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平度市是全国农业大市,常年种植小麦140多万亩。在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科技水平,确保了粮食生产稳定增长。2005—2007年,每年承担50万亩国家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连续三年推广15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粮食生产尤其是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我国北部冬麦区因播期推迟造成越冬前小麦苗情较弱的实际问题,于2019—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试验基地进行晚播试验,设3个播期:10月5日适期播种(S0)、10月15日适当晚播(S1)、10月25日过晚播(S2),以S0为对照,对晚播S1、S2采取覆膜和补施氮肥的调控措施,研究覆膜和补施氮肥对晚播小麦冬前群体质量、个体性状以及茎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不利于小麦冬前群体和个体质量的形成,以及茎蘖的生长。晚播覆膜增温可提高冬前群体总茎数,与不覆膜处理相比,适当晚播和过晚播覆膜处理提高了小麦冬前群体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群体总茎数平均分别提高42.9%、148.4%;植株冬前叶龄增加,个体分蘖数平均分别增加1.6个和2.0个;覆膜增温延长主茎上第1分蘖至第3分蘖营养生长进程,提高苗期茎叶、分蘖节、根部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叶片中生长素与玉米素核苷的比值(IAA/ZR),增加冬前群体总茎数。对各处理进行晚播苗情评价可得出,适期播种条件下均有利于2个不同分蘖力品种冬前群体综合质量的提高,其中,多穗型品种中麦8号在晚播覆膜条件下其晚播苗情较好,大穗型品种航麦501则在适当晚播无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1目前沈丘县小麦生产状况 在县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经过农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全县农民的辛勤耕作,沈丘县小麦连续4年实现增产,2007年实现亩产超千斤大关,成为河南省黄河以南第一个小麦亩产超千斤大县。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小麦新品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4.
从"8901"失宠看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月芳 《种子科技》2003,21(6):330-331
“8901”小麦曾经被评为我国优质小麦中的知名品牌。2001年国家粮油质量检测中心对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5个小麦生产省的122个优质麦品种进行了品质检测,“8901”小麦品质在全国最优,其主要品质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外优质强筋小麦标准。2002年在全国优质小麦产销衔接会上,与会专家对国内外优质小麦进行评比,结果“8901”以低于第一名美麦1号1分的成绩排名第二。该品种1999年起步,以后连续两年热销,农民种1亩就能增收120元左右,产品供不应求。可到了2002年“8901”突然失宠,其售价竟然跌到了普通小麦水平。从起步辉煌到失落仅四个年头,…  相似文献   

5.
小麦原种生产免去杂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目前我国小麦原种生产中,田间去杂工作面临着去杂难落实、去杂任务重、去杂质量差等诸多困难,单纯依赖去杂技术并不能保证小麦原种纯度.小麦原种生产实行免去杂技术则有利于建立和巩固繁殖基地、完成原种生产计划,降低原种生产成本,从根本上确保小麦原种纯度.小麦原种生产实行免去杂技术,需要采取确保小麦品种原原种纯度、规模化成方连片繁殖、同一小麦品种在同一基地连年繁殖、水旱轮作、适当晚播等主要综合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江苏沿江麦区小麦田间穗发芽情况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龙  候祖滨 《种子》1992,(1):70-70
1991年,江苏沿江麦区小麦成熟前后遭遇历史少见的连阴雨,不仅造成小麦受溃根衰,成熟提前,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小麦适期收获,致使本地小麦普遍发生田间穗发芽现象。在这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笔者通过定田定点、取穗剥粒、选择长势平衡、成熟较早的扬麦5号小麦田,按“品”字形定3点(每点田定200穗),于麦子成熟后2天(6月4日)至收获(6月9日),每天下午5时查穗发芽率,同时每点取穗若干、进行室内考  相似文献   

7.
麦蚜是小麦上常年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的一类害虫。尽管麦蚜常年发生危害,但农民在对它的防治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如何防治麦蚜更科学呢?建议应注意以下三点:一、关于开始防治的适期经大量研究发现,一般年份麦蚜开始防治适期(百株蚜量上升到500头时),都在小麦谢花后(灌浆前),  相似文献   

8.
武世信  武高潮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01,17(5):102-102,106
旱作小麦属于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其产量水平的高低受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降水是旱作小麦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提高旱作小麦栽培水平,是保证农民在干旱条件下获得相对高产,达到增产增收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春季管理关键技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赵广才 《作物杂志》2007,23(1):40-41
在政策好、天帮忙、人努力的综合因素作用下,我国小麦已经连续3年获得丰收,实现了小麦生产的持续恢复性增长,农民的种麦积极性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主产麦区小麦生产总体形势较好,如适期播种面积较大,大部分地区播种时墒情较好,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适用技术进一步推广。这些均为小麦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还要对当前的苗情进行分析,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以确保今年小麦再获丰收。近几年来,冬小麦播种后到越冬前气温偏高,2006年这一现象继续发展,尤其在黄淮麦区冬前积温明显高于去年,比常年同期高100℃以上。过高的冬前积温,对于不同生态区不同类型的小麦产生的影响不尽相同。黄淮冬麦区播种偏早的小麦  相似文献   

