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干旱的特点与类型 干旱是指在当前的农业生产水平条件下,较长时段内因降水量比常年平均值特别偏少,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损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干旱通常分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生理干旱.大气干旱的特点是空气干燥、高温和太阳辐射强,有时伴有干风.  相似文献   

2.
临夏州农业干旱研究及其防御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60-1997年5-6月的气象和农业灾害资料,研究了临夏州农业干旱的气候特征,前期的天气流场规律、干旱与非干亓年大气环流形势,分析了临夏地区干旱的成因,提出了该地区干旱的预测模式和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3.
玉荣 《北京农业》2014,(33):210-211
受通辽市特殊地理位置的影响,使该地区的干旱灾害频繁发生。干旱灾害作为对农业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基于此,结合通辽市的地理及气候特点,分析了干旱灾害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御干旱灾害的对策,在最大程度的减少干旱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徐联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201-203
随着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升高,我国气候出现变暖变干的总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就干旱灾害的致灾成因和特点以及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危害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4 年夏季,微山县长时间降水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日蒸发量大,旱情持续严峻,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分析微山县2014 年夏季干旱特点与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对干旱灾害相关的气象要素、 灾害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微山县农业生产提供气象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大气环流动力效应、地形地貌效应和人类活动效应因素出发,对2009年末至2010年初我国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西南地区农业如何应对极端干旱进行了初步探索,得出预防性措施和补救性措施相结合是农业有效应对极端干旱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庆阳市农业灾害分布广泛,发生频繁,严重制约着该市冬小麦生产的发展,其中干旱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最大,是困扰该市冬小麦稳产、高产和持续增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要使庆阳市冬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在充分发挥良种的丰产特性的前提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干旱对冬小麦生产的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国的农业气象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典型的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冷害等为例,讨论主要灾害性天气与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及减灾技术,进而为农业减灾提供借鉴;本文运用资料分析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干旱、冷害等农业气象灾害的概念、类别、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减少干旱、冷害等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21-9023
利用中国气象局《全国气候影响评价》方法,结合聊城实际,通过对1961~2010年聊城气温、降水变化规律的分析以及大气干旱指数的计算,找出大气干旱指数的季、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大气干旱对农业的影响,为今后合理地进行抗旱、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干旱对农业危害的特点及其减灾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旱是一种较长时间尺度的气候灾害。大气环流异常是干旱形成的直接原因,气候变暖变干是导致干旱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当气温升高,地表蒸发量加大,自然降水量减少,土壤水分迅速下降,致使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同时发生,从而造成农业生产严重受损。阐述了干旱的危害特点、分类和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和发生规律、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监测和预测与预警、减灾技术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东芳  张飞  周梅  李瑞  李晓航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55-5458,5523
随着农业旱灾对农业系统造成的损失日益加剧,增大了对区域资源的压力,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农业干旱风险分析逐渐成为近年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不仅是农业旱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农业干旱风险区划和灾前损失预评估的理论基础。目前,针对农业干旱风险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模拟特定干旱指标与作物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对作物因旱损失进行微观风险评价,因此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农业干旱、农业干旱风险的定义,以及对基于降水指数的农业干旱风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干旱灾害对湖南省农业发展的影响,系统分析了湖南省农业干旱灾害的成因,提出了促使农业持续发展的综合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1949—2016年中国干旱灾害长时间序列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我国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体系和保障粮食产量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Python语言获取1949年以来中国各省、市农业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然后利用Pearson相关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自然断点分级法、GIS平台和R语言定性和定量地探讨干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阐述我国农业旱灾变化规律和粮食安全态势,探讨农业旱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 ①农业干旱灾害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干旱轻重灾情交替出现,1949—1970年为波动阶段,1971—2000年为波动上升阶段,2001—2016年为波动下降阶段,发生特大干旱和严重干旱的年份所占比重较大;②农业干旱在空间上呈“北重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格局。山东受灾最重,灾损高达208.2万hm2,西藏最轻,灾损为2163.53 hm2;③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波动幅度较平缓,二者受旱灾影响程度较大,粮食产量和粮食单产的年变化率均与干旱受灾率、成灾率、灾害强度指数、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等指标显著负相关,其中以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受灾率异常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④粮食产量的多少和受灾面积的大小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粮食单产与干旱受灾面积呈负相关。结论 干旱灾害制约我国粮食生产,各农业干旱灾害指标对粮食灾损的解释力较强,对粮食产量估测具有参考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灾害预警体系,可以提高应对农业干旱灾害的能力,进一步为粮食进出口提供指导意见。此外,干旱灾害仅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一个方面,农业科技水平、社会经济制度、农业政策等也对其具有不容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1干热风的指标干热风的危害时期主要在5月的中下旬,干热风是农业生产上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大气干旱现象。热风指标分下列三级。①弱干热风,在一天中  相似文献   

15.
