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非遗"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以来所积累起来的深厚文化积淀,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阵地,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以"茶文化"结合高职院校"非遗"传承为切入点,分析了"茶文化"在高校传承的优势,提出了建设高校"非遗"工作坊,依托宁波"茶文化",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作坊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茶文化"等"非遗"知识,将文化传承融入育人全过程,传承宁波"茶文化"。  相似文献   

2.
自互联网下茶文化流行以来,各类茶非遗元素开始被人们重视。为复兴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积极性。国家立足于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始尝试将教育与非遗文化融合。艺术教育作为与非遗文化关联性最高的教育科目,对非遗的保护有重要的意义与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形成了一系列文化艺术资源。但是通过对当前整个时代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多元文化冲击、传统文化传承要求不断加大的今天,这些传统文化艺术正在面临失传的危机,因此探究合适的途径对其内涵形成准确认知,并对其形成体系化传承,极具价值意义。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茶艺表演的具体特点及内涵分析,根据当前整个形象设计的美学发展方向分析,从而探究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茶艺表演形象设计的美学架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多元文化交流环境看,城市形象设计时,地域文化传承与融合的压力较大,尤其是多数城市盲目追求"新颖"和"潮流",忽略了自身特色的合理诠释,因此,出现了"城市形象"千篇一律,缺乏特色内涵的问题。本文拟从城市形象设计的内涵意义分析入手,结合地域文化对城市形象设计活动的多样化影响,综合分析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城市形象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5.
蒋敏  章传政 《茶叶通讯》2021,48(4):785-790
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发现,潮州地区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并在茶叶非遗保护、茶文化品牌传播、茶旅融合发展和茶文化培训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同时潮州茶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借助互联网媒体平台进行数字化传播,推动潮州茶和茶文化"走出去";"动态传承"非遗茶技艺,多举措保护珍稀古茶树资源;挖掘、整合"潮茶"文化资源,打造潮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推进茶旅真融合、深度融合,拓展茶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培养本土高素质专业化茶文化人才等.  相似文献   

6.
吉祥云纹和茶文化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两者之间的结合来进行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所以,本文就对吉祥云纹在茶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以下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建设工作对于推进城市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茶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渗透,则能够在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发挥出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本文对茶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渗透价值开展了分析与论述,并对茶文化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渗透路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茶文化更好的融入城市文化建设当中,并充分发挥出茶文化对于城市文化建设工作的推动价值,进而为城市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以及城市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运河是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见证者,大运河文化不仅是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见证,还蕴藏着丰富的传承价值。从而,我们可以借助茶品牌形象设计来宣传,保护并传承大运河文化。本文首先对大运河文化视域下品牌形象设计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分别从品牌理念定位、品牌形象定位两方面进行阐述,对大运河文化的界限、元素提取、概念、主题定位及视觉语言等方面展开;其次阐述品牌形象设计的定位分析方法;最后从品牌理念、品牌形象和品牌形象设计三方面入手,以茶品牌形象设计为例,达成“借力品牌形象设计,传承大运河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茶文化在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渗透,对于丰富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内容、推动茶文化传承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有效发挥出茶文化在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则是社区工作者需要关注与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茶文化与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融合的必要性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茶文化与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工作融合的原则以及二者融合路径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江南茶俗文化是江南茶事活动与江南地域文化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承载着江南独特的文化底蕴,也凸显了江南茶艺美学的青、雅、逸。文章通过梳理唐宋时期以茶为关联介质的文化遗产,识别江南茶俗文化基因,探究唐宋江南地区的茶道精神、茶文化现象和茶艺美学,可以挖掘江南茶俗文化在唐宋时期的传承状况,对当代江南茶文化品牌文化基因的塑造和江南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郑祎 《福建茶叶》2016,(5):258-259
