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 kV台区防窃电计量互感器将电流互感器直接安装于变压器二次出线套管上,有效防止了越过表计用电的现象,起到了一定的防窃电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如产品通用性差,接触不良引起计量不准确和设备烧毁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现对防窃电电流互感器作出以下设计和改进。1设计原理将穿心式互感器直接安装在变压器的低压出线套管,在互感器上有螺纹式取电螺母,从变压器导电杆上取电压信号,同时在互感器上设铅封防止被非法卸装。这样所有的用电均必须经过计量互感器,杜绝了从变  相似文献   

2.
胡万明 《农村电工》2006,14(2):42-42
1产生计量误差的经过前些年,笔者在对绿葱坡镇枣子坪村配电台区进行整改中,自己设计加工了1台低压配电柜。为了考核台区的线损情况,除对各条出线安装电能表外,同时在配电柜中安装了总计量表。所有计量表运行1个月后,我们在进行台区低压线损的计算时,发现各线路分支计量表计量之  相似文献   

3.
正6.2线损管理(1)线损分段计算。更换台区、电能表、终端和互感器等情况线损分段后,对应计量点无电能量或者电能量计算错误。解决方案:在【高级应用】→【台区线损分析2017】中"台区线损明细"页面,根据查询结果,点击台区名称下方链接,进入"单台区线损明细"页面,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我站管辖3个乡 6条 10 kV线路,156个配电变压器台区。1996年以前,10 kV线损较高,经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线损有了较大程度地下降。现将具体做法归纳如下,供大家参考。1 主要问题1.1 计量电能表多年没有系统地组织校验,只是在发现某块表走数不准或停走后,才校验该表,造成表计计量误差。1.2 因条件所限,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在安装前和使用过程中从未经过校验,甚至有个别互感器铭牌变比与实际变比不符。  相似文献   

5.
供电企业专业人员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核对采集信息时,有时会发现10kV台区变压器低压侧某相计量电流异常或三相电流采集不到。对于这种情况,笔者总结出一套系统的处理方法,由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所安装的集中器都是通过电流互感器接入的,在现场处理应按照以下步骤实施。(1)用钳形电流表测量异常相电流互感器的K1,K2回路计量电流。  相似文献   

6.
10 kV专变用户多数采用高供高计方式计量,由于换装失误、资料录入错误、计量装置迁移及人为窃电等原因,导致用户电费结算互感器变流比与现场互感器实际变流比不符,损害了供用电双方合法权益。在计量装置日常维护工作中,运行中的变压器察看铭牌信息时必须将相关设备(线路)停电,作业人员需要在互感器不带电的情况下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后,登梯察看互感器铭牌并核对互感器变流比信息,并且停电需要用户配合且手续复杂耗时。  相似文献   

7.
刘桂军 《农村电工》2012,20(9):41-41
在计量工作中,人们对电能表、互感器的校验和测试十分重视,但往往忽视了安装接线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或多或少会影响计量准确性。1电能表、电流互感器二次导线接线端子的接线工艺不规范电能表、电流互感器的接线端子处的垫片、紧固螺丝等连接部位在受潮锈蚀、松动时将引起接触不良,造成接触电阻增大。  相似文献   

8.
1投诉事件原因近日,某供电所组织对北陈庄台区电能表开展轮换,虽提前进行宣传栏公示和微信群通知,但未通知具体停电时间。换表停电造成一客户淘宝店线上业务商谈时断线,影响了客户生意。该客户打电话询问台区经理停电原因,台区经理解释内容含糊且用语不当,导致客户不满,遂拨打了投诉电话。  相似文献   

9.
正1故障现象农村低压台区普遍安装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RCD),作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防止火灾的安全装置。低压台区一般有多条主出线,各条出线下又有很多分支线,一旦某分支线设备漏电,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就会动作造成台区停电,给用户带来不便,同时工作人员就要及时进行现场查找。一般  相似文献   

10.
1案例简介2010年11月25日下午16时30分许,湖北省通城县塘湖供电所高压管理人员吴忠甫在对辖区内10kV图垅线进行线路巡视时,发现该线路台区协管员庄某私自将变压器计量电流互感器二次  相似文献   

11.
据乡供电所人员反映,最近一段时间发现一台区计量装置所计电量,与该台区往年同期所计电量相差甚远,而此台区所供用电户并未减少,怀疑有窃电行为。得到消息后,我便同缉查科前往现场。从现场看到该台区计量装置是由3只0.2级单相表和3只0.2级电流互感器组成,3只单相表正在运行。 首先,我用钳形电流表分别测出3只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确定3只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没有问题,且误差也在规定范围内。 随后,我用现场校验仪对3只单相表进行校验,其误差都在。2%范围之内,说明3只单相表误差正常。 最后,我把注意力…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夏季和冬季用电高峰期间,都会使部分10kV电网设备高负荷运行,暴露出供电系统的诸多薄弱环节。如导线重载、过载,电流互感器重载、过载,配电变压器重载、过载等,特别是10 kV配电变压器过载台数多,过载时间长,影响最大。严重的导致配电变压器烧毁和配电变压器辅助设备JP柜、计量装置等烧毁,致使该台区的用电客户大面积停电,引起用电客户投  相似文献   

