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西农业学报》2022,(2):60-61
试验结果表明,甘薯高产田茎叶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缓慢下降不早衰且块根形成早,膨大快而且持续时间长;高产田的叶面积系数前期应为2.83.0,中期为4.83.0,中期为4.85.0,收获时仍保持2.65.0,收获时仍保持2.62.5;高产田T/R值前期为2.0,中期为1.0,收获时降为0.5。  相似文献   

2.
1、平衡施肥、起垄种植据试验,生产1000kg薯块,需吸收N素4~5kg,P2O5为3~4kg,K2O为7~8kg,因而施足、配全肥料是甘薯丰产的重要条件。施肥应做到前期肥效快,秧苗早发;中期肥效稳,壮而不旺;后期肥效长,植株不早衰。高产田一般应亩施有机肥4000kg以上,尿素10kg,磷酸二铵20kg,  相似文献   

3.
1991—1992年的密度试验表明,奎冬4号高产田的合理群体结构及产量构成为:基本苗319.2×10~4株/hm~2,冬前茎数966.3×10~4茎/hm~2,春后高峰茎数1554.6×10~4茎/hm~2,收获穗数768.2×10~4穗/hm~2,穗粒数33.8粒,千粒重38.6g。  相似文献   

4.
<正> 甘薯是块根作物,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特点。在调整种植结构中,成为火爆作物。怎样才能使甘薯实现丰产呢? 1 平衡施肥、起垄种植 据试验,生产1000公斤薯块,需吸收N素4公斤~5公斤,P_2O_5为3公斤~4公斤,K_2O为7公斤~8公斤,因而施足配全肥料是甘薯丰产的重要条件,做到前期肥效快,秧苗早发;中期肥效稳,壮而不旺;后期肥效长,植株不早衰,高产田  相似文献   

5.
春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是块根作物,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的特点.在调整种植结构中,成为火爆作物.怎样才能使甘薯实现丰产呢? (一)平衡施肥、起垄种植据试验,生产1000kg薯块,需吸收N素4~5kg,P2O5为3~4kg,K2O为7~8kg,因而施足、配全肥料是甘薯丰产的重要条件.施肥应做到前期肥效快,秧苗早发;中期肥效稳,壮而不旺;后期肥效长,植株不早衰.高产田一般应亩施有机肥4000kg以上,尿素10kg,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25kg.施肥方法宜在作垄时条施为宜.  相似文献   

6.
<正>观察我团打瓜生育期,调查收获株数、收获瓜数、不同直径单瓜粒数、千粒重等,并对高产田产量结构、水肥运筹、田间管理等做详尽分析,以期为今后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玉米高产田与生产田的比较试验,调查了生育期、不同时期的绿叶数量、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高产田的收获株数保证7.5万株/hm~2,收获穗数保证7.35万穗/hm~2,通过植株群体调控及合理施肥,千粒重365 g,是桦甸市玉米高产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正>手机尾号为6756的用户问:冬天甘薯在贮藏时容易发生冷害,进而引起病害的发生,请问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预防?专家解答:冬季气温低,贮藏的甘薯易发生冷害,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一是当气温稳定在15℃时即可开始收获,在不低于10℃时收获结束,并应做到当天收获当天入窖。二是在贮藏中期(大约入窖后20~30天至立冬前后),窖温应保持  相似文献   

9.
鲜食型玉米朝甜603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15年在兰州市良种繁育试验站进行了鲜食型玉米朝甜603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如以收获籽粒为目的,大田种植密度以75 000~82 500株/hm~2为宜,此时产量可达14 098.4~14 356.5 kg/hm~2;如以收获鲜穗为目的时,综合鲜穗穗长、穗粗,行粒数等因素,大田种植密度以67 500~75 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正> 番茄树又名木本番茄,属多年生茄科四季常青灌木。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20年。此树结果期长,产量高。每年的采果时间可长达半年以上,平均亩产鲜果4000公斤左右,高产田亩产可达6000公斤。极耐贮存,采收的果实在室温下存放2个月后,其  相似文献   

