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油茶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油茶育苗技术,包括播种育苗、插叶育苗和苗木嫁接育苗,并从立地选择与整理、栽植、幼林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油茶造林技术,供油茶育苗与造林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树种选择、育苗地准备、播种育苗、造林地选择与整理、定植、定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册亨县油茶丰产栽培技术,以提高油茶种植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茄子是黑龙江省主要蔬菜作物,又名落苏,属茄科。起源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早在4-5世纪就传入我国,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也被人们称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简介如下。一、栽培技术1.播种育苗(一)种子处理与播种采用大棚或小拱棚育苗。春露地种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春季种植于新历12-2月播种,秋延后栽培可于6月上、中旬播种于遮荫棚育苗。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  相似文献   

4.
正茄子是黑龙江省主要的蔬菜作物,又名落苏,属茄科。起源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早在4-5世纪就传入我国,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也被人们称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栽培技术1.播种育苗(一)种子处理与播种采用大棚或小拱棚育苗。春露地种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春季种植于新历12-2月播种,秋延后栽培可于6月上、中旬播种于遮荫棚育苗。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  相似文献   

5.
在脱贫攻坚收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在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的支持下,在田坝镇新民村建设了0.8690hm2油茶育苗基地,推广分段式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解决了油茶嫁接成活率低、成本高、周期长的现状,现将田坝镇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推广方法进行技术总结,为油茶科学播种育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茄子是我省主要的蔬菜作物,又名落苏,属茄科。起源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早在4-5世纪就传入我国,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也被人们称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栽培技术1.播种育苗(一)种子处理与播种采用大棚或小拱棚育苗。春露地种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春季种植于新历12-2月播种,秋延后栽培可于6月上、中旬播种于遮荫棚育苗。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  相似文献   

7.
油茶是我国木本油料植物,又名茶油树。茶油用途很广,是农民比较青睐的种植产业。出苗率和苗木质量直接影响种植成本和收获效益,值得研究总结。本文利用对比试验的形式,分析了沙床催芽育苗方式和红壤土直接播种育苗方式对油茶出苗率和苗木质量的影响。通过试验显示,沙床催芽育苗方式的优势体现得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
油茶优质苗木快速繁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树种,为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树高一般为2-8m,树龄可达100年以上。油茶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经济和生态兼用型木本油料树种,近年来在淮河以南的18个省区快速发展,良种苗木供不应求。我们通过多年对油茶不同育苗方式的探索,总结出快速高效繁育良种苗木的有效方法(芽苗嫁接技术)。该育苗方法能实现当年育苗、当年嫁接、当年出圃,一级苗出圃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榉树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榉树属榆科榉属高大落叶乔木,是我国珍贵的阔叶用材树种,自然更新速度慢,野生资源非常稀缺。本文从榉树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嫁接育苗、组培快繁育苗和容器育苗5个方面介绍了当前榉树繁育技术研究进展,阐述了榉树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以期为榉树市场化大量育苗和利于榉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茄子是我省主要的蔬菜作物,又名落苏,属茄科。起源于亚洲东南部热带地区,早在4-5世纪就传入我国,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也被人们称为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栽培技术1.播种育苗(一)种子处理与播种采用大棚或小拱棚育苗。春露地种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春季种植于新历12-2月播种,秋延后栽培可于6月上、中旬播种于遮荫棚育苗。播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30分钟或0.1%的高锰酸钾浸种2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后,用清水洗干净后于30℃温度下催芽,约三分之二的种  相似文献   

11.
介绍油松育苗技术,包括播种育苗(种子处理、播种、播种后管理)和容器育苗(前期准备、播种、播种后管理)2种方式,以期为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油茶插叶育苗是无性繁殖育苗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而且还能提纯复壮增强抗性,提早开花结果,速生丰产。据试验,油茶插叶育苗成活率可达85%以上。油茶插叶育苗不受油茶结籽大小年的限制,取叶便利,每年春、夏、秋季均可进行,是又好又快的育苗方法。1株10多年生的油茶树,每一小枝上最少有20~40片树叶,每株油茶树叶的总数要比其  相似文献   

