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更好地防治板栗膏药病。[方法]以清水为对照,研究小雨天、晴天施用90%增效柴油乳剂和石硫合剂对板栗膏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晴天施药后30 d,90%增效柴油乳剂和石硫合剂的防效分别为93.93%、78.12%,药后60 d的防效分别为84.60%、72.44%;小雨天施药后30 d,90%增效柴油乳剂和石硫合剂的防效分别为96.50%、88.03%,药后60 d的防效分别为87.51%7、5.29%。无论是晴天还是小雨天气施药,90%增效柴油乳剂对板栗膏药病的防治效果都优于石硫合剂,且差异显著。同种药剂在不同天气施用防效有显著差异。[结论]90%增效柴油乳剂和石硫合剂小雨天施用的防效高于晴天施用的防效。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析了5种不同药剂处理在不同时期对流胶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石硫合剂+丙环唑组合处理防治效果最好,校正防效达77.6%;其次为石硫合剂+多菌灵组合处理,校正防效达72.4%;单一的石硫合剂、丙环唑、多菌灵处理防治效果相对较弱。在休眠期用石硫合剂涂干、在生长季用杀菌剂丙环唑和多灵菌喷雾组合处理对流胶病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几种药剂防治桃树流胶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雨花露桃(AmygdaluspersicaL.)为试材,在江汉平原地区于4~6月份用几种药剂对桃树流胶病进行了防治试验。几种药剂及施用量和施用方法分别是:处理Ⅰ喷施3g/L的硼砂溶液+每株土施硼砂50g;处理Ⅱ喷施50g/L的CuSO4溶液;处理Ⅲ涂抹5°Be石硫合剂;处理Ⅳ喷施果病康丰500倍稀释液;处理Ⅴ涂抹50%退菌特粉剂。试验结果表明,处理Ⅰ、Ⅴ、Ⅲ对防治桃树流胶病效果较好,平均治愈率分别达到83.3%、80.8%、72.7%。  相似文献   

4.
为桃园的流胶病防治提供参考,在雨后用木质材料等软性材料清除枝干胶块后,对流胶点进行不同药剂的涂抹处理,观察处理后桃树流胶点的复发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药剂都能对桃树流胶病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以用生石灰涂抹流胶点后再涂抹煤油的防治效果最好,流胶点的复发率为8.9%~13.3%;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涂抹流胶点,然后抹上煤油和用50%退菌特与清水1∶10的混合液涂抹流胶点,然后抹上煤油的处理效果也较好,流胶点的复发率为15.6%~23.3%。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控制大樱桃流胶病的发生与危害,试验设计了7种不同药剂处理对大樱桃流胶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单剂中防效最好的是6%春雷霉素AS,2次防效调查结果分别为28.42%和50.20%,3%中生菌素WP与石硫合剂的防效也均超过30%,80%代森锰锌WP2次防效调查结果分别为22.02%和17.01%,有下降趋势。在复配混剂中,3%中生菌素WP与6%春雷霉素AS组合对流胶病防治效果最好,2次防效调查结果分别是42.22%和63.25%;其他2种处理防效较差,其中3%中生菌素WP和80%代森锰锌WP混用的防效仅达到10.75%和25.69%。  相似文献   

6.
防治杨树腐烂病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应香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137-137,142
进行了4种药剂对杨树腐烂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双效灵750倍液及1 000倍液防效达85%以上,石硫合剂防效为70%以上,10%碳酸钠防效为52%以下,843康复剂750倍液防效达80%以上。因此,防治杨树腐烂病以双效灵、石硫合剂、843康复剂为宜。  相似文献   

