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开展交通项目水域桥梁施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结合桥梁施工工艺流程,探讨了水域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的机制,提出了水土保持监测的原则、范围、内容、方法和设备。建议对水域桥梁施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行重点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对绍兴外荡水域的分布及渔业资源情况进行介绍,重点对浙江省绍兴市外荡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展开分析与论述,最后提出加强外荡水域生态监测的对策和建议;所述内容可为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绍兴外荡水域的分布及渔业资源情况进行介绍,重点对浙江省绍兴市外荡水域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展开分析与论述,最后提出加强外荡水域生态监测的对策和建议;所述内容可为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时监测水域盐度的变化及动态分析其盐度值常年分布规律,该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浮标原理原位高频检测电导率的变送装置。所设计变送器选用低功耗的MSP430F149微处理器,通过SIM300的GPRS通讯模块,在河流、湖泊和水产养殖场等水域实现了GPRS网络覆盖区域内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选用线性插值的方法对其中的温度电导率传感器进行了温度补偿,补偿精度为±5%FSC。该研究成果可为野外水域水质在线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9/2000年和2006/2007年2个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对福建省沿海水域的互花米草进行解译提取,并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进行变化分析。研究表明:基于专家决策树的福建省互花米草信息提取法具有较高的解译精度,动态监测结果显示,7a来福建沿海水域互花米草蔓延迅速,已侵占了大片的养殖水域和滩涂资源,研究旨在为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面积水域溶解氧含量监测系统,设计了基于C/S模式的监测系统软件架构,应用完成端口通信技术,对监测系统的服务器进行网络通信优化,使其能够承载大量的数据监测客户端,提高实时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汉中市水域生态承载力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汉中市水域承载力的变化,反映水域利用的安全程度,以寻求提高水域承载力的途径与方法,对汉中市水域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从2001—2013年,汉中市水域生态承载力整体处于安全状态,汉台区的生态承载力指数为0.56,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其余各县的生态承载力指数均小于0.50,处于安全状态。其中,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5个县的生态承载力指数小于0.10,洋县、西乡、勉县3个县的生态承载力指数在0.20~0.30,南郑县的生态承载力指数在0.30~0.40,城固县的生态承载力指数在0.40~0.50。但是出现生态压力增加、生态承载力下降、安全程度逐渐降低等趋势,建议相关部门下一步需做好渔业生产规划,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加强水域管理监测等措施来提高水域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淡水水体中的溶解氧进行监测,设计了实时在线溶解氧监测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模块实现了对大面积水域进行多点、实时和在线监测,重点设计了上、下位机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数据传输的通讯协议。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水域水体波谱库的构建能够有效应对快速监测水库水质的需求,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信息支持。在分析水体波谱特征的基础上,针对辽宁省流域水系的三大流域七大水系,利用Arc GIS软件与ERDAS软件建立了辽宁省主要水系的波谱库,为后续的水土保持、水质监测以及水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InVEST模型的甘肃白龙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1977年、1990年、2002年、2014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运用GIS和InVEST模型,分析了甘肃白龙江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分异特征,旨在为流域自然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 1977-2014年,林地和草地是该流域的主要土地覆被类型,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率为0.4%,0.36%和3.7%,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的减少率约为0.5%。(2) 1977-2014年,生境质量总体表现出先降低后缓慢增加的趋势。(3) 生境质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与文县南部,集聚于自然保护区和林业管护区;生境质量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谷近岸、农耕区、城乡聚落区、裸地和低覆盖草地等,集聚于舟曲-武都段白龙江近岸区及文县和武都交界区、宕昌西北部等。研究结果可为流域生境保育及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东湾网箱养殖区水域环境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次采集的茂名市水东湾网箱养殖区水样进行有关项目的测定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东湾网箱养殖区水域的海洋环境尚可,但是局部海域和个别的环境污染因子超标严重,水东湾网箱养殖区水域的部分水质指标超出了水质标准,未达到养殖区的水质要求,养殖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根据测定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水东湾网箱养殖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对我国南海相邻区域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茂名市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调查表明,茂名市平均日产垃圾1.2kg/人,总量达到350t以上,并且每年以10%的增长率递增。而仅有的金塘垃圾处理场现有的垃圾处理能力仅为100t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全市日垃圾产生量的处理要求。从该市经济技术的未来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目标,对茂名市的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垃圾处理方式的分析研究及其比较后,提出了茂名市生活垃圾合理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黄骅市为研究区,运用ENVI遥感技术解译出黄骅市1990年、2000年、2014年三期影像,分析研究区各生态类型的变化特征,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对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并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990—2014年,黄骅市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水域、盐碱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黄骅市1990年、2000年、2014年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418 629.47万元、415 055.68万元和411 372.07万元,土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共减少7 257.40万元。其中,园地和建设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耕地、草地、水域、盐碱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3)1990—2014年,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服务功能价值在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中贡献度最大,原材料最小。此外,研究区只有原材料供给增加,其他均在减少,减少最多的是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4.
