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3a生烟富3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拉枝刻芽处理对苹果幼树1a生枝条萌芽率和叶片4种内源激素(IAA、GA_3、ZT、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刻芽处理的枝条萌芽率是未刻芽处理的1.34倍,平拉枝条的萌芽率最高,显著高于下拉枝和直立枝;下拉枝的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和玉米素(ZT)含量均最高,显著高于直立枝,而脱落酸(ABA)含量以直立枝最高,下拉枝最低;GA_3/ABA、ZT/ABA、(GA_3+IAA)/ABA、(GA_3+ZT)/ABA均以下拉枝最大,直立枝最低;直立枝中,GA_3和ABA含量在下部最高,IAA和ZT含量在上部最高;平拉枝中,GA_3、IAA和ABA含量均以上部最高,ZT含量在中部最高;下拉枝中,GA_3含量在中部最高,IAA和ABA含量在上部最高,ZT含量在上部和中部无显著差异,两者显著高于下部。  相似文献   

2.
以北美香柏Thuja occidentals L.2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3-吲哚丁酸钾盐(K-IBA)3个浓度(3 000、6 000、10 000 mg/L)处理扦插生根试验,清水处理为对照。扦插60天后统计插穗生根率、平均根长、最长根长、平均生根数。扦插后每隔15 d从6 000 mg/L K-IBA与对照处理插穗的基部取样,测定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K-IBA对北美香柏扦插生根有促进作用,其中6 000 mg/L K-IBA的处理效果最好,其生根率为87.78%、生根数22.33根、平均根长12.33 mm、最长根长75.20 mm,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6 000 mg/L K-IBA处理组的内源IAA含量、GA含量提高,而内源ABA、ZT含量下降,促使生根率提高。在北美香柏扦插生根过程中,K-IBA处理调节了内源激素IAA、GA、ABA和ZT含量的变化,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共同调控插穗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核桃生长发育中内源激素与果实特性的关系,以‘香玲’和‘西林3号’核桃为试材,测定不同发育期果实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含量,分析果实生长和综合品质变化,并探讨激素含量与果个变化和核仁营养品质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两个核桃品种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均随果实发育进程呈波浪状变化,且趋势相似。其中ABA和IAA峰值出现在6月份,GA和ZT峰值出现在5月份。整个发育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ABA含量始终最高,GA含量最低。(2)随着果实生长发育,青果重、青果横纵径、坚果三径及均值呈上升趋势;核仁粗脂肪含量逐渐增加,‘香玲’和‘西林3号’的峰值分别为69.29%和69.13%。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升-降-升的趋势,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则呈连续“W”形变化。(3)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内源激素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不同,‘香玲’粗脂肪含量与IAA、GA极显著负相关,‘西林3号’则与ABA、ABA/IAA、ABA/GA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果实中各种激素含量不同,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各异,IAA、GA和ABA三种激素在果实生...  相似文献   

4.
外源ABA对轮台白杏枝条内源激素含量及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浓度ABA对枝条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抗寒性的关系。以轮台白杏为试材,在新梢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AB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期测定枝条内ABA、GA、IAA、ZR含量变化,人工低温胁迫下测定休眠期枝条的抗寒性。结果发现,不同浓度ABA处理均提高了轮台白杏枝条内ABA与ZR含量以及ABA/GA与ABA/IAA的比值,而枝条内GA与IAA含量则下降。其中以60 mg/L处理对内源激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90 mg/L处理,而30 mg/L处理对内源激素的影响不明显。同时,60 mg/L与90 mg/L处理显著降低了休眠枝条的半致死温度,分别降低了1.35℃和1.23℃,故能有效提高轮台白杏枝条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不同种类内源激素和多胺化合物的含量和不同种类内源激素的比值对蓝莓花粉活力的影响情况,从而为蓝莓花粉育性、自交不亲和及花粉直感效应形成的生理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兔眼蓝莓品种‘芭尔德温’‘灿烂’‘蒂芙蓝’‘顶峰’‘粉蓝’‘杰兔’和‘园蓝’的花粉为试材,采用TTC法测定其花粉活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其花粉中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玉米素(ZT)等种激素和腐胺(Put)、精胺(Spm)、尸胺(Cad)等多胺化合物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内源激素的比值差异进行分析,同时分别对花粉活力与各种内源激素和多胺化合物的含量之间、花粉活力与各种内源激素比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杰兔’的花粉活力显著低于‘灿烂’‘粉蓝’‘园蓝’‘顶峰’‘芭尔德温’和‘蒂芙蓝’这6个品种的花粉活力。‘杰兔’花粉中IAA、GA_3、ZT和Put的含量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6个品种花粉中IAA、GA_3、ZT和Put的含量;而‘杰兔’花粉中ABA的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6个品种花粉中ABA的含量。