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18a、22a、38a等3个不同林龄的林分,每个林龄林分设置15块样地。通过样地调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分生物量、林下植被层生物量、林分净生产力进行研究,以揭示其生物生产力。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8a、22a、38a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94.58t/hm2、101.19t/hm2、216.25t/hm2。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以干材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51.36%以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层中凋落物层与灌木、草本层的生物量也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不断积累;华北落叶松森林净生产力表现为乔木层的净第一生产力、不同林龄阶段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净生产力均较高,达到4.60t/(hm2·a)以上,其中干材的净生产力积累最快,为2.36~3.20t/(hm2·a)。  相似文献   

2.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土层深度、不同林龄、不同林下草本植被盖度、采伐迹地的土壤及无林地的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 ,探索出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变化规律 ,提出了林草同生的二层复合结构 ,适当降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森林经营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林龄(12a生幼龄林,27a生中龄林,40a生近熟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的调查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林分生长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土壤pH值由5.76降到5.52,土壤酸性逐渐增强,速效磷含量变化范围为4.67~7.64mg/kg,与pH值变化一致,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以及全钾含量在中龄林中最高,分别为39.02g/kg、2.32g/kg、130.56mg/kg和17.6g/kg,近熟林次之,幼龄林最低。其中,全氮含量在各个林龄阶段差异显著(P0.05),全钾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土壤全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随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各个林龄阶段全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碱解氮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总的来说,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幼龄林和中龄林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较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落叶松人工林林龄对土壤水文特性的影响,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入渗性能及贮水能力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不同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密度表现为随着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加大的趋势,土壤孔隙状况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密度较小、孔隙度较大。各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变化幅度在186.78~193.81 mm之间,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下降。4种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03~0.63 mm/min,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初渗速率最大。不同林龄间的变化规律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50 a的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稳渗速度大,稳渗系数大,孔隙度大,渗透性能比较好,从而持水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合理经营和地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年龄(17a、27a和35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土壤化学性质在不同年龄阶段间及不同土层深度(0~10cm、10~20cm和20~30cm)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林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增加趋势,35a生华北落叶松林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是同土层17a生和27a生林分的1.34倍和1.16倍;碱解氮含量也随林龄增加呈增加趋势;35a生林分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27a生林分;27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17a生和35a生林分;土壤pH随林龄增加呈减小趋势,由大到小依次为17a生、27a生、35a生;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层间有显著差异,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土壤pH值在不同土层间无显著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20~30cm、10~20cm、0~10cm。研究认为,在所设置的林龄内,随着林龄的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化学性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9、18、33 a)和杨桦天然次生林(9、18、28 a)2种林型下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2种林型土壤有机质及氮的差异在不同的林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上幼龄和中龄阶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而近熟林则相反;在多数年龄阶段的多数土层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元素含量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除近熟林0~40 cm土层土壤全钾略低于杨桦天然次生林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其他年龄及土层的速效钾及全钾含量均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2)在各种养分的垂直分布上,2种林型的有机质、氮、速效钾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全钾及全磷下降趋势不明显,或只有较小下降幅度;同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有效磷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3)总体上,从2种林型3个年龄段土壤养分含量的比较来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营造并未导致土壤出现明显的衰退。  相似文献   

7.
孙震  唐宇 《吉林林业科技》2021,50(6):7-10,25
利用森林经理调查资料、野外调查数据和CBM-CFS3模型,对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进行模拟.结果表明:Richards模型对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的林龄-蓄积生长模拟效果较好,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净初级生产力(NPP)随着林龄增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后趋于稳定状态;林龄为20年左右时,NPP达最大值;日本落叶松地上生物量碳储量随林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林龄为50年左右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土壤厚度、不同林下草本植被盖度、采伐迹地及无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的研究 ,探索出了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存在严重旱化的事实 ,提出了适当降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密度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9.
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次生林采伐迹地的土壤肥力指标的差异,以及林龄、立地条件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得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存在较明显地力衰退,并且这种衰退与林龄和立地条件有关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0.
林龄、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多样性维护是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林龄、密度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则是确定人工林经营措施的重要依据。以地处燕山山地木兰林管局境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龄、密度、郁闭度3个指标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1),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D),分析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生物多样性各指数,随林龄、密度、郁闭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林龄的增大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出现在林龄11a,草本层最大出现在林龄16a。随密度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密度的增大,灌木层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草本层则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郁闭度的变化趋势是灌木层和草本层都随郁闭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木兰围场林管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木兰围场林管局北沟林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35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丰富度较高,有利于林下植被发育和群落结构改善;灌木层的多花胡枝子和土庄绣线菊,草本层的繁缕、糙苏、升麻和歪头菜在不同的群落演替阶段占据重要地位;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不均匀度指数在林龄梯度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23年生林分稍大。  相似文献   

