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蓖麻蚕在蛹期里,幼虫组织器官分解,成虫器官芽发育,尤其是翅芽的发育和雌性卵巢的发育。而蛹期的血淋巴则是成虫器官芽发育的环境条件,为成虫器官芽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和运送激素等活性物质。因此,蛹期的血淋巴中物质成分的变化,特别是血淋巴蛋白质组成种类的变化,是昆虫生理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之一。已有人利用聚丙烯酰胺电泳,研究过家蚕和蓖麻蚕五龄幼虫血淋巴蛋白质种类,但尚未见蓖麻蚕蛹期血淋巴蛋白质分析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正>昆虫血淋巴是血细胞、间质液和血浆的混合物,为昆虫新陈代谢中物质交换与储存的场所,在免疫、创伤愈合、防御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血淋巴已成为昆虫免疫学研究中较为关键的生物材料之一。目前,蜜蜂血淋巴收集方法主要包括背血管取血法、压榨或离心法、穿刺法、切割法、剪开法等,但这些方法往往操作复杂、耗时长、容易收集获得受到污染或带有杂质的血淋巴。  相似文献   

3.
<正>雌激素是脊椎动物体内的、行使生殖及代谢功能的内分泌激素,现在已在许多昆虫体内发现雌激素样物质的存在,如Novak,F,等(1987)在Locusta migratoria血淋巴  相似文献   

4.
VB6对家蚕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方式,分析维生素B6(VB6)对家蚕丝腺生长、血淋巴蛋白质浓度、血淋巴游离氮基酸组成变化及氮代谢终产物尿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5龄期家蚕在缺乏VB6条件下,丝腺生长严重受阻碍,血淋巴蛋白质不能正常合成,使体内氨基酸转化利用率下降,氮代谢终产物尿酸的排泄量增加,血淋巴中部分游离氮基酸浓度下降,特别是合成丝蛋白质主要成分的Ala、Ser和Tyr等蚕体非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率显著减少,而Gly、Orn和Cysta等的浓度增加异常,导致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组成动态平衡破坏,显示蚕体内固VB6缺乏引起氨基酸谢代调。  相似文献   

5.
家蚕血淋巴与丝腺内液状丝物质及茧层荧光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昌麒  姚琴 《蚕业科学》1994,20(1):43-44
家蚕血淋巴与丝腺内液状丝物质及茧层荧光性研究林昌麒,姚琴,陈克平,吴冬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对家蚕幼虫血淋巴、丝腺内液状丝物质及不同茧层的荧光,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研究。封云芳等〔1〕认为,丝腺液状丝物质的荧光光谱,与同品种的幼虫血淋巴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昆虫的血液循环同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有着本质的不同。应该指出以下三点最重要的差別: 1.昆虫的血液是无色的液体,不含有红血球。脊椎动物血液的颜色取决于红血球中血色素的存在。这种物质能够同空气中的氧建立不稳定的联系,并且把氧传递到机体的组织和器官中。昆虫的血液叫做血淋巴,它不能完成呼吸(传递氧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蜜蜂的血淋巴是蜜蜂机体的内环境,血淋巴中含有蜜蜂生理活动所必需的一切物质,具有复杂的组分及特性,担负着多种生理功能。而大蜂螨是靠吸食蜜蜂的血淋巴生存的。试验证实:大蜂螨体内缺乏很多种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对螨而言,简便的办法是直接利用寄主的营养物质。比如,螨繁殖时直接利用意蜂的血淋巴蛋白,使卵子迅速发育,从而增加繁殖的有效性。另外螨是卵胎生的生物,若螨出壳时需要蜜蜂血淋巴中的某些成分来转化成一种外激素。因此推测,蜜蜂血淋巴中某些物质的存在、缺失和含量,与大蜂螨的寄生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昆虫血淋巴是细胞外体液,浸润着虫体内所有组织和细胞。全变态昆虫的蛹期是重要的变态期,在此期间,进行着幼虫组织的分解和成虫组织形成。血淋巴中蛋白质种类的变化情况,是昆虫生理学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柞蚕是典型全变态昆虫,柞蚕蛹期里翅芽发育,与此同时,在雄蛹中睾丸进一步发育成熟,而在雌蛹中卵巢开始发育,直至完全成热。因此,有必要分析柞蚕蛹期血淋巴蛋白质种类及其消长变化特点,为逐步深入阐明蛹期成虫器官芽生长发育过程中,利用血淋巴中的蛋白质致使血淋巴蛋白质种类出现有关变化,提供分析资料。 关于昆虫血淋巴蛋白质的分析工作,过  相似文献   