‘杰兔’花粉中的IAA/GA_3和ZT/GA_3之值均显著低于其他6个品种花粉中的IAA/GA_3和ZT/GA_3之值,而‘杰兔’花粉中的ABA/IAA、ABA/GA_3、ABA/ZT及ABA/(IAA+GA_3+ZT)之值均显著高于其他6个品种花粉中的ABA/IAA、ABA/GA_3、ABA/ZT及ABA/(IAA+GA_3+ZT)之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兔眼蓝莓的花粉活力与花粉中IAA、GA_3、ZT和Cad的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ABA的含量及ABA/IAA、ABA/GA_3、ABA/ZT和ABA/(IAA+GA_3+ZT)之值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兔眼蓝莓的花粉活力与花粉中IAA、GA_3、ZT、ABA这4种内源激素和Put、Spm、Cad这3种多胺化合物的含量之间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以2007年栽植的烟富3苹果树为试材,研究了拉枝刻芽对枝条萌芽率、新梢生长、内源激素(GA3I、AA和ABA)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刻芽处理枝条的平均萌芽率为74.2%,未刻芽处理枝条的平均萌芽率为42.4%,刻芽可有效提高萌芽率。不拉枝不刻芽、拉枝45°不刻芽的新梢长度分别为20.1、19.7cm,显著高于拉枝90°...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下福建山樱花、日本樱花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山樱花、日本樱花幼苗进行不同温度处理,测定幼苗叶片中的3种内源激素GA3(赤霉素)、IAA(生长素)、ABA(脱落酸)的含量及ABA/GA3值的变化,探讨低温胁迫下内源激素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树种15℃处理的GA3、IAA含量均高于对照(25℃处理),AB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6、1℃低温处理的GA3、IA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ABA含量、ABA/GA3值显著高于对照。随胁迫时间延长,15℃处理的3种激素无明显变化;6、1℃处理的GA3、IAA含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ABA含量、ABA/GA3值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个树种对低温的敏感度是一致的,低温下,日本樱花有着较高的ABA含量和ABA/GA3值,并且GA3含量低于福建山樱花,这可能是日本樱花比福建山樱花耐低温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给激素调控板栗二次结实技术奠定基础,以具有二次结实性板栗品种"遵玉"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二次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研究其二次花芽分化与激素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次花芽分化整个过程中,花芽中的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含量是显著升高的.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是显著降低的,说明高水平的ZT和ABA以及低水平的GA3和IAA有利于花芽的分化.从激素间的平衡关系看,ZT/GA3、ZT/IAA,ABA/GA3和ABA/IAA的高比值有利于板栗花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蒿柳成花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蒿柳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对蒿柳成花的调控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为解析雌雄异株植物花器官形成及性别决定机制,并为人工调控花器官形成及性别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蒿柳1年生枝条生长过程划分为营养生长期(S1)、花芽生理分化期(S2)和花芽形态分化期(S3),分别以树龄15~20年的雌、雄蒿柳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茎尖脱落酸(ABA)、玉米素(ZT)、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腐胺(Put)、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性别间差异的关系。【结果】从营养生长期到花芽生理分化期,雌、雄蒿柳的ABA、ZT、Put、Spm、Spd含量,ABA/GA_3、ZT/GA_3比值以及雌株中IAA/ZT比值均显著升高,IAA/ABA比值及雄株中GA_3含量显著下降。从花芽生理分化期到形态分化期,雌蒿柳的ABA、ZT、IAA和GA_3含量,雄株IAA/ZT、雌株ABA/GA_3比值均显著下降,Put、Spm、Spd含量,雄株的ZT/GA_3、雌株的IAA/ABA均显著上升。S1期的IAA、Spd含量及IAA/ABA比值,S2期的ABA、ZT、IAA、Spd含量,S3期的IAA/ABA、IAA/ZT比值均表现为雌蒿柳显著高于雄蒿柳;而S2期的IAA/ABA比值,S3期的ABA含量及ABA/GA_3、ZT/GA_3比值则表现为雌株显著高于雄株。【结论】高水平的ABA、ZT、IAA、多胺含量及ABA/GA_3、ZT/GA_3比值启动雌、雄蒿柳花芽生理分化,高水平的多胺含量、ZT/GA_3、IAA/ABA比值有利于雌、雄蒿柳花芽的形态分化;蒿柳成花过程中,虽然雌、雄植株内源激素和多胺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但生理分化期的ABA、ZT、IAA、Spd含量及IAA/ABA比值均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可能与雌、雄蒿柳的性别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2年生金雀花实生苗硬枝为试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金雀花硬枝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金雀花扦插生根机理。结果表明:900 mg/ L 吲哚乙酸(IAA)处理金雀花插穗较CK 显著缩短生根时间;不定根大量形成前,除脱落酸(ABA)外,其他均呈倒“V”形变化;内源激素变化曲线的峰值(或谷值)出现前,IAA 处理的 IAA 含量、IAA/ ZT(细胞分裂素)、IAA/ ABA、ZT/ ABA 均高于 CK,ABA 含量低于 CK;IAA 处理与 CK 内源激素的峰值(或谷值)分别出现在第10天和第15天,与其生根动态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11.