赣州生态城市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赣州生态市建设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山洪灾害突出、“三废”排放量大、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等。提出了建设赣州生态城市的对策:加大环保知识宣传力度,提高赣州公众生态意识;充分发挥赣州市政府的主导作用;做好赣州生态市建设的总体规划;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产业;搞好赣州城市地理建设;突出城市个性,树立生态城市风尚。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分析了1988-2004年武汉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①1988~2004年,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地区和总ESV变化的热点地区都主要集中在城郊区。②1988-2004年,武汉市总ESV增加了,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较大,生态系统提供某些单项服务的功能相对减弱。③1988-2004年,水源涵养服务功能价值比例上升最多,食物生产服务功能价值比例下降最多;与提供其它单项服务的功能相比,主城区生态系统提供气体调节和土壤形成与保护等功能在减弱,城郊区生态系统提供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和食物生产的功能在减弱。  相似文献   

16.
茂名地区水土资源合理利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针对茂名市工业立市中水土资源十分紧缺、流失严重、迫切需要合理利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该地区水土资源的发展潜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茂名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有地区特色的水土资源利用措施,使该地区的水土资源利用与环境、经济达到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内小流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小流域的合理规划和综合整治,是城市水土保持和城市可持续的重要途径。清水溪是流经重庆市主城区的一条河流,流域污染严重,环境恶化,已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制约城市发展。本文在界定城市内小流域概念的基础上,对清水溪小流域综合整治的措施及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内小流域的综合整治应以通过恢复小流域生态系统为目标;城市内小流域综合整治的效益分析,应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几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快速城市化地区小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径流污染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水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在对深圳市石岩水库6条入库支流的4次降雨径流事件进行水文水质监测的基础上,选择CODcr、NH3-N、TN、TP、SS和BOD5 6种常见水质测试指标对该区域的降雨径流污染的水质状况、空间差异和初始冲刷效应等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径流中耗氧性污染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探讨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为该市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今后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GIS软件,分析淮南市2000和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并计算淮南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2000—2010年淮南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土地类型以耕地、居民地及工矿用地和水域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出现耕地、林地减少,水域、居民地及工矿用地、草地增加的现象。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减少的趋势,从2000年的11.72亿元减少到2010年的11.33亿元,减幅达3.33%。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分布变化也与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紧密相关,居民地及工矿用地的增加是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最主要原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研究结果是可信的。[结论]淮南市应高度重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注重增加生态用地,稳步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20.
张斌  李璐  夏秋月  李嘉成  董捷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4):377-386+393
为探究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以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在分析和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39个区县的食物供给服务、碳储量服务和生境质量服务进行了评估,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和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2005—2018年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不断增加,而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持续减少。2035年综合发展情景下耕地减少趋势得到缓解,林地面积有所增加,建设用地实现有序扩张。(2)武汉城市圈食物供给服务持续提高,碳储量服务不断下降,生境质量总体上也呈下降趋势。多重服务重要区识别表明,各年份中度重要区域面积最大,而极其重要区域面积最小。(3)相关系数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法均表明多尺度下不同情景的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是一致的,但程度有所区别。由此可得,区域3种生态系统服务间以权衡关系为主,且不同情景下权衡/协同关系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