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育过程鄂杂棉 4号 (荆 1 0 2 9)亲本来源于荆 551 73×P1 6。荆 551 73是鄂抗棉 9号的原代号 ,表现丰产、优质、多抗 (抗枯黄萎病、红铃虫、红蜘蛛、中抗蚜虫 ) ;P1 6也是本院选育的丰产、优质、抗病新品系。1 995~ 2 0 0 0年在本院枯、黄萎病自然病圃参加组合鉴定和大区比较试验示范 ,其 F2 代 1 998~ 1 999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试 ,同时进行 F1、F2 代生产试验示范。 2 0 0 1年 3月 1日通过湖北省审定并命名。2 F1代历年试验结果1 995~ 1 999年在枯、黄萎病地参加 5个正式组合鉴定 ,皮棉产量每公顷为 1 666.65~ 2 2 2 4 .8kg,比…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抗虫杂交棉冈杂棉8号(原代号冈C04)是湖北省黄冈市农科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东南综合试验站用冈173-6为母本、冈19-28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2005年参加湖j匕省杂交棉区试预备试验.2006--2007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试.2007年9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花专业组专家现场考察鉴定,2008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棉2008005).  相似文献   

3.
鄂杂棉15F1(荆杂B×C)是湖北省荆州农科院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法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花新品种。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5008。1亲本的创新与组合选配鄂杂棉15号F1的母本“B6系”是从自育杂交棉新品种鄂杂棉4号的后代中通过系统选育法定向选育而成的大铃丰产、优质、抗病陆地棉,父本“Y1.3系”(来源于岱红岱/湘棉11)是从湖南省棉科所引进并经过丰产性、抗病性筛选后获得的突出新品系,表现丰产、高衣、早熟,吐絮性能好,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对照种鄂杂…  相似文献   

4.
鄂杂棉1号特点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杂棉1号系荆州市农科院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棉新品种,1998~1999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试,两年平均皮棉总产居首位,品质多项指标均优于对照;于2000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已成为湖北省主推的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5.
鄂杂棉13F1(原代号99B-4)是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与荆州霞光农业科学试验开发站历时7年共同选育的杂交棉花新品种。母本来源于江苏农科院的D39提纯复壮品系,该品系株型偏松,叶片中等大小,衣分较高,结铃性好,灾后补偿能力强。父本G42来源于湖南大通湖农科所,具有上桃快,丰产性较好等特点。2000年进行行比试验,2001年开展品系比较,因其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02年进入湖北省杂交棉品种预试;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区域试验,2005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鄂杂棉2005006)。1农艺性状鄂杂棉13F1为中早熟陆地棉,全生育期135天…  相似文献   

6.
鄂杂棉9号(原代号荆97-28)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该品种2000-2001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试,2001-2003年通过了长江流域区试和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区试中该组合均表现丰产性好,纤维品质优。抗病能力强等特点。2004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鄂杂棉9号。1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鄂杂棉9号的母本为荆“038”,是从GS鄂抗棉7号经多年在病圃中进行抗病筛选而成,父本荆66002表现早熟、抗病、结铃性较强、配合力高,经自交后配组而成。2特征特性生育期120天。该品种出苗整齐,棉苗健壮。各生育期均长势较强,植株呈塔形,茎秆粗壮,…  相似文献   

7.
鄂杂棉12F1(原代号20-9)是湖北省黄冈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棉新品种。2003-2004年通过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鄂杂棉12植株高大,松散塔形,茎秆粗壮,叶中等大,色较淡。全生育期长势强,后劲足,不早衰。1.1丰产性。2003-2004年湖北省杂交棉区试,两年平均每公顷子棉产量3617.1kg,皮棉产量1540.2kg,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7.12%和10.78%。其中2003年每公顷子棉产量3540.6kg,皮棉产量1469.85kg,均居第1位,分别比对照鄂杂棉1号增产7.3%和9.9%,皮棉产量较对照及参试品种增产均达…  相似文献   

8.
高产抗病虫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22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病核不育杂交棉新品种川杂棉22,是以新育成的含mscl不育基因的优质抗病核不育系GA18为母本,抗病恢复系00-268为父本,采用“一系两用法”测配而成的抗病、抗虫、优质、高产的F1代棉花杂交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区试,参试代号为RVH02,2008年参加四川省生产试验,试验表明该品种抗病虫性好、产量高、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9.
鄂杂棉16F1(龙杂棉2号)是湖北省荆州市金龙发种业公司用X-99作母本,J68作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湖北省棉花区域预备试验,2004-2005年通过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2006年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鄂审棉2006001。1品种特性1.1丰产性。在2003年湖北省棉花区试预试中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276.05kg,居预试第一位,比对照鄂杂棉1号F1代增产7.92%;2004年参加湖北省区试,平均每公顷产皮棉1587.3kg,也位居该组区试第一位,比对照鄂杂棉1号F1代增产11.68%;2005年参加湖北省区试皮棉平均每公顷1528.2kg,比对照…  相似文献   