7.
几种药剂复配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45%咪鲜胺4种单剂以及用量减半后两两复配组合:组合Ⅰ:腐霉利+甲基硫菌灵,组合Ⅱ:腐霉利+氢氧化铜,组合Ⅲ:腐霉利+咪鲜胺,组合Ⅳ:甲基硫菌灵+氢氧化铜,组合Ⅴ: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组合Ⅵ:氢氧化铜+咪鲜胺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单剂腐霉利和甲基硫菌灵的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可达到80%以上.氢氧化铜和咪鲜胺病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均低于70%.除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复配组合病株、病指防效较低(分别为64.44%、71.06%)外,其他5组组合防效均十分理想,病株防效达到89%~94%,病指防效达到90%~96%.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药剂,选用5种不同药剂进行了防治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天和14天,各药剂处理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第1次施药后7天(第2次施药前),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防效最好,分别为57.64%和57.14%,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其他药剂。第2次施药后7天,各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较第1次施药后7天(第2次施药前)均有所提高,但仍以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防效最好,分别为73.08%和72.88%;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和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防效次之,分别为60.60%和60.35%;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防效最差。  相似文献   

9.
10种药剂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有效地防治烟草青枯病,从无机农药、有机农药、植物性农药和微生物农药中筛选出10种药剂进行防治,烟草青枯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B°石硫合剂喷雾防效达85.2%~100%;植物性农药菌毒力杀、菌病一针净、博农溶液防效达63%~93.36%;微生物农药防效达66.7%.用lO种药剂处理移栽后的烟苗,青枯病的发病时间比对照推迟15~10 d.  相似文献   

10.
<正>桃树是西北地区最常见的果树之一,春季来临是桃树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应做好以下5点工作。1、桃树萌发前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50倍液,消灭越冬蚜虫、桑白介壳虫等害虫以及褐腐病、穿孔病和疮痂病的初侵染源。2、桃树萌芽后至开花前喷施15%哒螨灵乳油1000~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1.
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期施药,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900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病穗防效达78.1%、病指防效达80.2%;30%戊唑.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350 g.hm-2、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穗防效分别为73.1%和72.0%,病指防效74.0%和73.6%,以上3种供试药剂的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又显著优于对照药剂赤霉清的防效。  相似文献   

12.
对10%井.蜡芽悬浮剂防治稻曲病、稻瘟瘟和纹枯病的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0%井.蜡芽悬浮剂防治稻曲病,2次施药防效分别达86.69%(2250ml/hm2)、83.48%(1500ml/hm2)(下同),1次施药防效分别达76.68%、75.45%,2次防效较1次防效高,对照药剂2次施药防效85.98%,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防治穗颈瘟,2次施药防效分别达93.96%、85.08%,1次施药防效分别达63.85%、49.93%,对照药剂2次施药防效57.15%,在使用剂量1500ml/hm2以上时,必须施药2次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间差异达0.01极显著水平;防治纹枯病,2次施药防效分别达80.62%、77.31%;1次施药防效分别达76.61%、72.14%,对照药剂2次施药防效68.2%,试验药剂2次施药和1次施药差异不显著,试验药剂防效比对照药剂防效好,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效高、安全性好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对2 5%氰烯菌酯S C等6种药剂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扬花初期、盛期各施药1次,36%黑包公SC 100 mL/667 m2的防效最佳,病穗防效达85.07%,病指防效达84.21%,25%赤霉清WP 220 g/667 m2、42%咪鲜·甲硫灵WP 60 g/667 m2对小麦赤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病穗防效分别为85.07%、82.27%,病指防效分别为82.66%和80.19%。  相似文献   

14.
以四月红桃为材料,比较了2种不同防治方法下4种药剂对桃树流胶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刮除病斑后涂抹塞菌铜的方法防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小麦赤霉病防治水平,2016年在小麦齐穗阶段进行了不同药剂及不同用药技术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咪鲜·甲硫磷、戊唑·福美双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3组试验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78.0%、77.7%,其次为甲基硫菌灵、多·酮,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63.2%和47.6%;除甲基硫菌灵外,其他药剂2次用药对小麦赤霉病的平均防效明显高于1次用药;在2次用药的处理中,第2次在雨前用药比在雨后用药的防效好。  相似文献   