白城市是国家级大型商品粮基地市,但频繁发生的干旱灾害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农业生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白城市实际情况,归纳总结了白城市农业干旱指标和预报方法,以便有效地预测预报该市农业干旱灾害,为白城市开展农业干旱预测预报提供理论基础,为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提供确切的农业干旱预警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49-2008年以来干旱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分析云南省农业旱灾变化规律和粮食产能安全态势,并探讨农业干早灾害对粮食产能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干旱灾害呈现周期性波动和干旱同步性的特点,干旱轻重灾情交替出现;近10年来,干早灾害对粮食生产的致灾强度越来越大;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的年变化率均与干旱受灾率、成灾率和灾害强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以受灾率和成灾率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建立和完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应对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保证云南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干旱灾害风险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动态评估的难点。通过作物生长模型——DNDC模型模拟作物逐日生长,得到最终的粮食产量。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对不同气象条件下的作物产量进行估计,进而计算作物粮食因旱损失,实现农业干旱灾害风险动态分析。研究选择辽宁省为研究区,以玉米作物为代表,空间分析单元为县级行政区,利用15年的序列数据进行粮食因旱损失评估,模型模拟辽宁省的总误差控制在15%左右。风险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西北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高于其他地区,这也与辽宁省干旱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发展,利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法和GIS软件对黑龙江省1986-2015年的农业干旱灾害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农业干旱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86-2015年,黑龙江省受干旱影响的面积最大,由其造成的受灾面积约占总受灾面积的50%以上。农业干旱导致的农业受灾率和成灾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发生中度干旱、轻度干旱、特大干旱和重度干旱的年数依次减少。通过Morlet小波分析可知,干旱受灾率在1986-2015年间呈周期性变化,变化的周期分别为3、5和14a,其中14a为变化主周期。在2016-2020年,黑龙江省干旱受灾率处于负相位,但有发生干旱灾害的可能,需要有关部门提前进行水利设施的维修、维护,做好防旱部署。通过GIS软件对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受灾率的干旱指数进行模拟可知,黑龙江省西南部是干旱高危害区,须同时做好春旱和夏旱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安定区干旱灾害演变入手 ,分析了干旱灾害发生的规律、成因、类型及时段 ,进而提出了农业抗旱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普遍发生,而农业干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时农业干旱还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基于贵州省2015年不同季节的landsat8 OIL遥感数据,利用影像数据所获取的植被覆盖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拟合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LST)的特征空间,设计得到贵州省2015年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不同的土壤湿度,将TVDI作为监测农业干旱状况的指标,得到贵州省2015年的农业干旱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的高低与植被覆盖和地表温度有关,且TVDI更适宜中等植被覆盖的土壤湿度反演。贵州省2015年全年旱情较缓,各地区均不存在春旱或伏旱,只有冬季绝大部分地区土壤含水率较低,更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干旱的发生。因此,对农业干旱的监测研究为贵州省农业干旱的监测管理提供有力依据,为今后减少农业干旱的影响和进一步促进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