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种植花生相比,种植苎麻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28.44%)、田间持水量(10.06%)和总孔隙度(5.65%),土壤密度则显著降低7.20%;2)监测期内,花生地各层土壤以及整个0~ 100 cm土体水分变异系数普遍高于苎麻地,苎麻地0 ~ 100 cm土体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和空间协调性优于花生地;3)苎麻地0~ 40 cm土壤较花生地延长抗旱时间7d以上,但随着土层的加深,差异越来越小;4)红壤坡耕地种植苎麻有利于提高红壤旱地土壤抗旱能力,特别是中、上层土壤.从扩充土壤水库的角度考虑,红壤旱地种植苎麻优于种植花生,该研究结果可为挖掘红壤区深层土壤水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沙地生态修复技术长期应用对风沙土土壤pH值和有机质、氮、磷、钾等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生态修复作用下,风沙土土壤pH值和全钾含量变化较小,土壤有机质、氮、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人工种植作物的修复方式有利于有机质、氮、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其中:人工种植甘草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增长最多,10年后分别可达到11.42 g/kg、0.110 9 g/kg和25.46 mg/kg;人工种植花生土壤碱解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最高,10年后分别可达到55.04 mg/kg、0.127 2 g/kg和145.80 mg/kg;生物网方格固沙、林草复合培育和草场培育等主要依靠自然修复的修复技术,土壤养分含量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土壤肥力显著影响作物产量,了解区域耕地土壤肥力历史变化趋势有助于指导农户施肥,以提升耕地肥力,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陕西省关中地区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40年(1980—2020年)发表的文献、土壤志等相关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pH以及容重的变化趋势。【结果】1980—2020年,以10年为1个阶段,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个阶段的中值依次为11.0、11.1、13.6和18.5 g/kg,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土壤全氮含量在最后10年的中值为0.95 g/kg,与前3个10年相比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在最后10年的中值(58 mg/kg)与第一个10年(53 mg/kg)相比有提高。土壤全磷含量4个10年中值依次为0.70、0.76、0.82和1.03 g/kg,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最后10年的中值为21.9 mg/kg,与前3个10年相比显著提高,且最后10年中80%含量数据均超过农学阈值(14 mg/kg)。土壤全钾含量4个10年中值依次为19.3、19.9、18.6和19.6 g/kg,整...  相似文献   

4.
旨在建立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和不同分级范围推荐施肥量,为滦南县合理施用化肥,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依据。用养分丰缺指标法对滦南县2009年花生"3414"试验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以相对产量小于80%、80%-90%、90%-95%、95%-100%划分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并分别以三元二次、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对各试验点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选择最优模型计算最佳施肥量。结果确定了花生测土配方施肥量:当土壤肥力处于低等级(有机质〈10g/kg、有效磷〈12mg/kg、速效钾〈75mg/kg)时,氮(N)、磷(P2O5)、钾肥(K2O)施用量分别为105-150kg/km2、75-90kg/km2、90-150kg/km2;中等级(有机质10-18g/kg、有效磷12-35mg/kg、速效钾75-145mg/kg)时,氮(N)、磷(P2O5)、钾肥(K2O)施用量分别为90-135kg/km2、45-75kg/km2、30-90kg/km2;高等级(有机质〉18g/kg、有效磷〉35mg/kg、速效钾〉145mg/kg)时,氮(N)、磷(P2O5)、钾肥(K2O)施用量分别为75-120kg/km2、30kg/km2、30kg/km2。该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为我县花生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调查取样的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1~5、6~10、11~15、16~20年)对石羊河流域凉州区日光温室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日光温室栽培虽显著降低了pH,但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显著增加,土壤pH和可溶性盐含量呈负相关,土壤pH增加一个单位,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降低1.35 g/kg。长期日光温室栽培较露地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日光温室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353.67、208.44和627.33 mg/kg,分别是露地土壤的21.42、1.85和5.54倍,但4个种植年限间土壤的pH及可溶性盐、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差异不显著。