉米生产水足迹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以及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生产水足迹多在2.0 m~3/kg以上;棉花生产水足迹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以及甘肃等西部地区,多在2.5 m~3/kg以上。研究结果可为中国粮食主产区灌溉制度的制定以及农作物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借助CropWat模型运用水足迹理论对1993-2014年甘肃省马铃薯种植水足迹进行量化分析,并利用GM(1,1)模型对马铃薯水足迹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甘肃省马铃薯生长过程水足迹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最小值为1993年的1.88×109m~3,最大值为2013年的5.11×10~9m~3,平均值为3.62×10~9m~3/a;(2)马铃薯水足迹构成中以蓝水足迹为主,约占63.80%,绿水足迹占23.28%,灰水足迹占12.92%,三者皆呈波动上升趋势;(3)马铃薯水足迹效率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态势,其最小值为1993年的5.27元/m~3,最大值为2014年的25.06元/m~3,同比增长约4.76倍,表明甘肃省马铃薯水足迹效率明显提高,意味着马铃薯种植为甘肃省农业总产值的贡献度有所提高;(4)借助GM(1,1)模型预测到2015-2020年马铃薯生长过程水足迹、蓝水、绿水及灰水足迹皆呈缓慢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全省电力排灌到1991年底固定装机53311台、152.9万kW,年均提排水100亿m~3。排灌受益面积14387(km)~2,其中排涝面积5443(km)~2。占湖区总耕地面积的94.9%,灌溉面积8944.5(km)~2、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31.9%。电力排灌形成固定资产14.8亿元,运行管理人员5.28万人。电力排灌在农田水利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少地区之所以能在各种不利的气候条件下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增产,是与强大电力排灌工程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和广大职工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电力排灌泵站是机械化和电气化的结合体,是一种现代化提水工程,主要生产过程同城镇自来水生产  相似文献   

20.
酒泉地区具有丰富的水土资源,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达32.23亿m~3,除现灌240万亩地外,还有荒地1172万亩可供开发。通过“水利区划”的研究推算,远景灌溉能力可达500多万亩,是大力发展灌溉农业难得的好地方。酒泉地区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走廊农业区降雨不足100mm,年蒸发量2200~3500mm,是无灌溉就无农业的地方,发展农业,水利必须先行。现有灌溉工程年引河泉水21亿m~3左右,抽取地下水约2亿m~3。渠系利用率0.5左右,进入田间的水亩均约500m~3。不少灌区少于此数,加上5月、6月份河流来水小而常常受旱;有复种条件的地方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