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两年来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雏鸡的疾病也不断增加。雏鸡的糊肛症是由多种应激因素引起的一种雏鸡的病理症状。如:雏鸡开饮或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雏鸡白痢病等常导致雏鸡卵黄吸收不良,饲料消化不充分,生长缓慢或成活率低等,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雏鸡出壳后最初的几天。  相似文献   

2.
1 育雏期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提供适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温度敏感。环境温度过低,雏鸡易扎群,容易挤压而死亡;环境温度过高,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将卵黄吸收不全病死雏鸡的肝脏、卵黄囊直接涂片检菌和做细菌分离培养,20群40只雏鸡,有18群35只患有细菌感染,初步鉴定认为主要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其它肠杆菌感染。证明,卵黄吸收不全雏鸡死亡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蛋雏鸡正常生长发育是培育高产鸡群的关键。育雏期生长发育速度是最快的.尤其是骨骼与内脏器官。加之雏鸡在8日龄前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抗寒能力差,若不给予完善的饲养管理.易发病或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出壳后开食时.有一些雏鸡很快学会采食.但有部分雏鸡采食较慢.有的雏鸡出壳3天时。嗉囊还是空瘪的.这些鸡生长缓慢.容易感染疾病,死淘率高。为此,必须给雏鸡提供代谢能、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的平衡饲粮,使所有雏鸡在3天内学会啄食.并给以精心的照管。  相似文献   

5.
由于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具有对营养要求高,对疾病抵抗力弱等生理特点,为提高雏鸡成活率和均匀度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部分地区一般都在每年春季育雏。但由于春季气候变化大,雏鸡初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发育不完善,再加上有时饲养管理不得法,常造成雏鸡大批死亡,所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是预防雏鸡早期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雏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雏鸡常见的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本病为雏鸡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饲养管理条件差,通风不良,环境过于拥挤、不卫生时更加容易发生。本病可以经卵垂直传播和水平接触传播,是造成雏鸡死亡、育雏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严重危害养鸡业生产,是需要控制和净化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魏薇 《山东畜牧兽医》2010,31(11):65-65
近几年由于气候原因,使雏鸡难于育雏,成活率不高。这给养殖户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如果学会一些雏鸡饲养管理的一些关键技术,就能大大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尼卡巴嗪对人工感染球虫后雏鸡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将14日龄海兰褐公雏54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不感染不给药对照组、感染不给药对照组、尼卡巴嗪组(感染给药组),除不感染对照组,于14日龄接种1.2×105个孢子化卵囊,试验到第9d结束。试验期间,观察雏鸡的精神,食欲,粪便情况并记录体重、胸腺、脾和法氏囊的变化。结果表明尼卡巴嗪可促进雏鸡胸腺和法氏囊迅速成熟,从而使雏鸡整体免疫机能加强。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生产当中许多饲养场(户)直接购进雏鸡进行饲养.尤其是新上养殖场或养殖户在饲养雏鸡阶段(出壳-6周龄),管理措施不科学、不规范,造成雏鸡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球虫病是分布很广的原虫病,各地普遍发生。但人们过去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球虫病对雏鸡的危害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而15日龄以内的雏鸡和成年鸡不发病。成年鸡只是带虫者,为传染源,几乎不发病,存在年龄免疫现象。但笔者在近几年的诊疗过程中曾多次遇到本病,发现球虫病也能导致15日龄以内的雏鸡和成年鸡发病,甚至引起较高的死亡率。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雏鸡有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差、抵抗力差、代谢旺盛、生长快等特点,因此雏鸡良好的饲养管理是相当关键的,介绍了雏鸡的选择和进雏前的准备、鸡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饲养密度等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初生雏鸡从出推器拣出到售出,一般要经24-36小时才能送至饲养场饮水开食。这段时间暂时存放雏鸡的房间叫存雏室。雏鸡在存雏室的管理看似不重要,其实,它直接影响以后雏鸡的饮水、开食、长势和成活率。出壳过程耗费了雏鸡大量的水份、体力和精力,因此初生雏鸡身体非常虚弱,需要在舒适的环境中休息。加上出推器和存雏室的环境差异很大,给雏鸡带来了诸多不利,此时稍有刺激就能使之代谢受阻,生长停滞,诱发疾病。一.存雏室的温度存雏室内适当的温度能有效地提高雏鸡品质,给育雏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室温过高时,雏鸡张口呼吸来维持体…  相似文献   