9.
溶菌酶是昆虫体液免疫的重要抗菌蛋白质,在昆虫抵御外源物质入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柞蚕蛹为材料,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蛹虫草菌(Cordyceps militaris)、柞蚕微孢子虫(Nosema pernyi)及无菌水为诱导源,测定不同外源物质诱导柞蚕蛹血淋巴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的抑制活性,并根据柞蚕溶菌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DQ353869)设计引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外源物质诱导柞蚕蛹血淋巴中溶菌酶基因的表达变化。4个诱导处理组的柞蚕蛹血淋巴均可以产生抑菌活性,但抑菌效果具有显著差异:诱导后72 h柞蚕蛹血淋巴产生明显抑菌效应,抑菌圈直径由小到大依次为无菌水处理组、蛹虫草菌处理组、柞蚕微孢子虫处理组、大肠杆菌处理组,且雌蛹血淋巴的抑菌活性较强。4个诱导处理组柞蚕蛹血淋巴中溶菌酶基因的表达量在诱导后4~8 h内迅速上调,雌蛹和雄蛹中的表达量分别在诱导后24h、8~12 h达到最大,其中,大肠杆菌诱导溶菌酶基因表达上调迅速,但持续时间短,而蛹虫草菌和柞蚕微孢子虫诱导溶菌酶基因的表达量高。研究结果说明柞蚕的免疫应答时间和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因诱导源而不同,雌雄个体之间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酚氧化酶在家蚕血淋巴中的活力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昆虫血淋巴黑化的形成由激活酚氧化酶原的级联系统所引发,酚氧化酶在昆虫体液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家蚕3龄末期开始每天抽取血淋巴制成粗酶液,以L-DOPA为底物,测定各龄期活力分布规律,并且通过改变酚氧化酶与底物反应的条件,发现温度与PH值对酚氧化酶添力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双峰驼血淋巴结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首次确定我国双峰驼具有血淋巴结这一形态结构。其外观呈卵圆形、紫红色,直径6-11mm,常见于皮下结缔组织中。在组织学上,外有一层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薄而疏松的被膜,其中有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被膜伸入内部形成细小且分布散乱的小梁,但未将实质分隔成明显的小叶。实质由大量的血窦、较少的淋巴小结和淋巴窦构成,未见索状淋巴组织。血窦可分为边缘窦和中间窦,充满血液,前者位于被膜下方,较宽大,呈索状排列;后者狭窄,吻合成网;窦壁由内皮和基膜组成。淋巴窦较少,窦壁完整,明显扩张。淋巴小结多呈卵圆形,散在分布于血窦之间,由淋巴、网状组织构成,有的有明显的的生发中心。和他种动物相比,双峰驼血淋巴结在组织学上有以下特点:(1)除具有血管和血窦外,还有淋巴管和淋巴窦;(2)实质无皮质和髓质之分;(3)淋巴组织主要为淋巴小结,未见索状的淋巴组织。  相似文献   

12.
兔淋巴球囊和盲肠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及机能探讨(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法证明:兔淋巴球囊由圆球囊与盾形淋巴团组成。其结构如肠壁,但粘膜下层充满淋巴集结。Alician蓝PAS法显示,粘膜上皮柱状细胞含中性糖类,杯状细胞分泌酸性糖类,淋巴集结分泌中性糖类物质。淋巴球囊主要行使体液免疫与消化吸收功能。兔盲肠有发达的螺旋形皱襞,行发酵、消化、吸收的功能,且与软粪形成及食粪癖(coprophagy)相关。  相似文献   