12.
以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林龄的林分土壤理化特征,为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的维护地力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大小顺序为6a林龄(1.38g·cm~(-3))15a林龄(1.29g·cm~(-3))24a林龄(1.17g·cm~(-3))37a林龄(1.14g·cm~(-3)),随林龄增加土壤容重呈减少趋势且差异显著,而同一剖面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随着林龄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不同林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值大小顺序为37a林龄(39.29g·kg~(-1)、2.53g·kg~(-1))24a林龄(37.51g·kg~(-1)、2.46g·kg~(-1))15a林龄(30.47g·kg~(-1)、1.95g·kg~(-1))6a林龄(21.37g·kg~(-1)、0.89g·kg~(-1)),随林龄增加呈增大趋势且差异显著;不同林龄土壤全磷和全钾含量差异显著,变化呈不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赤峰市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法和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深度下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和成熟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减少后增加,近熟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中龄林变化规律不明显。幼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土壤容重同土层深度均呈二项式关系。②落叶松人工林同一土层深度土壤碳含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减少,各林龄土壤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减少趋势。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碳含量同土层深度呈二项式关系,近熟林呈乘幂关系。③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龄碳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各林龄土壤碳密度同土层深度均呈二项式关系。④土壤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变化规律同有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林分结构随林龄的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水文影响,为六盘山半干旱区森林植被建设和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六盘山半干旱区叠叠沟小流域,以主要人工林类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1993—2002年的日气象数据,应用林分结构耦合模型和BROOK90生态水文模型,通过情景模拟,得到植被结构(平均树高、胸径、郁闭度、LAI)随林龄的变化,及其对水分平衡分量(截留量、蒸腾量、土壤蒸发量、产流量)的影响。[结果]华北落叶松林随林龄的增加可分为快速生长期(林龄5~15 a)、缓慢生长期(林龄15~40 a)和稳定期(林龄大于40 a)。在快速生长期,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郁闭度和冠层LAI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快速增大,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48 m·a-1、0.54 cm·a-1、0.03、0.19;在缓慢生长期,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郁闭度呈缓慢增大趋势,而冠层LAI则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稳定期,林分结构基本稳定。在快速生长期,年均截留量和蒸腾量随林龄增加而快速增大,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1、24.13 mm·a-1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林分年龄的变化规律,对燕山北部地区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均匀度Pielou指数都以9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最高,其次为33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而18 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低;林隙林隙地段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非林隙。随林分年龄的变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与林分年龄相比,林分郁闭度以及林隙的数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以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碳贮量及固定CO2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9a、18a、33a、43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层总碳贮量分别为21.97t/hm2、34.14t/hm2、55.62t/hm2和141.70t/hm2;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汇价值平均值的高低排序为:43a生33a生18a生9a生;9a、18a、33a、43a生华北落叶松林当年的碳汇价值有较大差别,分别为119.90元/(hm2·a)、192.86元/(hm2·a)、903.41元/(hm2·a)、373.63元/(hm2·a);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植被固定CO2的净收益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依次为498.43元/hm2(9a生)、5 003.28元/hm2(18a生)、12 923.69元/hm2(33a生)、44 708.75元/hm2(43a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是河北省森林重要的碳贮库,碳汇经济价值巨大。  相似文献   

17.
以山西太岳山15a,20a和25a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微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关系,探讨不同林龄混交林土壤特征及微生物学特性,以期为华北落叶松林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及微生物熵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小;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有机碳、全氮含量均表现为随林龄增加而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且土壤碳氮比在25a混交林内显著低于其他两种林龄,土壤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随混交林林龄的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熵逐渐增大,土壤有机碳活性较大,碳库稳定性较差。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p H、微生物碳熵和氮熵均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土壤微生物可以敏感地指示土壤肥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维护是人工林经营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林龄变化与人为干扰是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以秦岭西段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Larix leptalep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Brillouin指数(H)、均匀度、McIntosh指数(D_(MC)),分析林下植被随林龄变化和不同生长期人为干扰对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人工纯林生物多样性各指数随林龄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其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随林龄的变化和不同时期的干扰影响,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出现在林龄30a,草本层最大出现在林龄10a,更新层林龄25a时出现最大。林下植被灌木层多样性变化随林分乔木层密度的减小而增大,随郁闭度的增大而降低;草本层则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对湖北建始长岭岗林场不同林龄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p H值、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同一林龄土壤p H值逐渐升高,土壤养分逐渐降低;随林龄的增加,同一土层土壤p H值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养分变化有一定的波动性。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土壤有效P与其他化学指标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他指标间相关关系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当地土壤的p H值,其土壤有机质、碱解N含量很丰富,有效P、速效K含量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20.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纯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600,900,1 200,1 500株/hm2共4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平均密度、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着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密度600株/hm2和900株/hm2落叶松林下植被的各项指标都相接近,与其它2种密度林下植被相差较大;较小密度之间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相似程度较大,较大密度和较小密度落叶松之间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差异较大;40 a生左右、平均高为11m、密度为1 5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间伐保留密度为900株/hm2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