温室种植1~5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迅速增加,5年后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其含量趋于稳定,这可能是温室增肥不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平托花生在红壤果园的水土保持作用与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果园套种平托花生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连续4年定位测定表明,套种平托花生的果园发生地表径流38次,径流总量61t/hm2,无泥沙流失;而对照处理发生地表径流178次,径流总量2482 4t/hm2,流失泥沙42 26t/hm2。平托花生还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果园套种平托花生3年后,0~20cm的土壤容重为0 98g/cm3,土壤空隙度25 73%,土壤含水量22 5%;而对照分别为1 06g/cm3,18 6%,21 5%。套种平托花生3年后土壤pH值从5 12提高到6 25,酸性改善;有机质从15 26g/kg提高为19 30g/kg;全氮从0 79g/kg提高到1 04g/kg;全磷从0 25g/kg提高为0 30g/kg;但全钾从23 23g/kg下降到19 64g/kg。平托花生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以平托花生喂养肉兔,平均日增重为21 67g,高于饲喂野生杂草(10 73g)。平托花生以扦插繁殖为主,采用10cm×10cm的扦插距离,在山地(有机质5g/kg)30天后覆盖度达到49%,45天达到87%,60天达到91%;而园地(有机质15g/kg)30天就可以达到80%。采用20cm×20cm的扦插距离,山地需75天达到80%的覆盖,园地75天达到89%。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土壤养分状况及培肥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祖祥 《土壤》2009,41(6):917-920
经30个长期定位监测点数据分析,对杭州市不同土壤类型,不同的种植作物和不同的施肥习惯而引起的土壤养分的变化进行论述.经7年时间前后比较得出: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分别增加23.38 g/kg、0.71 g/kg、83.70 mg/kg、85.05 mg/kg和5.33 mg/kg.提高79.0%、40.76%、54.35%、88.50%和2.23%.养分含量的提高与土壤质地和种植作物密切相关.一般含黏粒较多的土壤和种植经济作物的土壤其有机质和全N、速效养分的含量也高,而质地轻松、种植水稻为主的土壤,土壤养分含量则低.同时更进一步对杭州市的土壤提出相关的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中药材GAP基地土壤的肥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肥力是药用植物栽培的基础,通过土壤肥力测定可为药用植物规范化种植过程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保证药用植物获得优质高产和达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在开展中药材鱼腥草、百合、夏枯草、金樱子和白扁豆规范化种植研究时,利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对湖南省4县5个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土壤肥力主要养分因素进行测定,发现5个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土壤均为酸性(pH4.7~5.7),有机质含量为22.4~42.4g/kg,总N含量为1.07~1.58g/kg,NH4 -N含量为6.9~22.8mg/kg,速效K含量为67~236mg/kg,有效P含量为4.2~84.6mg/kg;5个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土壤肥力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不同生长年限月季不同土层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carbon management index,CMI)的变化特征,选取草坪土(CK)、1~5、6~10、11~15年4个不同生长年限月季的处理,测定并分析土壤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及CMI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含量在6~10年处理中最高。0~20 cm土层,有机质达到12.9 g/kg,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分别达到1.3、3.3、7.0 g/kg;20~40 cm土层,有机质达到5.7 g/kg,高、中、低活性有机质分别达到1.4、1.5、2.4 g/kg。在0~20 cm土层,CMI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20~40 cm,CMI在6~10年的种植年限中最大。整体来看,月季土壤的有机质及活性有机质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是在一定年限内的,6~10年的种植年限月季对土壤有机质的活性状况和土壤碳库质量的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天祝县坡改梯土壤肥力提升措施和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坡耕地改造成梯田后的土壤肥力,研究了种植马铃薯、紫花苜蓿、当归和自然改良4种不同土壤肥力提升措施对土壤理化特性、肥力和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肥力提升措施均可促进土壤恢复,其中种植马铃薯可有效改良土壤理化特性、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农民收入,成效最佳,建议在坡耕地改造成梯田后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