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汶口文化时期是安徽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该地区原始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作者梳理近年来的植物考古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安徽淮河流域在大汶口文化时期阶段实现生业经济由低水平食物生产向原始农业为主体的转变,粟、黍的种植在本地区不断普及,与原有的稻作农业传统融合,呈现出以稻粟并重为特色的稻旱兼作种植模式。原始农业的发展受到气候变化和文化传播、发展的双重影响,大汶口文化晚期气候条件的改善和考古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原始农业的快速发展,而原始农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2.
古林省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全省各地广泛地分布着各族创造的原始文化遗存,其中也包含有丰富的原始农业遗存。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各民族进入阶级社会的时间也表现甚不一致。本文所谈的吉林原始农业,大体上是指早期铁器时代之前的时期。所采用的材料时间下限,则为战国以前。关于吉林省原始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形,在历史文献中虽有些记载,但比较少而过于简略。因此,用解放后大量发现的考古材料,来补充文献的不足,将吉林原始农业发展的具体面貌展现出来,无疑是很必要的。这里拟从作物和生产工具两方面,把重要的考古发现加以介绍,并作些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谷物酿酒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以后,它是多源分布的。查海遗址是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重要的一处文化遗存,是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的基础,繁荣的原始农耕经济和独具特色的文化使其成为辽河流域酿酒和饮酒习俗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地区,包括今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韩国和日本。原始农业是人类农业发展史的初始阶段。就东北亚地区而言,它包括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由于中国中原地区铁器的传人和开始使用,东北亚地区便先后告别了原始农业阶段而进入了古代传统农业阶段。这里,就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这两个方面,来论述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主的东北亚地区原始农业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地区,包括今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韩国和日本。原始农业是人类农业发展史的初始阶段。就东北亚地区而言,它包括新石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由于中国中原地区铁器的传人和开始使用,东北亚地区便先后告别了原始农业阶段而进入了古代传统农业阶段。这里,就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这两个方面,来论述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主的东北亚地区原始农业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北京周日店龙骨山的顶部洞穴里有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渔猎是山顶洞人的主要经济部门。他们捕捞的鱼类中,有达一米以上的青鱼;他们还捞取河蚌。距离现在大约六、七千年前,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散布着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存;那时候黄河流域是属于仰韶文化的居民,他们以原始农业为主,兼营渔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遗址,发现许多采集的坚果以及螺丝和蚌壳,还发现有捕鱼用的网坠。大约五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大体属于这一时期氏族部落遗存的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  相似文献   

7.
从出土文物看浙江省的原始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浙江省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世界较早的农业发祥地区之一。近三十多年来,浙江省境内发现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多达百处以上,其中,如良渚文化遗址、马家浜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稻谷遗存。余姚县罗江公社河姆大队先后发现了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把浙江省农业历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发展史可分四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原始农业以采集和游牧为特征,使用石器工具来从事简单生产;传统农业是以传统经验和技术为特  相似文献   

9.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在甘肃东部的泾、渭水上游与西汉水、白龙江流域都有不少遗存。兰州附近及黄河沿岸西至青海的贵德盆地以及湟水、大夏河、洮  相似文献   

10.
关于原始农业考古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我暂就以下三个问题谈点探索性的意见。一、渔猎遗存考古这里说的渔猎遗存,指的是自新石器时代以后主营渔猎经济居民的遗存。旧石器时代和以后的主营种植农业居民的渔猎遗存,当不在这一课题讨论范围之内。迄今的研究证明,50年代确认的多数主营渔猎经济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缺乏科学根据。但其中的少数遗存仍当认为是可靠的。例如,在30年代发现的,建国以后又经过多次工作的  相似文献   