13.
油茶优良品种轻基质育苗筛选,是油茶苗木育苗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具体的试验,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本文就油茶轻基质育苗开展相关试验,将碳化稻壳、锯木屑、泥炭、珍珠岩、树皮、谷壳、黄心土7种基质分组混合配比,共设置12个处理,重复3次,最后得出试验结果。锯木屑和黄心土表现最为良好,成为油茶轻基质育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是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育苗技术。试验在常规的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技术基础上,创新摸索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新两段法容器育苗技术。同时总结了该新技术与常规育苗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七项优势。目的是突破常规的两段育苗方法和经验,找到快速育苗的途径,达到育苗过程环节少、浪费少、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成活率高、出苗率高的目标,为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类拟盘多毛孢属真菌(Pestalotiopsis-like fungi)是油茶上重要的病原菌,能够引起病害并造成损失。从安徽省旌德县庙首林场油茶病叶中分离到6株类拟盘多毛孢属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3基因(ITS+TUB+TEF)分子系统学分析鉴定。结果显示,6株类拟盘多毛孢属真菌属于4个种,其中Pestalotiopsis chamaeropis为已知种,系油茶上首次报道,其余3个为系统发育种,由于缺乏足够菌株,没有进一步描述,菌株致病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结果预示油茶中可能有更多的未描述的类拟盘多毛孢属的种。应对全国油茶类拟盘多毛孢属真菌的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为油茶病害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正1.播种时间。春露地栽种的番茄最适宜的播种期要根据当地终霜期早晚、所选用品种的熟性及育苗条件来确定,一般为终霜期(或番茄定植期)往前推60~80天。2.播种量。每667平方米(1亩)约需40克种子。1克种子约300粒,保证长出150棵健壮苗。如果用冷床育苗,1平方米播种10~15克,若用温床或温室育苗,只需播种8~10克。播种  相似文献   

17.
周希  张婷  张苗  王敬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58-8959
[目的]了解油茶的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在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情况,为油茶育种等提供参考。[方法]从油茶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离内生真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结果]从油茶中共分离获得内生真菌39株,经鉴定为9个属,大多属于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是优势属。在油茶根部筛选出内生真菌6株,涉及3个属;茎部10株,涉及5个属;叶部18株,涉及7个属;果实5株,1个属。[结论]油茶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分布和种群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一、品种选择一定要选择抗病高产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市场销售好的品种。如:金冠、金抗、金妃、金福源等品种。二、播种育苗1.苗龄及育苗时间香瓜苗龄不宜过长,一般35~40天为好,要根据自己的育苗设施条件确定育苗时间,通辽地区一般播种育苗时间为1月1~5日。2.播种前的准备每亩温室(667平方米)提前准备好营养土1.25立方米,最佳营养土配方是充分腐熟的马粪1/3,充分  相似文献   

19.
1育苗(1)黄皮洋葱在淮北地区种植宜在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播种时苗床选背风朝阳、土壤疏松的菜园地。(2)黄皮洋葱播种后应用塑料膜搭小拱棚遮护。洋葱属须根系植物,根系不发达,土壤、空气过于干燥,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特别是苗床中的幼苗更忌干旱。为此,保湿增温才能促进生长。(3)及时揭除遮阳物促早发。当洋葱育苗畦内有50%的洋葱破土出苗后即可以揭去苗床遮阳物,如过早掀遮阳物,畦面直接受阳光的照晒,苗床失水严重,保湿不够,不利出苗;如揭遮阳物过晚易形成高脚苗,不利培育壮苗。(4)当苗床掀畦后1~2d,洋葱出苗达90%以上时,应及时灌足齐苗…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油茶嫁接育苗效率,在直播砧木容器苗上嫁接,以降低嫁接对根系伤害,提高嫁接苗生长能力。将沙藏油茶砧木种子在露白后分别播种于32孔穴盘和无纺布容器中,并在容器表面覆盖细沙,当年5月中旬去除沙层后直接进行芽苗砧嫁接。结果表明:1在基质上覆沙能显著增加砧木粗度;2直播嫁接育苗优于芽苗起砧嫁接,显著提高根系和新梢生长量;3无纺布容器大田育苗有助于根系的生长,无纺布托盘育苗有助于新梢的生长。直播嫁接容器育苗与传统芽苗起砧嫁接法相比能显著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新梢生长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