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开展了稻鸭共育和稻鱼共育结合灯光诱杀防治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中,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对水稻病虫的防效最好,对黑尾叶蝉、稻飞虱、四点叶蝉、水稻枯心白穗的相对防效分别高达80.82%、77.16%、74.13%和59.83%;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田水稻纹枯病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田,相对防效分别达85.38%和70.37%;稻鱼共育、灯光诱杀+稻鱼共育、稻鸭共育、灯光诱杀+稻鸭共育处理的稻田总利润较对照田分别增加了5.95万、5.86万、5.47万和5.31万元/hm2.可见稻田养殖结合灯光诱杀在提升有机稻田主要病虫害防效的同时能稳定增产创收.  相似文献   

2.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研究稻鸭共育对稻田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调查稻鸭共育处理、常规栽培处理及对照处理的杂草、纹枯病及虫害发生情况,并比较分析3种处理下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共育处理杂草平均发生数较常规处理和对照分别减少2.33和52.08 ind/m2;共育处理对稻飞虱的控虫率平均为75%,但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控制率仅为25%~60%;共育处理水稻纹枯病病蔸率和病株率较高,病情指数较低;共育处理产量与常规处理一致,远高于CK;共育处理稻田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但成本收益率较低。[结论]稻鸭共育利用鸭子在田间的捕食和活动,对水稻病虫草害和经济效益产生了积极影响。该研究可为稻鸭共育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魏华 《河南农业》2019,(16):43-43
一、稻鸭共育控虫除草防病技术效果调查与分析(一)稻鸭共育除草效果调查与分析示范区各区田间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取1m2分别于水稻移栽后25d、移栽后45d调查常见杂草,计算处理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采取稻田放鸭控制草害,25d除草效果株为72.47%,鲜质量防效为76.63%,比化学除草分别高出8.38%和10.89;45d除草效果株防效为86.11%,鲜质量防效为82.12%,比化学除草分别高出22.6%和13.05%。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实验,进行了稻鸭共育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每667m2稻田放养25只鸭子,稻鸭共生期60~70d,以鸭粪肥田,基本能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追肥;除草、除虫效果显著,可以取代化学除草和减少病虫害药剂防治,促进稻田生态良性循环。水稻产量增加,效益可观,因此本地区适合稻鸭共育技术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稻鸭共育、二化螟性诱剂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生物农药及高效低毒农药应用等。笔者将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调查及分析总结如下:一、稻鸭共育控虫除草防病技术效果调查与分析(一)稻鸭共育除草效果调查与分析示范区各区田间调查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1?m~2,分别于水稻移栽后25?d、移栽后45?d调查常见杂草,计算处理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采取稻田放鸭控制草害,25?d  相似文献   

6.
赵开益 《农技服务》2011,28(2):191+199-191,199
在水稻田放养鸭进行稻鸭共育防虫控草,对比试验表明,水稻采用稻鸭共育栽培模式能有效控制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田间虫量和危害,还能较好地防除水稻田杂草,减少3~4次化学杀虫剂防治,节省费用和人工成本,减少因化学防除水稻害虫引起的稻谷和田间环境的农药残留,又有利于保护天敌。同时稻鸭共育模式生产的鸭子稻田纯收入3079.5元/hm~2,水稻生产采用稻鸭共育模式具有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安徽庆安县致富乡新富村的稻田园区喜获大丰收,2010年,园区实施稻鸭共育生产模式,增收8.9万元。稻鸭共育园区占地面积约135公顷,年产水稻11万千克,因为品质好,每千克水稻多卖0.4元,可增收4.4万元;稻田养鸭3000只,每只售价15元,可收入4.5万元。  相似文献   