以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mb)1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采用60Co-γ射线(剂量15Gy)处理扦插插穗,未经辐射处理为对照。于扦插后40d、47d、54d、64d、74d、84d和104d从辐射与对照处理插穗基部皮部取样,测定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60Co-γ射线抑制海州常山扦插生根。与对照相比,15Gy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组的内源IAA含量、ABA含量和ZR含量均在不定根诱导和形成期间多上升,GA3含量、IAA/ABA,GA3/ABA,ZR/ABA比值含量降低,IAA和ZR含量谷值推后到来。60Co-γ辐射处理提高不定根形成期内源ABA含量,从而IAA/ABA,GA3/ABA,ZR/ABA比值降低,这是插穗生根推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厚竹孕笋成竹期竹鞭系统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厚竹孕笋成竹过程中竹鞭系统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探索内源激素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对厚竹孕笋成竹的调控作用。采集厚竹笋芽萌动期、竹笋速生期和新竹长成期竹鞭的鞭节间、鞭节、鞭根和鞭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质量分数,分析4种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动态变化及各种激素间的比值。结果表明:厚竹在孕笋成竹过程中,竹鞭系统4个器官中各个时期均是IAA和AB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GA和ZR,新竹长成期鞭根中IA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ABA,鞭节中AB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IAA。同一发育期仅竹笋快速生长期鞭节间的G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鞭根;同一器官中各种内源激素的绝对质量分数排序在不同发育期不同。随着竹林系统生长中心的转移,竹鞭系统中内源激素质量分数会发生相应变化,但不同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不同。相同发育期内不同器官中各种内源激素所占的质量份数差异较小,但同一器官中相同的内源激素比值在不同发育期之间却差异较大。从孕笋到成竹,4种器官中ZR/GA值均逐渐增大且差异显著,笋芽膨大期鞭芽中ZR/IAA值显著偏低,鞭节间、鞭根和鞭芽中GA/IAA值显著高于新竹长成期。综合分析得知:不同的内源激素对厚竹生长发育的影响和调控作用不同,内源激素间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较大,其中ZR和GA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细柄蕈树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年生细柄蕈树实生苗嫩枝为试验材料,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其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细柄蕈树扦插生根的机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以质量浓度300 mg/L的NAA处理插穗,能有效缩短其生根周期;扦插生根过程中,NAA处理与CK的几种内源激素(IAA、ZT和ABA)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同,均呈正"V"形变化;NAA处理可调节内源激素,促进不定根的形成和发育;不定根形成期间,NAA处理与CK的IAA/ZT、IAA/GA3和IAA/ABA谷值的出现时间(20 d和30 d)与愈伤组织形成期重合,内源激素的这种节奏性变化反映了生根与生理之间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厚竹群落在孕笋成竹期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内源激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厚竹孕笋成竹的影响,采集不同时期的竹鞭、竹笋和母竹样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的质量分数,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及其比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厚竹群落中IAA和AB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ZR和GA,但IAA和ABA之间及GA和ZR之间的差异因生长系统及发育期不同而程度不同。笋芽膨大期,竹鞭、竹笋和母竹中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均是ABA IAA GA ZR,竹鞭中促进生长类激素偏高,ABA显著偏低,冬笋中ZR和GA质量分数占内源激素总质量分数的比例显著高于竹鞭和母竹。竹笋生长期,竹鞭和母竹中是ABAIAA ZR GA,春笋中是IAA ABA ZR GA;春笋中的ZR质量分数及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竹鞭,ABA的质量分数及所占比例显著低于竹鞭,GA/IAA值显著高于母竹;母竹中的内源激素总量明显偏多,并且是促进生长类激素比例较高,ZR/GA值显著高于竹鞭。新竹长成期,3个生长系统中均是ABA IAA ZR GA;母竹中IAA质量分数显著偏低,ABA质量分数显著偏高。在孕笋成竹过程中,母竹和竹鞭中的IAA和ABA动态变化规律刚好相反。在新竹个体发育中,GA/ABA和GA/IAA值逐渐降低,其他激素间的比值均呈抛物线变化。综合分析得出:厚竹群落中IAA和ABA的质量分数显著偏高;在孕笋成竹过程中,不同生长系统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内源激素及相互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对孕笋成竹有显著调控作用,相对较高的IAA和ZR质量分数可能是竹壁增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兴安圆柏扦插生根率,探讨兴安圆柏的扦插生根机理,以改进的HPLC法测定了兴安圆柏嫩枝插穗生根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外源激素处理促进了插穗内IAA合成,显著提高了插穗内IAA含量、IAA/ABA值,ABA含量变化不明显;低浓度的ZT促进生根,插穗生根过程中ZT含量较低,NAA处理使ZT含量比对照显著降低;外施激素降低了生根初期插穗内GA含量,促进了愈伤组织和根原基形成,提高了不定根形成期插穗内GA含量,有利于不定根生长。  相似文献   