11.
我地小农户栽培甘薯多以鲜食为主,适期收获和适当的窖藏,能延长甘薯的保鲜期,满足对鲜食的需求。在适期收获时要轻挖、轻放、及轻装、轻运,以减少人为的机械损伤,加强窖藏时前期通风降温、中期保温防寒、后期平稳窖温的管理,达到长期保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棉花超高产群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南疆皮棉产量3000kg/hm2的超高产田进行研究,得出超高产棉株生长稳健矮壮,成铃数多,单株成铃5~7个,成铃率高,单铃重5.5g,衣分达42%;总干物质积累14223~22056kg/hm2,吐絮期比一般高产棉花铃重占干物质总重的比值高;叶面积指数最大为3.99,出现盛铃初期到盛铃期之间且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毛竹快速生长期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在快速生长期(前期、中期、后期)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在浙江农林大学毛竹生理生态监测定位站利用PAM-2100型叶绿素荧光仪,在毛竹快速生长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毛竹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毛竹快速生长的前期、中期、后期变化显著。在不同生长期中,同一年龄的毛竹的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 /Fo)均表现为前期 < 中期 < 后期,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其中Fv/Fm变化范围为0.672~0.773,Fv /Fo变化范围为2.068~3.231。在毛竹快速生长的前期和中期低于正常水平。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表现为中期 < 后期 < 前期,差异达显著水平(P < 0.05)。在毛竹快速生长的不同时期,毛竹叶片qNP均呈现明显的日变化。综合比较表明,随着毛竹的快速生长,毛竹叶片光合作用能力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甘薯以收获薯块为主,薯块皮薄易受伤,极易受冻和感染病害,适期收获和管理得当的窖藏,能延长甘薯的保鲜期。本文总结了甘薯窖藏管理技术,提出在适期收获时要轻挖、轻放、轻装、轻运,以减少人为的机械损伤;加强窖藏期的前期通风降温、中期保温防寒、后期平稳窖温的管理,使储藏窖内保持10~14℃的温度和90%~95%的湿度,以达到长期保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作者1986—1987年在北疆东部山区研究新春3号不同种植密度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亩产500kg以上的高产田,亩基本苗以22.4×10~4-27.8×10~4为宜;其叶面积指数拔节期5.6—6.0,挑旗期7.0—8.0,抽穗期6.0—6.5,灌浆期4左右较好;出苗至灌浆的总光合势以每亩30×10m~2·日,光合生产率平均4g/m~2·日以上,经济系数0.4以上为宜;亩收获穗数以39.7×1~4—41.4×10~4穗、穗粒数以32.1—32.2粒、千粒重以44.7—45.9g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以K326上部叶为材料,电加热密集烤箱烘烤,分别于变黄前期(0~20 h)和变黄中期(20~44 h)对烟叶进行失水15%~20%处理,研究烘烤过程烟叶水分、淀粉代谢、细胞壁物质、形态收缩及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变黄前期和中期失水处理,烟叶的失水速率较常规烘烤(对照)降低30%~45%,变黄前期失水处理,烟叶淀粉酶活性较高,烤后烟叶淀粉含量较对照降低31%、纤维素含量降低30%,而变黄中期失水处理烟叶较对照整体相差明显;变黄前期失水处理,烟叶横向收缩率、纵向收缩、横向卷曲度和纵向卷曲度显著大于对照。变黄前期失水处理烤后烟叶平衡含水率、拉力、填充值明显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外部形态特征的相互关系,选用2个胡麻品种为试验材料,用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压片法将5月中旬蕾长为3~8 mm的花蕾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小孢子发育情况,以分析胡麻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花蕾长度为3~4 mm时,小孢子发育基本处在四分体时期;4~5mm时,小孢子大部分处于单核中期;5~6 mm时,花药中存在各种发育时期的小孢子,但以单核靠边期为主;当蕾长6 mm时,小孢子开始大量成熟,直至发育为成熟花粉。品种间有差异,但差异较小,基本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8.
覆盖可降解地膜对玉米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采用3种不同性质的可降解地膜和一种普通地膜覆盖种植玉米,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测定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地膜破损程度等,最后,收获玉米并计产。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在玉米生育中期保水效果明显,而在生育前期和后期保水效果不明显;在生育中期保温效果不明显,而在生育前期和后期保温效果明显。降解膜和普通膜的保水、保温和增产效果基本相同;各降解膜对玉米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无差异。3种降解膜的降解速率为:生物降解膜>生-光双降解膜>光降解膜。  相似文献   

19.
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土地整理、种子选择、播种、玉米生长前期、中期后期的田间管理、果实收获几个方面对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玉米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土地整理、种子选择、播种、玉米生长前期、中期后期的田间管理、果实收获几个方面对总结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玉米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