8.
针对稻鸭共育受到水稻种植方式制约的生产实际,开展了不同水稻直播方式下稻鸭共育效果试验,探讨水稻撒直播田间实施稻鸭共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机械点播田稻鸭共育、撒直播田稻鸭共育、条直播田稻鸭共育等3种稻鸭共育技术模式能取得增产4.7~6%与增效20.1~20.5%的效果.除田间杂草去除率指标外,撒直播田实施稻鸭共育与其余2种技术模式没有显著差异,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在撒直播田实施稻鸭共育时,其畦宽应适当缩小,以2m为宜.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作复合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稻鸭共作的实践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分析稻鸭共作条件下,稻田土壤、水体理化性状、稻鸭共作对稻田常发性及危害严重的病虫草的发生情况以及对稻田天敌蜘蛛的影响和稻田生态系统的价值流动。[结果]结果表明,稻鸭共作较明显地改善了表层土壤的理化性状,与对照处理相比,表层土壤容重降低5.30%,土壤总孔隙度提高2.52%,土壤有机质增加6.41%;水体总氮、氧化还原电位、化学需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31%、27.51%、16.46%。稻鸭共作对稻田有害生物也有较明显的控制效应,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65.49%和39.27%,对条纹叶枯病、稻田杂草的防效比常规稻作分别高0.62和22.2个百分点。稻鸭共作经济效益比常规稻作高3492元/hm2。[结论]稻鸭共作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总结稻鸭共育生产技术的优点,介绍该技术的实施要点,包括稻田选择、鸭子和水稻的品种选择、水稻栽培技术、鸭子围养技术等方面内容,以促进稻鸭共育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羊场环境、选配计划、营养供给、疫病防治等方面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山羊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符合沿海地区特点的解决策略,为沿海农区山羊合理化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具体生活当中的实例分析了温度、降水、光照等为代表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南宋梁楷、李嵩,明代仇英、宋宗鲁,清代冷枚、陈枚、何太青以及袖珍型等八种目前比较鲜见的《耕织图》,并分别就其内容作了一些比较和分析,对《耕织图》的发展和演变作了分析。以此作为对《中国古代耕织图》一书的部分读者所提问题的释疑。  相似文献   

14.
在由水稻土向菜园土转换期内,比较了有机栽培、特别栽培与常规栽培对芹菜、西兰花、萝卜、生菜4种蔬菜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4种蔬菜的产量趋势基本一致,即有机栽培最高,常规栽培最低,特别栽培居中;与常规栽培相比,有机栽培蔬菜增产幅度达到57.13%~377.46%,且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有机栽培蔬菜的品质优于常规栽培,其VC、干物质、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可溶性蛋白和硝酸盐含量较低;特别栽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介于有机栽培与常规栽培之间。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肉鸡鸡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不易防治,这无形中便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收入。因此,如何科学饲养肉鸡,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广大饲养户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18.
埃及是一个农业国,耕地面积超过300万hm2,约占国土面积2.8%,96%的国土面积都是沙漠、沼泽、山地和丘陵。农业轮作方式多为二年四熟和三年八熟,复种指数高达到180%以上。埃及全年日照充足,降水稀少,广大内陆区年降水量均不足50mm,许多地方甚至多年滴水不降,且气温高,蒸发旺盛,年蒸发量往往高达3000~6000mm。尼罗河是埃及的生命线,几乎是埃及惟一的地表水源,尼罗河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与枯水年相差近3.6倍。地下水储量巨大,西部沙漠中的白垩系努比亚砂岩承压水有8个含水层,储量23400…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肉鸡鸡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不易防治,这无形中便增加了养殖成本,降低了养殖收入.因此,如何科学饲养肉鸡,提高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广大饲养户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3 ~2012年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被称为“黄金十年”,粮食供给已然能够保障国民生存所需.但高产背后,高投入、高能耗的化学农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该文注重讨论化学农业对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造成的严重破坏,以及高效农业发展使传统农耕文化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消极影响.认为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国家农业政策正在促使我国农业从目前的反生态发展模式转向体现多功能性的生态农业模式.有机农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传承农耕文化和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使得有机发展模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