10.
核不育组合鄂杂棉8号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杂棉8号(太99-88)是湖北惠民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的洞A核不育杂交组合,2002-2003年参加湖北省区试,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2004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定名,它是通过湖北省审定的第一个棉花核不育组合,它的审定对于降低制种成本、实现大面积种植F1具有十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1.
1选育经过 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中棉所7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1638”为母本、中棉所41为父本配制的杂交棉F1。核心亲本自2003年开始连年自交保纯。该杂交种2004年在安徽望江、湖北荆州等地参加杂交组合筛选试验,表现突出,2005年参加湖北省棉花品种区试预试;  相似文献   

12.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由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而成。该品种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中,该组合均表现为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较优、抗虫性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2005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5)第160号]。  相似文献   

13.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1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当中该组合均表现为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较优、抗虫性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2005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鄂杂棉28号。  相似文献   

14.
杂交棉棉铃发育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棉花产量已成为发展棉花生产的有效途径,国家把选育和推广杂交棉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对从根本上解决棉铃虫为害和提高植棉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杂交棉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实现高产优质,提高经济效益,2003-2004年对杂交棉生育特性和营养代谢特征进行了探讨,以便为建立杂交棉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2-2003年在河南省农业学校试验田进行。供试品种为杂交棉标杂A1、豫杂35F1、常规棉中棉所41(分别简称A、B、C)。试验地为潮土,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为67mg…  相似文献   

15.
鄂杂棉17号(原代号:荆01-45)是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以荆3372为母本,荆317为父本组配育成的杂交棉新品种。2001年组配杂交组合,2002-2003年参加组合比较试验,2004-2005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杂交棉生产试验,2006年2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6002。1特征特性植株中等偏高,塔形较松散,透光性较好。茎秆以光滑为主,少数有稀茸毛。叶片中等,叶色较深。铃卵圆偏尖,结铃性强,上桃快,大铃,吐絮畅,好收花。株高125.5cm,果枝数18.6个,单株成铃27.8个,铃重6.17g,大样衣分41.44%,小样衣分43.9…  相似文献   

16.
皖杂 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棉新组合 ,该组合选用优质高产抗病三种类型亲本 :皖棉 1 35 F1×铜抗 5号进行三交配组 ,1 998年选用优质与高产亲本进行第一次配组 ,1 999年利用其 F1代与抗病亲本进行第二次配组 ,2 0 0 2—2 0 0 3年参加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 ,2 0 0 3年参加安徽省棉花生产试验。 2 0 0 4年 3月 1 0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定名为皖棉 2 4号。1特征特性该品种杂种优势强 ,出苗整齐 ,棉苗素质好 ,生长势强 ,株高 1 1 0 cm左右 ,果枝发达 ,株型较紧凑 ,呈宝塔型 ,叶片中等大小 ,叶色深绿 ,茎秆粗壮 ,株型清…  相似文献   

17.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该品种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当中该组合均表现有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较优、抗虫性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2005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05)第160号]。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07003。2008年8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GS鄂杂棉28号,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8019。  相似文献   

18.
双隐性核不育抗虫杂交棉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双隐性核不育抗虫杂交棉主要经济性状杂种优势的分析,了解核不育抗虫杂交棉的优势表现,不同组配方式F1杂种优势的差异以及F1性状表现与恢复系的关系,为核不育抗虫杂交棉的选育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以ms5ms6核不育系绵A1和经转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不育系绵A3作母本,以绵10341(自育)、鲁棉16、鲁棉17、鲁1138、鲁99R08、新33B(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提供)、石321-4(石家庄农科院提供)、国抗12、中棉所41(中棉所品资室提供)等9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作父本,配制18个组合。对照品种川棉56,由四川省农科院经作所提供。2003年在四川省绵阳…  相似文献   

19.
高产稳产杂交棉新品种西农棉35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选育经过 西农棉35(原名陕35)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棉花杂种优势利用课题组进行陆地棉品种间杂交配制的杂交棉F1代。2003年组配组合,2007—2008年参加陕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9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棉2009001]。  相似文献   

20.
湘杂棉7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种质资源研究室选育的杂交棉组合。它具有高产、高抗、优质的特点。于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和命名。1亲本来源及选育湘杂棉7号的母本是从湖北省荆州市农科所引进的荆8933,它具有结铃性强、吐絮性好、产量高的特点,父本是自育的优质多抗新品种E-26。2000年用30多个推广和自育的品种与E-26配成30多个杂交组合。2001年经组合比较筛选出了产量高、抗性好的湘杂棉7号杂交组合。2002年参加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优系比较,2003-2004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品种区试,都表现了高产、高抗、优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