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研究高光效栽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将传统的南北插改为斜插南偏西23.5°的栽培方式与常规南北插栽培方式进行对比,旨在寻求高光效栽培模式和最佳的栽培方案。结果表明:合理的栽插密度以及良好的行向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行向南偏西23.5°、宽窄行(50~20 cm)、株距10 cm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刘健 《北方水稻》2009,39(4):38-39
北方水稻是短日照喜温作物,适当地改善水稻栽培方式,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率可有效提高水稻的经济产量,通过设计不同密度下斜插高光效栽培方式与常规栽培方式进行对比,旨在寻求高光效栽培的潜能和最佳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变插秧方向来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率可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本试验将高光效栽培方式与常规栽培方式进行对比,寻找高光效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高光效栽培的措施,本次试验中,行向南偏西23.5°插秧行向增加了平方米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实际产量587.4 kg/667 m2,增产12.6 kg/...  相似文献   

4.
高光效大豆品种豆荚解剖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采用光合速率不同的大豆品种黑农37(普通高产品种)、黑农40和黑农41(高光效品种),分别于R3、R4、R5、R6和R7时期取荚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1.不同光合类型品种间,豆荚表皮上气孔密度彼此接近,无明显差别;2.豆荚同化组织细胞内叶绿体数目,高光效品种均大于普通高产品种,且在相同品种中豆荚叶绿体分布的密度为豆荚的两端大于豆荚的两面。在R6时期叶绿体的体积高光效品种也大于普通高产品种。叶绿体中基粒的数目也是如此;3. 豆荚两侧维管束密度以及腹、背部导管数目高光效品种均大于普通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进行密度、施肥量及栽培方式等的研究.总结出辽宁西部地区在不同种植方式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经济施肥量.清种(60cm垄)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合理施N肥(尿素)量为450kg/hm^2,大垄双行(大垄宽120cm,双行间距40cm)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最经济施N肥(尿素)量为375kg/hm^2,充分发挥耐密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达到最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东农428和龙稻5号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栽培模式下东北粳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垄距下采用高光效栽培模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等物质生产和光合生产特征明显优于其他栽培模式,其成熟期群体干物质量和产量比常规栽培分别高1.75~2.51 t/hm~2和2.66~3.78 kg/30 m~2。同为高光效栽培模式,(20+40)cm×15 cm的垄距处理其成熟期群体干物质量和产量明显高于(20+50)cm×15 cm的垄距处理,分别高2.00~2.67 t/hm~2和2.91~4.95 kg/30 m~2,说明行距超出适宜范围其群体干物质积累反而下降,不利于水稻高产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耐密玉米品种辽单565进行密度、施肥量及栽培方式等的研究,总结出辽宁西部地区在不同种植方式下,适宜的种植密度以及经济施肥量,清种(60cm垄),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合理施N肥(尿素)量为450kg/hm^2,大垄双行(大垄宽120cm,双行间距40cm)种植,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最经济施N肥(尿素)量为375kg/hm^2,充分发挥耐密玉米品种的增产潜力,达到最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黑龙江省粳稻主产区的自然条件与农业发展特点,通过研究不同育苗方式、栽培行向、株行距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探讨了北方水稻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钵体育秧可提高水稻株高、单位面积茎数、干物质积累量及叶面积指数,并使水稻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提前;高光效栽培和宽窄行栽培对水稻生育进程无影响;相同水肥条件下,钵体育秧对水稻的增产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高光效栽培,而宽窄行栽培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钵体育秧、高光效栽培及宽窄行栽培等3项技术组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株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9.
卢春生 《花生学报》2009,38(1):36-39
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不同密度、穴播粒数、施肥方式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影响花生产量的栽培因子为密度〉施肥方式〉穴播粒数。龙花163的高产优化栽培模式为穴距15cm(即13.33万穴/hm^2),一次性全层施肥(即N:P:K各含15%的复合肥750kg/hm^2),穴播3粒。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地膜覆盖及生长调节剂等栽培技术的应用,塑造秆矮、节短、紧凑的棉花株型和同密度且通风透光良好的高光效群体结构已成为可能,且在新疆、山西、江西等花铃期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区已有成功的报道。为探索山东棉区高产栽培新途径,1996年我们于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试验站(临清市)进行了该项试验。以不同播期、密度、DPC用量及不同施肥比例组合成三种栽培模式,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栽培模式的生育进程、成铃分布、皮棉产量、产量结构从而筛选出山东棉区适宜的丰产栽培模式。1材料与方法供试品为结铃性强,株型半紧凑型的鲁棉14号。试…  相似文献   

11.
