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毛虫是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昆虫的统称,又名毛虫、火毛虫,共有30余种,我国分布有27种,是松毛虫种类最丰富的国家,食害松属、柏属、杉属等针叶树种,是我国森林害虫中发生量大、危害面广的主要森林害虫。其中以马尾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思茅松毛虫为典型代表,给林业生产、生态安全、居民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邵武市为害马尾松的松毛虫(广义)主要有3种: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及松小毛虫。3种松毛虫在各地呈混同发生状态,其中马尾松毛虫为优势种(占总数的76.8%),其次为松小毛虫(占15.1%)及思茅松毛虫(占8.1%)。采用加强测报、喷施白僵菌及控制虫源地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抑制了松毛虫在邵武地区的猖獗发生。  相似文献   

3.
松毛虫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鳞翅目Lepidoptera枯叶蛾科Lasiocam pidae松毛虫属Tolype昆虫。主要种类有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Walker),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Bai et Liu、落叶松毛虫Dendrolimus superans(Butler)等等,  相似文献   

4.
一、马尾松毛虫成灾之年马尾松活立木材积生长量明显下降众所周知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rer是我国松林的大害虫,不仅危害面积大,且分布广,几乎有马尾松分布的省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每年马尾松毛虫猖獗成灾之年,人们可见松林针叶被吃光如同火烧状,严重被害枯死的植株,人们砍伐就易于统计损失量,而受灾未死的活立木,究竟影响材积生长量多少?就不易  相似文献   

5.
松毛虫是我国森林的大害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目前调查所知有 78种吃松树等针叶的毛虫,即广义的松毛虫,有 7个属,在我国有 28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 6种,在我省危害较为严重的松毛虫有落叶松毛虫,它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等人工林,它不仅影响林木生长,而且毒毛接触人体还会引起皮疹,关节肿痛等多种森林疾病,所以对松毛虫的防治是十分有利且十分必要的。 1松毛虫的生活习性与消长规律 1. 1生活习性   松毛虫一年一代,幼虫共 7龄,以幼虫越冬,翌年 4月中旬上树危害, 6月上旬开始作茧化蛹,化蛹盛期为 6月中下旬, 6月下旬开始…  相似文献   

6.
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和马尾松毛虫(Den.PunctatusWalker)同时危害雪松,以思茅松毛虫占多数,能在雪松上完成世代。开化县城内228株雪松全部受害,严重影响生长和树形美。采用喷烟防治和除茧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中方县现有马尾松林面积11103公顷,为我县的主要绿化用材树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对马尾松毛虫进行了综合治理,马尾松毛虫的发生危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近几年来,思茅松毛虫在我县的局部松林呈块状分布,主要危害马尾松林,其食量比马尾松毛虫更大,局部发生区危害较重时出现了针叶稀疏、光干现象,林相从远处看就象被火烧过一样,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为此,我们采用两种农药对其进行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工模拟危害程度和自然状况下马尾松毛虫危害等试验所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微机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5~10年生马尾松针叶损失50%时,越冬代对当年高生长有显著的影响;5~20年生马尾松针叶损失50%,第二代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材积有显著的影响;针叶损失70%以上时,越冬代对当年、第一代对当年、第二代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有极显著的影响;针叶损失100%时,第一代还对后一年的树高、胸径和材积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以第一代马尾松毛虫危害最大,越冬代和第二代相近似。这为制定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开展综合治理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危害马尾松、黑松,同时也危害湿地松、火炬松等,主要危害10~15年生的马尾松中幼林,大发生年份也侵害到成熟林。为控制有虫不成灾,唯有综合防治才能保持森林群落的生态平衡,而预测预报是综合防治的必要前提和重要环节。预测预报的方法很多,本文仅就马尾松毛虫性诱剂的提取与应用技术提出讨论,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13省(区)14个马尾松种源针叶饲养马尾松毛虫,结果表明,在幼虫死亡率、生长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福建大田种源表现最好,对马尾松毛虫具抗虫特性,广西玉林和浙江富阳两种源也是有前途的抗虫种源。河南信阳、湖南桃源和贵州松桃三种源表现最差,是马尾松毛虫的敏感种源。  相似文献   