16.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低温层积和低温裸层积两种种子层积处理方式对北美鹅掌楸种子4种内源激素物质IAA、GA3、ZR和ABA的含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种子处理方式均对北美鹅掌楸种子的4种内源激素物质含量变化有影响.经层积处理后,北美鹅掌楸种子中的生长促进物质IAA和GA3含量较未经层积处理的对照种子内源激素含量有显著的提高,而其种子中的萌发抑制物质ABA的含量比未经层积处理的对照降低,特别是其种子中的IAA/ABA和GA3/ABA的比值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香椿(Toona sinensis)1年生木质化枝条为插穗,用吲哚丁酸(IBA)和GGR生根粉(浓度分别为400、600、800 mg/L)处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浓度对插穗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分析内源激素含量及其比值与生根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可促进香椿插穗生根,IBA 600 mg/L处理后生根率最高(94.44%),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其次为GGR600 mg/L处理(88.89%),GGR 400 mg/L处理后生根率最低(84.44%)。香椿插穗露出根尖时,内源激素含量为ABAIAAZRGA;ABA、IAA、ZR、GA含量变幅分别为61.763~154.097 ng/g(FW)、35.303~64.043 ng/g(FW)、7.693~14.863 ng/g(FW)、3.907~7.300 ng/g(FW),IAA/ABA、GA/ABA、ZR/ABA、ZR/IAA、GA/ZR分别为0.297~0.633、0.033~0.073、0.075~0.186、0.179~0.326、0.387~0.512;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影响插穗内源激素变化,但规律性不明显。ABA含量是影响香椿插穗生根的主要因素,与生根率呈显著负相关;IAA/ABA、GA/ABA与生根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ZR/ABA与生根率达到显著正相关,认为IAA、GA、ZR也共同参与影响生根的进程,香椿插穗生根是植物内源激素种类和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不育紫薇‘湘韵’扦插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育紫薇‘湘韵’半木质化枝条为试材,使用植物生长激素KIBA对插穗进行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不同生根时期内源激素IAA、ABA、GA3、ZR含量,研究‘湘韵’紫薇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育紫薇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内源激素含量与不定根的分化与形成密切相关,高浓度的内源IAA有利于插穗根原基分化形成及生长发育;低浓度的内源ABA有助于不育紫薇的扦插生根;高浓度的内源GA3抑制了不育紫薇插条不定根的形成;内源ZR在根原基分化形成与根的伸长两个时期的作用不同,低浓度的内源ZR促进根原基分化形成,而较高浓度的内源ZR有利于根的伸长;高的IAA/ABA值有利于扦插过程中根原基的分化与形成,低的IAA/ABA值促进扦插过程中不定根的伸长;高水平的IAA/ZR值有助于根原基分化形成,较低的IAA/ZR值有利于不定根的伸长;低水平的GA3/ABA值有利于根原基的分化形成,较高的GA3/ABA值促进不定根的伸长。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幼苗顶芽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冰  于涛 《林业科技》2005,30(4):8-10
对落叶松幼苗项芽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吲哚乙酸(IAA)、赤霉酸(GA3)、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在项芽或新梢中含量较高,而新梢形成期幼苗根中IAA、GA3及ZR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时期的幼苗,而其ABA含量则与其它时期幼苗无显著差别;项芽将萌发期幼苗叶片中的IAA、GA1及ZR含量高于其它幼苗。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杂种山杨组培苗内源激素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基因杂种山杨无性系为材料,非转基因无性系为对照,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不同基因型和不同生根类型组培苗的植物内源激素(IAA,ABA和GA)含量的变化,探究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间相互作用对转基因杂种山杨无性系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山杨无性系不同生根类型间在IAA和ABA含量上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差异;不同生根类型的杂种山杨,赤霉素GA的含量始终处于高值水平,比较稳定,保持在400~500 ng·g-1左右.转基因组培苗内源脱落酸ABA的含量较低,在150 ng·g-1左右时,促进生根.内源生长素IAA含量在200 ng·g-1以下时,有利于组培苗的生根.非转基因植株在组培过程中均可生根,但分为直接生根和愈伤组织生根2种类型,直接生根类型的3种激素含量均高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低的IAA/ABA,高的GA/ABA和GA/IAA比值是植株生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