11.
宁娟 《农业考古》2012,(1):51-55,93
本文所指的"石壁地区"是指以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为中心的闽西与赣南交界的一带地区(以下简称"石壁")。石壁客家民间信仰在闽赣粤客家原生地民间信仰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石壁客家民间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与稻作文化之间的关系。石壁是客家先民最重要的集聚地,也是孕育客家民系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客家先民辗转迁徙至此,远离了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乱,在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客家先民传播先进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节水农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现代节水农业的概念,中国节水农业可上溯至原始社会,其发展贯穿于中国旱作农业的始终。中国古代节水农业工程与技术在现代节水农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在工程与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中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应注重现代农艺节水技术,并加强管理节水、水资源的保护与涵养、考虑生态需水,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先进节水工程与技术,发展可持续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影响因素辨识及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农业信息化通过现代网络及计算机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成为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重要技术支撑和推动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采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辨识,并通过农业信息化系统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确定了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旱作农业带状起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832-11834
探讨了更新世环境变迁和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农业的孕育情况。第四纪以来,中国的自然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更新世末期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中国北方大部分地方不适于喜温暖的黍、粟等作物生长,但其东南边缘温暖地带的一些细石器地点已进入采集农业阶段.可能成为后来粟作农业起源地带的一部分。分析了全新世早期北方环境变迁与旱作农业的产生。全新世早期(大约12~8kaBP)为不稳定升温期,黄土高原东南边缘的沟谷、山前坡地和台地,秦岭山地的河谷阶地,淮河上游山地和平原,山东丘陵南部的河谷和台地有可能率先开始粟作农业;全新世早期末段或中期,从青海东部经甘肃中东部、宁夏、陕西北部、山西中北部、河北北部、内蒙古中东部至辽宁中西部的沙性黄土地带,由于自然条件的改善,可能成为泰作农业最重要的起源地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每一次变革与突破,都使得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现代先进的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已谱写出我国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的主旋律。规模化农业、设施化农业、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吕爱清  李慧玲  卞新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78-1079,1127
生态文化必将成为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分析了农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演替规律;阐明了生态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了应对近代农业现代化出现的农业发展可持续性减弱的趋势,提出了持续发展农业必须生态化,实现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加强制度创新;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全民生态友好行为的形成是生态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休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台湾休闲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发展中的福建茶文化产业借鉴。该文通过探讨台湾休闲农业和福建茶文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对如何促进福建茶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城乡粪肥收集与处理的若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农业中的施肥是将废弃物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化,体现了古代农业中的循环经济思想。殷商卜辞反映的最早的粪肥集中收集与处理,可以被视为原始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开端。汉代厕所的圈、厕合一形式中,人粪被作为猪的辅助食料,表面上看是一种资源再利用,但会对农业劳动者的健康带来影响。随着古代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出现了大量的粪便要处理,农业为了保持地力对粪肥有大量的需要。自唐宋后出现了专营粪肥的商人,不仅处理了城市粪便,也解决了农业对肥料的需求,从而使得城市生态和农业生态有机地循环起来。在大量使用化肥的今日,我国古代收集利用粪肥的智慧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城市农业发展历程,阐述了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合理地发展城市农业,有利于城市化的顺利推进;合理的城市农业布局,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农业具有生产性功能,但其从事的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高品质、高效益的产业化经营活动;城市农业是城市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城市规划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城市农业文化应与城市文化相协调;城市文化建设既要遵循文化规律,又要遵循城市建设规划;加强与城市农业相适应的城市农业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剖析了农业特有的本质——利用生物的生活机能,特别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发展生产。因而就物质量而言,农业是国民经济诸部门中唯一产出大于投入的部门,是人类赖以维持生命的部门,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论证了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原始积累均以在殖民地进行的大量农业积累为前提。中国没有殖民地,中国不可逾越的积累过程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农民和农业。指出了超级大国都以强大的农业为支柱,而不少第三世界国家在走向现代化历程中的失误大都由于对农业的忽视。确认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把发展农业放在优先的地位,必须采取发展“为农工业”和“为农企事业”等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