13.
<正>影响台区线损异常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台区总表接线错误、互感器变比错误、台区户变关系错误、表计故障、采集失败、失压、失流、窃电等。有些原因容易被发现,但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台区线损合格率。国网四川泸州市泸川供电分公司在台区线损治理工作中,发现并梳理出六方面影响线损异常且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并针对具体问题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1台区总表接线错误或安装质量差针对台区总表接线错误的改进措施。一是在安装时由一人安装接线,再由另一人检查接线,确保接线正  相似文献   

14.
利用风能、光能互补发电,结合应用成熟的蓄电池蓄能技术和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设计研发一套"发电+充电+蓄能+市电检测+实时逆变输出"的电源系统,作为台区的辅助电源,在台区主线路停电时,实时投入,保证采集终端、智能电能表仍有可靠的电源,有效解决台区停电时,主站无法对现场采集终端、电能表进行远抄、远控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采集成功率、费控执行成功率、同期线损准确计算率,降低集中器离线率。  相似文献   

15.
在配电变压器低压总计量或用电容量较大的低压用电客户中,常采用穿心电流互感器扩大计量范围,在穿电流一次线时常将整根导线穿进计量箱,穿入互感器,再从计量箱穿出,如图1.为防止窃电,有的在计量箱进线还穿有塑料管护套.这种接线方式在安装、轮校、更换互感器或改互感器变比时非常麻烦,正常情况下安装、更换、改变比1组(3只)互感器需3~5 h,费时费力.  相似文献   

16.
正装表接电采取的安全措施编辑同志:请问装表接电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河北省武安市乔丽娟)乔丽娟同志:(1)装表接电工作时,作业人中应戴手套,采取防止短路和电弧灼伤的安全措施。(2)电能表与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配合安装时,宜停电进行。带电工作时应有防止电流互感器二次开路和电压互感器二次短路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供电企业精益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线损治理越来越得到重视。供电企业针对公用变压器台区广泛开展了全面而有效的线损排查治理,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效果。而现场台区由于各种原因呈现错接线多样、复杂、繁乱的特点。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倡导优质服务,应尽可能减少台区停电次数。因此在现场没有相关相量测试设备时,如何仅凭智能电能表屏幕显示数据来分析错接线原因并及时不停电纠正成为了极为重要的工作技能。目前常规的互感器极性反接、电压电流断相及电压电流错相等错接线问题都有了成熟而可靠的理论指导。本文结合现场线损排查的错接线案例,对几种三相四线电能表错接线分析方法进行讲解,供广大读者朋友们参阅。  相似文献   

18.
路程 《农村电工》2007,15(9):44-44
1 农村低压线损产生的原因 目前,农村台区低压线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1)抄表差错,估抄、漏抄、错抄造成供、售电能量差异,人为形成电能损耗;(2)窃电,使供电企业少计售电能量;(3)线路或接户线接头处接触不良,形成损耗;(4)电能表或互感器误差造成的计量失真;(5)绝缘子被击穿或绝缘子表面污秽等原因,导致低压线路漏电或放电;(6)树木、藤类植物碰触、攀爬导线,致使线路对地放电;(7)台区导线、电缆线径偏小,发热造成电能损耗;(8)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耗增加;(9)电工对台区临时用电虚报、瞒报,少计售电能量;(10)线路中有未装表计量的有线电视放大器等用电设备;(11)老式机械电能表自身的损耗.  相似文献   

19.
黄援龙 《农村电工》2006,14(2):43-43
经过农网建设与改造,农村由从过去的配电变压器台区修建配电室改为现在的配电变压器台区安装杆上计量控制箱。杆上计量控制箱包含有计量、分路控制及剩余电流保护等设备。但是,因杆上计量控制箱大多数安装在与变压器平行的横梁电杆侧面,给基层电工的抄表、检修和更换设备带来很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宿松县华阳河农场供电所,所维护管理的一台配电变压器容量为50kV·A,按照理论计算,与之相匹配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变流比为75/5,在每月抄表后统计线损的过程中,发现该台区低压线损率总是为12%-13%.对该台区总表及各用户计量表全部进行了校验,调整了三相负载,使负载基本上趋于平衡,并对可能有窃漏电的地方进行监测,均未使线损降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