11.
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是目前松毛虫监测预报的重要方法。为了对同一林地中混合发生的两种或多种松毛虫同时进行监测,在桂阳县2个乡镇开展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双诱芯诱捕器和靶标昆虫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块样地中,双诱芯诱捕器和马尾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马尾松毛虫分别为(10.22±3.15)头/器、(9.78±3.61)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双诱芯诱捕器和思茅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思茅松毛虫分别为(13.22±4.39)头/器、(14.33±4.73)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在两种松毛虫混合发生的林地,将两种靶标昆虫的诱芯放置于同一个诱捕器中,可以同时有效地监测两种松毛虫,节约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2.
松毛虫CPV—W1984株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3年起应用松毛虫CPV-W1984在云南、四川、河南、广西等地防治文山松松毛虫、德昌松毛虫、马尾松毛虫等主要害虫防治面积累计达6.7万hm^2,效果显著。为了研究该病毒株在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的宿主松毛虫体内连续增殖后的遗传稳定性,作者镜观察了三种病毒样品,其多角体态大小一致,3%和5%PAGE分析各样品的基因组RNA,结果表明该毒株在野外长期使用过程中,除保持稳定的毒力外,其形态结构与基因组  相似文献   

13.
丘陵区马尾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室内、外饲养马尾松毛虫、松树针叶蓄积量调查以及人工模拟危害和自然状况下马尾松毛虫危害等试验获得的大量数据,利用微机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损失达50%时,对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影响显著。由此,求算出丘陵区马尾松毛虫对5、10、15、20年生马尾松危害的防治指标是,越冬代分别为7、15、32、52(条/株),第一代分别为7、16、34、56(条/林),第二代分别为9、17、40、61(条/株)。  相似文献   

14.
自 1 98 3年起应用松毛虫 CPV-W1 984在云南、四川、河南、广西等地防治文山松毛虫、德昌松毛虫、马尾松毛虫等主要害虫防治面积累计达 6.7万 hm2 ,效果显著。为了研究该病毒株在不同自然条件下不同的宿主松毛虫体内连续增殖后的遗传稳定性 ,作者电镜观察了三种病毒样品 ,其多角体形态大小一致 ,3 %和 5 % PAGE分析各样品的基因组RNA,结果表明该毒株在野外长期使用过程中 ,除保持稳定的毒力外 ,其形态结构与基因组也十分稳定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数量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是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卵寄生蜂。松毛虫黑卵蜂对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能提高该蜂的寄生率。利用卵寄生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发挥各种卵寄生蜂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和削弱松毛虫黑卵蜂的作用。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充分发挥各种卵寄生蜂自然调节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毛虫生物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是一种严重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等松树的害虫。本文介绍了对马尾松毛虫有很好防治效果的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多角体病毒等几种生物防治药剂,并详细介绍了运用这些药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技术、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还对生物防治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对马尾松毛虫有较强的制衡作用,大面积的马尾松纯林是马尾松毛虫暴发的核心根源,松树抗性反应的滞后与天敌和致病菌作用的滞后,形成了暴发的周期性.调整森林生态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能有效地对马尾松毛虫进行持续管理.  相似文献   

18.
赣东北地区的松毛虫卵寄生蜂有 1 5种 ,其中有 3种是近年发表的新种。调查分析表明 ,赤眼蜂、黑卵蜂和平腹小蜂是主要类群 ;平腹小蜂属的白跗平腹小蜂是优势种。思茅松毛虫的卵寄生率明显高于马尾松毛虫 ,主要是个体大、寄生力强的平腹小蜂和金小蜂的寄生量大。若能造成多种卵寄生蜂及其它天敌增加的趋势 ,控制松毛虫成灾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考察南安市马尾松松毛虫发生存在的主要原因,了解马尾松毛虫的发生,成虫、卵、幼虫、茧的生活史和重要生活习性,分析环境因素对虫害的影响.根据马尾松毛虫在不同时期的危害性,做好测报工作,提出防治措施,采用生物药物防治等综合治理,使马尾松松毛虫灾害能及时控制,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 :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 ,其病害的扩展、流行与马尾松毛虫危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受马尾松毛虫危害的松林 ,枯死松树数量平均为 77 879株 /hm2 ,比未受松毛虫危害的松林 (对照 ) 17 2 73株 /hm2 ,多 35 1% ;次年 ,前者平均枯死松树达 2 0 4 8株 /hm2 ,为对照 2 89株 /hm2 的 6 0 8%。松毛虫危害加速松材线虫病流行的原因是 ,松毛虫危害松树 ,削弱树势 ;弱势的松树招引松墨天牛侵入并增殖加快松树死亡 ;次年大量天牛从“松毛虫危害松木”上羽化 ,侵染健康松林 ,导致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和流行。由此认为松毛虫危害是促使松材线虫病流行的重要因子 ,防治松毛虫是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