10.
兰金虎 《种子科技》2005,23(6):323-324
去年秋播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2004)1号文件精神,努力提高我省小麦生产水平,省政府决定实施良种补贴优惠政策,在全省开展小麦良种"双统"即小麦良种统繁统供.省政府的良种统繁统供政策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小麦良种生产单位、经营单位和广大农民的小麦生产积极性,出现了一个从来未有的购种热、种子生产热和小麦生产扩种面积热.但按照省上"双统"标准要求衡量,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质量问题.笔者认为,按照省上"双统"实施办法,要确保小麦原(良)种统繁统供质量,满足生产要求,必须在三年一更新五年一更换的前提下落实五条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在河南省沈丘县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农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广大农民的辛勤耕作,沈丘县小麦连续5年实现增产。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复合杂交方式,育成适宜黄淮北片麦区气候特点和小麦生产需要的新品种郯麦98。其主要特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综合抗病性强,品质优良。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农审字2009057),并进入2009~2010年国家黄淮北片小麦生产试验。本文根据郯麦98的生长发育特点,对高产栽培技术提出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13.
席新顺 《作物杂志》2001,17(1):24-24
位于豫西黄河北岸的乔庙、詹店、嘉应观、圪店等乡 (镇 )利用引黄灌溉发展水稻生产,使这一方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但因水稻成熟晚,一般在10月上中旬收割,不仅影响小麦适期播种,而且由于稻田整地困难,往往造成麦播质量差,缺苗断垄多,冬前分蘖少、苗质弱,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如何改进栽培措施,达到稻麦双丰收,我市乔庙、詹店等地一些农户近年来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在不影响水稻正常生产的前提下既能提高小麦产量、又能降低生产成本的“水稻收前撒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采用这项技术一般单产小麦6000kg/hm2 左右……  相似文献   

14.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通知说,为进一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力度,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kg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  相似文献   

15.
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原种繁育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筋小麦是近年来我国和江苏省重点发展的优质小麦之一,目前生产量、生产水平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江苏省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和全国重点的弱筋小麦企业集中采购点。然而弱筋小麦进一步扩大规模,种质来源是其重要限制条件之一,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优质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又注重高蛋白、高面筋含量的高筋力小麦,忽视弱筋小麦的培育和生产,甚至将低蛋白、低面筋含量的低筋力小麦视为“劣质”小麦,全国未能建立较大规模原种生产基地而无法形成基地生产力,加上以往生产中对专用小麦认识的不充分,以致弱筋专用小麦生产明显落后,集中表现在产量不足、质量不高、营销不畅。近年来,江苏省有一批优质弱筋专用小麦品种育成应用于生产,但因弱筋小麦品质要求与以往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中、强筋小麦品质差异较大,必须在适宜的优势生态区域、应用相配套的栽培调控技术,才能生产出品质符合加工企业要求的产品,而目前在生产中由于弱筋小麦种子大多为农民自收自留自用种,未能建立弱筋小麦原原种和原种繁育基地,给生产、销售、加工带来诸多困难,致使优质弱筋小麦品质潜力不能充分发挥。笔者在近几年承担相关的弱筋小麦课题、建立弱筋小麦原种生产基地过程中,对新近育成的弱筋小麦新品种扬麦13原种繁育体系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已基本建成弱筋小麦扬麦13原种繁育体系并应用。  相似文献   

16.
实行小麦良种补贴,是中央财政和省财政扶持种植小麦农民选用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的资金补贴。旨在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小麦科技水平,增加产量,改良品质,提高效益,推进粮食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市从2005年起,承担国家和省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寻求解决对策,使小麦良种补贴工作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作物杂志》2000,16(4):34
由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小麦学组主办的第九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研讨会于2000年5月11~1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作物学会、北京、黑龙江、甘肃、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市的领导和专家35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小麦生产的形势,认为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调减小麦面积要适度,认真研究调减小麦面积后种植的作物,真正做到提高效益、农民增收。专家提出,目前小麦生产有减少投入、放松管理的现象,将会影响小麦产量;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会议还深入研究了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辨证关系,在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可以制作出很多美食。小麦在我国各地都有广泛种植,其种植程度和生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我国的粮食供给能力,小麦的产物质量也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水平。由此可见,努力推广小麦的绿色高产种植技术,提高小麦的农作物生产水平和小麦粮食供给能力,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文章将对小麦种植中绿色、高产的栽培技术过程以及该技术的具体推广模式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小麦栽培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2.5%,消费量占全国粮食总消费量的25%右左,因此,在我国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20年来我国小麦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单产和总产都在逐步提高,小麦播种面积相对稳定,主要取决于单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河南小麦已经连续五年增产,2008年小麦总产达到306亿公斤,占全国夏粮总产的25.4%。亩产达到383.1公斤,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新高。面对大好形势,我们应当全面总结全省小麦生产发展的经验,查找小麦生产中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研究全省小麦今后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