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春光 《福建茶叶》2016,(9):326-327
语言是承载记录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认知和融合,语言上的交际是十分重要的途径。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大航海时代被带入欧洲,随即在英国流行开来,并发展成为一种不同于中国茶文化的英国茶文化。在研究这两种茶文化的过程中,分别承载了这两种文化的中英语言词汇,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英两国茶文化具有不同社会环境及历史底蕴,中英茶文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对等性。中英茶文化的不对等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促进我国英语文化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英语文化教学应利用中英茶文化的不对等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英语语境的适应力,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海南作为国家对外贸易窗口开展国际旅游贸易岛、自贸区和贸易港开发建设,急需具有丰富传统茶文化专业知识的英语人才,国际人才成为国际茶市场贸易发展潜在动力。中英茶文化的特点和跨文化教学,说明了茶文化教学能拓宽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知识面。通过收集中国与英国茶文化历史文献,总结茶文化帮助学习者了解茶文化背景知识和底蕴,归纳中英两国茶文化起源与发展,提出开发茶文化英语读本与建立教师国外文化研修机制的必要性,给英语跨文化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茶文化交流发展全面提升的今天,我们看到中英茶文化之间已经成为整个茶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诠释。当然我们看到中英茶文化体系中,其有着明显性差别,无论是具体的文化形式,还是其中所阐述的文化习惯及语言思维之间都有着明显性不同。本文拟从文化视角认知中英茶文化的内涵及形成,结合跨文化交际视阈的内涵理解,通过分析当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背景认知,从而探究跨文化视域下中英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张自胜 《福建茶叶》2016,(5):398-399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缺一不可,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主要组成内容。中英茶文化的对比研究,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跨文化交际都有较强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多元文化交流进一步成熟,如今中英茶文化之间的交流也需要在这一背景下不断创新与突破,尤其是要能够从跨文化视角来认知中英茶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实现两种不同文化体系的有效交流。本文拟从中英茶文化的具体特点和不同分析入手,结合跨文化交流的具体内涵认知,通过融入中英茶文化跨文化交流的客观需要,从而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英茶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英语是目前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也是目前中国教育中必修的外语课程。大学生好奇心旺盛,知识吸收能力强是英语学习最具效率的时期,也是为今后走入社会成为国际化人才做好铺垫的重要阶段。英语的跨文化教学方式现在非常普遍,这样的教学方式效率高、应用性强很适合帮助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顺利的进行英语交流,其中茶文化下的跨文化英语教学模式运用最为广泛,但是茶文化也分为中国茶文化与西方茶文化两大类,了解中英茶文化区别,在中英茶文化差异下对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构建才能让大学英语体系更加完善。本文通过对中英茶文化差异进行分析,继而研究在这样的差异性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下,受地理环境和人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中英茶文化在语言和文化行为方面,不但具有不同点,还具有差异性。本文基于跨文化视角下,对中英茶文化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分析了中英茶文化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王婧 《福建茶叶》2016,(10):380-381
中国茶文化的盛名享誉世界,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就是中国,在经历了4700多年的发展以后,中国茶文化不仅在华夏土地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在世界文化历史画廊中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以及文化全球化的趋势,给予语言交际视角下的中英茶文化差异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得以传播的途径,当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交际视角下的中英茶文化存在很多不同之处,研究这些不同,对茶文化的普及以及中英文化交流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亮  麻蕊  刘颖 《福建茶叶》2016,(7):307-308
中西方茶文化历史悠久,蕴含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尽管英国茶文化源于我国茶文化,但是两者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语言文化等层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跨文化视野下,对中英两国茶文化进行比较,不仅能让我国形成对英国茶文化的正确认识,也有利于中英茶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高异质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而英国的饮茶这一习俗源于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并且最初饮茶只在英国贵族广为流传。本文在对中英茶文化进行比较性分析后,又具体概述了英语耘粤孕教学的内容,并简要阐析了跨文化交际在英语EAP教学转向中的重要价值,最后结合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就跨文化交际在英语EAP教学转向中的应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静  薛浩涵  朱佳 《福建茶叶》2016,(3):340-341
中英茶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是促进茶叶世界化,茶文化世界化的必经之路。中国的茶文化对于人的内心感悟和精神升华更加关注,英国的茶文化则对人的礼仪形式更加在意。本文简单分析了中英茶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本质,对英国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解决跨文化交际的建议,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和以英语为母语的欧美国家都有与自身民族特色以及文化属性相通的茶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渗透这些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英茶文化和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别阐述了茶文化在中国和英国的形成与发展,最后,总结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并合理运用中英茶文化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茶之风也开始盛行。茶文化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并逐渐走向世界大舞台。本文以中英茶文化为切入点,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方式进行了简要探讨。在论述了中英茶文化内涵之间的差异性后,又从两个角度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并最后结合中英茶文化的不同人文内涵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方式的革新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视角下,中英两国茶文化之间既有共性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英茶文化发展的现状,而后分析了跨文化视角下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共性特征,如茶文化均成为两国百姓交往的重要载体,茶文化都能够与自己的传统优秀文化有机结合,两国茶文化都建立了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茶文化体系等。最后围绕中英两国茶文化发展的差异性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如中国茶文化比英国茶文化更加精细丰富,中国茶文化中传统文化因素相对英国更加明显,中英茶文化在茶礼仪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等。  相似文献   

16.
张瑞 《福建茶叶》2016,(4):332-333
中英茶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并且这一差异也反映在语言上。只有较好地区别这些不同之处,英语文化教学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展。文化和语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统一。要想真正学好并精通一门语言,文化知识的学习十分关键。本文首先对语言与文化的定义以及关系进行了说明,然后从茶文化历史、茶俗以及饮茶喜好方面阐述了中英茶文化的差异,并就基于茶文化角度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现代英语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文化教学,将中英茶文化比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突出文化语境的地位,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本文从历史起源、品茶礼仪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英茶文化的异同,而后从茶文化术语学习、茶文化作品研究以及文化教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英茶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式,以期为现代英语教学提供借鉴、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促进中英文化之间的顺利交流,最终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8.
何志静  尹鑫 《福建茶叶》2016,(11):394-395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茶文化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底蕴,英国茶文化讲究实用性。本文通过对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比较,对中英不同文化体系进行分析,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英语体系,掌握好英语、学习好英语已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与交流上最为重要的一门学问。学好英语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在成绩方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英语是能够打开与世界面对面接触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本文拟从中英茶文化的具体内容和基本特征分析入手,结合中英茶文化的具体差异分析,通过融入英语交流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从而探究中英茶文化差异对英语交流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电影教学中加强"价值观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体现的"价值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也在于"价值观念交际","价值观认知"是认知语言学的关键环节。以茶文化为视角切入英语电影教学"中英价值观"比较具有必要性,在代表力上茶文化集中、全面、准确代表了中英文化的核心;在沟通力上,"茶文化英语"成为英语教学中一个显著增加的知识领域。茶文化视角下英语电影教学中中英价值观的差异至少表现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分野、长期倾向与短期倾向的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