13.
2l世纪昆虫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利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资源的调查,由于其资源多靠进口且价格贵,从而要开发新的资源。昆虫其营养价值相当高,具有高含量的蛋白质,全面而丰富的氨基酸以及含有10%~20%的脂肪,并且适口性好,可以完全替代鱼粉,另外对昆虫成分价值的深入研究分析,从其体内的脂肪、抗菌素、凝集素等等。提取纯化抗病毒及细菌肽供肌肉及静脉注射的免疫物质作为人类的医药产品的高级开发精制成人的高级营养品,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并且对昆虫的开发又有其社会效益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多酚氧化酶(PPO)在昆虫的变态发育和免疫防御中有重要作用。选择菁松、黑缟和大造3个家蚕品种及来自桑园的野桑蚕作供试昆虫,以其担负免疫功能的血淋巴和作为免疫屏障的体壁组织为材料,测定与分析家蚕、野桑蚕幼虫大龄期及化蛹前血淋巴和体壁中的PPO活性变化。3个家蚕品种幼虫血淋巴中的PPO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菁松、黑缟、大造,体壁中的PPO活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大造、黑缟、菁松。野桑蚕幼虫不论是血淋巴还是体壁,其PPO活性均低于家蚕,其中血淋巴的PPO活性显著低于家蚕。家蚕幼虫血淋巴的PPO活性在整个5龄期都较高,体壁的PPO活性则是在5龄中后期和上蔟期较高。野桑蚕幼虫血淋巴的PPO活性在5龄中期较高,体壁的PPO活性则是在5龄末期较高。另外发现2个供试家蚕品种幼虫血淋巴和体壁间的PPO活性变化呈完全相反的情况:菁松的幼虫是血淋巴中的PPO活性较高,体壁中的PPO活性较低;大造的幼虫是血淋巴中的PPO活性较低,而体壁中的PPO活性较高。上述结果提示:家蚕、野桑蚕幼虫的PPO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发育时期和组织特异性,且家蚕的PPO活性高于野桑蚕,家蚕品种间的PPO活性的组织差异性也不尽相同。这些结果为研究家蚕蜕皮变态过程中的体壁形成和先天免疫功能等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唐琦  周倩  邱立鹏  李东  李国辉 《蚕业科学》2017,43(3):502-508
昆虫先天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通过昆虫血液中的浆细胞对入侵的微生物进行吞噬;体液免疫比较复杂,涉及到昆虫体内许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丝氨酸蛋白酶及其同源物与血淋巴黑化和抗菌肽合成等过程密切相关,如参与胞内酚氧化酶原及Toll免疫信号途径的激活等,因而在昆虫的体液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昆虫丝氨酸蛋白酶及其同源物的类型、结构与功能以及家蚕丝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促进家蚕、蜜蜂等经济昆虫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家蚕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绢丝昆虫,也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家蚕易受到环境中各种病原物的侵染而发生疾病。通过观察家蚕感染球孢白僵菌后血淋巴黑化程度的变化、家蚕血淋巴蛋白SDS-PAGE分析和微生物蛋白酶抑制剂的胶内活性染色分析,研究球孢白僵菌感染对家蚕血淋巴黑化和微生物蛋白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感染会激活家蚕血淋巴的黑化反应,参与对真菌的免疫应答。SDS-PAGE分析显示,接种球孢白僵菌后120 h内家蚕血淋巴蛋白未发生明显的水解。胶内活性染色表明,家蚕血淋巴中存在一种白僵菌诱导型蛋白酶抑制剂SI-3,其抑制活性随着感染进程的推移而略有变化。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阐明病原性真菌与家蚕的互作关系,发现新的抗真菌分子,而且对农林害虫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甘露蜜有甘露和蜜露两种。甘露是由蚜虫、介壳虫等昆虫所分泌的含糖液汁,这些昆虫常寄生在松树、柏树、榛树等植物上.在干旱的年份里,这些昆虫大量发生,同时排出大量甘露。蜜露是由植物本身因受外界气温剧烈变化影响而分泌的一种含糖液汁。在干旱、低温和气候反常蜜源歉收的情况下.蜜蜂常常会大量采集甘露蜜。甘露蜜中含有大量糊精、矿物质(其中特别是钾含量较高)、蔗糖以及甘露糖等成分。其中糊精是蜜蜂不易消化的物质.松三糖是使甘露蜜易于结晶的物质。当蜜蜂以甘露蜜为饲料时.这些物质不能被蜜蜂所消化,积存体内引起消化不良或…  相似文献   

18.
用人工饲料无菌饲育方式 ,分析维生素B6(VB6)对家蚕丝腺生长、血淋巴蛋白质浓度、血淋巴游离氨基酸组成变化及氮代谢终产物尿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5龄期家蚕在缺乏VB6条件下 ,丝腺生长严重受阻碍 ,血淋巴蛋白质不能正常合成 ,使体内氨基酸转化利用率下降 ,氮代谢终产物尿酸的排泄量增加 ,血淋巴中部分游离氨基酸浓度下降 ,特别是合成丝蛋白质主要成分的Ala、Ser和Tyr等蚕体非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率显著减少 ,而Gly、Orn和Cysta等的浓度增加异常 ,导致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组成动态平衡破坏 ,显示蚕体内因VB6缺乏引起氨基酸代谢失调。  相似文献   

19.
一、昆虫抗菌肽的诱导 1974年,瑞典Boman等首先发现将大肠杆菌注射于惜古比天蚕蛹,能诱导血淋巴产生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抗菌肽。1981年,黄自然等报道注射大肠杆菌于滞育柞蚕蛹,诱导产生溶菌酶及抗菌肽。1982年,屈贤铭等分离了柞蚕抗菌肽的多个成员并分析了抗菌肽B及D的一级结构。同年,祁国荣等首次  相似文献   

20.
多糖是来自于高等植物、动物细胞膜及微生物细胞壁中的天然大分子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并与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多种功能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尤其是补益类中药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多糖是其活性成分之一,对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及抗体生成,诱导细胞因子的分泌,激活补体系统等途径实现对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调节,而且多糖是天然产物,对动物及人类安全,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