16.
为验证云南南宝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1.5%除虫菊素水乳剂、1.8%虫菊·苦参碱水乳剂、70%天然植物油(三保奥宁)对草莓蚜虫的具体防效,从而为相关生物药剂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了几种生物药剂对草莓蚜虫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5%除虫菊素水乳剂600倍液+70%天然植物油(三保奥宁)400倍液处理对蚜虫的防效较好,施药后7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80.18%;1.5%除虫菊素水乳剂400倍液处理和70%天然植物油(三保奥宁)400倍液处理对蚜虫的防效稍差,施药后7 d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3.75%和70.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扩大灭黑一号在水稻上的杀菌谱和应用效应。[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和井冈霉素为对照药剂,在水稻孕穗期和破口期前5 d各施药一次,研究不同用量的灭黑一号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一次用药后,灭黑一号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低于对照药剂,且与用量呈反向效应;二次用药后,各处理的防效明显提高,灭黑一号600 g/hm2的防效最高,病株率、病指的防效分别为96.14%、97.50%。灭黑一号防治稻曲病的效果与用量呈正向效应,450 g/hm2以上用量处理的防效在60%以上,大于对照药剂。[结论]灭黑一号在水稻孕穗期和破口期前连续用药两次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防控桃树蚜虫适于注干施药的农药种类、药剂剂型、注干方法等,通过向桃树树干注射不同剂型及浓度的药剂:吡虫啉、噻虫嗪、甲维盐、烯啶虫胺,调查供试药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检测叶片及果实中的农药残留。结果表明,适于注干的农药剂型为可溶液剂,乳油易外渗,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易堵塞针头;4种供试药剂注干施药对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效,4%噻虫嗪可溶液剂0.05 mL/cm处理在药后45 d防效依然可以达到87.56%,8%甲维盐可溶液剂0.1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88.67%,9%吡虫啉可溶液剂0.5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83.24%,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0.50 mL/cm处理在药后45 d的防效为75.67%,并且所有处理药剂残留检测量均远远低于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油菜花期防治菌核病不同药剂的飞防效果及对油菜的安全性,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法在油菜不同花期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于始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的防效较好,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90.8%、75.9%,95.8%、87.9%,而以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较差,分别为66.4%,83.0%;各处理间病指防效差异达极显著。于盛花期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43%腐霉利SC 60mL/667m2与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防效相仿,各处理间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差异均不显著,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79.9%、84.9%、85.3%,89.2%、90.3%、90.4%;于始花期与盛花期各喷施1次,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70mL/667m2 、43%腐霉利SC 60mL/667m2对菌核病防控效果均明显,对菌核病病株防效、病指防效分别达86.6%、93.7%、84.9%,94.0%、97.0%、93.0%。且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5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1%、4.8%,200g/L氟唑菌酰羟胺SC 7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1.2%、6.6%,43%腐霉利SC 60mL/667m2双次施药病指防效分别比单次始花期、盛花期施药提高5.1%、2.7%。建议对菌核病一般发生年份,可在盛花期飞防一次,对偏重以上发生年份,宜在始花期、盛花期各飞防喷施1次。研究结果为浙西北油菜种植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在花期预防菌核病与科学减施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由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引起的根肿病(clubroot)是青花菜的重要病害,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化学药剂防治。试验通过青花菜移栽后用氰霜唑浇根处理的方式,比较药剂不同施药次数、剂量、时间对根肿病的防效。结果表明:(1)移栽后3 d、3 d+15 d、3 d+30 d用氰霜唑225 mL/667m~2处理,2次施药防效显著优于1次施药。(2)移栽后3 d分别用氰霜唑150、225、300 mL/667m~2处理,高剂量处理防效优于低剂量处理;氰霜唑225、300 mL/667m~2处理防效分别为68.44%、69.40%,差异不显著,225 mL/667m~2可作为防治根肿病的适宜剂量。(3)移栽后0、3、7、14、21和28 d用氰霜唑225 mL/667m~2处理,早施药防效优于晚施药;氰霜唑225 mL/667m~2移栽后0、3 d处理防效最佳,分别为69.50%、68.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