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村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其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保护规划需要在保护和开发中寻求平衡。以三门峡市历史文化名村赵沟村的保护规划为例,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进行探究,提出切合实际的保护规划策略,以期对以后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历史与未来的探讨延续至今,传统村落中的建筑、街区等元素的保护,历史艺术、文化价值的研究使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本文结合牛街村案例,研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的方法、内容,明确保护要素与规划重点,为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是人类历史的根基,是农耕文明的结晶,是乡土情怀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积极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重要时期,保护规划千篇一律,只求数量、速度的现象凸显。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灵魂,忽略其内在文化内涵、价值特色,导致规划缺乏科学性、全面性,无法真正在实践中落实。该文以江西省鹤舍村为例,通过提炼其价值特色,根据科学的规划原则,提出传统村落以价值特色为导向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落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热点。以山西泽州县石淙头村为例,从村落形态格局、传统建筑特色、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分析石淙头村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在"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下,从文化传承、环境宜居、功能更新3个方面促进石淙头村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历史文化名村的振兴。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自然及社会生态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然而,殆于城市化挑战、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冲击,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亟需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广西南宁市上甘古村为例,实证调研结果显示,古村在开发的过程中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文化自觉度低下、文化资源发掘力度欠缺、宣传途径单一、古村建筑“拆旧建新”等困境。与之相应的保护、开发策略有:一是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村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三是深挖广拓古村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宣传途径;四是制定长远的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文化力量的支撑,而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乡村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传统村落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资源与文化力量,保护传统村落更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该文以广西恭城为切入点,对恭城5个传统村落进行走访调研,着重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合理规划、提高民众保护意识、产业融合等角度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乡村"建设背景下,以历史文化名村广西钦州市大芦村为研究对象。从该村的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分析与价值评估入手,划定村落红线和生态建设红线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应用生态学理论,进行生态乡村建设保护性发展规划探索。提出既能满足村落保护需要又能促进村落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与村落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方案和相应的生态乡村建设对策,以实现大芦村的生态乡村建设与发展,为其他村落的生态乡村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傅得芳 《新农村》2015,(1):10-11
<正>金东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和潜在旅游文化资源,把古村落培育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的文化特色村,是"深化千万工程,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农办对全区508个村(居)古村落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文化特色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0):192-193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等保护与研究价值。四川省北川县马槽乡黑水村于2013年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羌族居住的典型聚落,建成历史一千四百多年,目前仍有大量羌族居民长期生活在此,保存羌族特色的传统木构造民居院落31处。通过对黑水羌寨的整体空间格局、建筑等物质遗产以及羌年等非物质遗产进行调查,分析其重要的保护价值,在黑水羌寨保护规划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少数民族村落遗产保护提出相应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研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黄毛坪村为案例,通过分析其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与变迁,探讨了文化内涵、民俗习惯及建筑地域特色等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冲击,从而提出了从旅游结合发展、政府介入引导、苗族博物馆建设、建造技术传承、文化主体意识提升等方面的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三红村是湖南省常德市传统村落的代表之一,本文以三红村为例探究善德文化在常德传统乡村聚落中的体现。通过对村落建筑布局、建筑单体与地形的协调、当地材料的应用及统一和谐、和中有变的外部环境的分析,研究三红村村落中蕴含的善德文化。研究表明,三红村村落农田集中分布在谷底地形平缓处,地势变化大的地区为保护较好的山林;村落建筑顺应地势,并集中分布在农田与山林交接处;当地村民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材料;村落建筑与四周自然环境紧密融合,包括与地形地势的协调;善德文化的人居环境启示,包括要与自然环境协调、主动维护自然环境的良好发展以及顺应自然规划营建村落。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52-25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郴州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遭到破坏,文化遗产逐渐丢失,人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导致这些传统村落失去了自身的文化内涵。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传统村落保护的整体性、保护与发展地域特色等方面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其的研究与保护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思想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村落的现状研究与保护发展刻不容缓,同时传统村落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研究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东省泰安市二奇楼传统村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因其特殊风貌具有独特的研究意义。探讨其在公共空间、环境、建筑等方面的特征,提出具体的保护、利用、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有助于解决二奇楼传统村落保护中所遇到的普遍矛盾,满足村民在传统村落居住环境恶化的背景下的对村落更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洪伟  段晓梅 《北京农业》2015,(6):255-256
丽江宝山石头城是一座依石而建的古村落,保留着纳西族原始建筑风貌,是云南省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62个古村之一。其建筑风格奇特,历史悠久,文化深远,作为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分析宝山石头城村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风貌特色,总结石头城村保护发展的现状优势及亟需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根本。传统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通过对四川省青川县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坝村的调研发现,传统村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就要保护传统村落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但目前传统村落存在缺乏产业支撑、交通不便以及传统建筑毁坏严重等现实问题,这些将会影响传统村落河坝村的保护与发展进程。根据这些问题,从村民、村委、政府、学者、开发商角度探索传统村落因地制宜的保护与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老树、古井、袅袅炊烟在挖掘机声中消失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提升自然村落功能基础上,保持乡村风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民居。城镇化大潮中"城进村退"。有识之士呼吁加强对古村落及乡村文明的保护。古村落"临危"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伴随热潮涌动的城镇化进程,那些古村落是偏僻的、寂静的,有些甚至渐渐隐去。但根植于民族和地域文化的古村落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传统村落复活的唯一出路,也是对传统村落优胜劣汰的选择过程。在传统村落保护的历史机遇期,借助系统、科学和深入的乡村振兴战略,激发古村落的生命力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是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各个村落进行调研,其中有已经开发修缮的凤岩屯,还有未被人们发掘的东寨屯,亦有完全被整改的矮寨屯。在这几个村落的对比中不难发现,有的村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独特风貌,失去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气息。如今传统村落的消亡也代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失。在众多保护的实例当中,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手法上不能只有千篇一律的保护手段,而更要注重传统村落本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乡村。本文通过对凤岩村的历史文化、建筑形态、传统风貌、民风民俗等方面的梳理,探究如何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中坚持其真实性,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振兴农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村落的特色民风民俗、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19.
《新农业》2020,(16)
正0引言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村落往往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建筑都反映了当地的民风民俗、社会情况、经济水平以及人地关系等信息,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旅游开发价值。2017年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村落受到了各界的普遍关注,但许多传统村落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都面临着建筑破坏的问题。近年来,  相似文献   

20.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文化发源地,在黄河流域存在着大批量的古传统村落,承载着千百年厚重的历史文化。研究黄河流域传统乡村文化空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遗产。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南省沁阳市九渡村为例,通过对其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分析其文化要素与村落空间的关联路径,结合句法理论对九渡村文化空间进行定量分析,为后期村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