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花生田新黑地珠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调查与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在华北地区首次对花生的新黑地珠蚧进行了系统观察。探明了新黑地珠蚧在唐山市的年生活史和发生规律,明确了该虫发生与土质、雨量、耕作制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确定了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花生新黑地珠蚧是近年来新发生为害花生的地下害虫.经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了解了它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摸清了它的寄主范围、为害程度以及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明了该虫在濮阳地区的发生规律,筛选出了防治花生新黑地珠蚧的适宜化学农药和适当施药方式.  相似文献   

3.
花生新珠蚧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铁山 《植物保护》2009,35(3):60-62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花生新珠蚧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6~32 ℃时,该虫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并得到了花生新珠蚧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根据有效积温法则推算,该虫在濮阳地区1年发生1代,与田间调查结果和发生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4.
李士洪 《植物医生》2011,24(2):23-24
吹绵蚧属介壳虫总科、珠蚧科,为害多种园林植物。平顶山市绿地种植海桐2000余株,吹绵蚧为害日趋严重,树势衰弱、枯死。通过近几年观察研究,了解该虫在平顶山市的发生为害,分析为害加重原因,开展周年综合防治,到2010年控制了该虫对海桐的为害。  相似文献   

5.
珠绵蚧为害花生、大豆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绵蚧为害花生、大豆严重珠绵蚧在山东省单县过去为1种次要地下害虫,防治上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97年为害花生、大豆严重。珠绵蚧在我县每年发生1代,以珠形体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为雌、雄虫脱壳盛期,同时交配,5月下旬至6月初为产卵盛期,6月...  相似文献   

6.
柰树桑白蚧发生与防治林绍锋(福建省永春县柑桔研究所362600)桑白蚧(PseudalacaspispentagonaTargioni)又名桑盾蚧、桃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该虫近年来在永春县危害柰树严重,部分受害重的果园被害株率几达100%。该虫以...  相似文献   

7.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与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分别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内寄生与外寄生天敌,为了明确寄主龄期、寄生蜂比例、温度对两种蜂联合防治橡副珠蜡蚧效果的影响,作者在室内进行了3因子5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寄主龄期、寄生蜂比例、温度对日本食蚧蚜小蜂和蓝色长盾金小蜂联合控害效果均有显著影响;各因子影响两蜂对蚧虫总寄生率的主次水平为寄生蜂比例>温度>寄主龄期;最优处理组合为橡副珠蜡蚧若蚧:成蚧=1:1,温度27 ℃,单独接蚜小蜂。本研究旨在为两蜂的室外联合释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寄生于红圆蚧的3种寄生蜂生长发育,产卵和寿命。结果表明,印巴黄蚜小蜂发育最快,岭南黄蚜小蜂次之,盾蚧长缨蚜小蜂最慢。前两者偏好寄生较大的3龄蚧虫;而盾蚧长缨蚜小蜂则偏好较小的2龄蚧虫,从不同龄期羽化的该虫生产卵量也不同。建立一个温度与发育速率的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9.
甘草胭珠蚧Porphyrophora sophorae(Arch.)是人工栽培甘草的主要害虫。采用灌根、土壤处理法研究了35%吡虫啉悬浮剂、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8%毒死蜱乳油和5%毒死蜱颗粒剂4种杀虫剂对甘草胭珠蚧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8月中旬施药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50%,但可有效降低翌年春季田间的虫口密度;6月中旬采用35%吡虫啉悬浮剂和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灌根的防效可达80%以上。建议生产中可在6月中旬或之前采用灌溉后进行35%吡虫啉悬浮剂1 500倍或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 500倍液300mL/株灌根的措施防治甘草胭珠蚧。  相似文献   

10.
藤壶镣蚧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璋 《植物保护》1985,11(3):17-19
藤壶镣蚧Asterococcus muratae(Kuw. 1907),异名Cerococus muratae Kuw. 1907; Solenophora muratae (Kuw. 1907),属同翅目,蚧总科。该虫除直接为害梨、苹果树外,还引起煤烟病,使树体变成黑色,树势衰弱,受害严重的果树常因此虫而被大量伐除。目前该虫在四川发生区域逐渐扩大,为害日趋严重,为了给藤壶镣蚧防治提供依据,我们对此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