14.
育雏是养鸡生产基本环节之一,它是直接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关系到成鸡的生产力发挥及种用价值,也影响养鸡生产的经济效益。然而,雏鸡生长发育迅猛,生长代谢旺盛,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嗉囊与肌胃很小,贮存食物有限,消化能力又差,这是一个突出的矛盾。再加上雏鸡神经发育不健全,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幼雏羽毛尚未换全,既怕热,又怕冷,对外界温度适应能力差。雏鸡体小且弱,抵抗力和抗病力都较低,同时对营养物质缺乏和有毒药物十分敏感。若饲养管理不当,很容易引起死亡,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笔者根据多年来育雏实践和体会,将1999~2003年5年来某鸡场10批的育雏记录加以分析,并简要提出减少雏鸡死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雏鸡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是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率的原因。病鸡表现为不食、嗜睡,排白色稀便,严重时白色稀便粘住肛门。急性死亡的雏鸡病变不明显。病程长时间可见卵黄吸收不良,呈污绿色或灰黄色奶油样或干酪样。  相似文献   

16.
一 选择优质健康的雏鸡 必须从无传染性疾病的种禽场购进雏鸡,切勿去那些不合乎孵化场卫生管理要求的土坑孵化场购雏鸡,更不能贪图便宜购买“小鸡挑子”等不明来源的雏鸡。选择雏鸡时应注意雏鸡的品种纯度、精神与活力、体重及均匀度、腹部大小、脐环是否完全闭合和干燥、绒毛是否整洁、站立和走动的姿势是否有各类畸形等,强壮的种苗比较活跃,叫声清脆,腹部收缩良好,脐环闭合无血迹,绒毛整洁光亮,足有力,头大,喙短而粗,双翼紧贴身躯。  相似文献   

17.
在养鸡生产中,饲料费用约占总成本的 70%左右。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饲料,对于提高养鸡效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些养鸡专业户在饲料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仅造成了饲料的浪费,还造成了营养性疾病发生和生产性能下降等严重后果。笔者结合生产实际浅谈一下蛋鸡的饲养专业户在饲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问题 1.1用肉雏鸡料喂蛋雏鸡 蛋雏鸡所需要的营养较肉雏鸡低,且消化吸收能力比不上肉雏鸡。而肉雏鸡料营养标准较高,蛋雏鸡消化吸收不完全,造成饲料的浪费,加大了饲料成本。更有甚者,由于肉雏鸡料能量高…  相似文献   

18.
在种蛋的孵化过程中,人们不仅关心的是雏鸡数量和质量,而且更希望能够控制雏鸡性别,多孵出母雏,少孵出或不孵公雏,提高孵化场效益。本试验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对蛋重和雏鸡性比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1发病原因 1.1自身因素初生蛋雏鸡怕冷,其出生7周后才具备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蛋雏鸡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当有应激因素存在时,其极易发生呼吸道疾病。雏鸡卵黄吸收不全,体质差,遇冷空气直吹鸡体时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20.
一出雏不均匀的现象 出雏不均匀表现为,通过查看孵化窗口,也就是指种蛋从孵化器转入出雏器以后,对破壳的雏鸡数量检查时发现,整个出雏阶段间隔时间太长。在实际捡雏过程时,有些雏鸡已经快要“脱水”了,有些雏鸡还不能捡雏,雏鸡质量不好,甚至在饲养过程中还会增加早期死淘率。出雏不均匀在换季阶段尤其在供暖前、后表现的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