城市公交卡的视觉要素不仅包括图片和文字,同时还涉及到材料和色彩。视觉要素的处理对于城市公交卡的整体形象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就普洱市而言,设计者可以将普洱茶产区图片和普洱茶文化历史与公交卡的设计相结合,同时在公交卡上写进当地茶博会的推广语,从而起到宣传推广的目的。本文首先对城市公交卡视觉形象设计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城市公交卡的主要视觉要素进行了简要的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公交卡视觉设计与茶文化的结合途经以及城市公交卡视觉形象设计对于茶文化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较大发展,其中茶文化和"非遗"文化的新生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对新媒体视域下茶文化传播的探讨研究,挖掘其与非遗文化的共通之处,可以为粤西非遗文化在新媒体视域下的传播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于当前整个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应用机制日益体系化的今天,茶文化体系的应用价值已经超越了我们简单认知,如果能够将整个茶文化元素的具体应用与整个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相结合,其将在丰富构建多元文化传承体系的基础上,赋予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新的生命力。本文拟从当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状况认知入手,结合茶文化体系的内涵理解,从而分析融入茶文化元素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水体景观的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使设计更加具有灵动之美,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在城市水体景观设计中可以发挥较为突出的作用。在城市水体景观设计环节中,应该完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更好地展现出人文价值,从而更加能体现出审美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茶文化在城市水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对茶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并且进一步分析茶文化元素应用呈现出的美学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城市水体景观设计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曹武 《福建茶叶》2023,(5):13-16
益阳黑茶是六大茶之一,也是国家非遗技艺传承项目。新消费品牌是非遗传承、国货自强、国潮振兴的重要载体。在回顾国潮与新消费品牌、黑茶非遗的理论基础上,梳理中华传统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并通过对比分析头部茶企品牌竹叶青和小罐茶的实践经验,凝练构建益阳黑茶新消费品牌的国潮化策略,即深耕中华传统茶文化(唐宋自然美学)、IP化内容传播、凸显中医养生功效、坚守品牌社会责任。国潮化有助于推动黑茶品牌在Z世代”出圈”,培育中国茶的忠实粉丝,疏缓“年轻人不愿喝茶”困局,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区域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大众长期以来智慧的传承与延续,其中凝聚了深厚的文化理念与人文底蕴,更是推动我国文化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无法比拟的经营实力与优势资源,从非遗项目的传承到发展的各个环节,发挥自身重要的承载作用。本文从高校图书馆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行性分析入手,结合高校图书馆服务非遗保护的意义与优势认识,从而探究高校图书馆服务非遗保护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为有效推动茶文化发展与传承,同时拉动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将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四川省在发展茶文化旅游时,存在较多阻碍因素,严重影响其发展,需要采取必要措施,推动四川省茶文化发展与传承。文章主要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分析四川省茶文化旅游营销发策略,首先阐述茶文化旅游发展价值,继而分析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多方面提出解决措施,推动城市与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客家非遗具有极高的保护与传承价值,而如何突破客家非遗保护与传承困境,则是客家非遗保护与传承主体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基于客家非遗开展茶产品包装设计,既有利于推进客家非遗保护与传承,也能够提升茶产品包装设计水平。文章对依托客家非遗开展茶产品包装设计的意义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基于客家非遗的茶产品包装设计策略开展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传承和发展体育文化中,结合茶文化,可以深入激发人们对体育文化的爱好,还能够引导人们更加深入理解以及传承茶文化。基于此,本文浅谈了茶文化与体育文化融合的路径,以供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20.
王豪  彭晶晶  彭艳 《福建茶叶》2024,(2):169-171
南岭郴州茶文化是我国优秀茶文化与南岭郴州地方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推进南岭郴州茶文化传承发展,无论是对于促进南岭郴州特色文化得以与时俱进,还是对于满足社会大众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南岭郴州茶文化传承发展意义,对南岭郴州茶文化传承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提升社会各界对南岭郴州茶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重视程度,拓展南岭郴州茶文化传承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