以丹玉39为试验材料,在3种不同种植形式(2比空、大垄双行和清种)和3种不同播种方式(双株定向种植、双株紧靠种植和单株种植)条件下,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变化与产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株定向播种方式下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均较高,双株定向播种、大垄双行种植形式下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8.20μmol/(m2.s);双株定向播种、清种种植形式下产量最高,为10 786.50 kg/hm2,双株定向播种、大垄双行种植形式下产量次之,为10 260.00 kg/hm2。大垄双行与双株定向组合较清种与双株定向组合的光合速率更高,说明大垄双行的种植形式更有益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以矮秆耐密型玉米辽单565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栽培形式对其光合性能、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种植密度超过6.75万株/hm2时,宽窄行处理叶面积指数较高。除清种处理外,光合速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总体上呈单峰曲线变化,当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m2时,二比空和宽窄行栽培形式光合速率较高。与穗位叶和穗下叶叶向值相比,穗上叶的叶向值较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位高逐渐增加,穗长和百粒重逐渐下降。与其他栽培形式相比,大垄双行栽培形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茎粗和穗长变化较小,且茎粗表现较好。不同生态区域测产结果表明,栽培形式间和种植密度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栽培形式与种植密度互作极显著,在缩距增密、大垄双行和宽窄行栽培形式基础上,种植密度超过6.00万株/hm2时,辽单565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13.
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方式下,探讨不同栽插密度对毯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印刷播种方式下水稻增产1.9%~6.3%,差异显著;长生育期、大群体颖花量和高干物质积累量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增产的重要途径;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可使印刷播种方式毯苗机插水稻获得高产,行株距30.0 cm×13.0 cm是印刷播种方式水稻获得高产的较优配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燕麦灌浆初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宏军  齐华  刘明 《杂粮作物》2010,30(2):107-109
通过了解不同种植密度燕麦灌浆初期的光合差异,测定分析3个种植密度的2个燕麦品种灌浆初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蒸腾速率(Tr)的光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坝莜3号在种植密度为150 kg/hm2光合能力最强;上述3个光合指标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种植密度为150 kg/hm2时坝莜3号对光照强度反应较为敏感;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在种植密度为150 kg/hm2时坝莜3号的光合速率也最高、光照强度1 200μmol/hm2.s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以湘油708为材料,设置施肥类型、施肥量和种植密度为栽培因子,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探究栽培因子对高油酸油菜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油菜油酸和芥酸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施加75 kg/hm^2有机肥、种植密度为45万株/公顷条件下品质最好,油酸含量79.6%、芥酸含量0.058%.本研究证明了适当施肥和合理的种植密度,对油菜品质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可为高油酸油菜种植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密度对不同类型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耐密植品种垦丰16和普通品种绥农14为材料,设置不同种植密度小区试验,研究密度对不同耐密性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垦丰16产量高于普通品种绥农14,特别是在高密度条件下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垦丰16随着密度增加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速度较绥农14慢;在栽培密度变化时叶柄长度变化没有绥农14明显,在高密度条件下冠层更加疏朗,有利于群体通风透光;绥农14随着密度增大,叶色值的峰值提前,而垦丰16的叶色值出现时期没有明显变化,且生育后期耐密品种的叶色值高于普通品种,可见叶色值峰值变化小,后期叶片持绿性强是耐密植品种的一个重要特性;垦丰16的叶形指数在3种密度条件下都高于绥农14,更有利于通风透光。从3种密度条件下产量、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色值、叶形指数和叶柄长度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垦丰16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北京地区春大棚小型西瓜基质栽培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整枝方式、定植密度、种植模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对于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杂交水稻群体质量,扩大杂交水稻库容量,提高光合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增强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延缓根系和叶片衰老,提高杂交水稻库容的有效充实度,可实现杂交水稻高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以精确定量栽培、强化栽培、三定栽培为代表的等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也存在栽培技术与我国农村发展不适应,以及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不很好协调的矛盾。精准化栽培、生态化栽培和轻简栽培将是我国今后水稻生产发展急需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